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锦书难托 >

第68部分

重生之锦书难托-第68部分

小说: 重生之锦书难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白宛和恢复了童生身份,将会参加今年的院试。

    从今日开始,白宛和彻底脱离白宛廷一房,成为白家大房名正言顺的唯一男丁继承人。将来白家分家,白宛和将以大房嫡子的身份分得白家家产。

    重获新生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吧。

    白素锦主动提出将林姨娘的牌位迎进了白家祠堂的偏堂供奉,白语元跪在曹姨娘的牌位前久久不起身,生平第一次在人前哭得恣意痛快。

    “真的吗?!”清晖院正房的画堂里,白素锦和白语元听了白宛和的一句话异口同声惊叹道。

    白宛和点了点头,“绝无半句虚言。大哥交给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我代写的。”——

    以下内容稍后替换——

    白语元特意请人看了日子,几天后给白宛和办了一场郑重的过继仪式,并从府衙领了新的户籍。

    同时,白宛和恢复了童生身份,将会参加今年的院试。

    从今日开始,白宛和彻底脱离白宛廷一房,成为白家大房名正言顺的唯一男丁继承人。将来白家分家,白宛和将以大房嫡子的身份分得白家家产。

    重获新生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吧。

    白素锦主动提出将林姨娘的牌位迎进了白家祠堂的偏堂供奉,白语元跪在曹姨娘的牌位前久久不起身,生平第一次在人前哭得恣意痛快。  

第112章 树人

    心情前所未有的放松,再加之用上好的药内服外用,白宛和身上的伤很快好转。既然决定了今年要下场考试,白语元自然是不会让他再回原来的书院。白素锦和周慕寒商量了一下,然后备了份薄礼特意到郭焱府上走了一趟。郭阁老桃李遍天下,临西府赫赫有名的尚弘书院的山长便是郭阁老的门生。

    郭焱做事十分靠谱,并没有当即应下,而是先出了个题目给白宛和,待看过他所作的文章后才着人去尚弘书院给陈山长递了帖子。

    见到郭焱递帖子,白素锦心里就有了底,果不其然,三天后郭焱那边就送来消息,陈山长同意白宛和入尚弘书院,并且,还要收他为学生,亲自指导。

    白语元特意在府中置办了一桌酒席款谢郭焱,席间,素来性子内敛的白宛和竟然说了不少话,郭焱对白宛和的态度也很是惜重,眼神中带着明显的赞赏之意。慢慢交谈中才知道,原来这位陈山长的文才深得郭阁老赞誉,其为人更是端方明义,谦和通达,乃当世有名的大儒。只是他已经多年不收弟子了,这次白宛和能拜入他的门下,实属一大幸事。

    大将军府内,白素锦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是高兴,虽然她不知道陈山长的盛名,但家里可是还有林大总管这个“消息库”在。既然能被陈山长这样的人物看入眼,想来白宛和的实力是相当不错的。

    尚弘书院属个人创办的私人书院,享受的“官助银”十分有限,书院的办学经费除了学生们微薄的束脩,主要靠的是书院自身的创收、自筹,以及民间的捐献。其中,书院自身的创收和自筹是重中之重,靠的主要是“学田”。

    是以,白宛和入尚弘书院,除了日常束脩外,白素锦和白语元还以兄妹的名义为他准备了一份“拜师礼”:城南一处百亩田的小庄子,还有广蚨祥50匹免费布匹的领取笺,以及一份广蚨祥购买书院师生画作的契约书。

    尚弘书院的束脩虽然相较其他书院已经便宜了许多,但寒门学子不在少数,平日里大家也会写字作画卖与书画商赚些贴补钱。陈山长一代大儒,行事却非常开通,没有半分酸腐清高做派,私下里还会联系些有交情的书画商给书院的学生们。

    当然,白素锦敢将购画的契约书放到拜师礼里,自然也是事先让林大总管调查过的。

    白宛和的这份拜师礼不可不谓厚重,但陈山长也是个妙人,眼睛也没眨一下坦然接受,待白宛和的态度亦和别的学生无二,甚至是更严格一些。

    这才是真正大儒的气度。

    尚弘书院因为陈山长的声名而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来此,其中不乏书画界赫赫有名的大家。可惜的是,书画大家们的作品广受追捧、千金难求,没有门路还真是一幅难求。白素锦和尚弘书院签订购买书画的契约,初衷是以学子们为目标,没想到陈山长投桃报李,竟然允诺白素锦,每月送几幅书院中几位先生的书画给她。更是隔天就送了两幅他自己的书画作为回礼。

    郭焱听说后,第一次厚着脸皮从白素锦手里讨走了一幅。剩下的那幅,白素锦让人仔细装裱后送进了织造坊。

    锦缎的织造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手已经正式列入生产计划,估计不出一个月就会正式在广蚨祥上架出售,尽管数量会相当少,但工艺已经成型,余下的就是靠时间和人工来打磨,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熟练程度,而这些都是织造坊管事关河的负责范畴。

