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

第348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第348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他百试百灵,可以向当时、向后世、向所有崇尚孝道的中国人交代的理由,无论遇到什么,他都在这个大前提下说事。
  接着,他下令全军向北移动至平江府,他要亲自指挥,与仇敌决一死战。后宫家眷们从陆路到温州,再坐船去泉州避难。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他缓缓地坐了下来,恢复到最舒服、最平稳的状态,他觉得这样很好。
  战争的事,由首相大人负责。
  这回,金、伪齐联军的目标是淮南。淮是一个很大的区域,在宋朝时划分为淮北、淮南,其中,淮南分为东、西两路。
  金、伪齐联军计划先从开封的汴河直趋泗州,渡过淮河。入淮南之后,分兵三路攻打滁州、和州、扬州,再向西从采石矾渡长江攻建康府。
  从这个计划上看,首攻方向是淮东,这在南宋一方是韩世忠的防区。这很好,韩世忠不拒绝任何挑战,他接到战报之后,直接带人过江进驻扬州城,厉兵秣马,只待厮杀。
  可身边突然间空了。
  在淮南一带,也就是长江中下游区域里,南宋集结了三大将和十五万以上的兵力。在这次战争来临前,赵构甚至把自己的宿卫、最亲信的私人将领杨沂中都派了过来,可以说这是自富平之战后,宋军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可敌兵将近,韩世忠却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一个友军!
  大衙内刘光世按照他的老传统,临战先退,远远地躲回长江南岸,去建康城里享受高档人生了。
  张俊没说不进军,只是给中央写了封信,向首相报告,说“我先到平江府去给皇帝打前站了”,并且向全军提出了抗战倡议,说“躲有什么用呢,只有向前一步,才有生存的转机。现在应该聚集天下精兵于平江府,保卫此城”。
  全天下道了声“好”,张将军赤胆忠心!
  张俊说到做到,他带着大队人马赶赴平江府,速度那叫一个快。在他进城耀兵提升民心士气的紧要关头,意外发生了。
  久经战阵,骑马技术非常好的张将军突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当时,场面惊悚,让无数目击者震惊。
  张俊站起来时,一条胳膊明显断了于是,他很抱歉地再次给首相写了封信,报告他的伤情,说他真的很疼,请求就地休养。
  赵鼎差点气歪了鼻子,平江府是现代的苏州市,离杭州很近,离长江还很远,在那儿忍着,对战争有什么用?联想张俊之前所提的聚天下之兵守平江的计策,赵鼎这时才品出其中的真正意思,明明是想聚天下之兵守卫他自己!
  赵鼎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发公文把张俊的伎俩一一戳穿,让全天下人看清了这位中兴名将的嘴脸。接着,他命令张俊立即率军渡江,到北岸去打仗,尽一个军人起码的本分。
  奈何首相言辞如刀,将军脸皮似铁,张俊啥反应也没有。胳膊就是疼,没法办公。首相的命令很重要是吗?要么你撤我的职吧。
  于是,在开战之初,淮南的淮西部分一下子空了,只有韩世忠顶在了淮东扬州一带,面对三十余万金、伪齐联军。
  韩王临阵,勇悍绝伦。论作战风格,他是南渡名将之中最锋锐难挡的,尤其是在开战的最初阶段,他所过之处完全是一片尸山血海。
  首先,他在自己的后方修筑了一大片栅栏路障,把自己的退路切断了。之后,他给金军的前锋部队设了一个埋伏,这个埋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把敌人引诱到一个利于围攻的包围圈里,而是把兵力分散在这个圈子里,等敌军进入之后,悄悄插进敌军的各个部分,一声令下,自己打自己的,谁强谁杀人,弱的就去死!
  那一天,在江北的大仪镇一带,战争突然爆发,金、伪齐联军几乎是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血肉横飞,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眼前的情景已经不适合人类观看了,这帮人只知道逃跑。
  这样的事在鸦口桥、承信等地又发生了好几次,金、伪齐联军的前锋部队真的被吓着了,导致行军速度严重受阻。
  但是要注意,只是前锋部队。实事求是地说,韩世忠不是帅才,而是一位极强的将领,他可以突击,可以埋伏,可以顽强地防守,却始终没有展示出纵横捭阖、睥睨当世,在广阔战场上控制一切的实力。
  这是他个人的短板,其实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铁律。几乎在每个民族的危亡时期,能独撑大厦的人,只有一个。
  从来没有实力、战绩可以相捋的“双子星”。
  这时,他搞垮了敌方的前锋部队,等后面的大兵团接近后,明智地选择了后撤。他渡江回南岸,在镇江府驻扎。
  如此一来,南宋三大将全部回到南岸,刘光世在建康府,韩世忠在镇江府,至于张俊,他牢牢地“防守”在平江府,忠实地、长时期地给皇帝打前站。
  淮南两路全部空空荡荡。
  此时,赵构在深宫里察看地图,长江北岸只有岳飞的襄阳六郡兵马,太少,但是岳飞的驻地在鄂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一带,那片土地上没有金、伪齐联军。
  岳飞他提起笔来,亲自给岳飞写信,要他立即火速增援,亲自率军赶赴淮西。信里写道:“卿夙有忧国爱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
  此时,倚飞何重!
