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宅师 >

第265部分

宅师-第265部分

小说: 宅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应该算是比较常见的例子,更是引水补基,改造风水的典范。”

说话之间,方元话峰一转:“不过这村子,好像没有什么来水、泉眼吧,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朱师傅又打算怎么引水补基?”

“你也是罗经师?”朱罗经有些惊喜交集。

“……算是吧。”方元点了点头,毕竟同行好交流呀。等下借手机打电话,肯定不会被拒绝,说不定还能顺便借点路费,回头双倍奉还。

没错,方元就是在打借钱的主意,不然也不会舍弃一帮村民,直接追上来了。

方元脾气温和,但不代表他没有火气。泥人都有三分火性,更何况被人扔到荒野郊外,坑了一把,他真的很生气,不想联系房东升了,而是想直接返回南京。

他已经盘算好了,等下联系上包龙图,就向朱罗经借点钱,或者借他的银行账号,让包龙图打钱过来,然后立马走人。

带着这样的想法,当朱罗经热情邀请方元到自己家里作客的时候,他自然不会拒绝,欣然跟去。绕行了两三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说起来,朱罗经居住的环境,非常不错。粉墙黛瓦,参天大树掩映,枝繁叶茂的树冠,就好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把半边房子遮盖起来。人走进房子,顿时感觉一阵阴凉,烈日酷暑马上消散了大半。

当然,方元是行家,自然更加清楚,消暑的功劳,一半在树荫,另外一半在于房子本身。这是一栋很普通的泥瓦房,但恰恰就是由于泥瓦结构,才有避暑的功能。

实事求是的说,再豪华的现代化水泥建筑,从避暑的功效来说,远远不及普通老百姓家的泥瓦房。这不是在故意贬低水泥建筑,而是事实。

毕竟水泥建筑,那是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以砖头堆砌起来。这样的建筑,在烈日的暴晒下,导热极快,但是散热却很慢。时间一长,就好像是火炉烤箱一样,让住在屋里的人苦不堪言。

与之相反,泥瓦房是由泥砖砌成,泥制的砖头非常笨重厚实,而且能够吸收热量不散发,再配合屋外的几株大树,简直就是能够调节温度的天然空调。

对比之下,泥瓦房无疑是更合适人类居住。可惜呀,人类向来有自虐的倾向,对于好东西往往容易视而不见,倒是很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事物。

此时,把方元引到屋里大堂,朱罗经不好意思道:“家里简陋,你就将就一下了。不要客气,随便坐。”

方元环视一眼,只见厅堂收拾干脆,旁边是个柜子,里面摆了碗筷。中间是桌子,四周围了一圈凳子。这也正常,在乡村之中,厅堂不仅是招待客人的地方,更是餐厅。现代的一些商品房也一样,客厅餐厅相合,也不再另外区分。

在朱罗经的招呼下,方元找了个凳子坐下,然后笑道:“朱师傅,你不用客气才对……随便倒杯水就好,茶就不必了。”

“没事,很快!”朱罗经手脚麻利,暖壶有现成的开水,茶盒也在旁边,用开水洗了下杯子,再抓了点茶叶放到杯中,然后用开水一冲,干枯的茶叶立即飘浮起来。

不久之后,如针一样的茶叶,在开水的滋润下,无声无息舒展开了,一缕香就飘逸出来。这就是徽州本地著名的茶叶,黄山毛峰……(未完待续。。)

第416章 重塑风水,福泽一方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徽州黄山一带,又称为徽茶。由于新制的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所以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据说贡品黄山毛峰,会在每年清明谷雨时期,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之后,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所以有黄金片的美称。

这种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最重要的是茶汤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自然是茶中名品。

当然,朱罗经冲泡的黄山毛峰,肯定不可能是贡品,而是最普通的等级。但是再普通的茶叶,只要滋味出来了,也能够消暑解渴,让方元感到十分满意。

泡了茶,朱罗经也坐了下来,探问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方,方圆的方,单一名元字,元帅的元。”

此时,屋外有树荫遮挡,厅堂气息十分清凉,又喝着滋味不错的茶水,方元感觉到一阵悠然惬意,心中的火气也慢慢地敛去了,心平气和,有问必答。

“好名字。”朱罗经赞许起来:“没有想到你年纪轻轻的,居然也对罗经之术有研究。”

“略懂,略懂。”方元笑道:“偶尔读了几本书,知道一些理论罢了。”

