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儿女成双福满堂 >

第43部分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43部分

小说: 儿女成双福满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囤爹的话没说完,声音就淹没在了众人哄然的议论声中。
每天每人涨二十文呐,七八天下来,可就是二百文,够买一百斤白面了!更别提把式们每人添的一两银子的谢银……这么优待帮工的人家,还从来没见过呐!
其实,邱晨之所以拿出这些钱来加工钱,也是因为这些天青壮们肯下实力,手下干活干得利索,砌完墙,连工地上的泥土、砖块都给收拾的利利索索整整齐齐的,而且比预定的工期提前了至少两天,按天数算,其实支付的工钱差不多。邱晨又能表达自己的谢意,自然就拿了出来。不过,这对力工们却是意外之喜,个个感念不已。
力工们揣了沉甸甸的工钱,个个欢天喜地的走了,兰英和庆和、青山家的分了晚上的剩菜,邱晨又一家给她们拿上了些剩余的肉、菜,也都满脸欢喜地走了,邱晨这才端了饭菜,回了里屋,一家人围了炕桌坐了,一边吃晚饭,一边和家里人说说话。
林旭和几个孩子都在东厢吃过了,邱晨就拿了梭子蟹,教他们怎么吃。
刘金才送来的这一篓子大梭蟹,正是蟹肥膏红的时候,拿在手里就沉甸甸的,揭开蟹壳,入眼的就是满满的橙红色的红膏,邱晨用蟹钳挖出来,分给几个小的吃。林旭俊文俊书年龄大了,不好意思吃邱晨剥的,自己学着剥蟹,却因为不熟悉,不是被扎了手,就是被刺了嘴巴,惹来一阵阵哄笑。
螃蟹好吃,却是大寒之物,邱晨给孩子们一人剥了一个,就罢了手,一人给他们冲了一碗热热的油茶,加了些姜汁儿在里面,让他们喝了祛祛寒气,自己则慢慢剥着螃蟹,一边和大哥二哥说话。
和杨树勇接触了几天,算是比较熟悉了,如今又多了个杨树猛,邱晨就更是提醒自己语言上要注意,不要露出破绽。
杨树勇直爽朴实,笑呵呵地说着他回去后,爹娘听他说起这边盖屋砌墙高兴的样子,看到那些东西,难免又唠叨埋怨一番。倒是那酒和那蜂蜜,老两口喜欢的不行,当天晚上吃饭,杨老汉就烫了一壶酒,喝的有滋有味。周氏也给海棠娘炖了一盅茯苓蜂蜜吃,还吃了一丸邱晨捎上的咳喘丸子,老太太第二天起来,就说夜里咳得差了,不那么憋气了。
邱晨微笑着倾听,心里却在感叹,老人们更多的是欢喜吧,茯苓蜂蜜虽说滋阴养肺,但毕竟是调养品,吃一次哪就能减轻了病情啦!就是那些咳喘丸子,也是她配来防止孩子们感冒的外感咳嗽的,像海棠娘那样的老年性气喘病,哪有那么容易见好的……又在心里琢磨,赶明儿再去趟回春堂,买些批把叶和川贝回来,做些川贝琵琶膏给老太太捎了去,治疗老年咳喘,那个比蜂蜜茯苓要好得多!
