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武当宋青书 >

第104部分

武当宋青书-第104部分

小说: 武当宋青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先是一愕,而后便想到这天下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自家收了人家厚礼,便必要为他做点事的。只是这事和所收礼物的价值相比,委实微不足道了。当即咧嘴一笑,露出稀稀落落几颗牙齿和红色的牙龈:“先生放心,老奴一定带到。”
    鲜于通笑道:“烦劳您了。”说着又躬身从木柜中取出一样物事,却是一个锦盒,盒子倒无甚特殊之处,只是这其中物事,却是让老人吓了一大跳。
    “这、这是?”鲜于通笑道:“是给丞相的薄礼,他老人家夙兴夜寐,操劳过甚,这支三千年地人参,劳您老送到丞相府上了。”
    青书暗道:“这三样礼物,后两样似乎价值相等,但前面那样毕竟可求于市,后边这件宝贝,却是有价无市。鲜于通对脱脱丞相,可真不是一般地好。”   
第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齐格
    那老人看了看鲜于通手中锦盒,脸色蓦地阴沉下来,将已收的两支木盒塞回鲜于通怀中,冷哼道:“先生,凡事不可太过。记住,你是为王爷办事,不是为丞相。”
    鲜于通赔笑道:“您老说的甚是,只是丞相当年于我有恩,在下于京城也无甚朋友……多多劳烦您了。”说着捧着两支紫檀木盒一支锦盒,郑重其事的对着那老者躬身施了一礼。
    见鲜于通如此作为,老人好似微有慌乱,忙道:“先生,你是圣上钦封的四品上骑都尉,何苦与老奴为难?”
    青书心中一震,这上骑都尉,乃是正四品的勋官,非己有功于社稷,抑或是先祖出身显贵,是难能登此殊荣的。但这上骑都尉听来很是威风,但却并无实权,手下一兵一卒也无,只是俸禄与四品大员一般,其余的却是远远不及了。
    鲜于通叹道:“老伯,您在王府五十余年,我也唤您一声老伯。您就帮我这一次忙,可好?”
    老人面色为难,眉棱微微跳动,蓦地一咬牙道:“好,但王爷若是问起,先生你可得多担待
    鲜于通大喜,忙将老人扶到椅子上坐好,恭恭敬敬的又施了一礼,将三个盒子用锦缎包好,交予老人手中。
    老者咳嗽一声,望了望地上敞开的箱子,说道:“先生,你还是先把金子收起来吧。”
    鲜于通一拍脑袋,笑道:“诚然,诚然。”
    老人又咳嗽两声,拱了拱手道:“那老奴先告退了。”鲜于通忙道:“华山夜里雾重路滑。我送您回房吧。”
    老人嘿嘿笑道:“不了。不了。老骨头还没散。”说着便站起身来,蹒跚着往门外走来,走到一半,又回头拱手道:“先生,明儿老奴自会离开,也就不与你告辞了,见谅了。”
    青书暗道:“这老人步态沉稳,落地却悄无声息。瞧他似是一人走来。搬着这么一个一百来斤的箱子上华山,啧啧,功夫了不得啊。”见他就要破门而出,便屏息敛气,闪到一边。悠悠跃高三尺,伸手一勾,腰肢稍扭,便腾上屋脊。
    这一系列动作兔起鹳落,宛若行云流水,迅捷顺畅之极。即便那老者功夫不弱,也是听不出丝毫端倪,“太极十三势”之功用。可见一斑。
    张三丰曾在那本小册子里写道:“此十三势精深奥妙,包罗万象,然则难学难精,非悟性、毅力、慧识俱佳者不能成之。然遍观我弟子,皆无此能。幸耶?哀耶?”
