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宅师 >

第247部分

宅师-第247部分

小说: 宅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这是由于江南物宝天华,生活太安逸了,容易迷失在其中,没有丝毫的进取心,自然容易败亡。也有人说,这是由于南京的王气龙脉,已经被人斩断了,所以国运不长久。其中的纷纷纭纭,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在飞机上,头等舱中,方元和包龙图闲扯,不知不觉就扯到这个问题了。适时,包龙图好奇问道:“那你觉得,到底是由于逸豫亡国,还是由于风水问题。”

“废话,肯定是前者啊。”方元笑道:“你想想,三国时期的吴国,南北朝的东晋,再加上宋齐梁陈,还有五代的南唐,以及清末的太平天国,都是定都南京,哪个朝代的国运长久?最长国运的,貌似就是东晋了,好像有一百零几年。”

“不仅是定都南京的王朝,基本是在江南立国的朝代,南宋、南明之类,无一不是由于过得太舒适了,帝王将相被锦绣繁华的世界消磨了意志,忘记了外敌环绕的情况,只顾享乐,最终被灭了也很正常。”

方元评点起来,肯定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话或许有些片面,但是未尝没有一定的道理。”

包龙图眨了眨眼,低声道:“那从风水的角度来说呢,南京是不是真被断了王气?”

“这个……”方元沉吟道:“还真不好说。”

“什么意思?”包龙图低声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说一下呗。”

“也行。”方元点了点头,微笑道:“要说南京的风水,诸葛亮是撇不开的人物。反正大家觉得,要不是由于他的评点,或许南京史上第一个王朝,三国中的东吴未必会定都南京,说不定以后就没有金陵帝王城的盛况了。”

“怎么说?”包龙图十分好奇。

“我刚才不是说了龙盘虎踞一词吗?”

方元解释道:“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这应该算是南京的风水八字。从峦头风水形势来说,南京东面的钟山蜿蜒而来,状似蟠龙;西边的石头城临江而立,形似猛虎,非常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形势,名副其实的龙盘虎踞。”

“这样啊。”包龙图眼珠子一转,忽然感叹道:“诸葛亮真是阴险。”

“呃?”方元愣了一下:“诸葛亮怎么阴险了?”

“当时诸葛亮辅助刘备,一心想要完成统一大业,肯定是知道定都南京的王朝国运不长,所以干脆挖了个坑,让东吴跳进去。”包龙图揣测叹道:“不愧是诸葛亮,高,真高!”

“……是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不好。”方元有些无语,然后辩驳道:“你也不想想,难道当年东吴王朝,就没有一个懂看风水的,任由诸葛亮说什么就信什么呀?”

“……好像也是啊。”包龙图不解道:“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是真帝王之宅,干嘛尽是数十年的短命王朝啊?”

“所以我就说了,南京国运不长的原因,并不在于风水,而是由于它本身特定的环境。风水不是万能的,会随着大势而转移。”

方元耸肩道:“许多定都南京的帝王,都觉得南京有长江作为天堑,借第一水龙之势,易守难攻。问题在于,人心都衰败了,天堑再厉害,也只是空壳而已。”

“吉凶在我,运数由天,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往往就是自己。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肯定不可能保险。”

一时之间,方元轻叹道:“南京长江天堑,龙盘虎踞,江南形胜之地,帝王之宅。说白了就是右环大江,左枕崇岗,三面据水,以山为郭,以江为池,地势险阻,襟带长江而为天下都会。这样的形势,只要帝王将相不堕落,稳坐天下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在醉生梦死的奢华生活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保持雄心壮志?真要说有,那么就是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了,一个在南京登基为帝,却由南统北,创立了大明王朝。另外一个夺了侄子江山,却没有就此享乐,沉醉奢靡生活之中,而是屡征大漠,迁都北边……”

方元由衷道:“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朱棣迁都真是明智之举。不然的话,一直以南京为都城,以明代中后期帝王大臣的德性,不知道亡国多少回了。”

“没错。”包龙图很赞同。

稍微知道一些明史的人就应该知道,在明代的中后期,皇帝与大臣的关系,非常的复杂,既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犹如仇寇。迁都北边之后,大家还有几分危机意识,不敢闹得太过分。要是还在南京,恐怕国家早就被玩坏了。

“还是朱棣这样的铁血帝王有魄力,说迁都就迁都。”包龙图摇头道:“相比之下,宋太祖赵匡胤就差劲了一点,想从开封迁都到洛阳,看到许多人反对,就立即退缩了,连北魏孝文帝拓拔宏都不如。”

“那是由于他得位不正,顾虑太多了,肯定不敢一意孤行。”方元随口道:“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也有一帮大臣反对。问题在于,人家的刀子硬,谁不同意,直接亮刀子,反对的人立马就蔫了。因为他们都清楚,朱棣的刀子可不是摆设,真敢杀人的。”

“谁说不是。”包龙图笑道:“所以才说朱棣有魄力啊……”

就在这时,旁边有人插嘴道:“没错,眼下的中国,就缺了一位有魄力的人物。”

“嗯?”