    白素锦如今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当日在京城时,许大爷允诺给白素锦的哪批家生子织工已经从钱塘到了临西,一行二十四人,被妥善安排在了小荷庄的一处单独的院子里。

    织坊里,二十四个织工每人面前一台简便的平纹木机,专为缂丝所用。织机上已经已经安装好原色生蚕丝的细经线,经线下衬着一幅装裱工整的春江图,织工们手握毛笔,透过经线,将春江图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线面上。之后,她们将使用装有彩色熟丝的小梭依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

    缂织使用本色生蚕丝为细经,彩色的熟丝为粗纬,通经断纬,以纬缂经,使得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织成后,彩纬充分覆盖在织物上部,完全不会因为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更神奇的是,缂织的成品花纹,正反两面如一,富有双面立体之感。

    缂织成品之所以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盛名,除了因为其制造过程细致之极,摹缂常常胜于原作,极具欣赏性,更重要的是缂织工艺对织工的要求极为高,不仅需要织技高超,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造诣。这也是为什么致用堂不惜重金聘请书画先生的重要原因。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白素锦不是没听到街肆间的风言风语,同行中也有不少人背后嘲笑她发疯,可她由始至终都保持沉默,听而不闻。

    花綀也好,锦缎也罢,只要有工艺,以及技术相对熟练的织工,都能完美复制生产,可缂织却完全不同。一个没有艺术功底的织工,即使织做技术再高超,也摹缂不出与原作同等水平、甚至是胜于原作的成品来。

    无论哪个时空,唯有人才是不可辜负的!

    许大爷送来的这匹织工实际上也并不符合白素锦的要求,但出于保密和质量两方面综合考虑,已经是眼下所能达到的最好队伍了。若想达到预想效果,恐怕是要等三五年后致用堂的第一批学徒正式上工了。

    白素锦这边展望着三五年后缂织成品的大好前景,周慕寒这边却是一天也不能等了。

    三日前,西军兵器营的工师已经将第一批火药配制完毕,按照定量分装后派专队押送出大营,直送玉屏山。

    周慕寒紧随其后亲赴工事现场监督,临行前,白素锦特意请常神医过府来给周慕寒诊脉。伤后疗养不足两个月,常神医眉头蹙得简直能夹死苍蝇,但庐江水堰事关无数黎民百姓福祉,工事伊始,周慕寒不亲自到场怕是要镇不住场面。

    “且不可过久停留在水上,免得阴湿之气入体,落下沉疴顽疾。稍后老夫会将药配好让药童送过来,那两个药童大将军就随身带着吧,出行在外,入口之物总要倍加注意才好。”

    白素锦郑重应下,并详细询问了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林大总管在一旁事无巨细记下。尽管周慕寒反对,林大总管也有些不赞同,但白素锦坚持,周慕寒如果要亲自去玉屏山督工,那么林大总管必须随行。

    周慕寒一忙起来就什么也不管不顾,偏偏沙场浸染多年,一身戾气浑然天成,只要双眸一瞪,一般人就招架不住自行退散了,唯有林大总管的“抗寒力”才能让白素锦较为放心。

    周慕寒无奈,只好顺了白素锦的意,但作为交换。侍卫总领刘从峰留守大将军府,二管事李堂暂代林大总管之职。

    三月底,周慕寒亲赴玉屏山庐江水堰工事现场,就在他出发后不久,白素锦得到消息,丁氏母子被缉拿归案,白宛廷却撤消了对两人的告诉,不久后,白语昭顶替白宛和,成为了那位黔西富贾的上门女婿。白宛和一家很快举家搬往了黔西。

    白素锦看完手上的信,转手凑近烛台,点燃后扔进了香炉里,嘴角噙着一抹冷笑。

    春耕农忙正当时,种植双花糯的田地中人们都在兴致高昂地插秧,想到契约书上给出的价钱,一个个不由得笑逐颜开、干劲十足。就在他们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一批不为人所认识的外来作物被悄然种下。

    春耕开始没多久,萧氏阵痛发作,折腾了近多半天加半夜,终于在凌晨子时生下了个大胖小子。

    白语元行事素来内敛,洗三礼亦是如此,高兴归高兴,但为了不给孩子招嫉,小团子的洗三礼办的很是低调,除了自家人,白语元也就只请了几家熟识的旧交。

    低调虽低调,但仪式却极为周全,亲友们的“添盆礼”更是一点也不含糊,尤其是白素锦,早早就准备好了特制的两套金银小裸子,金裸子打制成小团子的生肖小猪的模样,而银裸子则铸成了小花生的模样。

