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虚空之门(完整版) >

第53部分

虚空之门(完整版)-第53部分

小说: 虚空之门(完整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样两组数万羽箭劲射攻击之下,敌军纷纷倒下。有好些站在最前排的敌人,此时已被射成马蜂窝,手中的盾牌也完全不成样子,在强烈的箭矢撞击下变得四分五裂。站在后面一些的,虽看不到他们的表情,却也可以想象此刻恐怕已没有多少正常的脸色。

  “射,射,继续!不要顾惜箭矢,只管射!……掷矛手,也做好投掷准备……投石兵,进入战备状态!”

  我不停的发布着命令,此刻,就是要以无匹的令敌人毫无喘息之机的打击击溃敌人心中重新建立起来的信心。

  浪费掉的箭,矛,投车,不过是“镇北军”的装备罢了,而里面被围着的,则是帝国的忠诚卫士。当然,这只是我心中的闪念,不可能示人。

  “把我们的同胞、战友救出来,为了帝国!……”这样的口号才是目前最合适的。

  又是无数挟着强烈劲风的长矛,被掷矛手们扔了远远的出去。

  此刻,我们已越来越逼近敌军,沉重的长矛,正是眼前最好的攻击性武器。弓箭,基本上已停止了射击,免得伤了己方士兵。

  敌人的外围开始溃乱了,有人开始往中间挤,往后退了。他们的指挥官不断已军令处罚逃跑的士兵,暂时稳住了一会阵脚。

  可很快,敌军各级军官也止不住士兵的溃跑了。

  几百辆投石车,被推到了阵前,无数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砸落在敌人的头顶。这本是攻城时最好的武器,此刻拿来击溃平地上的敌人也用样有效。

  “快跑哇……”

  不知是谁这样带着哭腔大喊了一声,敌军终于守不住阵型,开始逃跑了。

  其实,他们只要再多坚持一会,我们这样毫无保留的狂风攻击就会衰竭,然后就可能无法很快打退他们救出被围的“绝地”军团了。我刚好知道,我们所有的箭矢、飞矛、巨石就在此时全都用完了。

  只可惜,敌人并不知道,他们只感觉到头上如雨般掉下的石块、长矛,他们只要稍微跑晚一点点就可能没命了。

  没有人不怕死。

  即使有睿智的主帅、严整的军令,也不能阻止这样的溃败。

  “大人,敌军溃逃了!”我的侍卫长刘施图兴奋的说。

  “我们出击吧。传令,全军冲锋!”

  嘹亮的号角吹开了乌云,吹来了凌晨,既吹醒了人们心中建立战功的渴望,也吹回了被包围在核心中“绝地”军团的意志。

  整整十五万大军开始了冲锋,步兵靠着手中的钢刀,骑兵借着跨下的战马,冲击着敌人逃跑的信念。

  我的战马也跟在后面不由自主的向前猛跑,我也并不打算控制,任其恣意的快跑,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淋漓尽致跑步机会。

  追过了关外五十公里处的小石城,敌人稍微固守之后又快速后退。我军几乎就一直尾随于后毫不放松。

  天色开始渐渐由微光显得发白,白色终于开始发黄,然后就在那瞬间,我们赶过了日头,看到了金色弥漫的天空。

  太阳,以他君临天下的气势高高的升了上来。

  “以上神的名义,突击……”

  我不断的喊着口号,鼓舞我的士兵。

  “正义跟随神的使者……”

  大概,没有人此时会不相信。就是敌人,听到了这样的喊声,也只能相信。

  跑了大半夜,我们居然都跑过了前面的几支部队,到了拉姆斯特因城下。

  “大人,敌军退入城了。”

  “围城,今日日落前攻克!”我只是发布指示,给将士们以信心,而并不负责解释。

  我军兵临城下。

  此时,我方的阵营已抵达关外两百公里的预定战线,只是,我都没想到会如此之快。这样的巨变,可能也不是对方将领所可想象的。这沿途之上,除了鲜血,还是鲜血,此刻也正在日光照耀下凝结。

  “城内有多少人?”