吃罢饭,撤了碗筷,邱晨沏了茶来。杨树勇和杨树猛又把他们这回给邱晨捎来的东西,一一向邱晨交待。周氏看了林家做了新被褥,却没有枕头,就缝了几个枕头都装了细细筛过的谷秕子,松软舒适。二嫂赵氏,则给了两条绣花门帘子,邱晨看了,绣工很是精致,等西厢入住后,正好挂在两间里屋门上。还有周氏、赵氏连夜给阿福阿满做的鞋子,小小的布鞋针脚细密,特别是阿满的一双鞋,还在鞋头上绣了几朵小小的白菊花,素淡雅致,又不违背阿满守孝的规矩,真是费了不少心思的。而杨老爹则给邱晨编了两床厚实的蒲草苫子,等新房的炕烧干之后,正好用来铺炕。蒲草苫子冬天隔寒,夏天隔潮,又厚又软乎,可比麦秸苫子好睡多了。
说说笑笑,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邱晨就去烧水准备给一家人洗漱。屋子里的几个孩子,则争着给杨家两兄弟看自己写的字,讲自己学会的故事,把杨树勇杨树猛兄弟俩高兴地满脸是笑。
借来的桌子还没还回去,邱晨依旧在堂屋里给杨氏兄弟搭了个临铺。又招呼一家人烫手烫脚,准备休息。
琢磨了一番,把孩子们安排好,邱晨还是来到堂屋里,和杨家兄弟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今天廖文清那般急迫地到林家询问疗伤药,邱晨当时没有多想,过后细细思索后,就不由得想到了那几个购买马匹的人身上。杨树勇说过,那种马匹大都被征购充当战马,相互对应,那些人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确定那些人是军方人士,廖文清急急忙忙地寻找疗伤药配方,所为何来也就显而易见了。
邱晨对自己拿出去的东西有信心,廖文清带回去试过疗效之后,肯定会来谈合作的事儿。届时,邱晨却不可能如茯苓膏那样完全放开手不管了,毕竟这个单子绝非茯苓膏可比。财帛动人心,谁知道在巨大的利润面前,廖文清会不会动了独占的心思。即使廖文清能够抵御住诱惑不动歪心思,谁又能保证他背后的家族能否受得住考验。在巨额财产面前,父子兄弟尚可以刀兵相见,更何况她这么个无依无靠的农村妇人了。
邱晨就琢磨着,疗伤药的制作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好,让廖家供应原料,以及往来运送供应之类。这样,林家紧握着制作工艺和配方,就不怕廖家起什么心思。
也因此,林家势必要雇用大量的人工,还要有自己信得过的人来管理。虽然邱晨曾经也看不起家族企业那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但身在此时此地,她首先想到的值得信任的人,还是自己的……海棠的娘家人,两个哥哥和几个侄子,经过几天的观察,都是憨厚朴实的性子,却又都不木讷,经过锻炼之后,就能够发挥各自的长处,分管一部分事务。再经过实际锻炼,不愁成长为优秀的管理人员。
看来,家族式企业也不仅仅如她之前所想的仅因为思想局限性所致,也是因为刚刚发家致富的人除了家族的人可用外,人才人脉太少。在现代,人才仍旧是需要各大企业用心搜罗的,更何况如今这个大半都是文盲的社会。会识字的人少,识字又有能力的人就少之又少……可用的人实在是有限啊!
种种感叹都掩在心里,邱晨搬了张椅子坐在临铺旁边,杨树勇杨树猛也没睡呢,就坐在临铺之上。兄弟两个对视一眼,彼此的眼中都是疑惑,刚刚和妹妹说完话,这么一会儿,不知道妹妹又找他们商量什么事儿,而且,看邱晨的表情还非常郑重!
邱晨没有让这兄弟俩猜疑太久,整理了一下语言,开口道:“大哥二哥,我要和你们说的是今儿回春堂少东家的事儿。”
两人一听这话,不免又是一怔,都在心里暗暗猜测,那少东家俊美非常,风流倜傥,难道,妹子……
瞥见两个哥哥狐疑的神色,邱晨忍不住失笑,嗔怪地瞪了两个哥哥一眼,道:“哥哥,今天你们想必也听说了,回春堂的少东家此次来,是有一桩新的买卖要和咱们做。如今,我一个人照应着小小的炒药作坊还行,若是再有新买卖,我一个人就是三头六臂也照看不过来。是以,我就想和两个哥哥商量一下,让两个哥哥心里有个数儿,也早和爹娘嫂子们透个气儿,等买卖谈妥了,我想着让两个哥哥过来帮帮妹子,别的不说,进货出货的,两个哥哥都是做熟了的,想来不会为难。”
杨树勇杨树猛早就听说,妹妹雇的三个妇人,最少的每天支八十文,那些帮着盖房子的力工还给了一百文,而且还管着中午晚上两顿饭。他们辛辛苦苦地赶车替人拉人运货,一天下来有时候还没有这个多呢!
