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武当宋青书 >

第130部分

武当宋青书-第130部分

小说: 武当宋青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随着时间流逝,他由起先地处心积虑想要逃跑,变成了后来慢慢得到马贼头子的倚重,成为土匪窝里边名副其实的军师级人物。
    这一片广漠中,有四家马贼。占据几处绿洲,争抢过路商队的财物。而何谦以七路奇兵,不到六百的兵力,助那马贼头子一统这片大漠,声势一时无两。
    然后便设计,策动除大头领之外,最具权势的三头领诱奸了压寨夫人,一番火并,两败俱伤,何谦仗着青书传授他的皮毛内功拳脚。||号召了一批人众,轻松解决两人,成为马贼之首。
    再然后,便是光明正大的从马贼窝里走出来。耗时两月,终于赶回。
    青书听他说地轻描淡写,却知道这位属下委实是九死一生,好言安慰了一番,何谦却豪兴大发,笑道:“公子,这些年在大漠之中,我深觉马贼肆虐。虽说杀鸡取卵。却是大大壮大实力之举。故而谦欲领兵一支,闲来无事时。到敌方境内抢些物事也好,哈哈。”
    青书听得皱眉,沉声道:“何谦,此事还是莫要想了。”何谦不由一怔,却听青书续道:“我等并非是争这尺寸之地,而是天下。民心有失,以何争天下?你若得罪了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何来民心?此事断然不可。”
    何谦皱眉思索片刻,又道:“我自不让他们知晓,这是我等所做。”
    青书叹道:“百姓何辜?”
    何谦听得这四字,忍不住心河翻腾,神色数变,沉默半晌,蓦地翻身跪下,叩头道:“公子仁慈,谦拜服!”
    青书笑道:“我们又不怎么缺钱花,又干嘛要去滋扰百姓?须知百姓非一地之百姓,而是天下之百姓。”他本非过分仁慈之辈,只是相对于何谦等杀人如麻的将军来说,仁心却是高的太多。想了想,又道:“何谦,你这两年兵法想必又有进益,我便着你自领一军,驻守苏州,待我决战归来,我要看到一支精锐之师何谦哈哈一笑,大声道:“敢不从命!”
    ………………………………无敌分割线…
    换过一身长衫,青书还是觉得轻便许多,毕竟寒铁较之布料,不知沉了几许。
    挽好发髻,腰悬铁木剑,素装出行。
    走之前,他好生交代了罗贯中、傅友德、何谦三人,更将军中大事悉数托付于刘伯温,而城内政务,则交付李善长。如今占了五城之地,可须得好生打理。
    想到离开前瞧见罗、傅、何三人在沙盘上大战一番,不由暗自好笑,看着罗贯中由自信满满到神色郁郁,这中间巨大的反差的确引人发笑。
    也该,免得罗贯中打了两场胜战就飞到天上了,挫挫他锐气也好。
    而傅友德被罗、何二人联手打得也极是郁闷,小觑群雄之心大敛。何谦自然是不骄不躁,但却好走偏锋,自是难能取胜。故而三人之中,先是罗、何联手对敌,而后罗贯中覆没,何谦与傅友德决战林中,两人俱是连连用计,终是打了个平手。
    三人一战虚拟打过,都是长出一口气,相视哈哈大笑。
    三员悍将各自都收敛一些,也进步一些,让青书颇是欣慰。
    只是,刘伯温和李善长似乎极是看不对眼。两人一见面便是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各不退让,虽没吵架,但瞧那架势,你绝不会以为他们是好好的促膝谈心。
    好歹安抚两人,分而治之,一个管军务,一个管政务,更将两月的粮草调度权利,都尽数付与刘伯温。
    让两人尽少的接触,麻烦也会少很多吧。
    但让青书颇为疑虑的是,李善长怎么会选到自己的?该不该如此信任他呢?依刘伯温见,此人虽面目可憎(刘原话),但仍算是忠义之徒,抑且之前并未投靠任何人,可以信任。
    也罢,留刘基牵制于他。
    一振衣袖,飘然而去。
    福州,决战。   
第一第两百一十二章 前夕
    自苏杭而下福建,不算多远的路上,青书细细思索。如今虽说钱粮广聚,但不过十万大军数月之用。当然,如今总共兵马也不过三万而已,但总不可能就以这三万兵马平定天下吧?累也累死了。
    故而以后的策略,还是得如李善长所建议的那般…………打持久战。
    江浙鱼米之乡,物阜粮丰,只待秋收之日,便是大举招兵之时。而这一年,要打下多少地方,却需好生斟酌。这自然不是越多越好,毕竟兵力要和属地匹配,不然今日才打下来,明天又给别人夺了去,平白损兵折将不说,还落个兴兵害民的罪名。
