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回到古代开产科 >

第139部分

回到古代开产科-第139部分

小说: 回到古代开产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七巧吐吐舌头道:“不用了吧,抬轿子的人今儿不回家过节吗?”

    “家住的远的,一早就走了,家住的近的,也耽误不了这一会儿事儿,你还是坐轿子回去,如今这话已经说了出去,该有的体面还是得有的。”王妃只走上前,拉着刘七巧的手道:“明儿不用一早回来,我起了派轿子去接你,多陪陪你母亲,如今你父亲也不在家,她一个人自然是冷清的。”

    刘七巧只点着头道:“知道了,那我明儿就在家等着了。”

    王妃理了理刘七巧的鬓发,越看越觉得喜欢,还真生出几分母女情深的感觉来了,越发盼着自己肚子里也能蹦出一个女儿来。

    刘七巧坐了轿子回家,钱大妞上前开了门,见刘七巧回回都是坐轿子回来的,便有些疑惑问道:“七巧,平常你都是走着回来的,怎么这几次都是坐轿子回来的。”刘七巧知道钱大妞是个细心的孩子,便拿着东西挽着钱大妞的手往里头边走边说道:“这事儿我真寻思这怎么跟我娘说呢,太太那边要认我做干女儿,说是等我爹和王爷回来了,就要正式办这个事儿。”

    钱大妞一听可也觉得不得了了,只长大的嘴巴道:“这是真的?”她垂下眸子细细思量了片刻道:“七巧,这下你和杜大夫的婚事可就越发顺利了,王府是什么人家,杜家难道不想着高攀吗?”

    刘七巧其实也不太懂这个王爷义女的分量,但她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自己总还是刘家的女儿。认一个干女儿什么的,不过就是名声上好听一点,至于里头的实质性作用,刘七巧自己也不敢高估什么。

    “这个我也不懂,反正以后说出去,我倒也是个王府的姑娘了。”

    钱大妞接过刘七巧手中的包袱道:“阿弥陀佛,真是祖上烧了高香的,我说今儿怎么院子里的梧桐树上,喜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呢,原来是真的有喜事儿了。”

    钱大妞在外面正说着,里面李氏已经迎了出来道:“大妞,你在说什么喜事儿不喜事儿的?”钱大妞见李氏出来,只把东西往茶几上一放,走上前扶着李氏道:“大娘,七巧大喜了,王府的太太要认七巧当干女儿了,这会儿子杜大夫可以大着胆子来提亲了。”

    李氏闻言,也不由一惊,只拉着刘七巧的手问道:“是不是真的?”

    刘七巧点了点头道:“太太和老祖宗都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把话给说出去了,估计用不了多久,京城的权贵们也都知道这回事儿了。”刘七巧把茶几上的包袱解开了,将里面七八个荷包都递到李氏的手中的:“这些是今儿太太带着我去梁大人家的桂花宴上,那些太太奶奶们给的见面礼。”

    李氏见了那些做工精致的荷包,已是大开了眼界,又瞧了那荷包里头,那个没装几个金锞子小元宝的,越发觉得自己就跟跑到了那些文人写的话本里头,没个真实的感觉。

    “这些都是她们给你的?随随便便的,就把一包的金子给你了?”李氏伸手抚摸着精巧的荷包,口中赞扬道:“这手工确实好,怪不得城里人嫌弃我们乡下人做的东西上不了台面,就算是这针脚能做出这些花样来,也没那么好的材料来配,瞧瞧这流苏上头的玉碎,竟然是真的玉石做的。”

    刘七巧见李氏手里拿着的那个荷包,笑着道:“这是杜老太太送的,你面还有一串小金鱼呢。”刘七巧不得不承认,杜家真的是财大气粗的很,那一串小金鱼她方才拿出来瞧了瞧,做工一点儿都没有偷工减料的。这时候的黄金锻造工艺还没有镂空和吹金,所以那些小金鱼都是实打实的,一串加起来少说也要有一两,就这样随随便便给送人了。

    李氏把那荷包打开,看见那一小串金鱼儿,只笑着道:“瞧瞧这东西,做的可真精致,上面的小鱼解下来,用红绳子给串成一串,带着又喜庆又好看。”

    这会儿钱喜儿也从里面跑了出来,见刘七巧回来也很开心,走了几步又回过头去,往房里望了望。前两天宝善堂的伙计小吴给刘八顺带了一个拐杖来,所以刘八顺也能支着拐杖,在房里走动走动。钱喜儿见了,便又跑回去,安安静静的扶着刘八顺,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出来。

    “我们家的小瘸腿能走路了呀。”刘七巧笑着见刘八顺撑着拐杖走出来,钱大妞见了,上前一把抱起刘八顺,把他给一路抱到了外面的靠背椅上坐着道:“说了让你好好陪着八顺,他现在腿脚不方便,你怎么还让他出来。”

    刘八顺只嘟着嘴道:“我在房里大半天了,就想出来透透气,听吴大哥说,今儿城里有灯会。”

