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 >

第87部分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第87部分

小说: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性,与其在在意她的大呼小叫,不如找找自己的考监好了。
  与此同时,皇宫的御书房内,老朱平静的问道:“他进去了?”
  毛骧知道他问的是哪个,低声应是。
  朱元璋重重地呼出—口气,显示他的内心并不真如表面那么平静。


第187章、老朱两口子的郁闷
  (恭喜本书第一位执事诞生,恭喜“李栋(远古)”
  感谢“小小白菜头”的慷慨打赏,感谢“小小白菜头”的慷慨打赏,感谢“小小白菜头”的慷慨打赏,感谢“李栋(远古)”
  的慷慨打赏,)不要看老朱一直没有过问许仙学业的事,其实他比任何人都要关心许仙的这次科考,仿佛那上场考试的不是许仙,而是他自己似的。
  御书房又静了下来,没人知道老朱在想什么。
  许仙入了考监,外面有人锁上,里面有床有桌有椅,还有墙脚边木制的马桶。这今后几rì的吃喝拉撒,全都在这儿了。
  许仙不关心吃喝的事,因为这不是他的目标。—早便见这礼部考场是气运深厚,入了,更是知道这儿的气运简直快浓厚的快化水了。
  这不是礼部本身的气运,实在是天下人众望所归。说白了,这气运是会落在士子们身上的气运,只要高中,正所谓一举成名天下知。
  如果可以,许仙恨不能把这气运全裹了去。但是很可惜,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气运是高中的士子均分的。
  非要分个高下来,也就是前三名可以多分—点儿吧?
  有了目标,许仙冷静下来,自己为自己煮了茶,他的考篮中可是什么都有。
  茶叶、茶具,新鲜的瓜果,美味佳肴比起别人的馒头就咸菜,他这儿是丰盛得多。
  这不怪,谁让别人没有个妖仙娘子的。这大热的天,除了饼馍与咸菜,别的吃食根本存不了两天便坏了。
  这科考场上,不怕你营养不良,就怕是你吃坏了肚子。
  许仙带了这么多的吃食,倒把检查的差人吓—跳。不过他们也没有拦下,因为这并没有规定不许士子们吃好的,只是约定俗成不那么做罢了,真遇上那吃货,他们也不拦。
  只是许仙特殊,急急有人报入宫中。
  宫中,老朱的脸冷的可怕。毛骧大念:我不在这儿,我不存在这样的隐身咒。
  今天,许娇容太激动,也便进了宫,与干姐干哥说话。
  马皇后自然要问她这事。
  她说:“是貂姑娘说的,这科考场上,营养也就是膳食很重要,什么维生素,动物蛋白我是不懂的,全是她们cāo弄的。”
  老朱听了,以目视马皇后,无声说道:你看你,让他好吃好喝,这下子吃到考场上去了。如果他考不上,看你怎么办?
  马皇后苦笑,她是不懂得什么维生素、蛋白质的,她只知道许仙是在那科场上吃上了。
  老朱想了想,问许娇容道:“娇容啊!御弟有什么擅长的?”
  许娇容说:“弟弟他什么都擅长啊!”
  老朱听的脸直抽抽,心说: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朕这是想帮忙!
  马皇后立即问道:“陛下是问什么学的最好最快。”
  许娇容想了下说:“弟弟他学什么都好都快。就像这最近的诗,我都不知道汉文他会做诗”
  说到自家弟弟的优点,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看着他的兴奋劲,老朱是无语了。虽说这样没脑子的人,他很喜欢。作为一个勾心斗角的枭雄,他自然是愿意自己身边多—些无须勾心斗角的人。但是这做到连送个官儿都送不出去,他也实在是郁闷得无以复加。
  不要说他了,就是毛骧也看傻子似的看许娇容。
  朱元璋有心封王,毛骧知道;众文武反对,他也知道;朱元璋有心补偿,他更知道
  但是许娇容他不知道。
  许娇容是真的傻了,还是她是为了弟弟谋划更多?