“不错了。”朱罗经叹道:“十里八村,也有一些罗经师。但是我和他们聊天,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做引水补基。唉,连你都不如。半吊子的水平,就敢替人择吉卜凶。罗经师的名声,就是被他们给败坏了。”

“咳……”方元安慰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各行各业,都是差不多的情况,鱼龙混杂啊。”

“我知道,但是不甘心啊。”朱罗经忍不住诉苦道:“刚才你也看到了。他们宁愿举行浩大的求雨活动,也不相信我的话。”

“真是在求雨呀?”方元错愕道:“我还以为在宣扬风俗文化呢。”

“什么风俗,那是在白费力气。”朱罗经悻悻道:“他们有这闲工夫。不如跟我上山挖地,搜寻泉眼……”

“泉眼?”方元一怔:“什么泉眼?”

“一个能够灌溉四方,形成河流的泉眼。”朱罗经表情一正,认真道:“据我研究。在我们村子后头的山上。肯定有一个大泉眼。只要找到泉眼挖开,肯定能够解决村子的旱情。”

方元一听,脸上自然露出几分怀疑之色。

“不相信?”朱罗经急忙道:“我有证据的。”

“什么证据?”方元有些好奇。

“你等着,我马上去拿。”朱罗经兴冲冲而去,不久之后就捧着几本装线书回来。可能是憋得很久了,难得有人聆听他的看法,他也很想倾诉一番。

“你看看,这是我收集的资料。”

这个时候。朱罗经翻开一本书册,示意道:“建村。就是我们村子,山环水绕之地也;两山对峙,涧水环匝村境;狮象把门,园林锁口……”

朱罗经一本书册一本书册的翻开,每一页他都细心折页标记出来,很容易找到他需要的内容。而且每一句内容,都表明这村子原先水源充足,有河流经过。

当然,这也不代表什么,毕竟原先有江河,后来枯竭断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并不能说明这江河,一定与泉眼有关系吧?

“朱师傅,这些江河水流,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方元问道,小心翼翼提醒:“而且这又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河流与泉眼有关联呀。”

“不急,你再看看这个。”

适时,朱罗经拿起最后一本书,示意道:“你这这句,建村有山,山中泉水甘冽,以烹黄山野茶,滋味甚醇!”

“我找人问过了,这是明代徽州的文人笔记,当时的黄山茶,还没有形成毛峰这个品牌,所以称为野茶。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村子山上,根本没有什么泉水。”

说话之间,朱罗经确信道:“所以我肯定,原来山上肯定有泉水,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泉水断流了。只要重新找回泉眼,再引水下来,一定可以恢复之前村子山环水绕,涧水环匝村境的盛况。”

“咳,朱师傅好想法。”方元违心称赞道,却感觉朱罗经列举的证据,有些牵强了。

好吧,就算村子的山上,真的曾经有泉水。但是泉水断了就断了,也不能说明在山上另外还有一个泉眼啊。尽管有这个可能性,但是从逻辑上却不怎么说得过去。

“我知道,你还是有疑虑。”朱罗经仿佛能够洞察人心似的,忽然起身道:“你跟我来,我还有其他证据。”

“嗯?”方元一怔,不过有求于人,他也不好推托,只能跟着朱罗经走了出去。

朱罗经一边引路,一边说道:“我们村子,总共有九口井。村外有五口,那是用来浇灌田地的,村里有四口,其中有三口用来洗衣洗菜做饭,剩下一口用来饮用!”

“分得这么细。”方元有些惊讶。

“因为九口井中,有八口井的水质不怎么好,略有些浑浊。”朱罗经沉声道:“只有饮用的那口大井,水质非常的清澈,甚至有点儿甘甜。”

方元一听,立时有些明悟:“朱师傅觉得,那口井与山上的泉水有渊源?”

“没错。”朱罗经点头道:“我仔细研究过了,那口甘甜水井,常年不断不枯不少,哪怕是现在这种干旱的情况,井水还十分充足。相比之下,另外八口井的井水,不仅量少了大半,水质更加浊黄了。这足够说明,那口井与另外八口井,不是同一个水源。”

“有道理。”方元比较认同,这个理由,多少有些靠谱了。

“我研究了十几年的结果,绝对不会错。”朱罗经信心十足。

“从井水的水质分析,就知道水源的不同。”与此同时,方元好奇道:“这是浅显的道理,村民也应该懂得判断吧,他们为什么不支持你搜寻新水源?”