方元和包龙图一愣,顺势看了过去,只见附近坐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他的衣着十分讲究,脸上挂着和煦笑容,有几分成功人士的气度。

“两位兄弟,不好意思了。”青年笑道:“我不是有意偷听,只不过是无意中听了两句,难免有感而发。”

“没关系。”方元摆了摆手,也不打算计较。毕竟飞机也属于公共场所,他们嘴上没有锁牢,被人听了对话,也算是咎由自取,怨不了别人。

那人也有几分自来熟,借着这个机会,轻笑道:“我叫华丰,才从国外回来,在泉州转道南京办点事情,不知道两位怎么称呼?”

“方元。”

“包龙图。”

人家都自我介绍了,两人也不好意思隐瞒。各自把名字说了,也算是认识了,多少拉近了一些距离。(未完待续。。)

第388章 缘分不浅

ps:  新情节开始,千头万绪,我需要理一理,今天就两更,大家见谅。

也要承认,自来熟的人,很容易交到朋友。不管是真朋友,还是点头之交的朋友,反正很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让人心生好感。

华丰就是这样,谈吐比较风趣,不管是什么话题,都可以与人聊得火热。在飞机航行期间,几人可谓是欢声笑语,打发了无聊的时间。

不久之后,飞机顺利抵达了南京,方元和包龙图就与华丰挥别了。双方也没有交换什么联系方式,就好像萍水相逢的过客,哪怕聊得再投机,恐怕以后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大家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也没有矫情,就直接挥手道别,分道扬镳而去。

“南京,南京!”

此时,两人在机场外面,望着这一座千古名城,包龙图直接摇头道:“果然,我不应该抱什么期待的。一成不变的高楼大厦,呆滞刻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其他大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估计也就是特定的几个地方,才保留一些历史风韵。”

“必然的事情。”方元随口道:“不要感慨了,先找地方落脚。”

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好处,那就是高档的商务酒店很多,就算没有提前预定,一样有舒适的套间预留。经过一番筛选之后,两人确定的投宿的地方,就直接带着三个员工入住。

安定下来了,顺便吃了午餐。包龙图就笑道:“吃饱喝足了,是不是出去逛下?”

“你想去哪里逛?”方元问道。

“废话,当然是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啊。”包龙图憧憬道:“十里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美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那是在古代。”方元好心提醒。

“我当然知道。”包龙图白眼道:“现在已经成为秦淮风光带了,是南京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乌衣巷、夫子庙、贡院、瞻园之类的名胜古迹。我查了一下,据说那里建筑复古比较成功,画舫、楼阁,民俗名胜、风味小吃极多。是游玩观景的好地方。”

“现在又不是旅游季节。观光的游客肯定不多,恰好可以去瞧瞧。”

包龙图建议起来,方元也不打算拒绝,至于另外三个员工,更加不可能反对。总而言之,一行人结账之后,立即辗转来到了秦淮河。

“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

“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

不久之后,来到了秦淮河。包龙图就很风骚的打开才买的纸质折扇,学着古代文人骚客的模样临河怀古,感慨万端。

不得不说,望着白墙黑瓦的古建筑,以及一艘艘画舫,的确让人有穿越了时空,返回到古代的感觉。不过,鳞次栉比的古代楼阁后面,却是一栋栋摩天大楼,特别的碍眼,让人看了兴致立即缩减大半。

“不要骚包了。”适时,方元招手道:“走,去租条画舫,在河里飘一段。”

这是应有之义,已经有员工机灵的跑去找船娘商量租金去了。现在停摆在岸边的画舫,其实也就是应个景罢了,供人观光之用,早就没有了古代的享乐功能。

当然,大家是正经人,也就是遐想一下,然后就老老实实坐上画舫,顺着还有几分清碧的河水,慢悠悠地飘流而下。

坐在船上,包龙图好奇道:“对了丸子,你知道这里为什么叫做秦淮河吗?难道说这河是在秦代开掘出来的?”