  “大约有军队二十万,其中一半是昨晚溃逃的疲兵。”

  “很好。”我淡淡说道。“秋雨计划可以提前结束了。”

  

  炫UМDtxt。còm书网



第八章 围击拉姆斯特因
更新时间:2006…1…23 10:56:00 字数:5136


  第八章 围击拉姆斯特因
  红云历1842年9月23日夜十一点,在我的直接指挥下,处于拉姆斯特因城外绕城河南面的四十万大军开始了攻城之战。

  本来我率领的十五万镇北军加上三十万绝地军,应有四十五万。现在,由于攻城以及后续可能面对情况的需要,我令包括伤残在内的五万多人暂时回“蓟门关”,或修养或运送物资补给。另外在关内的五万镇北军,实际现在也掌握在我的手中,随时可以派上用场。

  目前剩下的近四十万而号称“百万”的大军,几乎全是毫无损伤的精锐部队。

  刚到城外,我就召集各部将领前来召开了紧急军事前敌会议,大军则暂时休息,恢复从昨夜以来大量透支的精力。其实,假如现在有一支精壮的部队突然冲入我阵,恐怕就会出现崩溃的情况。幸运的是,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战士们多数在静静的休息。

  这当然不是处于侥幸,侥幸只能胜得一时,而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我军刚一抵近城下,我就先命令宗尹的双鱼宫佯装攻城,却又很快后退至背城外河沟几丈之近,原地休息。这时,为了显得我军还后劲十足只待天黑再举进攻的局面,命令双鱼宫布置于全军外围,面向城墙一面的人都解甲、下马,很放松而有恃无恐状。

  “不怕他们突然冲出来扰乱我们的阵脚吗?”宗尹有些疑惑。

  “不,他们本以为我们应该已经疲累之极,假如我们不做出这个样子或许他们就会组织突围或进攻。现在,却反而摸不清我们的虚实,他们的主帅决不敢轻举妄动。而且,你还可以做得再像一点,派出一队人马在我们左近进进出出,似乎正有大军以及大批物资到来的样子。”

  “哦,那我明白了,主要是让对手一时看不穿我们,而大军就争取时间布置好。”

  “是,你明白就好,只要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你放手去做。”

  宗尹大声保证一定要暂时麻痹敌人之后,就出去了。

  此时,各部将领也都等候在外面了。

  “让他们都进来吧。”

  大家鱼贯而进。

  “诸位,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部署,如何破城,这是一个问题。”我首先把要讨论的内容抛出。

  大家坐下之后,就开始了讨论。

  我则一边思考着,一边注意倾听他们谈论的内容,种种设想。

  过了一会,听大家的说法,对于速攻一事并无分歧,主要的问题是出现在具体方式上,由此而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此时,两派人几乎有些面红耳赤了。

  一方认为应专注于一处作为突破口,集中兵力进行打击。

  另一方则认为应以该城四面同时进攻,以潮水般不停息的攻击使敌人顾此失彼。

  由于这两种见解都有可取之处,我决定结束双方的争论了。

  “好了,我看大家都有了些想法,总这么大声争吵可不是办法。诸位,静一下。”

  声音渐渐平息下来。

  我首先问主张“专注一点”最力的哈罗德。梵。科特尼:“将军,您先说明一下为什么您认为应该集中兵力?”对于他这样的老将,我还是要在语气上表现出应有的尊敬与和缓,特别在征询意见时。

  梵。科特尼走过来指着桌上的军用沙盘道:“大人您看这里形势……”

  这正是拉姆斯特因城周围的山河地理模型图。帝国北部这片原野地形确实比较独特。蓟门关南北几百公里范围内就是传统帝国地理知识上认为的“北地”。关内地带,属于一片高原的横截面,高原以西就是著名的云梦密林,以东纵列着并一直抵达海边的则是从我国延伸到象牙帝国境内的狼居胥山。“山”与“林”之间,就是这所谓的北地。

  整个“北地”由蓟门关分为两段,关外部分则又分为两部分,就以拉姆斯特因城为界。城南两百公里,是高原逐渐平缓的一片缓冲,地势却呈现外窄内阔的相对情形。到了城周围,两边的“山”与“林”又一次汇聚到一起,在空隙中间形成了这座城。只是这里情况与蓟门关处又有差别。“关”所在处惟有“关”可交通内外,而“城”处周围还另有余隙,当初敌军正是穿过这余隙到达“城”后方前后夹击一举拿下了城。这样冒险的战略居然获得成功,更主要还在于我军的疏虞防范,北地驻军几乎全聚于“关”内,关外剩下的都是耕作之人。

  当初我曾问过“镇北将军”怎么将如此险要地势拱手让人,居然连守军都没有几个。以我当时区区统制身份,回答自然是没有的。从旁的途径我才猜知,大概是由于将军府内地位之争导致各派势力将军队后撤,给了敌国以可乘之机。

  这城外,面向南方恰有一条不太宽阔的河流自东向西流过,又折而向北从城左流过一直到了城外那片真正广阔的大平原。正是这条河流灌溉成就了纵两百、横两千公里的肥田沃土,也才成为了帝国主要的产粮区。

