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宅师 >

第405部分

宅师-第405部分

小说: 宅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我也没看出什么,只不过是有个推测罢了。”方元轻笑道:“毕竟独木不成林呀,单独一个池塘,肯定不可能构成风水局。加上这里的地势平坦空旷,说明以前肯定有配套的建筑,不然就显得很不协调……”

“……专业!”范离忍不住苦笑:“方师傅,我总算明白什么叫做术业有专攻了。我在村中研究了好久,一直没有想过池塘的旁边会有什么东西,直到后来听一位老乡无意中提起,才知道池塘旁边原来还有其他的建筑,那时我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范离真有些怀疑,自己的水平真的很差么?就算自己主攻相法,但是风水布局也有所涉猎的呀,好歹也有一定的实力吧。为啥自己研究几年都没有头绪的形局,人家随便看了一眼就通通透透了?

在范离自我怀疑之时,方元也颇为好奇:“池塘旁边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未完待续。。)

第637章 笔记,又见笔记!

池塘旁边的建筑,早就已经被人拆光了,并且夷为平地,连地基都看不到。这也是为什么范离研究了几年,却从来没有想过旁边有建筑物的原因。

毕竟先入为主,他一直以为这个地方,就是有个池塘而已。人一但陷入牛角尖中,肯定很难钻爬出来了。也幸好他有足够的耐性,经常来村子研究,与村民关系熟悉了,才从村中老人口中知道事实的真相。

池塘旁边的建筑物毁坏好久了,恐怕连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池塘旁边曾经有过一些建筑物的存在。如果没有村中老人的帮助,估计范离研究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还原村中风水局。由此也可以证实,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方元不是神仙,不可能掐指一算就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肯定需要向范离打听探问。

范离也没有隐瞒,直言不讳道:“在池塘的旁边,原来是一个坛台,不仅是村庄的公共活动中心,更是当年村庄用于祭祀天地、迎仕、庆典和公共聚会的场所。”

“在坛台的的旁边,另外还有三间大屋,就是村子的祠堂了。不过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坛台和祠堂都被拆了。砖泥被拿去填坑,木头被大家拣去当柴火烧。”

范离轻轻叹道:“从此以后,村中的风水局就衰败了。”

“……这是在造孽啊。”村民哀声道:“祠堂都拆,连老祖宗都不认了。怪不得村子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差。”

与此同时,裴老人揣测道:“这样说来,风水的奥妙。就在坛台与祠堂之中了?”

“哈哈,差不多,差不多。”范离笑呵呵道:“老哥,这事我们回头再私聊,不要打扰方师傅研究形局。”

“村中风水局已经七零八落了,线索不怎么明朗,很难研究啊。”方元苦笑道。除非他向范离学习,向村中的老人一点一点的打听村中原来有什么建筑,然后再加以归类统合起来。这样才有可能复原村中风水形势。

不然的话,在残破的风水遗迹上把风水局逆推出来,这绝对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线索不完全,缺乏了关键的信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方师傅。这事不急。”范离笑眯眯道:“今天研究不出来,那么你明天后天再继续呀,反正你是出来游历的,也不差这几天时间吧。”

“呃……”方元笑了笑,顺势道:“也是。”

此时,那个村民总算明白过来,惊诧道:“这位小兄弟才是风水师?”

“是啊,怎么。你瞧不起人?”范离提点道:“人家可是专业的风水师,寻龙点穴、招财化煞。这可是他的本行。不像我只通相法,没有寅葬卯发,催官显贵的本事。”

“啊,失敬,失敬。”那个村民半信半疑,不过表面上倒是挺客气的。毕竟不看僧面看佛面,他肯定要给范离面子。

“大叔,你别听范前辈的,他在考较我呢。”方元笑道,然后话峰一转,打听起来:“大叔,当年有大师给你们村堪舆风水,其中有什么章程,你知道吗?”

“方师傅,你不要问了,他肯定不知道。”范离笑呵呵道:“那个时候,他还没出生呢,问他爸还差不多。”

“范大爷,你别说,我还真知道一些情况。”那个村民辩驳起来,自得道:“我知道的情况或许连我爸都不清楚。”

“真的假的?”范离自然表示怀疑。

“绝对是真的。”村民得意笑道:“范大爷,你不知道。前些日子下了一场雨,风吹得很厉害,把我祖宅后院屋子的瓦片刮掉了不少。等到雨过天晴,我肯定要上梁去补瓦,然后你猜我发现了什么?”

“咦?”其他人一听,立时若有所思。

范离是江湖中人,见多识广,一听立即惊讶问道:“是不是梁上藏有东西?”

