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

第390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第390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禁止将女真姓改为汉姓,如完颜氏改姓王;禁止侍卫讲汉语;禁止女真人穿汉服,如果发现,重者处死,轻者取消世袭的女真爵位。
  别的方面也取得了重大发展,比如榷场。宋、金国境线上再不像从前一样,只有一个每年交接岁币的区域,而是在广阔的大地上,从东方海岸线附近的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寿州(今安徽风台)直到西北的风翔(今陕西凤翔)、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都是两国贸易的窗口。此外密州胶西县(今山东胶县)是宋金海上贸易的平台。
  这些地方的交易极大地提高了女真人的生活水准,他们基本上不用打仗也一样可以得到美好的东西。若不然,他们抢来的金银钱币算什么呢,不过是废铁。
  当然,这也走上了当年辽国的老路,辛辛苦苦打仗赢回来的岁币都在榷场上流回了宋朝。每年金国用来买茶叶的钱就需三十多万两白银。
  很无奈,可是东边吃亏西边补。金国还有与西夏的榷场,与更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的榷场。在这两块地方,女真人继续扮演着原始形象,输打赢要欺行霸市。
  收获很大。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完颜雍始终稳定,对内政策始终如一,对外更是滴水不漏,哪怕南宋方面几次处心积虑地下圈套,也被他化解到波澜不惊。
  这种稳定一直持续了近三十年。
  这人直到临去世前还在说:“趁我还健康,有政令未完善的、法令不统一的,都应该提出来,修改订正,我不会懈怠的。”
  完颜雍让宋人绝望。在长江的南岸,赵昚像是面对着一团软绵绵的空气一样,他每一次发力想击碎些什么,都发觉打空了,造不成任何后果。
  完颜雍带动着、强迫着当时所有的人一起跟他过和平稳定的生活。于官场而言,尤其是对南宋而言,这扼杀了宋人很多梦想;于百姓而言,无论是金国的还是南宋的,都会很庆幸,因为平安。终完颜雍一生,战争再也没有爆发过。
  完颜雍,庙号世宗,在位二十九年,“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原故,知吏治得失。南北讲和,与民休息,孜孜求治,得为君之道,上下相安,家给人足”,时称“小尧舜”。
  金国有多好,隔江望去,真应了一句老话:“隔岸看风景,总是那边好。”所以不管完颜雍做出了怎样的成绩,赵音都是不服的,稍有理智的宋人也都不服。
  因为皇权的力度。
  完颜雍在北方一言九鼎,言出法随,从没有任何人敢于打折扣。在这一点上,几乎古往今来所有的汉人皇帝都达不到。
  以秦皇之威酷,得焚书坑儒之后才威加海内;李世民虽强,也总有人不断地叽叽歪歪,比如魏征;赵匡胤就更不用说了,被各种人以各种方式抵制。
  隆兴和议之后,赵昚在国外是侄皇帝,在国内是儿皇帝,放眼望去,几乎到处都是阿猫阿狗,每一只都敢跳出来狂吠几声。
  可现实又不容许赵昚什么都不做。客观地讲,赵构留给他的江山,比完颜亮留给完颜雍的烂摊子还要垃圾,几乎综合了全部的政府危机。
  先是官吏腐败。
  在临安城内,顶级高官们整天无所事事,办公桌上的文件越积越多,哪怕真的堆成了山,他们也视而不见。因为要办公的话,会被人看不起的。
  那是烦琐、具象、低级的表现。
  在外地,各级官吏们只于两件事:钻营投机,以便升职;巧立赋税强取豪夺,以便贿赂。
  其他的,举个例子:
  某一年夏天,两淮大旱,蝗虫成灾。注意,这两点加在一起,不仅让人类活不下去,连虫子们也受不了。夏季本就没多少庄稼,蝗虫们铺天盖地找食吃,结果灾情严重的地方一根草秆都看不着,于是成片的虫子只能委屈地抱住各种干枯的枝条去死。
  这让当地的官员们喜出望外。一个叫姚岳的人动作最快,他兴冲冲地写奏章报告赵昚,说蝗虫自淮北以来,皆抱草木自死。这是千古未有之嘉瑞,足见陛下治国有方,感动上苍、感动大地、感动鬼神必须隆重地庆贺一番,并载入史册纪念。
  赵昚拥有很多这种臣子,是多么让人“羡慕”啊!而更加可喜的是,这种官员的规模每时每刻都在迅猛地增长。
  在京官员,伟大的仁宗朝时不满两千人,北宋末期赵佶时代最多时不超过两千七百人,而这时临安城里有近四千人。
  这还只是在职的。各种候补官员保持在八千人左右,时刻准备着加入公务员队伍。
  地方官员的数量无法统计,只是浙东路七个州的不完全统计,在册官员就达到了临安城的总和。可以想象,整个长江以南,会是怎样的官员泛滥景象。
  在这些基数上,官员的数量还在失控地增加着。每三年一次的科考人数比北宋时更多,最多时达五百人。这之外荫补、任子等恩典更是每个官吏乘以五,即有五个子孙后代可以得到名额。这还只是少的。官员们本着无私的爱国精神,还可以随时向朝廷推荐不计数量的“白身人”,即没功名没资料没出身的平民百姓。
  这些人的工资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俸禄,北宋初全年不过一百五十万缗(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平均每月不到十三万缗;神宗时每月增至三十六万缗;赵构的绍兴时代增至每月八十万缗,轮到赵昚时,达到每月一百二十万缗。
  地盘缩水了,土地变小了,官员反而增加了,工资变得膨胀了!而这还只是基本工资,不包括各种各样超级丰厚的封赏。
  至于军队,就变得更加离谱。篇幅所限,不多赘述,只提一点,号称兵强马壮的四川宣抚司统兵七万余人,各级将官达到一万七千七百人,平均每个军官领的兵不到四个!