  很不幸的是,这条河的位置令人觉得刚好放错了方向,似乎应该在城北门更好一些。但可惜,如今不是讨论该城当初如何设计并施工的问题。现在,我军就在河对岸与城上守军对峙。

  如何克服这些既成事实并快速破城,才是当务之急。

  我的眼光急速扫过巨大的沙盘内的地理模型,其实这个我早已看了不知多少遍,我也不说话,只等梵。科特尼继续说。

  “……由于此城南面与西面都有河水环绕,形成了天然屏障。假如我们四面进击,则南与西两路短时间内不易奏功,反而还导致分兵出击使我军各处攻击力量都显得不够。更何况我军其实已是疲兵,室不适宜四面进攻。同时,从北面进攻则更是一种危险,那边其实已是敌军的势力范围,谁也不知道敌方援军什么时候到达。”

  统领喝了一口水,才又接着说:“而反过来,假如我们集中一点攻击,恐怕效果就大不一样,危险程度也将大为降低,使我方伤亡率降到最小。集中攻击,我以为最好是从东面山坡上向下攻击,居高临下,可使敌方一览无遗,使我军最快攻破该城……”

  “什么一览无遗?你知道拉姆斯特因城的城墙有多高?”统领的话还没说完,绝地军团另一位统领发里希。梵。阿泰已大着嗓门打断了这位老将略显保守的说话。

  “你……恩,约二三十丈吧。”梵。科特尼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心中着实不爽,但一来年龄大了就算火气还在精力也不在了,二来又见这是前敌会议,当下忍住了气大略回答了一句。

  “是呀,你也知道有二三十丈高,那旁边的山坡有多高?虽说后面的山顶有一百多丈高,却总不能让我们的士兵在疲累之余又去爬几个小时山再从山上往下面冲吧。而则山坡本身也就与城墙差不多高,想要在那上面对城内一览无遗,恐怕还是有点困难啊……”

  他话还没说完,就有人笑了起来。

  我立即瞪了一眼那笑的绝地军团另一统领梵。维特伏尔脱,厉声制止道:“这是临战会议,不是互相攻讦的时候。”

  气氛立即严肃了。

  “梵。阿泰,你继续说。”我示意凌玄发以温言插话说。

  “好,我说我的想法……”

  “我觉得,最好还是四面进攻。第一,北面攻击部队既有攻击的任务,也可以担当警戒任务,假如敌方援军到来,也可以先抵挡一阵,免得到时城还没攻下,就先被敌人援军打乱了。

  “第二,另外东、南、西三路应该是主攻。南、西两面,敌军肯定会自恃河险,以为我方大概不易攻击。但我们则要反敌军之意,偏从这两处不好进攻的地方攻,以出其不意。当然,我们最好将进攻时间拖得晚一些,这样我军士兵体力也恢复了,更便于趁黑渡河攻击。此外,东面大概是敌军主力防守位置,精兵多会放于那边,我们自也不能不管,否则他们从城内忽然绕出来,我军南面攻击部队可能会吃大亏。……”

  只用了好几分钟,这位外型言语俱有些卤莽的统领才有条不紊的说完了他的方略。

  “军师将军,你觉得呢?”我征询凌玄发的看法。

  “哦,刚才我仔细听了他们的讨论,也注意了刚才两位将军的话。我觉得呢,我们既需要‘集中’也需要‘四面’,两位虽然都说得有理,但最好将两个方案结合起来。”看来,凌玄发对这个问题已有了清楚的思虑。

  “结合?那怎么个结合法?”我追问道。

  “是这样的,首先,为了尽快攻下该城,我们肯定需要集中主力攻击一点。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哪一点才是最容易攻破的一点,毕竟对方的统帅可也不是常人啊。……”

  他提到的这个问题,“哪一点”,刚才我还一直没想到。

  只听他继续道:“因此,我们应该集中一点强力攻击,但是也不放松其余三面,假如一面受阻,另外几面也有突破的可能。反观城内,他们肯定没有全面完美防御的可能,他们兵力只有我军一半,且又有一半或伤残或疲惫或已无斗志,大概真正有用的也就八九万人。

  “因此,我建议,北面,照刚才梵。阿泰将军所言,以三万军队佯攻,实为防敌逃窜,也防止敌方援军突然到达。东南西三面主攻,其中以东面作为最主力位置,可以放置二十万军队在那边,所有的攻城器械如投石车之类都放到那边,目前已造出的少量雷火弹也可以放在那边,在必要时使用。剩下两处,各以八万人攻之,仅剩一万左右在大本营。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虽说西、南两面并非主力,却要发起首攻,以吸引守城敌军注意,使我军主力趁机渡河到达东面山坡……”

  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立即问道:“那么,我军从哪处渡河?还有到北面的三万人马,怎么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