不过,杨家兄弟生性敦厚,之前听到这些也是为妹妹日子过得好了欢喜,并没有贪图来占什么便宜,如今听到妹子希望他们过来帮忙,自然是意外之喜。只不过,也正如邱晨说的,买卖还没谈妥,此事也只能是透个气儿,做个心理准备。
是以,兄弟俩去了疑虑,换了一脸的欢喜,齐声答应下来,回家就和爹娘商量。至于妻子,他们二人都有数,周氏赵氏都不是那种算计的妇人,这事真成了,杨家只有好处,周氏赵氏只有欢喜的份儿,自然不会成为阻力。
杨树猛还询问买卖的情况,邱晨却摇摇头:“二哥,不是妹子不跟你透底儿,实在是此事牵涉重大,咱们只管着到时候和回春堂商谈,我们能做了药卖出去赚钱就行,其他的,我们都不用去想。”
杨树勇杨树猛也觉有理,都点头应下。
事儿说完了,邱晨起身回屋,也让两个哥哥早点儿休息。明儿一早,两人还要起早赶回杨家铺子呢。
一夜无话,第二日天未亮,邱晨就起早做饭送走了两个娘家哥哥。之后,自然又是一番忙碌。
院墙拉了起来,西厢房的墙也砌好了,但是还要装大门,屋子也要装门窗,内墙抹灰,屋内铺地面,还有盘炕。另外,倒过空儿来了,又有了种藕的把式老何,院子前边的洼地的池塘也要开挖。等池塘挖好了,邱晨还想着沿岸买些果树、银杏什么的种上,养上几年添个收益不说,春日赏花,秋日看果,人天天看着心里也欢喜。
鉴于西厢房是准备给林旭和几个侄子居住的,邱晨也就没让人盘灶台,而是仿照东厢掏了炕灶,能够烧炕烧水也就够了。明间里,暂时只能放一套桌椅,等再过些日子,邱晨还想着买张条案,再让林旭写幅中堂,装裱了挂上。以后,林旭和俊文几个难免会有朋友上门拜访,届时也有处待客之所。
除了这些,从邻里百舍借用的物品家什也要清点数目,逐一送还回去。今儿,帮忙的妇人们就不来了,只有兰英、青山和庆和家的,洗刷清点,邱晨又让栓子山子几个小子带着俊文俊书将物品家什一一还回去,每一家邱晨也都备了一份谢礼,是昨日剩余的肉切成条,每家差不多有大半斤,再加每家三斤白面,也足够让那些借物件的人家欢喜不已了。
院门和西厢房的门窗都是从镇上定制的,一大早二魁赶了马车去拉了回来。两个木匠师傅忙碌了半天,到吃午饭的时候,也就安装完毕。屋里的两个泥水匠加上满囤爷俩一起抹墙,泥门窗的缝隙,装窗台。光滑的青石板窗台装好了,连几个泥水匠都啧啧赞叹,连说好看结实。
院外,挖池塘的只找了十来个人,由青山带着,老何的技术顾问。这十几个人中,就有昨日和青山套近乎的林子,小伙子拱指着来林家谋个长期工作,表现的特别卖力。
大门刷了黑色的大漆,门首装了两个熟铜的门钉门环,惹得一群小孩子跑过来看,个子高的踮着脚摸摸,小一些的为了摸到铜门环儿,就一跳一跳的,邱晨恰好看到,给吓了一跳。若是孩子们跳起来站不稳当磕了头岂不麻烦,门前可是铺了青砖的,不像平常的黄土地磕不疼。于是,干脆给孩子们搬了一个小矮凳过去,让他们挨个摸摸,了了心愿,这才哄地一声散了。
西厢房的门窗若是也刷黑色就太过压抑,林家目前又有林升之事,也不宜用大红门窗,于是邱晨让木匠铺子里给门窗刷了熟褐色的油漆,颜色庄重又不会张扬,搭配着青砖青瓦,倒是显出一份古朴端庄来。
林旭这一日已经回了学堂上学,俊文俊书俊言俊章几个,知道西厢房建好后有自己的一间,都兴奋的小脸放光,屋里抹墙,满囤爹不让孩子们进,几个皮小子就探头探脑地不时过去瞅瞅,惹来满囤爹几声笑骂,也嘿嘿地笑着不以为意。
