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宅师 >

第397部分

宅师-第397部分

小说: 宅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百年时间,断断续续的收藏钱粮。其中到底积累了一笔多大的宝藏,估计连佛门本身也说不清楚了。只不过在传说之中,明太祖朱元璋与雄踞闽南八郡的陈友定交战时,就是得到了佛国宝藏的部分支援。这才顺利补充军粮。迅速生擒了陈友定……”

道果大师迟疑了下,不怎么确定道:“当然了,这事到底是真是假,我就不清楚了。不过佛国宝藏,应该是确有其事。毕竟每一次动乱之后,泉州各个佛寺都能够很快恢复生机,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支持,肯定做不到这一点。”

“陈友定?”方元眨了眨眼。第一反应这人是不是陈友谅的兄弟。不过后来他回去一查历史资料,才发现错得离谱。两人看似同姓。且字谱相同,但是真是没啥关系。

不仅如此,陈友谅是元末起义军势力之一,而陈友定却是元朝的忠臣。

元朝末年,流寇四起,陈友定应诏加入元朝,因平贼有功,逐渐成为元朝将领,占据了闽南八个郡。当时陈友谅还曾经攻闽,却被陈友定打了回去。

不过后来,朱元璋攻闽,陈友定的部下守将心意不一,很多人决定向明军归降。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陈友定轻易被灭了。

就是研究了这段历史,方元对于道果大师所说的佛国宝藏,又信服了几分。

当然,那是后话了。此时,道果大师又继续说道:“明末,清军入关,又逢乱世。当时佛门想到了蒙古入主中原的惨痛经历,所以又开始了贮藏钱粮……”

“不过没有想到,清军那么的残暴,再加上占据了台湾的郑氏王朝,时常在闽地与清军交战,使得八闽沦为战场,近百年不得安生。”

道果大师叹道:“当时局势不稳,佛门根本不敢轻易开启宝藏。时间一长,一些掌握了佛国宝藏路线图的高僧相继圆寂,而且是由于意外离世,这件事情也就慢慢被世人遗忘了。”

“这事十分的隐秘,知道的肯定不多。就算后来清军攻占台湾,闽南也慢慢地稳定下来。但是掌握这个秘密的佛寺主持一集合,却发现少了许多关键的信息。”

道果大师苦笑道:“反正据典籍记载,佛国宝藏的线路图被分成八个部分,然后分别由八个寺院隐秘保管。线路图就是佛国之钥,有了它们才能够打开通往宝藏的准确道路。”

“不过当年佛门为了防止掌握了佛国之钥的八个佛寺私下串联开启宝藏,所以又伪造了几份假图,然后与真图混淆起来,再让大家随机抽取一份。”

“这样一来,真正的佛国之钥在谁手中,估计连负责保管的人也不清楚。直到后来局势稳定一核对,先把假图排除掉了,却发现真图只剩下四份。”

道果大师忍不住摇头道:“地图残损就算了,但是最关键的两段线路却没了。一段是宝藏具体的地点,一段是通往宝藏的最后线路……”

“没有了两段线路的指引,在茫茫群山之中,佛门派人搜索了几年,却最终一无所获,只能无奈的放弃了。”

说到这里,道果大师心态也有几分平和:“至于四份真图,也分别交回原来保管的寺院继续保管下去。”

不用道果大师再多说,方元和连山大师也听明白了,戴云寺就保管了其中一份真图,并且顺利传承至今,由道果大师贴身收藏。

作为道果大师曾经的爱徒,云雾也肯定知道佛国宝藏的传说,在被逐出门庭的十几年后,竟然在打这个宝藏的主意。

“我刚才方寸乱了,现在才想起来。时至今日,四份残图还能剩下多少?就算逆徒把四份残图都合并起来,恐怕也找不到宝藏。”

道果大师口喧佛号,没有了刚才的忧急之色。

“……未必。”方元迟疑道:“毕竟如果他没有一定的把握,不可能冒险屡次向道果大师出手。只要不笨的人,也应该知道只凭一份残图,肯定不可能达成目的。所以说,或许他在机缘巧合之中,得到了一份在清代就遗失的佛国之钥……”

霎时,道果大师脸色微变,也觉得这话颇有道理。他也明白逆徒的脾性,尽管人品不好,但是智商绝对不低,一般不会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既然他现在在打佛国宝藏的主意,或者真的掌握了什么关键的线索。

“不能让他得逞。”一瞬间,道果大师就有了决定:“于公于私,一定要阻止他……”

“这是自然。”连山大师连忙点头附和,随之也有些为难:“不过道果师兄,这事恐怕也不好大肆张扬,只能秘密的追查了。”

