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宅师 >

第412部分

宅师-第412部分

小说: 宅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计划好比一把刀剑,本身无罪,用之于正则正,用之于邪则邪。反正不管黑猫白猫,只要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计划也不在于邪正,只要管用就好。

“三宝,既然这是你出的主意,那么这事就交给你来办好了。”范离严肃道:“你小心一点儿,千万不要捅了娄子。”

“师爷,你放心吧,我晓得。”小胖子誓言旦旦道:“我会安排几个人,悄悄地盯住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有什么消息,立即回来汇报。”

“嗯,你去吧。”范离点头道:“好好做事,要是立了功,少不了你的好处。”

小胖子眼睛一亮,然后二话不说,转身就像一阵风跑去。片刻之后,声音才随风飘来:“师爷,你们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毛毛躁躁的……”见此情形,何生亮有些不放心:“师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办,能行吗?就怕他火急火燎,容易坏事。”

“你自己儿子,你居然不清楚?”范离随口道:“不要看三宝表面懵蠢懵蠢的,实际上心里一肚子的精明算计,估计要比你强上几分。”

“他差得远呢。”何生亮表示不信,但是眼中还是有几分欣慰之色的。毕竟望子成龙,那是每一个父亲的夙愿。

范离呵呵一笑,举杯喝了口茶。目光微微一闪,忽然很随意的说道:“连山大师,那个云雾逆徒伤了道果大师之后。不仅没有逃之夭夭,远遁千里,反而来到这个穷乡僻壤之中,是不是为了传说中的佛国宝藏而来?”

“啊!”一瞬间,方元和连山和尚心中一震,在没有丝毫防备的情况下,就被范离一语点破事情的真相。自然让他们惊疑不解。

“什么佛国宝藏?”何生亮却茫然不知所措。

此时,从方元和连山和尚的表情反应,范离就确定无疑了。忍不住展颜一笑:“看来,我猜得没错,他果真是为佛国宝藏而来。”

连山和尚怎么说也是很有道行的高僧,在震惊片刻之后。立即稳定了心神。沉吟了下,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问道:“范施主,你何出此言?”

“大师不要惊疑。”范离笑了:“你可知道我门派的师承渊源?”

“不是麻衣道者一脉么?”连山和尚试问起来,多少有些迷惑。

麻衣道者,也叫麻衣道人,据说是北宋年间的道士。善相术、占卜,流传甚广的麻衣神相一书。就是他的著作。

不过又另外有传说,麻衣道者其实是个老僧。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书中就有记载,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于华山,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麻衣道者也。

当然,不管是老僧,还是道士,反正麻衣神相的声名,已经深入人心。许多相师都奉之为祖师,日夜供奉礼拜,潜心钻研麻衣相法。

范离有麻衣相王之称,自然是麻衣道者的传人。这一点,应该毋庸置疑的吧?

连山和尚心中这样揣测,却看见范离轻轻摇头:“大师,你这话严格来说也没错,但是也没有全对。”

“怎么说?”连山和尚十分不解。

“师父,难道不是这样?”旁边的何生亮也十分的惊诧,要知道他可是一直以为,他们师门这一脉,应该是麻衣神相一脉正统嫡传。不然的话,相法也不会这样的高明。但是听范离话里的意思,似乎有什么隐情。

范离苦笑了下,轻叹道:“阿亮呀,本来类似这种师门秘闻,我不太想多说,甚至觉得干脆烂在肚子里算了,不然就是等我快不行了,把衣钵传你的时候,让你自己翻看历代祖师传下来的笔记……”

“师父,既然是师门的秘闻,那您不必多说了。”何生亮果决道,眉目之间隐约浮现几分激动惊喜的情绪。毕竟这是范离第一次亲口肯定,要师门衣钵传给他,让他来执掌门庭。

有了这个承诺,何生亮只顾心花怒放了,哪里有心情理会其他事情。

“没关系,反正迟早你也知道。”范离摇头叹道:“不过你知道这事了,估计心情多少有些复杂。因为这并不是什么荣耀,值得称道的事情,反而是一种耻辱。”

“什么?”何生亮一惊,方元和连山和尚也颇感意外。

“真的是耻辱。”范离无奈道:“麻衣相法,那不过是祖师为游走江湖方便,以隐匿自己行踪的一层皮罢了。但是传承至今,这一层皮却成了师门的重要传承,你们说这事可不可笑,是不是耻辱?”

“师父,这怎么可能?”何生亮十分怀疑,如果这话不是出于范离之口,听别人这样污辱师门,他恐怕早已经翻脸了。

“世事离奇,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范离提示道:“你仔细想想,每年祭拜祖师的时候,在麻衣道者的身前,是不是有个小匣子?”