  而军费的支出则是另一番景象,淮西诸军费用一千一百万缗,湖广诸军九百六十余万缗,淮东诸军七百余万缗,四川最多,每年支出达三四千万缗。总计大约五千七百六十万至六千七百六十万缗。
  终赵昚一朝,国库岁入最多的一年是六千五百三十万缗。
  凡此种种,都是亡国之象。在北宋,只有在英宗时代才出现过这种现象,逼着神宗大刀阔斧地去砍,最后才重新振作起来。这时南宋才历经二世,就糜烂到这地步,试问赵昚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他做得很认真。
  吏治方面,限源裁人一起抓,短时间内官员队伍就缩水了。财政方面就没这么简单了,他每走一步都会撞上重重大山。
  比如他爹赵构。
  国家财政如此紧张,赵构带头捣乱。某天赵昚正查账本,发现有人私自造酒。酒,是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属特供特销物资,别说是私造,就连私卖都是犯罪。可是赵构偏就在他的德寿宫内开了酒作坊,每天公然抬进搬出,把大批量的酒输入市场。
  御史台专门就此事上报,赵昚觉得头疼,要处理吗?不处理吗?真不处理吗?正在纠结,他爹先爆炸了。赵构大怒,派人来质问儿子:“这事是真的,你想怎么样?”
  赵昚孝顺神经发作,酒的事忽略,御史台有关人员开除。他觉得这样才能彰显他无可挑剔的孝道,要知道这万里江山都是爹赐给他的,一点点的酒税又算得了什么?
  忘恩负义白眼狼,永远别想和他贴边。
  可是下边的人不干,宰相带头反对,撤职诏书被扣发,不予执行。赵昚急火攻心,这不是陷他于不孝吗?他找来宰相严词责问。宰相说:“德寿宫里的办事人都是些阉人,懂得什么国事大体?为了他们就撤言官,以后谁还会为国操心?”
  说得好,正中赵昚要害。皇帝陛下立即心情大好,收回成命,御史不必下岗了。私酒的事也不了了之,他决心再不追究。
  他想不了了之,赵构还不干呢。几天之后,德寿宫召见,请儿子喝酒。酒上来后,赵昚发现瓶子上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德寿宫造。
  请皇帝喝私酒,百官、皇子都跟着,看你喝不喝。
  赵昚一生喝下过无数杯勉为其难的苦酒,这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杯而已。有什么为难的,仰头咽下就是。
  他爹的酒好喝,臣下的怒难抑。说到财政,这是南北两宋最重要的国脉支柱,比外敌入侵更加要紧,赵昚无论如何都得治理下去。
  简言之,南宋此时的财政混乱到了极致。先是机构重叠,各不统筹。例如,中央一级的财政管理机构是户部左藏库,这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只此一家的负责部门。可是还有左库南库、左藏封桩库、内藏库、三省枢密院激赏库、合同凭由司、修内司、国用司等部门,一旦国家赋税收上来,全都伸手要钱,哪一个都绝对独立,不听约束。
  比如左藏南库,它是秦桧当政时私下创置的,他以各种理由从户部划一大部分赋税收进库里,供其个人消费。秦桧死后,赵构把这个库连同望仙桥秦宅一起归为己有,成了太上皇小金库,试问有人敢拦它的道、敢撤它的编吗?