道果大师一听,顿时默然了,也明白了连山大师的顾虑。所谓财帛动人心,要是让其他人知道这事,估计都要寻找宝藏去了,哪个还有心情搜捕云雾啊。

“其实知道了云雾的目的之后,我们行事反而方便多了。”方元提醒道:“只要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再在他的必经之路上来个守株待兔,或许会轻松许多。”

“也是。”连山大师眼睛微亮,颌首道:“这主意不错,问题在于……”

忽然之间,连山大师不说话了,甚至还退到一边,默默的喝茶。

这是干嘛?当然是避嫌呀。

适时,道果大师苦笑了下,轻声道:“连山师弟,你不必如此。话说当年,八闽各地佛寺联合收藏钱粮,其中自然少不了开元寺的存在。如果能够重新启出宝藏,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当然,宝藏之说,或许有些飘渺。不过逆徒利欲熏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恰恰就是逮住他的好机会。”

道果大师沉声道:“尽管我不知道宝藏的具体地点是哪里,但是戴云寺收藏的佛国之钥,应该是……武夷山方向。”

“武夷山?”方元先是一愣,随后又有几分释然。

毕竟武夷山脉十分绵长,大山小峰连绵不断,山势十分的复杂,其中大部分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恰恰就是隐藏宝藏的秘密场所。

只要在山脉中找到一个秘密岩洞把东西一藏,然后再将岩洞密封起来。外人不知道详情,就算清楚武夷山脉隐藏有巨大的宝藏,恐怕也很难找到。

“既然如此,那么就在武夷山附近的城市入手了。”连山大师开口了,然后转头道:“方师傅,这事恐怕还需要你帮忙。”

“我?”方元愣住了:“这事……我怕是不好掺和吧。”毕竟事关佛门宝藏什么的,他一个外人,真不方便参与。

“没关系。”道果大师露出一抹笑容:“我们相信方师傅。”

“再说了,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连山大师也笑道:“所以思来想去,方师傅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找到云雾之后,他恐怕不会乖乖束手就擒。”

适时,连山大师神色沉凝道:“一但争斗起来,我看也只有方师傅,才有足够的实力把他生擒活捉。”

“呃……”方元一怔,然后爽快道:“行,那我就到武夷山走一趟。未必会碰上云雾,不过我会尽力搜寻的……”

当然,他不是为了宝藏,只为还道果大师的人情……(未完待续。。)

第625章 “游历”

多亏了道果大师的照拂,公司的业绩才会蒸蒸日上,最终迈入正轨。这份人情,方元肯定铭记于心。现在道果大师有难,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再说了,半年前云雾还用毒烟暗算他,尽管没有成功,但是方元还记在心里,有机会的话肯定要回敬奉还。

看到方元答应下来,连山大师和道果大师也十分高兴。

“太好了。”连山大师笑逐颜开:“那就麻烦方师傅先到武夷山周边城市探查情况,我们先安排一番,随后就到……”

“没问题。”方元轻轻点头,知道两人肯定要暗中布置天罗地网,免得又给狡猾的云雾给溜走逃脱。

一番商量之后,方元就直接回家收拾行李,然后辗转来到了武夷山附近一个小镇之中。之所以不去城市,主要是害怕打草惊蛇,让云雾发现他的行踪,直接退避三舍。

毕竟云雾也不笨,在夺取了佛国之钥之后,肯定会想到道果大师的围捕。估计这个时候他肯定十分小心谨慎,绝对没那么容易暴露行踪。

说实话,守株待兔纵然是好办法,不过也是耐心的较量。

如果云雾继续隐忍,不说拖得一两年再来寻宝,就是隔了三五个月再露面,估计道果大师布置的天罗地网也不破自解了。

被动防守,也只能吃这样的亏。毕竟我明敌暗,只有出此下策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武夷山的景致还是挺好的。不愧是东南第一胜迹。尽管方元现在身处的并不是旅游的景区位置,只不过是在武夷山其中一段山脉邻近的小镇,但是见微知著。也足够看出山脉的奇秀之美。

当然,由于不是旅游的热门景区,小镇行人比较稀疏,显得颇为冷清。方元一身背包客的装扮,轻步漫步于街头,背景萧瑟孤单,却也有几分落寞之气。

年节才过。街道上暗红纸屑点点,仍然有几分年味的余韵未消。

春寒料峭,冷风呼啸疾来。方元也忍不住打了个寒噤,随即目光游动,打算找个地方喝杯热茶避一避风头。

恰巧,旁边有个经营茶叶、茶具的铺子。方元不假思索。直接走了过去。才走近店门,他步伐却微微一滞,眉头就轻轻皱了起来。

店铺不大,位于街口的位置,这里的人流量比较多,按理来说生意应该不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店铺给人冷冷清清的感觉。

方元站在门口扫视一眼,只见店铺里头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他犹豫了下,转身就要另外找地方歇脚。

就在这时。侧边有个老人走了过来,头发有些稀疏,眼眉呈灰白之色,一脸慈和的笑容:“小伙子,想买什么东西?”