  这条命令迅速产生了效果,很多人表示赞同,毕竟慷他人之慨,救朝廷以及自己之危,有何不好?持不同意见的是前首相李纲。
  李纲说,这是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宋朝有危险,实际上伪齐的风险更大。让岳飞直接去淮西与金、伪齐联军死磕,是扬汤止沸,说白了是一种添油战术,拿己方珍贵的有生力量去和敌军对耗,让敌军无力渡江,从而保证安全。
  与其这样,为什么不让岳飞趁伪齐军倾巢出动之机发动突袭,去攻打其后方。以岳飞的野战实力,他很有可能会一路突进,收复开封!
  哪怕攻不下来,也是围魏救赵之策,比在淮西添油好得多。
  此计一出,震动朝野,赵构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公开声明支持李纲这个想法。可是,岳飞在鄂州接到的命令仍然是“援淮西”。
  岳飞闻命即动,一边集结兵力渡江,一边派徐庆、牛皋率领两千人去援救最危急的庐州。此时的庐州已经成了一个标志,它孤立在一片金、伪齐联军的汪洋里,不仅不倒,反而敢于派兵出城阻击,尽管出城的人都战死了
  十二月十八日,徐庆和牛皋率领一部分骑兵抢先抵达庐州,还没坐稳,就得知五千名金国骑兵正在逼近。两人立即出城迎战。
  这把一直抗战的庐州人都吓了一跳,兵力严重不对等,岳飞的部下都是些什么人,这是勇敢还是狂妄?在城外,淮西深冬的寒风里,敌骑逼近。牛皋单骑出阵,他身后立起了一面绣有他姓氏的大旗,他大呼自己的姓名,冲了过去。
  这有点像小说演义里的牛将军,很多人一定在笑他莽撞,可五千名金骑居然转头就跑,根本不敢跟他交锋,这是怎么回事呢?
  牛皋是个聪明的人,他在江淮一带征战多年,威名显赫,谁信他会冒险?这种找死行为怎么也不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光是这个思维误区,就足以吓跑敌人。
  岳家军迅速接近淮西,金军方面的统帅还是完颜宗弼。眼看这对老冤家要大打出手,金军却突然间撤退了。
  这是毫无预兆的,金军退却的速度非常快,连一生善于逃跑的伪齐军都被抛在了身后。搞得岳飞很纳闷,这不是个陷阱吧?这个忧虑成了南宋在这段时间里的主旋律。宋廷动用了一切手段去探听虚实,没多久,终于搞清了内幕。
  金国内部出事了,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病危,金国面临再一次的权力重组。这一次远比完颜阿骨打死时更激烈。那时是要保持平衡,保住金国急剧扩张的势头,所以,各方面的大佬都选择了退让。可这回狠了。首先,大殿下完颜宗翰要借题发挥。
  上次,他从海路进攻南宋的计划被否决,严重动摇了他军方第一人的地位。这次侵宋战争又把他抛在一边,将他彻底挤出了决策层,这让他忍无可忍。
  老天照应,吴乞买病危,简直是送给了他出手的机会。
  完颜吴乞买还是死了,死时郁闷悲凉,像他生前一样身不由己。回顾他的一生,从即位成为金国第二位皇帝开始,就是个政治牺牲品。
  用来搞平衡的。
  奈何他心比天高,总想在各个漩涡之中火中取栗,当个名副其实的皇帝。可是他错了,实力决定一切。女真建国初期,民族内核还是野蛮至上,根本没有政治家施展手段的土壤。在这个大前提下,他就注定了混不成赵光义第二。
  临死前,他输掉了最后一点点筹码。他儿子完颜宗磐的继承权被剥夺了,皇位回到了完颜阿骨打的直系血脉手里。
  上位者名叫完颜亶,本名完颜合剌,父亲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长子完颜宗峻。这位一直很沉默的人在低调中赢得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胜利。
  这时,每个女真人都把完颜亶当成了完颜吴乞买第二。他也不过就是个平衡器,之所以选他当皇帝,看中的就是他家太无能!