    “就你这小瘸腿,你还想看灯会去?你还是别想了吧,等元宵节的时候,到时候你腿脚好了,说不定爹也回来了,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看灯会好不好?”刘七巧捏了捏刘八顺的脸颊,拿了一个荷包递到他手中道:“拿着,姐姐给你的,等腿脚好了,出去买糖吃。”

    刘八顺偷偷解开荷包看了两眼,悄悄从里面拿出几颗好看的小金锞子,一溜烟塞到钱喜儿的手中道:“喜儿喜儿,这个好看,这个给你。”

    刘七巧笑着道:“还能少的了喜儿的吗?瞧你那劲儿,长大了准就是个媳妇奴。”刘七巧说着,又挑了一个枚红色的荷包递给钱喜儿道:“拿着,有好东西往里面放着,别给八顺,他没脑子,一会儿又不知道丢哪边了。”

    里头人正开开心心的聊天,便听见有人在外面敲了敲门,原来又是宝善堂的伙计小吴来传口讯的。上次刘七巧因为隔壁张嫂媳妇的事情,晕了过去,正巧是小吴去杜家报的询,所以小吴也认定了刘七巧就是杜家将来的少奶奶,见了她只有些不好意思的。便开口道:“七巧姑娘,我家少东家说了,一会儿晚上来接你去赏花灯,他今儿下值早,这会儿已经往家里去了,要陪着家里人吃过了团圆饭才能出来,七巧姑娘仔细留着门。”

    小吴平常是有些结巴的,尤其是遇到急事,更是憋不出句话来,不过这会儿子倒是说的顺溜。刘七巧今儿心情好,便赏了他一吊钱当跑路费,只笑着问道:“今儿你们店什么时候打烊?今儿是团圆节,是不是关的也比平日早呢?”

    “姑娘您说对了,店已经打烊了,我这不正回家呢,顺道给少东家传个口讯。”小吴得了赏赐,更是高兴道:“谢谢姑娘。”

    “谢我做什么,我还要谢你呢,你这一天三四回的背着我家八顺上学,路上也够累的吧。”

    “哪有,八顺小少爷能有多重,还不够一包药材重的。”小吴笑哈哈道:“姑娘要是没啥事儿,我可就先回去了。”

    刘七巧点了点头,见他手里也拎着一包月饼,想来是宝善堂给发的福利了。

    “去吧。”刘七巧只点了点头,关门进去,钱大妞已经进了厨房张罗起的饭菜来。因为今儿是中秋,所以李氏把哑婆婆也给放了回家,还送了她几件衣服,一些布料什么的。刘七巧掐着手指数了数,家里四个女的,外加一个小小男子汉。

    杜若从宫里下值回来,直接去了鸿运路上的宝善堂一次,把朱雀大街店里面准备的一些月饼之类的东西给送了过去。他见时间不早了,又知道刘七巧今儿去了梁府参加桂花宴,没准还没回家,就懒得自己跑这一趟了,索性请人去传了话,自己先回家去了。

    杜若才回家,杜老太太和杜太太也才刚刚到家,杜老太太见了杜若便道:“今儿过节,宫里提早让你们走了?”

    杜若笑着道:“二叔发话让先走的,只留了两个人在那边守着,我给两家分号送了东西过去,安排好了事情,让掌柜的也先回去了。”

    “是这个道理,这一年到头的,不过也就这几个节气,而且听说今天晚上有灯会,太晚了打烊也不安全。”杜老太太说着,便吩咐道:“你回去洗一洗换件衣服,今儿都到我的福寿堂来。”杜老太太这话虽是跟杜若说的,其实也是跟后面跟着的几个姑娘们说的,大家伙听了,便都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各自回房梳洗换衣服。 

第113章

    且说那杜二太太自从从刘七巧家门口回来了之后,便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中午饭都没有吃下去多少,只觉得心里挠心挠肺的难受啊,恨不得把这事情一下子就给宣扬了出去便好了。

    秀儿服侍了杜二太太一场,自然知道她的性格,生怕她憋不住,便在她耳边劝道:“今儿是中秋,二太太倒不必去触怒了老太太,不如再等几天再看看?”

    杜二太太靠着软榻,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强作慢条斯理道:“也只能这样了,今儿这样的日子,要是在面上提了,只怕大家以后在一个围墙里头也不好过,我那个嫂子我是知道的,也是顶顶要面子的人。”

    这里头正说着,外面小丫鬟便进来传话道:“回二太太,老太太和大太太回来了,这会儿老太太已经回了福寿堂去了,几位姑娘也回来了。”那小丫鬟说完话,杜二太太挥了挥手示意她退下,那丫鬟才走到门口,便又被二太太给喊住了道:“你去把大姑娘喊来,就说我有话问她。”

