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宅师 >

第574部分

宅师-第574部分

小说: 宅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  晚上还有一章,或许有些晚,大家见谅。

第904章 龙楼出王侯,联珠逆生!

“事实胜于雄辩,我果然后悔了,而且不用等三年,差不多两年之后,我就开始后悔了。”老人苦涩笑道:“特别是知道那个年轻人的底细之后,我更是后悔得连肠子都青了,这样大会好的机缘,我居然给错过了,真是猪啊。”

说话之间,老人居然埋怨起来:“还有老哥你也是,明明知道那个年轻人的身份,当时却没有提醒我,真不够意思啊。”

“你是在怪我么?”张道心眼睛一瞪,很有威慑力。

“……不敢。”老人顿时清醒过来,苦笑道:“我只是怪我自己,有眼无珠啊。”

“哼,我当时也不比他差多少……”张道心说了一句看似不服气的话,然后就没有了半点声息,这也算是很典型的心服口不服。

老人很意识的,不再纠缠这事,又继续说道:“三年之后,我陷入了危境之中,然后果真与他再见了。”

“然后呢?”方元目光闪动道:“他当时说了什么?”

“他当时只告诉我一句话。”老人轻声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申生、重耳,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当时晋献公有三子,分别是嫡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但是当时晋献公后宫有宠妃骊姬,她也生下了儿子。

在骊姬的魅惑下,晋献公也有废立之心。申生和重耳,也察觉了晋献公的心思,但是申生选择留在国内,而重耳则选择了流亡其乡。

后来。申生因受骊姬的陷害最后自缢身亡,而重耳而外面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到晋国重掌大权,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这个典故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老人一听就懂了,然后避开了国内纷争,直接进入缅甸,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之后,果然有了今天的显赫地位。

当然了,其中有多少隐情内幕之类的,方元也不想多打听,反正知道大概过程和现在的最终结果就行。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老人叹声道:“人老了,就格外的念旧。也就慢慢地动了落叶归根的念头。然后我就写信和老哥说了这事,他很支持我的决定,让我直接回来就行,他会把一切安排妥当的。”

“我也是回来之后,才知道这里有风水宝地的。”

老人解释之余,也有些期待:“方师傅,听你话的意思,这个风水宝地在我们祖上,就已经开始筹划了?”

“**不离十。”方元确信道:“反正根据我研究的结果。这里的风水形势,应该是一半天然一半后天改造而成。本来已经完成**成的进度了,但是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改造工程突然就中断了。不再继续下去。”

“是这样吗?”老人愣了一愣,急忙问道:“哪里中断了?”

方元顿了一顿,伸手指了指外面:“这里中断了。”

“什么?”老人瞠目结舌。惊疑不解:“这话怎么说?”

方元也不急着解释,而是叫道:“我画的地图呢。拿进来……”

“咔嚓”一声,房门推开了。一直在外面聆听的桑格,连忙走了进来,小心翼翼把地图铺放在方元身前的桌面上。

“诺,这图是我画的,不过那是有依据的。”方元示意道:“如果改造风水的工程全部完成了,风水的最终形态应该是这样……”

“这样的风水形态,有什么讲究么?”老人求教起来,毕竟他对于风水,也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虽然看图画的效果觉得这肯定是好风水,但是好在哪里,怎么好,就没有具体的概念了。

“这当然有讲究。”方元沉吟了下,措辞道:“如果非要让我喝形,这应该可以称为龙楼出王侯,联珠逆生之势。”

“龙楼出王侯,联珠逆生……”老人与桑格面面相觑,自然是一脸的茫然之色。

与之相反,张道心却是轻轻捋须,眼中充满了赞许之意。

老人也没有不懂装懂,而是继续请教起来:“方师傅,你能详细解释一番么?”

“当然可以。”方元娓娓而谈:“所谓的龙楼出王侯,其中的龙楼,那是指龙楼宝殿。风水书上就说得很明白了,龙之起祖必为高山,尖者为龙楼,平整为宝殿。”

“有龙楼宝殿的祖山为廉贞星,廉贞星就是火星,其山势高大,巨石嵯峨,如火焰炎炎上照天庭。楼殿之上,如有池水,或泉水绕夹两旁,大吉。”

方元微笑道:“大地之中,龙脉纵横,枝干并起,就算有结穴,然而到底是富龙,还是贵龙,也需要仔细的审视甄别。贵龙带案带禄,富龙带仓带库。五星入庙必食千秋之禄,若间御屏王侯宰辅。”

“贵龙重重开帐,出脉中抽,必崇山大垄牵连而行,如骤如驰大摇大摆,或百余里,或七八十里,或二三十里,只一断。”