  现实种种,逼着赵昚想各种不是办法的办法。他任命宰相、参知政事等组成一个专门的理财部门,统一管理各级税务收入。
  这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宰相、副宰相是国家级别最高的官员,由他们联袂出手,足以打压管理各种库藏,整理国家财务。
  可是,第一,宰相也没法搞定所有人,里面不仅有赵构,赵昚本人也是阻力之一。左藏封桩库、内藏库就是他设立的,也是从税收里随手支钱的主儿。第二,宰相们太忙了,本身国家事务就多,再压上来无数本账簿,这任务太繁重了,多少年积压下来,谁来也没辙。最要命的是第三,这个部门本身就与户部左藏库这个国家唯一理财部门相对立,还是宰相、副宰相任职,老实说,它搅乱国家金融秩序的力度是空前巨大的。
  困难很多,赵昚绝不气馁,他想起了他的七世祖,也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做过的事。赵匡胤曾努力存钱,说以二十匹绢买一名契丹战士的人头,彼精兵不过十万,两百万匹绢就可使大事告成。
  时隔世异,价钱肯定是涨了,可赵昚决心向太祖看齐,尽量多攒钱,完成灭金复国的大事。在这个大愿望的推动下,赵昚在糜烂腥臭的吏治环境里,在千疮百孔处处伸手要钱的财政泥潭里努力挣扎,让钱一点点地多了起来。这实在是不容易,不断出现的中小级麻烦就不用说了,动不动还会有天灾降临。
  他爹赵构会不定时地伸手,把他辛苦攒下来的钱掏走。
  至于理由,则很光明:儿子,最近我零花钱不够;儿子,你瞧我快过生日了;儿子,你妈最近也要过生日了;儿子,你二姨娘也要过
  每一笔都是巨额数字,稍微提一下,让大家开开眼。每个月必须的花费是向德寿宫进钱十万贯,每年四十八万贯另算,是赵构的零花钱,再有宫内各色人等的开支也都由官方负责。除了上面提过的各种生日、节日的进献外,有时赵昚也嘴贱,喝多了会向他爹许诺,“过两天给您二十万贯钱,聊表孝心”。
  酒醒后赵昚一身冷汗,恨不得抽自己两嘴巴。他决定装傻,酒话嘛,过两天大家就忘了,难道爹还会认真不成?
  他太低估赵构的脸皮厚度了。赵构会很认真地问他,为什么不兑现?赵昚哑口无言,以皇帝之尊,以孝宗之孝,难道会赖账吗?
  可真是没钱啊,好不容易攒点,交出去真是肉疼。最后还是太皇太后吴氏出面圆了场,代替他交出二十万贯了事。
  德寿宫是赵昚的梦魇之地,他不想去、不敢去,却不能不去。那里边装修得像人间仙境一样,比如宫内开掘大池,注入西湖之水,号大龙池。岸边叠石为山,名为万岁山。
  听着像不像艮岳?
  实际上,德寿宫就是赵构根据记忆,按照繁华壮丽的北宋皇宫园林造出来的微缩版。宫内亭台楼阁无数,夏天时“堂前假山、修竹、古松,不见日色,并无暑气”。
  宫内池塘假山旁的亭、桥是由吴璘所进的四川石料砌成的,“莹彻如玉,以金钉铰”“四畔雕镂阑槛”“桥中心作四面亭,用新罗白罗木盖造,极为雅洁”。
  桥下是千叶白莲,御榻、御几、瓶、炉、酒器等,都是用水晶雕琢而成的。此外,德寿宫里还“甃石池以水银浮金凫鱼于上”。
  如此美妙,可在赵昚的眼里,就像是吞钱的魔窟,搅碎了他的梦想,搞砸了他的事业,没给过他半点帮助!
  很多年后他才会清醒地意识到,他爹这么厚着脸皮只知道要钱,并不是无耻症发作,而是在帮他。赵构认为,只有搞得这小子手里缺钱,才能保证江南的平安。
  千难万难,好在勤劳的汉人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里都能从事生产,于是托百姓的福,赵昚的钱包还是一点点地鼓了起来,允许他去做一些有关尊严的事。
  隆兴和议,最让他觉得屈辱的并不是汤思退等人的卖国行为,也不是李显忠、邵宏渊的符离之败,而是两件看似与国家实利无关的“小事”。
  第一,河南始终没能收回。
  这不只是收复故都开封,打回到黄河边的激昂口号,而是因为赵宋的皇陵在那儿。除徽、钦二帝之外,北宋所有皇帝都埋在那儿。从常理上来说,每年都不能去给先人扫墓,是汉民族所没法忍受的可耻之事。从实际来说,赵宋不仅失败,还把祖宗给连累了,并且时刻处在被挖坟掘墓的威胁下。
  这事赵构无动于衷,赵昚却寝食难安。他决定和金国讲讲道理,别的地盘先不说,河南必须交还给南宋。
  第二,受书礼。
  这是个政治仪式,是绍兴议和时定下来的。规定每年每次金国使者到江南宋廷说事时,宋帝必须离榻降阶走到御座下面,亲手接过金国国书,以示君臣关系。
  这种礼节赵构、秦桧做得非常到位、非常开心,满朝文武拦都拦不住,谁拦谁死,绝不留情。很大程度上,韩、岳的悲剧就在于此。
  极品奴才。
  赵昚继承了江山,也得继承习惯。好在他上岗时正赶上完颜亮南侵,君臣打架大失体统,几年之间断绝邦交,谁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