歇了一天后,收罗布麻的工作又开始了。上午兰英三人帮着归拢好,吃了中午饭,就有人上门来送罗布麻,然后就开始收药,炒制。
如此两天,西厢房的内墙就抹完了,一水儿的白灰。两个木匠装完门窗后,又应了邱晨的要求,给装了顶棚,这个时候没有集成吊顶,也没有石膏板,只能打好木框后,糊纸。
也是赶的巧儿,墙抹完了,顶棚也刚刚装好,糊了结实的桑皮纸,人一走进去,真是雪洞儿一般,干净整齐,连光线都亮了几分。
几个孩子拱指着新房子,俊言俊章不知啥时候,趁着满囤爹没注意溜了进去,刚刚抹好的的炕面子就按了两个手印子,然后就被满囤爹扭着耳朵给扔了出来。惹得一家人笑了半晌。
送走了木匠、泥水匠,邱晨得以松了一口气。剩下的就只有挖池塘的活儿了。
有青山带着,满囤爷俩还有地里的活儿要做,就没再去插手。青山带着十多号青壮,在老何的指点下,挖池塘、沟渠,加之邱晨要求将门前的堤岸部分砌了青石,还修了一个直通湖面的台阶,就比较费工夫了。
罗布麻收完了,由兰英三人去炒制晾晒,邱晨松了口气的功夫,就见俊书四兄弟还有福儿满儿都搬好了桌凳在院子里坐好,等着她教识字了,于是,也只好苦笑一下,有些心虚的走过去当启蒙先生。
整整齐齐的青砖大院子,平平整整的砖地,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几个孩子或朗朗诵读,或认真练字,倒也不失恬静和温馨。
可惜,有人总是看不得眼色,这不,大门上铜环拍响,邱晨只好放下手中的书册,走去应门。
打开门,不等邱晨问话,廖文清就一脸喜色地朝着邱晨拱手拜了下去。
“林娘子,在下是特来向林娘子报喜讯的!”
邱晨挑了眉毛,露出一丝惊异之色:“少东家,此话从何说起?”
廖文清脸上的灿烂笑容微微一滞,旋即自嘲地抬起手中的折扇敲敲自己脑袋,哈哈一笑道:“林娘子,此事说来话长,能否让我进门一叙?”
邱晨也不再拿捏,微微一笑,大大方方地把院门打开,自己往旁边退开一步,让了廖文清进门。
门外一个十多岁的小厮赶了马车,邱晨看了一眼,招呼听到动静跑过来的俊文俊书:“俊文,你们兄弟几个招呼招呼外边的小哥儿!”
俊文俊书在家时,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再说,外边赶车的小厮年龄不大,也让他们没什么压力,反而有一种受到重用的兴奋,答应一声,大大小小笑呵呵地出去了。
天气越来越暖和,中午满囤爹几人吃饭的矮桌就放在院子中,邱晨也就引着廖文清院中坐了,自去屋内沏茶。
独坐在陈旧的矮桌旁,廖文清眯着眼睛似是打量着阔亮却简陋的院落,脑海中却禁不住闪过妇人刚刚在大门口那刹那的风情--细白的脸儿,微带惊讶又旋即灵动的眼神,却因为微微挑高的眉梢儿,让那素淡的衣衫,简陋的装束,甚至她新寡的身份,那一刻似乎都不存在了,都不重要了,只有那飞扬的眉,如笼了雾的眼波,还有那傲然自信又带着一点点狡黠调皮的神情,一下子重重地撞击在他的心上。那一刻,他从小在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