  连同完颜宗翰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上位者是什么变的。这人不对,是这孩子,完颜亶这一年才十五岁,这孩子会改变金国的一切,比如金国人从上到下都会玩政治了。
  这是淮西之战对金国的影响。这次战争从表面上看几乎是一个儿戏。怎么看,它都会造成宋、金两国之间决定国运的大决战,却不料雷声大雨点小,啥事也没有,突然间就熄火了。
  这不准确,淮西之战是一道分水岭,两个民族之间,尤其是南宋这边,因为这次战争而引起的变数一点不比金国的小。
  首先是张浚,这人瞬间飞黄腾达,从一个战败罢职的罪人一跃成了视师江上的军方代表。其实看过程,他没去前线,没有督战,没有训人,什么事也没办,比首相赵鼎做的事少多了,可战后论功行赏,他成了副相。
  这人真的回到权力中枢了。
  从这一刻起,张浚又可以在南宋搞风搅雨了,以自己的赤胆忠心来给宋朝挖坑,给岳飞挖坟,给他自己留下刚毅的美名。
  之后是赵构,他在金军后撤时迅速起身,从杭州赶到平江府,亲临前线,展示出一代中兴雄主的风采!这让全天下人惊讶,他不萎了。
  最后是将军们。
  刘、张、韩三大将各拥重兵,各有表现,本来是问心无愧的。比如刘光世,他的确是按照本心做事,何愧之有?
  可岳飞这个该死的小兵兵,前几年还是个提不起的小裨将,现在居然敢扫我们大将的颜面!刘、张两人不必说了,未战先逃,发挥想象搞各种创意,既避战,又很“光荣”地逃跑,本身是很无耻的,可岳飞为什么那么耀眼?怎么敢在我们退回来时过江?
  简直是打我们的脸嘛。
  韩世忠脸上一直热辣辣的。这么多年以来,自从开封失守、宋室南逃以后,他一路征战,是公认的军中霸王,是人见人怕、无人敢挑衅的军中第一强者!这次,他在淮南东路杀得敌军血流成河,本来很符合形象,很激动人心,很楷模,可天杀的岳飞突然间搞事岳飞手里的兵力还不如他多,岳飞能带着这点人马杀过江去赶跑金军,而他却带着人被金军赶回南岸,这一出一进的反差也太大了吧,让人怎么看他?
  嫉恨之火在三大将的心里熊熊燃烧,搞得岳飞不知怎么办才好。
  其实,岳飞对这股无名嫉火是有所提防的。军队里论资排辈的现象比官场还要严重,他从一个大兵一路登上巅峰,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大部队,这期间什么没见过。他知道自己招人嫉恨了,所以一直在找机会弥补。
  平时太忙,没法见面吃饭,更没法打电话沟通感情。岳飞只好频繁地给张、韩两人写信。在信里,他把姿态摆得很低,这也是现实,在这个阶段里,他的军衔比两人低,年岁比两人小,既是下级又是弟弟,姿态低点才有利于团结。
  却不料这样也会出事。
  写信就要写字,提到这事,就让人沮丧,三大将都是老粗出身。韩世忠要到晚年才会突然爆发出文采,诗词翰墨独具一格。至于张俊,某次,他和刘光世陪着赵构到一座庙里玩,方丈凑趣请他题字,只见张俊的老脸憋得通红,半天不落笔。这哥们儿根本不会写。刘大衙内还算好点,拿笔跟拿刀似的,弯弯曲曲地留下了自己的签名。
  岳飞的字体风骨凌然,结字效仿北宋第一大家苏轼,单以书法论,都是一代高手。这样的字摆在三位老粗的面前,会是啥效果?
  直娘贼,这厮写的到底是什么,为啥俺看不懂!
  这些信给三大将的妒火中加入了新燃料。他们自卑了。双方的矛盾在加深,淮西之战后,矛盾在赵构的干涉下变得更深了。
  实战得出结论,岳飞的军队是宋军中最强的,也是最听命令的。赵构考虑到以后的安全问题,决定给岳飞一个新任务。
  去剿灭洞庭湖匪患。
  三大将一听这事,立即火冒三丈。说实话,在收复襄阳之前,宋廷如果派岳飞去办这事儿,他们肯定会笑嘻嘻地等着看热闹,让岳飞去栽跟头。可这时不行,八百里洞庭湖里的杨幺、钟子仪势力庞大,不仅让南宋灰头土脸、难以收场,还让伪齐那边把他们当盟友看。
  如果岳飞真的成功了,其实力立即会上升到与他们相当的水平,甚至超过他们。
  洞庭湖的事要从靖康之难说起。在开封陷落时,赵构外逃到南京应天府称帝。他曾经下令天下兵马勤王。真是惊喜啊!当时,有一支三百多人的小部队,从遥远的长江边穿越重重困难,来到了他身边。他查了一下这些人的阶级成分,立即失望了。
  领头的人叫钟子昂,荆湖北路鼎州(今湖南常德市)人,政治上是一介白丁,他爹钟相是一位资深的乡村巫师。
  搞什么嘛,政治是少数上层人的游戏,什么时候轮到闲杂人等参与了?赵构下令把这些人遣散回乡,让他们老实当农民去。
  钟氏父子也想平安来着,可随着赵构过江,南方的生活比花石纲那会儿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