    建康军机要地,石头城自古坚牢,此番以迅雷之势夺取数地,应天却是未能攻下。而朝廷,也因此知晓了这一方,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正悄然崛起,壮大到一个各方势力都不愿看到的地步。
    恩,建康…………南京,第一个目标。
    然后呢,是北上,还是西进,抑或南下?平心而论,南下定福州,扫平江西、湖南,席卷而上,似乎更容易一些。然则这样一来,还没打到一半,只怕老巢都给人端了。汝阳王、王保保固然不是吃素的,还有个张士诚虎视眈眈,更有朱元璋悄然壮大。**想到这里,青书又是头大。
    不过,还不急,目前他计策生效,张士诚被脱脱丞相围着打。徐寿辉、刘福通和韩山童三人也忙着相互牵制,郭子兴是更没那胆量来打,三月之内。自个儿地地盘还是没人敢动的。
    回去,要好生拟定一番了。青书在路上这么想着,不知不觉,十余日步行的光景,已然到了福州城外。
    屈指一数,还有十二日。
    十一月初十,深夜子时,福州北门。城隍庙内。
    青书随便找了家客栈,翻身睡下。
    这一晚夜凉如水,风声呜呜,吹起沙沙地树浪,固然赏心悦目,也悦耳之至。循着大自然的韵律,青书缓缓阖上双目,全身上下,稍有紧绷的肌肉都是松开,沉沉睡去。
    第二日辰时。照旧的醒来,这一觉睡得极是香甜,青书只觉浑身上下无不舒适,精力充沛。换好衣衫,用过早餐,在床上就地打坐起来。
    阳光渐渐的由窗口边缘移到床沿,青书将行遍全身的真气缓缓纳入丹田,筋肉舒泰,通体阳和
    午时已至,尽管不怎么饥饿。但他还是下了楼去,随意点了一个“红糟鸡”,还有一个“焖干贝津白”,就着米饭吃了起来。张三丰虽然早已辟谷。但却交代青书说:“你正当年轻,三餐当多多注重,辰时、午时、申时都记得用饭。一日三餐,固然人人都会,但却没几人知道为何要这般,体味自然养生之道,亦同阴阳。”
    当时青书还不解的问道:“那您为何又不饮不食?”张三丰摇头笑笑:“太师傅老了,身体也经不起多少负荷了。再去一日三餐的吃喝。你是盼着我早些上天呢?”虽然明知道张三丰是说笑,青书看着他慈眉善目下地道道皱纹。心中也忍不住泛起辛酸。
    但也记住了,以往一时性起便不饮不食的毛病,也渐渐的改了。
    福州菜是闽菜的主流,味道多偏于甜、酸、淡,武当山虽说位处两湖,当地颇为吃辣,但山上却是清淡为主,故而青书吃得倒也颇是舒心。细嚼慢咽一通,两碗米饭入腹,他放下筷子,走出客栈。
    冬日的阳光难得有这般耀眼,但却驱不走多少寒意,大街上的行人都裹了厚厚一层,青书不愿太惹人注目,也去商店买了衣帽戴上…………毕竟,任谁一身薄衫的在寒流里来去自如,老百姓们都不会觉得他是个正常人。
    孑然一身,出了城去,泛霜的树叶青黄白三色交加,唯有松针翠绿翠绿,风一吹,簌簌落下几根冰渣,在阳光之下折射出五彩辉光。
    他也不掩面容,只是因为这张脸虽说俊朗,但识得的人并不很多,更有“太极十三势”傍身,收敛气势,便更加不起眼了。
    林中小道上的泥土混着渐渐融化了地白霜,有着被马车轱辘碾过的痕迹,想是哪家大户出城游玩归来吧,又或者是某位行商的大贾在年关之前特意赶回。
    一个人在林间走着,冷风不断的吹着,难得的一尘不染,难得的单纯和透明。
    深吸一口气,而后呼出的热气腾腾,白色缭绕。一口浊气悠悠吐出。
    一呼,一吸,为吐纳练精之本。
    在这片小林子里,合着风的韵律,就这样呼吸到了申时。
    瞧了瞧天色,已近申时,走回客栈,青书又换了两个小菜,这下他是颇有些饿了…………其实呼吸也是一件很耗能量的事儿。
    仍然是细嚼慢咽,这似乎是营养最大化的一种办法。
    武功到了他这个层次,争胜之心固然还有,但更多地,却是养生了。
    用过晚饭,便上楼去了,晚上却是以“武当九阳功”为基,打坐炼气。
    毕竟夜里湿寒,“武当九阳功”较之“纯阳无极功”,精纯不足,盛大有余,故而选而炼气,效用颇为卓著。
    至子时上下,他方才聆听着风声呜呜、叶浪滔滔,一呼一吸,不知不觉的入睡了。
    第三日清晨辰时,青书照旧醒来,照着昨天的路子,用过早膳,打坐到午时,再到楼下吃过午饭,而后在林子里吐纳呼吸,再至申时,返还客栈,晚饭过后,便打坐用功。
    一连数日,都是一般光景,除了几样小菜有换过之外,其余的都几乎与第二日来福州时一模一样。这般几日,内力虽未长进,但也精纯微许,青书心中已不起波澜,唯有丝丝战意,蓄满胸襟,只待时日一到,便滔天而起!
    这是他选择地调养方式。养精蓄锐,积聚锋芒,只待一战!   