    二太太在外人面前确实是一个体面人,生了一子一女,正好凑成一个好字。杜二老爷家里虽然有四房姨太太,却都是落难的苦命女子,个个知书懂礼,也没闹出什么事情来。其实这也能从侧面说明,杜二太太并不是一个眼里容不得人的人。可她偏偏觉得,她做的那么好,缘何杜老太太却不偏向着点二房,是以这也成了她和杜太太妯娌矛盾的关键点了。

    杜家大小姐杜茵,年方十三,也到了议亲的年龄了。下面还有两个庶妹,一个叫杜芊,一个叫杜苡,都是相近的年岁,是以二太太接下去几年,肩膀上的单子还不轻。

    因为杜家二位太太平常要管家,所以杜茵小时候基本上是跟着杜老太太长大的,只这两年才搬回了西跨院,请了教绣花的女先生,专门教授三位小姐绣花来着。

    杜茵回家,见自己的娘躺在软榻上,看着似乎软绵绵没什么精神,可偏偏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珠子骗不了人,分明就是有话想说的模样。杜茵从小跟着杜老太太,也是出门应酬惯了的人,看人脸色也是一套一套的,便开口道:“母亲今儿找我来是有事情要说吗?”

    杜二太太见自己连自己的女儿也骗不过去,也知道自己大约是太过得意忘形了,只清了清嗓子,从榻上起身,指使丫头出去倒茶,自己则拉着杜茵的手道:“这事儿我只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别人,我就是一个人闷在肚子里,怪难受的。”

    杜二太太说着,便把自己的推测一五一十的跟自家女儿说了,只叹了一口气道:“你大伯大娘,一向都是很拎得清的人,怎么在你大哥哥的婚事上这样的糊涂,那刘七巧是什么人,是山沟沟里出来的野丫头,当初我们求了你嫂子来,你祖母还觉得你嫂子家根基不厚,在京城也不过两代人,祖籍还是在山东那边的。如今倒好了,你大伯大娘要是真找了这样一个丫头进门,岂不是要把你祖母给气死……”

    杜二太太的话还没说完,那边杜茵便拧眉道:“娘你说的那个刘七巧,可就是恭王府的那个刘七巧吗?”

    “可不是,哪里来那么多叫刘七巧的,就是上回进府给沐姨娘看病,搞得大家伙都一惊一乍的那个刘七巧。”杜二太太不以为然道。

    “哎呀,母亲你幸好没直接往老太太跟前说去,这事儿我们万万不可以沾边了,那刘七巧如今可不是什么一个乡下丫头了,母亲今儿没去梁夫人家的桂花宴,你还不知道呢!”杜茵说着,只安抚她娘坐下,挑着眉梢继续道:“今儿恭王府的老王妃当着满屋子的太太奶奶们说,王妃要认了刘七巧当干闺女,还说要替她找一位如意郎君呢!”

    杜二太太一听,差点儿没气的七窍升烟,她前脚还想着这回可以借着刘七巧的身份大做文章,让大房在老太太面前抬不起头来。后脚这这刘七巧转身大变样,一下子从一个乡下丫头,变成了恭王府的义女了!这下还了得?

    京城的侯门太太们,都有那么些政治脑筋的,杜二太太耳濡目染久了,自然也是知道的。如今圣上的亲兄弟,在十几年的同鞑子大战的时候死了两个,如今皇上倒是越发信任恭王这个堂兄的,虽然恭王如今是郡王,可这次要是真的把鞑子给赶了出去,能封个亲王也未可知的。到时候,就连恭王府看门的人,只怕脸上都要有光了,更别说恭王的干女儿?更可气的是,如今恭王府另外两个姑娘都已经有了婆家,剩下的都是年纪还没到的二房庶出的闺女,想要攀上这门关系,门路是越来越窄了。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个义女,刘七巧只怕也是拍马众人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这,依你看,老太太会应了这门亲事吗?”杜二太太这会儿子疑惑了,别挑拨不成反倒又促成了一件好事儿?

    “这事儿也未必,只是由母亲来说,只怕适得其反,老太太本来就说母亲连自己儿子房里的事情尚且还没管好,如今又去管大哥哥那边的,老太太会怎么看?”杜茵说着,只继续道:“这事儿听母亲这么说,倒是有些时间了,这样算来,大娘那边是一早就存了这心思了,不然也不会这么急匆匆的就准备了彩礼。”杜茵只想了想,继续道:“就连大伯大娘都还没想好怎么跟老太太说,母亲你千万不能把事情做的太明显了,不然的话,她没进门就算了,万一进了门,以后还要不要在这一个院子里过了?”

    “那我应该怎么办呢?”杜二太太的眉宇越发皱得厉害了起来,“我寻思着,你二哥不过就是纳了一个妾,这闹的就跟家丑一样的,有什么意思呢,如今他们要娶一个乡下丫头来当大少奶奶,难道还不准我心里咽不下这口气的吗?”

    杜茵见母亲实在是一口气堵着难受,便索性凑到她的耳边道:“娘,我倒是有个法子,绝对不会让人看出你的心思来。”杜茵只说着,凑到二太太的耳边说了几句,那二太太听了,果然眉飞色舞了起来,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