  不怪毛骧这样想,实在是老朱的暗示太明显不过了。
  不说许娇容如何让老朱众人傻蹩,考场上这时已经发了卷子,众士子埋头看卷。
  这次的考题竟然来自《孟子》“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好家伙,一看这考题,不少士子面露微笑,他们仿佛是看到了—位民本民×思想的君王。
  许仙却是知道,朱元璋曾经就声称:“孟子这老头假如还在的话,就把他抓过来给宰了。”
  为什么?因为孟子说过:“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
  还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易位。”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的这种民本民×思想是大大不利于独×者的恣意统治的,自然就被独×者朱元璋同志所痛恨了。
  中国的统治者其实是没什么真正主义、真正信仰的,对他有用的他就要拿过来加以强化,对他没用的虽是儒家思想他也要加以摒弃的。
  就人的天性而言;是喜听颂词而恶闻谏语的;所谓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忠言在很多时候都是逆耳的。历史上爱听阿谀之词的举不胜举,但专爱听逆耳之言的好象没几个。即使是圣明如唐太宗,这个一千年才出一次的仁君(《旧唐书》称他为“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也有受不了他手下那个忠心耿耿的谏官魏征的时候,有一次退朝之后对他老婆说:恨不得把这个乡巴佬活活宰掉。还好他老婆见识比他更高超,总算劝住了。
  这题目绝对不会是老朱出的。天下人都有爱听好话、恶听批评之语的通病,一言不和,拨刀相向实在是常事。作为一般百姓而言,手头既没刀,也无权力判人死刑,虽然在气头上,大骂几句也就罢了。但如果是皇帝的话,就不一样了,他一发怒,就说:“推出去斩了。”
  于是那个跟他言语不合的大臣就被斩了,一点余地都没有。虽然以后后悔了,最多也就把这个大臣的墓修一下,给他的儿子封个官,给这个大臣谥封个什么忠侯之类的号也就罢了。
  然而,这个好大臣终究是不能爬出坟墓了,而他的能兴邦利国的好建议也终究因为时世变迁而终究作废;徒留遗憾。
  老朱做的出来吗?他绝对做的出来。
  好在许仙的目的是为了气运,而不是为了巴结老朱。但是就是如此,许仙也不愿意得罪老朱,至少在这名次没有在老朱手上刷到手之前不行。
  翻翻找找,找到了篇大清状元的马屁文抄了起来。
  要比觉悟性,这也有比大清的文人更驯服,更谎话连篇的吗?没有吧!
  只不过抄的时候要把“胡人入侵中原的正义性、天命性”改成“赶出去”罢了。


第188章、魂淡
  (不好意思!这几天有点忙,没时间码字,好在快忙完了)这位大清状元马屁拍的之深刻,为人之无耻,抄的许仙都脸红。
  简直就是胡人不入侵汉人的江山,这汉人便完蛋了,老天爷也不再眷顾中原。
  好在这家伙不知道西方神话,否则什么神灭世人,他都编造得出来。真到那份上,他就不会是小小的状元郎了,绝对又一丫的董仲舒。
  但是有什么办法?为了好名次,为了气运,还是要抄他丫丫的。
  看许仙写考题时咬牙切齿凶恶的样子,巡到他这儿的差人小腿肚子直打哆嗦。
  许仙可是个凶人啊!他这万一做不出来,牵怒于你我,那岂不是白白吃了苦头?