第一第两百一十三章 前夕2
    日子平静的毫无波澜,初冬的寒冷气息也渐渐蔓延过整个南国,福州城里初降大雪,又冷了几分。
    十一月初十,申时三刻。
    宋青书端着青瓷杯,轻轻啜了一口已经清凉了的茶水,眉头舒展开来,合上双目,嘴角一抹莹润沁出…………是产自武夷山的极品乌龙。
    轻轻将茶杯搁置在红木桌上,他站起身来,身上裹着厚厚的大衣,脸上的神色默然到比这混帐日子还要冷淡平静。然而,他心中的战意,却在这几日的浇灌下,缓缓滋生,将在子时三刻达到巅峰。
    殷梨亭在光明顶对阵杨逍之时,调动全身气势,算准了在达到山顶之时达到最高,然则却险些输掉。皆因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纵然你锋芒绝世,也抵不过时间侵袭。
    天色渐晚,客栈中空空的一片桌椅,小二哥收拾好了碗筷,擦净了油污,打着哈欠穿堂过室,一声吆喝:“客官,打烊喽!”
    青书冲他微微点头,又对掌柜的笑道:“这人参乌龙尚有半杯,烦请掌柜延后片刻关门。”说着轻轻掏出一块银锭,置于桌上。
    掌柜的眼前一亮,赔笑道:“客官哪里话,这个自然的,自然的。”说着亲自离开柜台,将银锭纳入怀中,对小二道:“再给客官上一壶好茶!”青书含笑道:“不必了。喝完这杯,我出去走走。”掌柜地面色一变,低声道:“福州宵禁甚严。客官……”宋青书淡淡瞄他一眼,道:“无妨。”
    掌柜好言提醒,见对方似不是怎么领情,只轻叹一声,转回柜台,收拾账本。
    也不知过了多久,青书舌尖触到一片冰凉,轻啜一口。将剩余茶水吸尽,站起身来,拂袖而出。
    夜晚的福州街道,有些清冷寂静的味道在里头,总地来说,这一方州府,还算是治理有方的,街头不见乞讨之人,百姓也还算安居乐业,全然没有中州、两江烽火连天之态。
    却不知这一处知州。是何等人物,也是蒙人么?
    一步,两步,三步……
    在漆黑的大街上缓缓走着,离子时还差一个时辰。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即将到来的一场大战,究竟有几分胜算呢?
    汉水畔的拳来脚往,还历历在目,灰衣人的拳脚几乎不畏刀剑,即便是借独孤利剑之锋锐。也不能让他退后半步,内劲磅礴的吓人。
    他到底是谁?
    临到决战,青书脑中又一次地想到这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几乎是将当年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乃至于古墓逍遥都想了个遍,却始终不得其解。
    蓦地。耳边忽地一动,斜眼望去,但见屋瓦之上,一抹暗影浮光般闪过,却是往南。
    瞧这人步履轻盈,身法迅捷,却不失稳健,当为一流高手。
    噫。竟是少林一脉!
    青书轻飘飘的纵上屋顶。望着驰去的身影,竟感颇为熟悉。
    南少林中。还有谁是故人?
    目送着对方飞速离开,青书若有所思。
    又纵将下来,走过三条街道,终于来到北门口,有火光通明,城上士兵巡守,看起来颇是精锐。
    几下纵跃,闪到城隍庙中。
    大殿之前,青石板铺就道路,两旁苍松负雪,静静伫立。
    有香炉鼎立,白墙黑瓦。
    炉鼎前立着一人,灰袍广袖,蒙头遮面,长发束起,身量虽不甚高,却如一座大山压下,让人喘不过气来。
    缓缓走近,右手搭上腰间铁木剑,青书笑道:“阁下真乃信人。”
    灰衣人转过头来,徐徐道:“还有两刻钟,你来早了。”声音雄厚低沉。
    青书听得一怔,这声音似乎和当年的略有不同,但身姿体态,衣冠装束,却全然一般。他深吸一口气,笑道:“你不也来早了么。”
    灰衣人一双鹰隼般的眸子扫过青书,点点头道:“你很好,八年的时光,没有荒废,武功大进了,恭喜。”
    青书抛去心头疑虑,道:“想必阁下也不会荒废时光。”灰衣人道:“是胜是负,我倒不敢妄言了。”青书笑道:“打过不就知道了?”
    灰衣人一怔,点了点头,再不说话。
    一时间气氛凝似铅铁,沉静如水。
    青书闭上双眼,深深吸了一口气,意守丹田,缓缓沉下。
    想到当年无数次被对方击倒,非是下盘不稳,实乃对方拳招太过霸道,内力太过强劲所致,头轻脚重,实乃克制对方拳劲的不二法门。
    “你在这个时候闭眼,不怕我偷袭你么?”不知过了多久,灰衣人蓦地出言道。
    青书眼不睁开,笑道:“阁下当年若要杀我,委实易如反掌,今日又怎会偷袭?”
    灰衣人光华流转的目中竟也绽出一丝笑意:“心中通透,光明磊落,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