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种田之贫家女 >

第143部分

穿越种田之贫家女-第143部分

小说: 穿越种田之贫家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堂堂一个节度使,连夫人都不带去奔丧,这就完全不像话了。

“张氏……”汪永昭在背后沉沉地叫了她一句,口气阴沉无比。

张小碗迟疑了一下,还是回过了头,看着他,她扯了扯嘴角,不紧不慢地轻道了一句,“我不怕,您也不怕,这世上,没什么坎是人越不过去的。”

生存面前,她没认过输,汪永昭更是未曾,所以,真没什么好怕的。

“张氏!”汪永昭又大吼了一句。

张小碗再次回头,嘴角微翘,“您放心,要是有事,这次,我定会像护怀善一样地护您,您莫担心。”

说罢这句,她就提裙走了。

这次她说的护汪永昭的话,是真心的。

她从不仁善,对不起皇帝赐她的那仁善两字,但为了汪永昭这些年为她做过的那些事,为了这三个节镇已上千户的人家,更为了家中的三个儿子,要是真到了不可以收拾的地步,她也可以自刎于皇帝,自刎于朝廷面前,堵住那些嘴。

当年她绝不想死,哪怕汪永昭死了她也不想,那时,她万万没有料到,她会跟汪永昭走到这步。

无爱,但有那情义在。

四月的边漠刮来的风不那么凛冽了,张小碗感受着脸上轻柔的微风,抬头看向蓝天,边走边看着。

等出了长廊,到了后院,萍婆子迎上了上来,张小碗朝她说,“这风儿啊,暖得多了,稍会,你且和我收拾些夏日的轻衫,改明儿,我们回京中一趟。”

“回京中?”萍婆子愣了。

张小碗轻吁了一口气,“老太爷,老夫人齐齐去了。”

说罢,转头往几位先生的院子那边看去,对萍婆说,“我们去走一趟罢。”

萍婆子应了是,过来扶她。

张小碗转头看她,“这几天身子骨怎样?”

“甚好。”

“昨日那药还吃着呢。”

“没事,丁大夫说了,多吃两剂断一下根。”

张小碗轻弯了一下嘴角,走了一会,叹道,“那便跟去罢,路上有不适就说。”

萍婆风寒了几日,她是有些不放心。

“是您才替我这奴婢才操这份心,”萍婆子淡淡地说,“就是个风寒,往日那时,就是烧着又如何,该干活就干活,哪还像您似的,让我歇着还让人伺候着我。”

张小碗摇摇头,“那时年轻,到底是不比当年了。”

萍婆子沉默了一下,低头低声地说,“可不是么。”

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在边漠呆了几年,当年在他府里的岁月就跟上辈子似的。

回去那京中,现下也不知变成什么样了。

萍婆子抬起头,看着夫人那安然无忧的脸,波动的心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晚膳时分,知晓祖父母逝世,汪怀慕哀声地叹了口气,七岁的孩子竟像个大人一般掀袍跪下,对着远方磕了头,嘴间道,“望祖父,祖母安息。”

说罢起来,又朝汪永昭与张小碗作揖道,“爹爹,娘亲节哀。”

张小碗拿帕掩了嘴,朝汪永昭看去。

汪永昭怀中还坐着怀仁,听到这话点了点头,对他道,“坐回来用膳罢。”

“是。”

当晚,张小碗哄了两个小儿回到屋中,与萍婆与八婆收拾衣物,没多时,父子三人的箱笼就已收拾好了,张小碗也为自己挑了一箱素色的衣裳,就连那裙底处绣了浅红小花的白裳也没拿,全挑了素色的。

亥时汪永昭从后院回来,张小碗又拉了他到桌前,把他们离开后,府中人的安排商议了一下。

大仲他们带着走,留下闻管家,再到管事的里提一个上来暂代二管家位置。

张小碗的安排,汪永昭没有异议,他也知晓,暂提上来的是张小碗找来的人,也是他命人去刨过祖上五代的人,可以信任。

夜间沐浴过后,张小碗就沉沉睡了过去,看着她睡得安宁的脸,听了她一阵的呼吸,汪永昭才歇了灯,偏过头,在黑暗中看着她的脸。

看得倦了,想得累了,他这才闭眼。

有了怀仁后,他已经不再怎么想她偏心她大儿的事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她为着她的大儿操心,但直至今天他才明了,他其实一直都想让她更贴近他的心一点。

再贴近一点,她会为他哭,也会为他笑。

那时,该有多好。

怀善的信过后第三天,汪家兄弟的信也来了。

信中没有提及不对之处,只说家中二老被仆人发现陆续断气,前后时辰相隔半时辰。

汪观琪是死在那几日觉察不对,日日守在他身边的怀善面前的,但汪韩氏那边有没有别动静,怀善在信中说他却是不知了。

想来,汪观琪这个差不多没了神智的活死人突然回过神,还找了搁置在一边的药碗写了字,想来,定是有人作祟,但怀善查不出来,只当人手段高超了。

汪韩氏那边,也有汪永昭的人在盯着,但汪永昭这几日的沉默和呆在前院的时辰让张小碗知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但汪永昭不说,她暂且也不问。