    白素锦这两套小裸子很是吸引人眼球,白宛和今日也和书院告了假,帮着在家招待宾客,见了白素锦的小裸子,尤其是那套小花生模样的,觉得甚是新奇。

    “这个啊叫番豆,别名又叫花生,是从海上那边传过来的,托大将军的福,我刚得了些种子,刚种下不久,待秋上收了果实送给大家尝尝鲜。听说,这花生的花长在叶腋,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有落地生根之意,又有长生果的美名,我想着寓意好,正适合给小孩子添福。”

    听白素锦一说,观礼的太太、姑娘们都稀罕得紧,左右都是些熟人,也不客气,纷纷开口讨要样图,白素锦早有准备,说稍后就和定制裸子的金楼掌柜打个招呼,大家直接去他家打制即可。

    经过一番震荡洗礼后,白家现今焕然一新,新家主白语元虽然年轻,却稳重内敛,与白素锦的关系也甚为融洽,过继到大房的白宛和往昔籍籍无名,没想到竟是蒙尘的明珠,如今不仅进了尚弘书院,更是拜入了陈山长门下,日后必定前途无量,另外,白语婷的婚期已定,中秋节后举行大婚,同盐官世家许家的这门姻亲算是稳妥了。至于白语年,经过丁氏母子和三房之乱后,人也沉稳踏实不少,虽说才学上不及白宛和,但同之前相比进步显著。

    与白家走的比较近的人心中都意识到,白家的好时候,恐怕是正开始。

    小团子满月酒的时候,周慕寒从玉屏山赶了回来,看着他全身僵硬将白嫩柔软的小团子抱在怀里,脸上却带着融融暖意的时候,白素锦心下一软,涌上微微酸楚。

    没人比她更了解,他对一个完整家庭的渴望。

    因为她亦是。  

第113章 荏苒

    小团子的满月酒自然邀请了常神医。

    宴席结束后,白素锦和周慕寒在清晖院稍作小憩,周慕寒虽然酒量好,但伤势未痊愈,白语元在席间帮着挡下了大部分的敬酒。

    清晖院内,常神医帮周慕寒又仔细把了一次脉,伤势恢复得不错,药可以停了,但日常还要注意,不能太多劳累。白素锦又让常神医给自己把了脉。

    常神医双眸炯炯有神,了然中透着几丝揶揄。

    白素锦任是脸皮再厚,当着周慕寒的面,也忍不住有些脸红。

    常神医不再打趣她,收敛起笑意,伸出手搭上白素锦的手腕,闭目凝神开始诊脉。

    过了将近一刻钟,常神医才缓缓收回手,一睁眼看到的就是周慕寒难得的焦急忐忑的脸。

    果真是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外人面前向来冷如铁的抚西大将军,事关白素锦时,竟然如此敏感。

    常神医捋着长髯,不紧不慢道:“这段时间将养得不错,比预计的效果好很多。但是,受孕的话还是早了些,稳妥起见,还是再缓个一两年吧,对你、对孩子都好,切莫心急。”

    果然吗

    送走常神医,白素锦和周慕寒也没在清晖院逗留太久,喝了壶茶,同白宛和聊了聊近况后两人就动身回将军府了。回程的路上周慕寒没有骑马,而是和白素锦一起乘马车。白素锦的脸上虽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周慕寒感觉到了,她的心情有些低落。

    “勿需心急,孩子虽好,但我更在乎的,是你。”周慕寒难得说些性情中的话,握着白素锦的手时俊朗的脸上透着赧色,眼神却极为认真,“孩子再好,终归是要长大离开的,到老了,能陪在身边的,还得是咱们彼此,不是吗?”

    让一个从不说肉麻话的男人说出这番话来,实属不易。白素锦一双凤目凝望着周慕寒,但笑不语,紧紧回握住他的手。

    玉屏山的工事已经正式开始,朝廷特派的工部官员也已经抵达工事现场。京官向来具有独特的自我优越感,可惜在周慕寒跟前谁也不敢表露出来,个个都要夹着尾巴听吩咐。

    周慕寒身兼川省总督并抚西大将军,虽说大清肃后许多得力人手被提拔上来,但除了庐江水堰,衙门和大营仍有不少公务需由他亲自处理。于是,周慕寒就开始了半月临西、半月玉屏山的往返奔波状态,仅仅一个月,整个人就清减了不少。

    白素锦看着心里别提多心疼了,可庐江水堰事关数以万计黎民百姓的福祉,周慕寒的身份摆在那儿,自当责无旁贷,白素锦不能做拖他后腿的事儿,只能尽力照顾他的衣食。

    好在过了第二个月后,周慕寒似乎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奔波,加之白素锦的悉心照顾起了作用,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身形,渐渐还胖了一些。

    玉屏山工事开始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