    “包罗万象”四字,可见这太极十三势之强。北宋年间。武林中顶尖的绝代高手无涯子、李秋水隐居镜湖之底,日夜研习武功,为的便是创出一门包罗万象地功夫,而终不能成。但张三丰此时却能自豪的说。这门功夫包罗万象,可刚可柔,可攻可守,可阴可阳。其武学大宗师的气概,显露无余。
    又提到他七位弟子,能传此十三势者,委实太少。盖因这十三势衍变开来。过于繁复。往往悟性不足者,不能悟通下节;而悟性高者。悟通之后,却因在脑中推衍各种情形各种形势太过繁复,无毅力者,自然知难而退;而慧识,却是最为重要一节,条条道路,盘根错节,然则大道至诚,唯有一条。在张三丰看来,张翠山或有此能,但创出十三势后,他却失踪。而其他弟子,则差了许多了。故而藏书于小屋之中,潜心研究一门更为深入浅出的绝学,便是太极拳剑两门绝技。这两门绝技都是易学难精,但练到后来,却是和“太极十三势”殊途同归。
    “太极十三势”既然包罗万象,要修成此技,便绝非易事。青书这些年来无所不读,除去道家经典,诸子百家,无一不览,他不求甚解,只消有一字一句能令他福至心灵便可。厚积而薄发,终让他在光明顶上悟通“云势”,周身融融透透,仿若空谷,全身上下,每一块肌肉都能随心而动,真气恍若珍珠粒粒,充斥全身。
    武学修为到了这个境界,江湖上也就那么几人能与你一争长短了。
    而这位老人家年纪虽大,武学修为却显然没有那么高明,半闭着一双老眼,晃晃悠悠的从堂中走出,怀中兜着鲜于通赠的三样宝物,一步一颠的往东园走去。
    青书脚下一动,悄悄蹑足跟上。
    老人穿廊过室,不多时便到了所住房间。无巧不巧,青书所居乃是西园最里边的一间房,而这老人,恰恰是住在东园中最里边地房间。
    “吱呀”一声,老人推开房间,好似是极困了,一头便倒在床上,嘴中骂骂咧咧:“小兔崽子,给脱脱那贼送人参?王爷还不活剥了我!”只听得悉悉碎碎一阵响动,那老人微微冷笑道:“送给脱脱那混帐,还不如自个儿吃了。”
    话音方毕,便掏出那三千年上支手足俱全的稀世人参,便要往嘴里送去。
    便要一口咬下,老人忽觉一阵劲风扑面而来,紧接着腰间一痛,欲要大呼出声,喉咙又是一紧,已被人扣住咽喉要害。
    青书笑道:“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这话却没有沙哑着嗓子,他说着便手下微微松了松。老者只觉压力稍减,便欲大呼,但青书何等人?云势贯通后,风吹草动,秋毫蚊蝇,都逃不过他法眼灵耳。便好似禅宗天眼天耳两门神通,能令人灵识大增。
    老者心知这人厉害非常,自己若想活命,便按着这人说的做。喉头稍稍蠕动,示意青书松开一些。
    青书右手收回些许力道,笑道:“老人家,我劝你还是莫要与我唱反调,我问什么,你答什么,对大伙儿都没坏处。
    老者艰难的点了点头,青书又松开些许,那老者放长长吸了一口气,虚弱道:“你是谁?”
    青书嘿然冷笑一声,手上一紧,那老者被他无俦握力一捏,几乎就背过气去。
    “我问你的是,你地名字是什么。”青书话语森严,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气势。自刘基与他切磋武艺,谈论经典,他便已开始壮大自家势力。很大一部分是刘基怂恿,当然,也并不排除他自身因素。
    这些势力在无声无息间成长许多,有布庄有钱庄,有大豪有乞丐,各式各样的人受他扶植,渐渐成长在市井草野之间。
    而这无疑是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的。
    一穷二白,钱从何而来?莫要忘了,在昆仑山上,青书从朱武两家取了一张白绢出来,乃是昔年南帝段皇爷手书,上边详细的叙述了郭靖黄蓉夫妇如何锻造倚天剑与屠龙刀,如何坚壁清野,将一笔巨大宝藏神不知鬼不觉的埋在襄阳城不远处。
    而那处地方,无巧不巧,正是独孤求败剑冢外五里处。
    这笔巨大宝藏,藏在一间地下石室里,五年前青书浪迹江湖,整理包袱的时候,偶然发现这张白绢,便动了寻宝的心思。
    因为,这笔宝藏,并不是金钱。
    当青书从地上潜入地下石室时,当真为郭靖黄蓉二人良苦用心所感动。满室承载着地,是我泱泱华夏传承至今所凝成的精华。
    这个民族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曾经光耀四方,强盛一时,也曾屈膝受辱,几经危亡。但我们最终没有屈服,我们的文明传承了下来,并能引领着我们再度昂首站起!
    襄阳城乃是国之屏壁,虽然多是武林人士助郭靖黄蓉抗敌,但也不乏文人儒将。朱子柳便是其中典型。他们收藏着各种书籍,孤本绝本,有唐诗,有宋词,有兵书韬略,有经史子集,有阴阳变化,有星相医卜,各式各样。黄蓉在卫戍襄阳前更是将桃花岛部分书籍挪到此处。黄药师何等人物?所藏之书岂能落在蒙人手里,付之一炬?
    黄蓉既知城破在即,心中反而淡定,锻铸倚天剑屠龙刀的同时,便使丐帮弟子在城外悄悄建了一处密室,用来藏书。这并不是仅仅的一些武功秘籍,而是滔天书海,无所不包!
    在密室里转了一圈,青书便决定要让这些书重见天日。
    而在角落里,他发现了一箱金子。
    就是凭借这箱金子,青书雇了远走西域,运了一批货物回到中原,因而起家。经过四五年地运转,已然是流水不腐,因钱生钱。
    这之间对手下雇员的恩威并施,被刘伯温看在眼里,于是乎,也就开始了扶植人才之路。
    老人听到他话,挣扎着道:“齐……齐格。”   
第一第一百七十章 述说
    青书一皱眉头:“齐格?你是汉人还是蒙古人?”
    齐格喉咙发出嘶嘶的响声,青书手下再松了两分,他方才长长吸口气道:“先祖是黄金家族的仆人,我自然也是,是大蒙古帝国的子民。年轻人,你是汉人么?”