待快要到京城边上时,再问也不迟,这些时日,就让这个男人自己先想想对策去。

张小碗平静地收拾好一家的什物,在四月十七这天,一家人上了马车,踏上了奔丧之途。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已接近末尾了,会一路情节紧凑把最后的高潮写完,就这段时间,不到10天的事了。

一直觉得作者把文写好是作者的本份,然后才有读者,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的,多谢你们一直以来的追文,我会尽力把最后的一部份写好。

、210

一月后。

马车行驶到京城正门;善王汪怀善骑马前来接了其父汪永昭与母亲弟弟。

善王骑马在前面带路,进城的一路前行中,路上有行人停了脚步,往马车看来。

马车内,张小碗抱着怀仁靠着墙壁半垂着眼坐着,怀仁在她身上不停地扭动;想往外探看,引得怀幕不停地拉住他;急得不行。

爹爹说过;这京中不比他们的边漠;不能胡来。

汪永昭掀了厚布往外看了一眼;随即就放下;转头看向张小碗。

张小碗轻掀了眼皮,朝他浅浅一笑。

“您累了?”她问。

汪永昭摇头,伸出手把她的手牵到手中,淡道,“万事有我。”

张小碗点了头,“我知。”

棺枢停在汪永昭的府内,一路汪永安的府门,汪永昭带着张小碗,三个儿子与前来迎他们的人匆匆打了个照面,就去了摆置棺枢的灵堂跪拜。

五人一身素衣,灵堂内,善王妃木如珠还跪在棺材尽孝,见到他们,又朝得他们一拜。

张小碗忙上前低腰,轻拍了拍她的肩,小声地道,“好孩子。”

红着眼的善王妃朝她低低地叫了一声,“娘亲。”

张小碗没再说话,紧跟着汪永昭朝棺枢拜了下去。

汪永昭朗声道,“孩儿不孝,来迟了一步,还望爹娘地下有知,恕儿不孝之罪。”

说着就往下磕头,张小碗跪在他们父子四人身后也跟着磕下,等礼做足,一会,汪永昭就带着他们出了灵堂。

因棺木三月才入土,天气又热,这时的灵堂搁置了甚多冰块,哪怕之前张小碗按汪永昭的吩咐穿了厚衣在身,一在阴冷至极的灵堂出来后,人一碰到外面的热空气,脑袋就是一阵抽痛。

但她未有表现出来,依旧神色如常,这时,谁知背后有多少眼睛盯着,会有什么话说出去。

拜过灵堂后,张小碗跟着女眷去了内院,因汪永昭是长子,要守灵堂,必要在汪永安的府里住下。

说来,汪永昭已对汪永安冷了心,但为着葬礼一事,汪永昭也发作他不得,还得住在他的府里。

就这当口,父母全亡,把父亲从四弟汪永重的府里接来,汪永安把母亲从庙里接来,皆因那时京中就他是最大,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但就是因着这份说得过去,本就多心的汪永昭更是对他这大弟冷了心,思及汪永昭说及汪永安时的冷酷,张小碗想,事毕后,汪永安怕也是难逃他这大哥的处置了。

先前汪永昭还念着他的那几分,这次看来,是要断了。

汪永昭这时已带了怀善和两个小儿去了前面的堂屋,张小屋到了安排给他们住的院子,左右看了一下,对汪杜氏轻语道,“劳你费心了。”

“您这说得是什么话。”汪杜氏连忙道。

这时跟在身后的汪余氏也过来说道,“大嫂,你看看,看还有什么缺的?”

她这话引得汪杜氏看了她一眼,张小碗却摇头道,“甚好,你二嫂向来是个体贴的。”

汪余氏一笑,福腰退下半步。

“你们都去忙着罢,我歇会。”

“这……”汪杜氏有些犹豫。

“怎么?”

“还有人未拜见您呢。”汪杜氏连忙说。

张小碗看向她,嘴角微翘,“还有谁?”

看她笑得甚是冷漠,汪杜氏摇了头,“不见也可。”

“那就去忙着罢,赶了一月的急路,我也有些累了。”张小碗看着她道。

“是弟妹的不是。”汪杜氏知长途赶路的苦,知眼下不是说话办事的时候,便连忙领着妯娌退了下去。

三夫人四夫人又施了一礼,这才领了身边的婆子丫环下去。

一路三人先是一道路,不多时,便分开了走,各行其道。

四夫人出了二老爷的府回府,一上到马车,身边的丫环就轻声朝她道,“恕奴婢无礼,我看着大夫人,也长得甚是普通,便是连那眼角都有细纹,不及您的一半年轻。”

另一娇稍的丫环也笑着道,“不过那皮肤没有别人说的那般黑,我看着还算白。”

“白又怎样?听说是捂白的,你没听跟着三夫人去的丫环说啊,说是大冬天的出个门,脸上都要遮厚厚的帕,生怕被吹糙了似的,生生捂白的,就是一脸死白,没点血色,有甚好看的。”