“……对。”何生亮迟疑道:“以前我们还问过你,小匣子里头是什么东西,您说是师门的道统,传承之宝……啊,我明白了……”

何生亮有些恍然,原来他们年年祭拜的,未必是麻衣道者,而是小匣子啊。确切的说,应该是隐藏在小匣子里头的东西。这样一来,何生亮也更加好奇,如果师门传承的不是麻衣道者一脉,那么又是哪门哪派呀?为什么要藏头露尾的,不直接表明身份?

就在这时,范离坦言道:“匣子中安置的,的确是师门传承之宝。不过你恐怕不清楚,所谓的传承之宝,其实是一枚舍利子吧。”

“什么?”其他人又是一惊,太出乎意料了。

“师父,你是说,我们祖师居然是……居然是……居然是……”何生亮结巴似的,磕磕碰碰,硬是没能把话说全。

“居然是和尚,对吧。”范离点头道:“没错,就是和尚,而且是位有道高僧。在他圆寂之后,二代祖师将他火化,就遗蜕下来一枚舍利子。”

“阿弥陀佛。”连山和尚一听,忍不住宣诵佛号,念了几句经文。不过神色却有几分轻松,有这一层渊源在,他也有几分安心了。同时他也在猜测,范离的祖师会不会就是当年负责保管佛国之钥的某位高僧。

只是当时由于某种原因,那位高僧沦落江湖,然后收下了弟子,代代相传至今。那么范离知道佛国宝藏的传说,也不足为奇了。说不定他的手上,还保管了一份佛国之钥呢。

“虽然祖师是和尚,但是二代祖师却是俗家弟子,而且已经娶妻生子了,自然不可能再出家为僧,所以索性将错就错,表面供奉麻衣道者为祖师,实际上却在祭拜舍利子。”

范离摇了摇头:“不过这个秘密,也只有掌门人知道。当然了,以前还由于一些顾虑,不便透露师门的底细,但是时过境迁,也没必要了。”

“是啊,师父。”何生亮连忙点头附和道:“麻衣一脉派别繁多,压根没有真正的嫡系,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的多。既然这样,何必畏惧流言蜚语,直接供奉真正的祖师就是。”

“错了,祖师当年隐姓埋名,不透露自己的底细,不是畏惧流言蜚语,而是迫不得已,在坚守一个大秘密。”范离郑重其事道:“一个与宝藏有关的大秘密。”

“阿弥陀佛。”连山和尚忍不住开口了:“范施主,不知道贵祖师是哪一位高僧?”

“目讲!”范离逐字说道,一脸崇敬之色。

“目讲?”连山和尚一呆,然后脑中飞快思索起来,隐约之中他感觉这法号有些熟悉,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的猜测。范离的祖师,应该就是当年佛国之钥的保管人之一……

与此同时,一直保持沉默,处于旁观状态的方元好像想到什么,表情有几分古怪:“范前辈,你说的该不会是元末堪舆大师目讲僧吧?”

“目讲僧?”连山和尚一怔,旋即身体一震,脸色大变:“真是目讲僧?”

“师父,真的是目讲僧?”何生亮也惊声叹了起来,似惊似喜的追问确认。

要知道目讲僧,可不是无名小卒,而是声名显赫的风水师。据史料记载,目讲僧,不知何许人,隐其姓氏,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或云为陈友谅参谋,反败逃匿为僧。

尽管来历不明,生平不详,但是善堪舆术,为人卜葬无不奇验。自称:吾当以目讲天下,故皆称为目讲僧。

目讲僧作为元末风水大师,虽然他没有刘伯温那么广为人知,但是能够留名史料之中,为后人所知,也能够知道他实力的厉害。

假设目讲僧真是陈友谅的参谋,而陈友谅又打败了朱元璋统一全国,或许现在刘伯温在世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那么目讲僧就是什么样的地位。成王败寇,古今中外都是一个样。胜利者风光得意,失败者声名再响,也要稍逊一筹。

“没错,我们的祖师就是目讲僧。”范离很骄傲,又有些惭愧:“可是我们这些后辈弟子不争气,没能继承他高明的堪舆术,反而把路子走偏了……”(未完待续。。)

第649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目讲僧以风水堪舆术见长,而作为他的传人,范离等人竟然是相术闻名天下,这多少也是一种讽刺。放在古代,这可是欺师叛道,要背负骂名的。也难怪范离历代祖师爷,从来不敢宣扬宗门祖师是谁,坚决不透露半点口风,保守秘密。

这个时候,方元也有些明白了,为什么范离一个大相师,居然对风水布局那么感觉兴趣,显然了是受到祖师目讲僧的影响,打算追根溯源啊。

当然,这也算是旁枝末节,相比之下方元更加关注范离的言下之意。这目讲僧又怎么与佛国宝藏拉上关系了,而且关系似乎不浅。

此时,范离转头看向连山和尚,似笑非笑道:“大师,现在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会知道佛国宝藏的传闻了吧。”

“阿弥陀佛。”连山和尚一叹,苦笑道:“范施主,万万没有想到,你竟然是目讲大师的传人,也难怪对此事知之甚深。”

看到两人在打玄机,何生亮终于忍不住问道:“师父,这佛国宝藏,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又与目讲祖师有什么关联?”