“呃……”朱罗经表情忽然一僵,然后脸上有几分尴尬之色,连忙转移话题道:“你看,那就是我说的甜水井,也是一口古井,起码有几百年历史了。”

方元顺势看去,只见在几棵古柳的旁边,的确有一口井。井台很大,但是井口却被密封起来了,用水泥封死,再在上面延伸一根铁管和水龙头。

显然,古老的水井,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也享受了高科技带来的好好,脱离了原始的汲水设备,使用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水泵。

“安装水泵之后,可以给每家每户供水。”朱罗经解说道:“天气热,井水消耗量很大,但是从来没有供水不足的状况。”

“说明井水资源丰富啊。”方元点头道:“如果真如朱师傅所说,井水的水源就在山上的话,那么的确应该搜寻泉眼,造福一方百姓。”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朱罗经深以为然:“引水补基,重塑风水,福泽一方,这才是我们罗经师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不论失败多少次,我都不会放弃。”

说这话的时候,朱罗经眼中透出坚毅之色,有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失败?多少次?”方元一愣,隐约之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咳咳。”朱罗经也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尴尬笑道:“开始的时候,听了我的推测,村民倒是挺支持的,帮忙在山井挖了几口井。可是那些井却不出水,难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我在撒谎。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朱罗经无奈摇头道:“他们根本不明白,一时的失败,根本不代表什么。外国不是有个发明电灯的科学家,叫什么爱因斯坦……”

“咳,爱迪生。”方元轻声纠正。

“对了,就是他。”朱罗经叹气道:“人家发明电灯,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最终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人物。”

“是啊,很伟大。”方元赞同道:“电灯的发明,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当然也促使了加班这种事情的诞生,让爱迪生受到亿万上班族的诅咒……”

“啥?”

最后一句,方元说得很轻微,朱罗经没有听清楚。

“没什么。”方元一笑,语气激昂的鼓励道:“朱师傅,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如愿以偿,找到泉眼的。”

“泉眼?”

忽然,有人嗤笑道:“朱罗经,你还没有放弃呀,又在忽悠人。你就不能消停一些吗,再这样下去,村子山头都要被你挖空了。”

方元回头一看,发现打棍求雨活动好像已经结束了,一帮村民三三两两的散开,各自扶着老人,带着孩子回家。

其间有几个人走来,似乎和朱罗经的关系不怎么样,纷纷开口嘲笑。

“朱罗经,你以为上了电视,其他人就相信你那一套吗?”

“你那一套是迷信,根本不管用……”(未完待续。。)

第417章 正能量

“以前有人不懂,把你的鬼话当真了,跟你上山去挖井,结果怎么样?”

“结果就是,连挖了二十多口井,一滴水都不见,大家白忙活了。”

“朱罗经,你不要再祸害人了,老实的种你的田吧。连你儿子都不相信你了,觉得没脸留在村子,干脆出去打工,两三年没有回来了。”

几个人走来,你一言我一语,直接把朱罗经的老底揭穿。敢情在这个村子之中,他也算是众叛亲离,难怪不受人待见。

看到朱罗经脸红一阵白一阵,捏紧了拳头却反驳不得的模样,方元也觉得有几分不好受。所谓物伤其类,不管方元怎么不认同风水师的身份,但是他也确确实实享受过风水师带来的好处,这是否认不了的事实。

此时此刻,看到一个风水师受到污辱。如果这个风水师是半吊子的水平,由于实力不行而受到顾主责骂也就罢了……呃,似乎就是这样……

就算是这样,但是朱罗经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真存了造福一方百姓的心思,花了十几的时间,想要调理好村子的风水。

这一分诚心,这一分热忱,不应该受到指责。

一时之间,方元忍不住皱眉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啥?”几个人听了,面面相觑。十分不解。

“他是想告诉你们,对人、对事要有全面的认识,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不然很容易出错。”

伴随着清脆甜美的声音,双腿修长,扎着马尾的亮丽少女,轻快走了过来,笑眼如月道:“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方元看了少女一眼。也有几分惊讶。倒不是惊讶她能够理解自己话里的含意,而是惊讶少女的态度,似乎有偏帮他们的迹象。

事实就是这样。看到少女一来,那几个人顿时尴尬起来,相互打了个哈哈之后,就不自然的离开了。

就在这时。扛着摄像机的人。远远的叫唤道:“小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