“不是在秦代,而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

说话的不是方元,而是操船的大叔,只见他笑呵呵道:“相传楚威王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觉得这里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破了风水。这渎沟,就是现在的秦淮河,不过后人误以为这事是秦始皇干的,所以就叫秦淮河。”

“原来如此。”包龙图恍然大悟,随之笑眯眯道:“大叔,你觉得南京风水坏了吗?”

“坏不了。”大叔笑道:“风水这玩意啊,其实就作用在人身上,只要有人在,风水就在。想当年,抗战那会,南京都被屠空了,但是胜利之后,大家搬到城里住,再到现在,不一样是省会大城市?”

“……太对了。”方元深以为然,由衷叹道:“大叔真是好见识。”

“小哥,说错了。”大叔连忙摆手道:“这话不是我说的,我可没有这样的见识。不过是摆渡久了,接待的客人多,听他们闲聊,觉得这话有道理就记下来了。”

“有心,才记得啊。”方元笑道。

在这闲聊之中,画舫也在内秦淮河游了一圈,然后觉得尽兴了,方元等人就直接上岸,观赏岸上的古代建筑。比如说乌衣巷,这个大名鼎鼎的名胜古迹,肯定不能错过。

高冠大袖,魏晋风流,王与马共天下的琅琊王氏;安石不出,奈苍生何的谢安家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再多的轶闻掌故,再厉害的英雄人物,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最终消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只遗留下屡毁屡建的复古建筑,供后人瞻仰凭吊。

不过一番感叹之后,两人的职业病就犯了,开始研究这里的古建筑布局,最终觉得还是夫子庙的建筑格局保留最完好。

夫子庙,也叫孔庙,自从汉武帝听信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地位一下子空前抬高,成为了万世师表。后来的帝王,为了维护统治,拉拢天下士人的心,自然在各地修建许多孔庙,表示自己对文事的重视。

历代的地方官员,上任的第一件事情,肯定要到孔庙祭拜,以示不忘本。

然而由于南京在古代的政治地位极高,那么南京的夫子庙,也就成了整个江南地区的文教中心,以及东南数省的科举考场。

这样特殊的地方,经过几番兴修扩建,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群体。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间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占地面积高达两万六千多平方。

整个夫子庙,全部的建筑无一不保留了明清风格特点,对于方元和包龙图来说,这无疑是极好的素材,自然仔细研究起来。

“哎呀,真巧。”

不过两人才看完了有万仞宫墙之称的大照壁,就听见了旁边传来一个惊讶欣喜的声音:“两位兄弟,我们真是有缘啊,又见面了。”

两人连忙转头看去,立即发现华丰迎面而来。包龙图眨了眨眼,也觉得有些意外,不过随之展颜笑道:“华哥,你也来这里游玩?”

“和人约好在附近见面。”华丰笑道:“不过时间还早,就索性过来参观一下。十里秦淮,名动八方,难得来一趟南京,不过来看看太可惜了。”

“是啊。”方元和包龙图心有戚戚,颇为理解。

“没有想到,在这里又遇到两位了,说明大家缘分不浅。”华丰笑道:“参观累了没有,一起去喝杯茶怎么样?”

说话之间,华丰也不等两人反对,就直接勾着两人的肩膀,往夫子庙附近的茶楼走去。毕竟是旅游景区,各种商业店铺绝对不少。茶楼饭馆小吃店,胜不胜数。

恰好两人也觉得有些累了,也没有拒绝华丰的好意,就跟着他来到附近的茶楼中。复古式的茶楼,门前搁了一个巨大的铜壶,这也算是招揽生意的招牌。长长的壶流,就好像是在欢迎客人,颇为引人瞩目。

茶楼有三层,在三楼居高临下,可以观望秦淮河的景观。不过三楼是包厢,价钱肯定比较贵一些。当然,华丰显然是豪客,根本不差钱,直接把两人往三楼引领。

在包厢坐下,华丰就开口道:“来壶上品碧螺春,再来几盘茶点……”

看得出来,华丰是个很讲究的人,至于在吃喝方面,绝对不会亏待自己。这是有钱人的生活之道,品质至上。

一会儿之后,一壶香气浓郁的碧螺春,还有清甜可口的茶点,就直接摆在了桌上。挥退了服务员之后,华丰就笑道:“两位不要客气,尝尝这茶滋味怎么样。”

华丰殷勤倒茶,态度十分热情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