“对了。”村民拍了拍腿,敬服道:“范大爷,还是你算得准。没错,我架梯上梁的时候,顺手扫了扫梁上的灰尘,然后发现梁上竟然有暗格,在暗格之中就有一个小包裹……”

在关键时刻,村民顿了一顿,显然在卖关子。小胖子忍不住追问道:“大叔,你快说呀,包裹里头有什么?”

“嘿嘿,范大爷应该知道,我祖宅后院的屋子,那可是我爷爷卧室。当年我爷爷去世后,屋子就空了下来。”村民娓娓而谈:“所以在发现包裹之后,我立即就可以断定,这东西绝对是我爷爷的遗物。”

“你们恐怕不知道,我爷爷当年,那也算是个人物。在晚清那会,还中过秀才。如果不是朝廷废除了科举,说不定他能中举人、进士呢。”

村民感叹道:“我爷爷虽然有点生不逢时,但是好歹也是中过秀才的人物,在过去可以称为缙绅,肯定很有名望。我琢磨着,他留下的东西,说不定是宝贝……”

“是啊。”小胖子深以为然:“或许是珍贵的古董字画什么的,文人嘛,不收藏几幅字帖图画,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对对对,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村民连连点头。

“不对……”就在这时,范离直接摇头,认真端详村民的脸孔,然后十分肯定道:“包裹里头肯定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呃……”村民愣了愣,然后苦笑道:“差点忘记了,范大爷您是大相师,铁口直断,瞒不了你。”

“这是自然。”范离有几分傲然之色:“看你财帛宫平平,并没有丝毫的明润之色,就知道你最近收入平稳,没有得遇横财的征兆。”

“唉,是啊,没有横财,只是空欢喜一场。”村民摇头叹气,也懒得捏拿了,直接说道:“我发现包裹之后,兴奋的打开一看,却发现里头居然是几本书册,而且还是手抄本。”

“不过等我补完屋顶的瓦片之后,回家好像翻看书册,却有了新的发现。”

适时,村民笑眯眯:“我发现几本书册之中,有两本是我们家的家谱,剩下两本就是我爷爷当年的一些笔记。在笔记之中,就有那个大师帮我们村堪舆风水的一些记载……”

“真的?”一瞬间,众人的眼睛一亮,惊喜交集。

“范大爷,我骗谁也不敢骗你呀。”村民笑呵呵道:“您要是不信,尽管跟我回家看看,我把笔记拿给你过目。”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哇。”范离二话不说,就率先迈步而去。反正他也知道村民家在哪里,也不愁找不到地方。

其他人自然快步跟上,不久之后就来到了村民的住宅中。

走到门口,方元仔细打量,发现村民的住宅占地面积不小,前厅后院,再加上十几间大屋子,错落有致的围绕天井分布,颇有几分气势。

难怪村民说自己祖上是缙绅之家,这就是最大的依据。不过可惜,祖上再阔,也与后世子孙的关系不大。村民现在也要沦为种田为生,风光不在。

还有就是,再有气势的宅院,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屋墙檐顶也逐渐变得陈旧起来,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鲜亮丽,甚至呈现出残败的迹象。

或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残败的古建筑无论再怎么宽广,估计也不及一间几十平方的现代化水泥房住得舒服。

当然了,如果城市开发到这里,那么这些破破烂烂的大宅屋,就是非常值钱的东西了。不是房屋值钱,而是地皮值钱,这就是现实。

不过想来那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整个村的村民也没有余财翻建新宅,只能居住在祖宅之中,不时修修补补,得过且过……

“吱呀!”

来到门口,那个村民直接推开大门,然后转身笑道:“大家快进来,先到大厅里坐着,喝杯水。”

这住宅虽然有些破旧,但是地面却打扫得十分的干净。一尘不染肯定谈不上,但是绝对没有什么垃圾。细看之下就可以发现,地面是由青砖横叠铺成,一块块砖头十分密集,构成了井然有序的图案纹理。

方元从中走过,也难免有些感叹。旧社会的工匠,尽管由于材料的限制,修建不起高楼大厦,但是对于各种细节的讲究,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了。

作为专业的设计师,方元自然清楚古代建筑讲究细致入微,相比之下现代的建筑,或许可以建造得非常高大,但是却十分的粗犷。

但是再粗犷的建筑,也架不住人家效率高,空间广阔啊。如果按照传统的手艺建房屋,类似地主老财居住的大宅院,没一年半载的工夫可修不好。不过在同样居住面积的条件下,现代工人估计一两个月就全部搞定了。