“总而言之,一些贵龙的山脉是连续的,从祖山的龙楼宝殿开始,一直延续到结穴之地,都是呈一个绵延整体,一气呵成。不像是某些龙脉,断断续续,藕断而丝连。”

方元耐心解释:“其实龙脉也和人一样,富贵贫贱也要论其出身。一祖之下必有数龙,皆由此分出,故曰出身。所以判断一个地方究竟是不是风水大地,基本上可以从祖山上的龙楼宝殿上观看出来了。”

“从祖山上一眼望去,看到山势绵延蜿蜒而去,犹如万马奔腾,云遮雾缭,好像大浪惊涛一样,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这肯定是大贵之地。”

方元说得十分详细,老人与桑格才算是有些明白了龙楼出王侯的含意,但是这联珠逆生,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时之间,老人与桑格没有说话,只是以眼神探问。

方元顺势笑道:“联珠是什么意思,我之前也和桑大哥你说过了,但是当时我有所保留,应该没有特别指明哪些山是联珠吧?”

“对……”桑格连忙点头,他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方元在堪舆的过程中,的确是说一半留一半,等他想细问的时候,就顾左右而言他,直接转移话题,奸诈啊。

当然了,这话他也只是敢在心里骂两句,表面上却是真诚求知的模样。

“其实那些是联珠,你也知道的。”方元笑了笑,轻轻把一层糊窗纸戳破了:“就是村外祭台旁边的山丘呀。”

“啊?”桑格顿时一惊:“那些山丘?不可能吧,隔了那么远……”

也难怪桑格不信,主要是一座座圆丘,相隔起码好几公里,而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看起来也不像是串联的样子。

“路远不是问题。”方元摇头道:“你忘记了,前几天我们沿着山脉走,走一圈下来之后,出现了什么状况?”

“一圈下来,就回到了村子附近……”桑格才说着,突然明白过来:“不仅如此,在山脉的途中,都能够看到一个个祭台……不对,应该是还能够看到祭台旁边的山丘。”

“就是这样……”方元正式揭开了谜底:“山脉如线,圆丘如珠,八珠相连,就是联珠之象。”

“可是刚才你说,这是联珠逆生,又是怎么回事?”桑格迷惑不解。

“是啊,的确是逆生。”方元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块黄布呢,拿出来吧。”

“呃?您稍等,我去拿。”桑格一怔,然后急忙跑了出去。几分钟时间,他就风风火火跑了进来,把黄布铺在桌上。

黄布就是桑家代代传下来的东西,布上画了几何图形似的画,一般人肯定看不懂,只有足够聪明的人,才能够破解其中的奥秘。

方元问道:“还记得小蒙看到这画的时候,他是怎么解说的么?”

“记得。”桑格立即复述:“他说三角形是山,曲线是水,圆形是深坑沟谷。不过他说的好像……不怎么准确,毕竟我们在山里勘探了好几天,都没有发现类似画上的山水深坑。”

“其实小蒙的说法,应该是事实。”方元淡笑道:“只不过时过境迁,溪水可以断流,深坑沟堑也有可能化成山陵圆丘。”

“什么?”其他人心中一震,又惊又疑。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方元一笑,指着黄布道:“如果忽略了几个曲线,然后把那些圆圈想象中一座座圆丘,这是不是有些熟悉?”

桑格顿时打了个激凌,然后眼睛一定,发现黄布上有九个圆圈,其中八个圆圈的排序分布位置,果然与祭台旁边的山丘类似。

“但是地形不对啊。”桑格仔细一想,又忍不住摇头:“好像有些偏差,而且少了第九个山丘,不成比例。”

“因为第九个山丘,还没有堆砌出来。”方元轻描淡写道:“只要现在把村子填了,然后堆土为山,就显得对称了。”

“啥?”一瞬间,桑格瞠目结舌,呆若木鸡。

“我说了,这是联珠逆生之象。什么叫联珠逆生,说的就是这样的状况。”方元轻声道:“在很久很久以前,祭台旁边的八座圆丘,它们的情况或者就和村子一样,类似于火山状的漏斗形。乍看如珠,不过却好像珠子凹陷下去一般,逆向而生。”

“联珠逆生,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自然需要拨乱反正……”(未完待续。。)

第905章 复国壮举

“方兄弟,你这话的意思是,那八座圆丘在很久很久以前,很有可能就是类似于村子这样的坑地,然后被人填土掩埋堆砌成丘?”桑格听懂了,十分惊愕,难以置信。

“这起码有九成九的可能性。”方元点头道:“难道你不觉得奇怪么,那八座山丘不仅是高度大小都十分相似,而且更是在同一条山脉走向上,其中肯定有所联系。”