    青书手上劲力不强不弱,但这老头却是丝毫反抗不动,也回头看不到他容颜,他似笑非笑的问道:“不错,我是汉人。”
    齐格沉默一会儿,蓦地昂首冷笑道:“你要杀我么?哼,我们蒙古人自来便不怕死,要杀便杀吧!”
    死寂一般的沉默,青书怔忡半晌,失笑道:“我杀你作甚?”
    齐格一怔,冷道:“蒙汉不两立,我杀过汉人,也就有死在汉人手里的觉悟。你要杀便杀,不必罗嗦。”
    青书听他话语虽壮,但声音却已微微颤抖,显然底气不足,心中好笑,当即摇头笑道:“老头儿,我不杀你。只消你回答我两个问题,我便不杀你。”
    齐格冷笑两声,却不说话。
    青书见他这般作为,倒也不怒,只淡淡道:“你和华山掌门的对话刚刚被我听得一清二楚…嘿嘿,四品上骑都尉…如此看来,鲜于通是朝廷中人,是毫无疑问的了。只是,你口中的王爷,可是汝阳王?还有,鲜于通是他派来的,还是惠宗皇帝派来的齐格不料青书竟隐在暗处将他与鲜于通的对话听得一干二净,自家还浑然不觉,一时间心中骇然,半晌说不出话。沉默良久,他开口道:“既然你都听见了,查清也是迟早之事。我便与你说了。只是……”说到这里,他忽地一顿。
    青书道:“只是什么?”
    齐格吞了一口唾沫,嗫嚅道:“只是,你得放我一命。”他先前以为蒙汉不两立,自家必死无疑,故而想在死前装一把英雄,充一充好汉,所以说出豪言壮语。而现今却是暴露本性。他武功好歹不弱,但却殊无骨气。这话一出,青书顿时大为鄙夷。齐格又道:“你是绝代高手,武功比鹿先生他们还高,一言既出,便不会反悔,我要你亲口允诺不能杀我,才能同你说。”
    青书眉头一皱,瞧这齐格虎口老茧密布。显然功夫甚深,抑且神情凶狠乖厉,显然手上人命不少,他是蒙古人,所杀的自然便是汉人,想到此处,青书原有杀意,只打算着套出秘密之后,便一爪抓断齐格咽喉。但却不料这老狐狸精明之极。一开口就把话说满。自己若是答应他不杀,言而有信。便只能不杀。但若是不允诺,这齐格势必誓死不言。
    沉吟再三。终是觉得这老人年纪甚大,我不杀之,天必取之。
    青书缓缓道:“好,我答应你。不杀你便是。”
    齐格面上一喜,忙道:“少侠是天下有数的高手,自要说话算话。”青书嗤笑一声,颇是鄙夷此人。继而肃声道:“我所说的话。自然一定践诺。”
    齐格得此一诺,心中大定。他早年闯荡江湖。深通汉语,能活到现在,自是老于世故,对于汉人高手的心性摸得极为透彻,知道这群人个个心高气傲,尤其是臻于巅峰者,都是自重身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地人物。既然如此,自家性命无忧矣。
    他挣扎了一下,示意青书松开他扣住他喉咙的手。青书冷道:“你就这样说,声音要低,否则引来他人,我立马杀你!”
    齐格一个激灵,赔笑道:“晓得,晓得。”
    他收束心神,半晌才道:“鲜于通原名叫做博尔忽,是成吉思汗帐下木华黎将军的后裔,但自幼体弱,弓马骑射都自不行,便为家族长辈所嫌,被送往汝阳王府中,作为世子伴读。”
    青书心头一动:“汝阳王!果然如此。”
    齐格道:“那时候老王爷还在世,便延请了还是落魄书生的脱脱丞相作为西席,教授世子学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约莫着过了四年,脱脱不知何故,被赶出王府。老王爷好似极为震怒,没过一年,又将博尔忽给赶出府去。那一年,博尔忽十四岁。”
    “接下来的事,好像便顺理成章了。博尔忽改名鲜于通,拜入华山派门下,而后六七年时光,他学成紫霞神功,获掌门大弟子身份,取得问鼎掌门之位的资格。而就在同一年,老王爷病故了。世子即位,连发七道密令召回博尔忽,而后密谈一日一夜。我身份低微,自是不知他俩到底说了什么。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博尔忽出王府之后,竟接了惠宗陛下的一道圣旨,然后便隐匿草野之中,而至于今。”
    说完这一大段话,老人似乎颇感疲累,长长的吁出一口气。青书眉头暗皱,蓦地低喝道:“你跟我打什么哑谜!脱脱被赶出王府?鲜于通接了圣旨?”手上一紧,便要加大力道。
    齐格微微慌乱,忙赌咒发誓:“天地可鉴,齐格若有半句虚言,定教死在刀枪之下,永世不得超生!”
    青书知这等人最忌讳拿生死大事来赌咒,听他这般说,不由沉默下来。他仔仔细细将齐格说出地话捋了一遍,蓦地问道:“脱脱是什么时候担任丞相一职的?”
    齐格想了想,道:“是在离开王府后的第九年上,至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