追求效率的结果,自然是有得必有失,在细节上肯定没有传统的大宅子讲究。反正进入这栋宅子之后,方元目光游动之间,就发现了许多很有寓意的东西。

门框、墙体、柱础、窗棂、横梁等等地方,无一不是经过精雕细刻,形成了美轮美奂的石雕、砖雕、木雕、绘画纹饰。

当然,这些精美的纹饰,也随之时间的消逝,一点一点的褪去了往日的富丽堂皇,慢慢地蒙尘暗淡,没有了丝毫神采……(未完待续。。)

第638章 祥云捧月

望着暗淡无光的住宅纹饰,方元忍不住感叹起来,时间果真好比一把杀猪刀,刀刀戳心见血啊。不仅人挡不住,房屋建筑也一样败在刀下。

在方元感叹之中,众人也在村民的引领下,轻快走过了天井,来到了正堂厅里。这是一个宽敞的大厅,有八根柱子支立四方,有四面八方的寓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厅正前方,那里供奉了村民的祖先牌位。在牌位的后头,则是一幅三宝佛平面木雕。

所谓三宝佛,也有横纵之分。横三宝佛,那是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纵三宝佛,则是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以及未来弥勒佛。

现在村民家里供奉的就是纵三宝佛,宽大的平面板如屏,在能工巧匠的巧手浅雕绘刻下,三尊大佛跌坐其中,可谓是宝相庄严,十分肃穆。

不过经过多年的香火供奉,在烟火的熏陶下,三尊大佛自然也有几分乌黑。再加上村民可能有些懒,或者不敢对佛陀不敬,所以平时极少清扫灰尘,以至于浅雕上蒙了一层厚灰,让人有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反正其他人打量了两眼,就不再多看了。

此时,村民取杯倒水,一一分发给方元等人。做了这事之后,他才笑道:“范大爷,你稍等一下,我去把书册拿来。说实话,我文化不高。爷爷写的笔记,又是那种繁体字。我也看不太明白,一会儿还要您老多多指点。”

“好说,好说。”范离笑道:“你去拿来吧。大家等着呢。”

村民点了点头,立即转身而去。过了几分钟,他才匆匆走了回来,手上多了几本书册,而且是那种比较古老的装线书。

类似这样的装线书,方元自然不也陌生。他外公传下来的风水笔记,有不少就是用宣纸裁剪成页。然后折成蝴蝶形式,再装钉缝线成册的书。

古代的书籍,不管是印刷版本。还是手抄本,基本上是这样的形式。

这个时候,看到村民把书册拿出来,范离立即迎了上去。伸手道:“给我看看。”

“范大爷。你小心点儿,这些东西放久了,有些酥脆。”村民提醒一声,就把几本书册交到范离手上。

“放心,我懂。”范离接过书册,也没有急着翻看,而是一本一本的摆在干净的桌面上,然后仔细端详封皮上的文字。

其他人也纷纷凑了上来。低头一同观看。

古人装书,非常的讲究。每一页大小相等。外面还要包上封皮,免得拿书的时候蹭去了书页上的文字内容。

另外在封面上,肯定还要书写一些文字,免得与其他书册混淆了。这是古人的智慧结晶,经过许多代人的积累总结,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书籍模样。

“游氏家谱。”

“茂堂笔记!”

从封面的文字就可以知道,村民并没有撒谎,书册的确是很久以前的东西,字体工整,用毛笔书写而成,不过由于藏得久了,笔墨有几分暗淡,充满了古朴的意味。

一番打量之后,范离伸手翻开青蓝色的封皮,其中里头的书页已经发黄,而且有一点点发毛起丝的痕迹。也难怪村民让大家小心轻拿轻放,不然真的很容易毁了书册。

众人把家谱放到一边,直接细看笔记书册的内容,发现开篇是村民爷爷对于自家情况的一些综述。比如说自己这一支游氏族人的起源、发展,还有现状。

方元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闽南游氏,竟然是发源于王氏。五代十国年间,闽国君主由于残暴,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后被部下发动兵变所杀。然后闽国就陷入了长年内乱之中,闽国王室子孙纷纷融入民间,改王姓为游……

这个村子的游氏一支,就是当年闽王的后代。当然,这到底是真是假,就无从考证了。反正人家就是这样说,而且脉络分明,由不得你不信。

总而言之,游氏一脉在闽南生根发芽,分居各地,传到第五代,到了明中期,有族人参加抗倭队伍,并且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朝廷的嘉奖,成为一镇总兵。

那位总兵,就是村子的始祖,他调任在附近为官,然后带上族人迁移过来,择地聚居,安居乐业,开枝散叶,才有了现在的村子。

既然是择地聚居,自然少不了风水师的踪迹。村民爷爷在笔记上也记述明白,当年那个总兵为了能够兴旺家业,特意请人到赣州重金请了一位享誉盛名的大风水师回来,让他帮堪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