“我相信它们之间有联系,可是……”桑格还是有些怀疑。

“没有可是。”方元摇头道:“如果你不信,可以叫人拿洛阳铲来打一杆进去,看看里头是什么情况。”

说到这里,方元露出几分意味深长的笑容:“当然了,如果回头你祖宗在地下臭骂你这个不孝子孙,就不要怪我事先没有提醒。”

“什么?”桑格又呆住了。

“这很正常呀。”方元提醒道:“你忘记了,这村子祖辈生活在大山里头,而且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村子起码存在一两千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之中,坟葬墓群应该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数量。可是这些天来,我们在山里四周转悠,你发现了多少墓葬坟头?”

“好像不多……”桑格不怎么确定,毕竟他没怎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何止不多,简直十分稀少。”方元摇头道:“我留意了一下,发现墓葬都集中在村子附近的山头上,而且从一些坟茔上的碑文记载,更可以得到答案。”

“年代最早的坟茔。大概是两三百年前的时代而已。这么多坟墓之中,没有一个比这更早的了。你们不觉得。这很有蹊跷么?”

方元掐指算道:“传承两千多年的古村,居然只有两三百年的古墓。那么之前的墓呢,都跑去哪里了?就算有一些古墓,由于时光的流逝,被村中百姓遗忘了,但是不可能全部都遗忘了吧?”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在两三百年以前,村子墓葬的形式,并不是后来的土葬。而是什么火葬、天葬之类的。直到后来,百姓改风易俗,才有了现在的土葬。”

方元分析起来:“但是我一研究,发现这不对啊。因为从村子之中流传的傩舞表演形式来看,他们祖辈代代都是推崇土葬的,不然也不会继承这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

“祭祀仪式?”桑格有些惊讶:“那些大叔大爷跳的舞是祭祀仪式?”

“没错。”方元确认道:“小蒙回去的时候,我顺便让他把傩舞录像带回去了,然后再向他的爷爷请教。他的爷爷是比较有名气的文化学者,在研究傩舞之后十分肯定。这是一套祭祀用的仪式,那是祭拜先人时候用的。”

“桑大哥,你还记得野猪宴会那晚上,村里一位大哥告诉过我们。在他小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必要兴师动众,花费一整天时间。去那八个祭台祭拜一番吧。”

方元智珠在握道:“在那天晚上,我就已经开始怀疑。他们拜的恐怕不是山神,而是村子两三百年前的祖先。而那八座圆丘。不仅是八座土山而已,更是八座大公墓。在山丘底下,应该掩埋了千百年来,村子祖辈的英灵。”

“所以村里百姓一打到什么猎物,就要抬到祭台上拜一拜,感谢祖宗的庇佑与恩泽!”

方元忽然有几分感叹:“可惜时至今日,村里百姓已经遗忘了他们祭拜的含义,不过这一套老规矩,最终还是代代流传了下来,也算是一种幸运!”

“是这样的吗?”桑格表情凝滞,一下子接受了这么多消息,他需要好好地消化才行。

“这是很容易证实的事情。”方元笑道:“如果你们不避讳的话,那么真的可以挖开一座圆丘察看里头的情况。”

“不必了。”老人定了定神,郑重道:“我相信方师傅……”

“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方元摆手道:“这毕竟是揣测,就算我对自己的揣测很有信心,不过终归只是揣测,肯定需要证实一番,这样大家才能够安心。”

在方元的坚持下,老人也顺水推舟的吩咐外面的手下,去找洛阳铲勘探几个圆丘的内部情况。不过这事也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洛阳铲这玩意,大家也没有,需要另外去买。

把东西买回来,肯定也要半天工夫。

吩咐人做这事之后,桑格又走了回来,还是有些困惑:“方兄弟,你说圆丘是大墓,这我也可以理解,不过村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不是说了么,是为了改造风水啊。”方元也有几分惊叹:“其实我也很佩服当年布置这个风水局势的人们,他们根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子孙后代。花了千百年时间,一点点积累,才能够布置出这样一个王侯大地出来,这样的毅力堪比愚公移山了。”

“所以我也觉得非常奇怪,究竟是居于什么样的理由,村子的先辈才会这样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改造下去。一改造,起码就是一千多年时间,这样漫长的岁月,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凝聚人心,恐怕肯定有许多人选择放弃。“

方元琢磨道:“反正我察觉这里的风水局势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不可思议。要知道类似这样的风水改造工程,一般是古代朝廷王室,凭借举国之力,花费十几年时间,才会顺理成章地完成任务。”

“然而这里只是小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