“呃……”方元心念百转,试问道:“大爷,能讨杯茶喝么?”

老人一怔,然后就笑了,爽直点头道:“行呀,没问题。”

说话之间,老人把方元引起店铺之中,在店铺的一角,就摆有泡茶的工具。

“坐。”老人招呼一声,然后麻利的烧水,清洗茶具。

方元在旁边打量,发现老人烧水的茶壶很普通,但是用来盛茶的碗,倒是有几分特别。碗外壁是纯黑色,但是碗内壁却有一些斑点、丝纹。

乍看,方元就知道,这是著名的建盏。

建盏,又称为天目釉瓷。开始的时候,由于是烧造工艺的不足,所以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形成了一些斑斑点点,仿佛兔毫似的丝纹。

按理来说,那只能算是残次品。但是古人觉得,残次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病态美,非常欣赏这样的釉瓷,甚至还刻意追求这样的“釉泪”、“釉滴珠”现象。

久而久之,建盏就成为了高档名瓷,然后畅销海外,深受日本公卿贵族的青睐。

不过建盏最辉煌的时期在宋代,因为宋代有斗茶之风,而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建盏在宋代自然成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可谓是风靡全国。

然而好景不常有,好花不常开,到了元代埋藏,蒙古贵族更加欣赏青花瓷,建盏的生存空间自然缩减了。明清之后,青花粉彩瓷器更是多种多样,建盏早被遗忘在历史角落中了。

当然,尽管建盏已经不再是主流审美趋向,但是仍然还有不少人欣赏它的特殊之美,偏爱这种朴实无华与精巧雅致完美结合的东西。

其实想想,捧着漆黑的建盏喝茶,还是挺有几分古风韵味的。

在方元浮想联翩的时候,老人也已经烧好了水,然后在抽屉之中拿出一个茶盒,再小心翼翼用夹子取出几根茶梗子放到建盏中。

方元目光一动,却看到几根茶梗子也与普通的茶叶有些不同,在褐灰色之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白色。如果是不懂行的人看见了,估计会误以为茶叶已经发霉变质。

不过方元以前却见过类似这样的茶叶,自然不会有这样的误解,甚至还有几分惊诧:“大爷,这是白毫银针?”

“哈哈,看出来了?”老人看了方元一眼,有几分赞许之意:“现在年轻人爱喝什么咖啡可乐饮料,对于茶都是牛饮,可分不清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难得你懂……”

“我不懂。”方元坦诚道:“但是见过。”

“见过也不错了。”老人摇头道:“我以前分别沏一壶铁观音和一壶白毫银针招待客人,他们只知道是茶,根本看品不出其中的区别来。”

老人感叹,手上的动作可不慢,立即提起热开水一冲,壶流冒出白练热气,高坠而下直接冲到建盏之中,激起了细细的水花。

开水很快漫过几根茶梗子,过了片刻之后,茶梗子就舒展开了,整个茶芽为白毫覆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

方元坐在旁边,也闻到了一阵清鲜香气。再看建盏,有漆黑的盏壁衬托,自然出现了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的景象。

“漂亮……”方元赞叹不已,崇敬问道:“大爷,你这一手功夫,练了多久了?”

他可是看得明白,老人冲水泡茶的时候,那可不是乱来的,水柱浇落颇有规律,冲得茶汤在盏中变幻莫测,旋转成为山水景色似的图案,最后才有这样的蔚然奇观呈现。

方元这种很有眼力的问题,恰好挠到了老人的痒处,他表面上云淡风轻,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实际上眉目中尽是掩饰不住的得色:“其实也没多久……”

“我也是在退休以后,看人家这样冲茶挺好看的,也有样学样。自己研究摸索了两三年,总算是找到了一些诀窍……”

老人强调道:“这功夫是要练,不过最重要的是悟性。没有悟性的话,就算练几十年也不见得能够成功。”

“有道理。”方元毫不犹豫的附和起来,喝人家的茶,却又跟人家唱反调,这可不是好客人该做的事情。

方元有意奉承,老人自然是眉开眼笑,心情舒畅,不断的劝茶。方元从善如流,顺势端盏抿了口茶,只觉得茶汤滋味醇和,的确是难得的上品好茶。

聊了两句,老人很自然问道:“小伙子,看你也不像是本地人,而且背着个包走来走去,也不像是走访亲戚的样子,你大过年的来这里做什么呀?”

“旅行。”方元直接回复道,早就准备好借口了。

“旅行?”老人一愣:“我们镇上,没有什么出名的风光景致啊?”

“出名的风光景致,基本上是千篇一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