“倒是,看着可憔悴呢。”丫环掩嘴笑。

见她们越说越没个正经,汪余氏白了她们一眼,“胡说八道,敢说大夫人的不是,到时怎么死的都不知。”

那丫环连忙上前笑道,“我这不是为您不服么,您辛辛苦苦为她管家,到头来,银子却成了二夫人的,您一分也没得,奴婢心疼得很。”

汪余氏听了,怅然地一笑,但还是又道,“别说了,她是善王的母亲,哪是你们这些下人说得的。”

“知了。”

“知了。”

见她出口这话,两个丫环便垂首轻福了礼,便止了那嘴。

等门关上,张小碗拿着帕堵住嘴轻咳了两声。

这时房内只有萍婆子,七婆跟了小公子去了,八婆去了善王府上煎药,这时只有萍婆子在照顾她了。

“喉头痒得厉害?”萍婆子见她一脸惨白,不忍地道。

路中夫人受了寒,那药吃下去,也不像以前那般管用,一路轻咳,前几日好了一些,可萍婆地着她的脸,又觉得这咳嗽又起来了。

“无事,吃两剂药就好。”张小碗挥挥手道。

“唉,这是第一夜,您夜间还要去灵堂守灵。”

“无事,多穿些罢。”

“这热热冷冷的,身体怕是好不了。”萍婆子甚是担忧。

“无事,注意点就好。”

这厢,外面传来了声响,听着护卫的声音,是七婆抱了怀仁回来了,张小碗忙朝她道,“去开门罢。”

七婆抱着怀仁走了进来,一进门就朝萍婆子笑道,“萍大姐。”

说着把汪怀仁给了萍婆子抱着,她走到张小碗的身边,凑近她的耳边轻道,“我听府里的下人讲……”

张小碗竖着耳朵听完,随后摇了摇头,“下人嘴碎罢了,谁人背后不说人,随他们去罢,跟个下人计较什么。”

七婆摇摇头,道,“不能,您刚进府,下人就敢如此,时日长了,就是妖是魔了,纵不得。”

萍婆并未听得她在夫人耳边轻言的那些,但听到此话,心下也了然,便朝张小碗轻轻地颔了首。

看着她们都甚是担心她,张小碗无奈地笑了,“你们啊,也亏你们有心,但别忘了……”

说到,她拿着帕子又咳了两声,朝怀仁伸过手,把刚非要爹爹抱着,还吵闹个不停,现下又嘀咕着娘亲抱抱的小儿抱到手里,仔细地和他说过两句后,便慢慢地摇着他,哄他入睡。

怀仁这时揉了揉眼睛,又道,“娘亲,他们说的话我都不懂,怀仁不欢喜他们。”

“不欢喜也不能朝人吐口水,可知?”

“怀仁知,娘亲不打屁屁。”怀仁说罢,把头依在了她的怀里,眼睛渐渐地闭上。

等他睡着,张小碗抱着他进了内屋,又差她们把铺盖细细查看过,这才把与怀仁抱到了床上,盖上了被子。

待盖好后,她站起身,站在床边打量了怀仁那张娇嫩的小脸半会,才转头对两个婆子轻声地道,“你们别忘了,还有老爷,他有什么不知的?”

说罢,就坐到了离床有些距离的圆桌前,看着床上的小儿。

“怀仁还小,他不喜的人,定要捶一手才甘心,怀慕心善,谁人愁苦,他便也要跟着掉泪,他们,才是我放心不下的。”张小碗轻轻地张口,说到最后,她笑了一笑,“跟他们相比,闲言碎语算得了什么,这京城中知我的人,几人没说过我?该计较的,自有老爷替我去计较,不该计较的,随他们去。”

“唉。”听到这,七婆叹了口气。

萍婆却心不在焉地站在中间的小门边看着外边的门,不知煎药的八婆何时才回来。

一柱香后,头上还沾着灰尘的汪怀善就进了张小碗的屋子,把怀中的罐子拿了出来,什么也没说,等张小碗喝过后,他才松了大大的一口气,引得婆子都好笑地朝他看去。

见他娘也好笑地看着他,又伸手给他轻拍了拍头上的头发,他才不好意思地道,“骑马来的,扬了不少灰,沾脏了。”

“骑得快了些罢?”张小碗淡问。

“呵。”汪怀善便笑。

这时七婆拧了帕过来,张小碗交到他手里,让他自行拭过脸,才与他道,“忙去罢,以后让八婆自己看着办,你一个善王,又在守孝,来来去去的不好。”

“我会跟人说我在自己府中给您煮了点白米粥,给您尽尽心,谁又能说我?”汪怀善不以为然,“你就别老当孩儿是个傻的。”

“唉,不是个傻的,就是太聪明,才让我操这么多心。”张小碗说到这,又问他,“如珠呢?可要看好她的身子了。”

“知了,身上戴了暖玉,膝盖也护住了,里面穿了甚是保暖的里衣,冻是冻不着,就是委屈她了,一日要跪上那么些时辰。”汪怀善闻言叹道,“本是煮了参汤给她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