“佛国宝藏,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范离轻描淡写道:“目讲祖师当年,就是受到了佛门之托,在武夷山之中寻找一处隐秘地点,用以隐藏宝藏。”

“据祖师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之中就可以知道,当年祖师耗费了足足五年时间,踏遍了整个武夷山山脉。才算是找到了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

范离伤感道:“只不过当时祖师已经是七八十高龄了,等到完成了任务,快要油尽灯枯。回家不久就坐化了。”

方元心中一动,试问起来:“也就是说,范前辈师门知道佛国宝藏的具体埋藏地点了?”

“不知道。”范离干脆利落的摇头:“祖师什么也没说,关于佛国宝藏的事情,还是二代祖师从各方面的线索推导出来的。他只是听闻有这样的事情,但是具体的细节就全然不知。”

“阿弥陀佛。”连山和尚叹声道:“目讲禅师高义,让人敬重啊。”

“等等……”就在这时。方元惊疑问道:“大师,这事不对啊。”

“什么不对?”连山和尚莫名不解。

“你不是说,佛国宝藏是源于五代时期。然后延续几百年么。”方元迷惑道:“但是目讲禅师却是元末明初人……”

“方师傅,这你都想不出来?”范离轻声道:“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原来掩埋钱粮的地方肯定装不下了,自然需要另外择地而藏。又或者说狡兔三窟。一个埋藏地点不安全。肯定需要多准备几个分散风险……”

“好像也对啊。”方元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大师,是这样么?”

“阿弥陀佛。”连山和尚摇头道:“方师傅,我之前已经说了,其实关于佛国宝藏的事情,我也了解不多。毕竟这事在清代的时候,就已经断了线索,只剩下一些真真假假的传闻遗留。你让我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我真说不上来。”

“也是啊。”方元轻轻点头,不再多问。

“真的有宝藏……”

何生亮却不淡定了,毕竟这可是闽南佛门数百年的积累呀,古代佛门之兴盛,用富可敌国来形容,真是一点也不夸张。几百年的积累,到底有多么的丰厚,简直无法想象。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瞎激动什么?”范离训斥道:“武夷山那么大,就算真藏了宝藏,而且随便让你挖,你觉得你能挖多少年?”

“呃……”何生亮深深吸了一口气,也随之慢慢冷静下来。他也不笨,稍微深入一想,就知道寻宝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闽南佛门又不是傻子,既然知道武夷山有宝藏,怎么可能不派人去挖掘?但是这么久以来,大家却没有听到什么动静。由此就可以知道,宝藏隐藏隐秘,轻易发现不了。

“范施主所言极是。”连山和尚赞同道:“想要在茫茫群山之中找到宝藏的具体位置,那肯定比登天还难。逆徒云雾却痴心妄想,为了虚无缥缈的宝藏而暗算了道果师兄,也真是利欲熏心,鬼迷心窍。”

连山和尚把话题拉了回来,郑重其事道:“范施主、何师傅,对于这种无情无义之人,绝对不能任由他继续逍遥下去,一定要予以严惩。”

“这是自然。”范离重重点头道:“欺师灭祖之徒,人人得而诛之。”

“既然如此,那么我就放心了。”连山和尚笑了,然后起身说道:“那么这事,就麻烦两位仗义出手了。事情有变,我需要另外安排一下,就先告辞了。”

“……好!”

一番客气,在范离和何生亮的礼送下,连山和尚与方元就离开了。事情有了变化,大家肯定需要仔细琢磨琢磨,考虑其中的轻重缓急、利弊关系。

车上,连山和尚叹道:“诶,没有想到,范施主竟然是目讲禅师的传人,这还真是有些出人意料啊。”

方元明白连山和尚的话外之意,毕竟范离知道武夷山中有宝藏,却在山脉附近隐居了十几年,难道真是单纯的研究游村风水局而已?仔细想想,这理由的确有些牵强。

财帛动人心啊,方元扪心自问,在得知有佛国宝藏这事之后,多少也有些怦然心动。也就是说,范离的隐居,也很有可能是冲着宝藏而来。

不是方元拿小人之心来度君子之腹,主要是才听说了云雾的事情,范离就断定他是在打佛国宝藏的主意。没根没据的,范离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