  老实说,虽然许仙大街上刷气运的行为结束了,但是也造成了他在“体制内”的名声实在是不好。没有人不怕他。
  这本是高高在上,俯视蚁民的人物,却是那么的丢面子。
  没错,许仙打了他们,抢了他们银子(在他们看来这付银子给百姓看病,便是抢他们银子)也好,他们都不觉得。因为许仙与老朱的关系太好了,有老朱护着,这抢了也就抢了。他们认了。
  这权臣佞臣欺压他们这些“君子”这不是正常的吗?反倒是他们既要向打伤的百姓道歉,又要付治病的银子他们记恨于心。从古自今,没有这样的说法,这才是真真地在羞辱人。
  正因为如此,许仙虽然在鹿鸣宴上一鸣惊人,结识了不少士子,入了士子们的大团体,但是他们反而下意识地希望许仙学业不成,千万不要高中。
  这样下意识的行为,连带着许仙的威名更盛。
  名望、威名,都是名。名之所在,人之所注,气之所聚。
  刚刚抄改完这大清状元郎的文章,许仙刚停下笔,便注意到自己的气运又多了。
  他不由低头看看这文章,也不知道是感激他才好,还是对华夏汉人哀悼一声才好。
  虽说这八股文起于明,但是明朝的皇帝奇芭太多,这有不爱上朝的,有不爱做皇帝做大将军的,有爱做木匠的更有这以骂皇帝博清名的士林
  多么奇芭的朝代,多么奇芭的皇帝,多么奇芭的士子这便是许仙准备了半天不得不放弃明朝状元,选择清朝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这清朝的文章绝没有敢讥讽皇帝的,为了这气运,许仙都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了。
  特别是这浊气竟然隐隐露出了亲近之意,许仙更是郁闷的无以复加。
  对也好,错也罢。抄了也就抄了,许仙也就不再去想它。
  取出美食,手—挥,去掉外层的鬼气,那冰冻开始融化。
  不要看这时代没有冰箱,但是先把做好的饭菜冻住,再包上一层鬼气。这比冰箱还冰箱,只要鬼气不散,这冰便化不了。再加上急速冷冻,这饭菜加了热,几乎与才做好的—般无二。
  只看许仙附近考监的同窗,那一副口水直流的样子,便可明白。
  如果不是这考监无法随意走动,早聚了一帮人。
  说到冰,今年的考官大人绝对是幸福。鹿鸣宴上都有冰块,这科考自然也是少不了。
  大人们的审卷室里,—桶桶的冰块散发着寒意,驱散着暑气,这南京,至少是这个地方,是一点儿暑气也没有。
  士子们做好的卷子已经是送了进来。
  三位考官大人也开始了闲聊。“噫,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今科考题不知哪位大人所出,实在是大有水准。”
  这儒家的学子,无论是何门何派,哪位贤人的弟子,对于亚孟的民为本,都是不得不认账的,甚至大加赞扬。
  因为在古代,这民并不仅仅是平民百姓,而是士农工商全有了,甚至在某些儒家弟子的解读下,这“民”只有一个,天下士绅。至于其他阶级。
  工商不说,平民百姓直接换了个称呼,泥腿子,—脚踢了出去。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自然也就有了“明朝皇帝与民争利”的传说。什么“矿”啊,什么“士绅纳粮”这挨得上老百姓吗?士绅本就是统治阶级。
  扯远了,就是说在这样的认识下,是绝没有人说这“民本”不好的。
  “这是丞相大人亲点的考题。”
  主考官泄露“天机”说道。
  “原来是丞相大人,果然是高瞻远瞩。”
  “看看这篇文章,把皇权与民权并立,了不起,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
  另一个也不甘示弱,读起了这士子的文章。
  三人听了无不赞许。“噫!以相领百官,百官治于民好,好,好!写的好!”
  “这个就评为甲等。二位大人以为?”
  主考官问道。
  “同意。”
  “同意。”
  一篇民为本,大多是有意无意写了皇权与相权的问题。这是明初,虽说经历了战乱,但是正是如此,才开阔了士子的眼界。就是不明白皇权与相权关系的,也写了民心民意的文篇。
  皆大欢喜。
  直到
  嘶-一声抽冷风,吸引了其他二人的注意。
  “怎么了?”
  “二位大人看看这文章。”
  “怎么了?民为本胡闹,胡闹!实在是胡闹!这是哪个士子的文章!”
  主考官勃然大怒。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到审卷官手中的文章不仅没有名姓,就是字迹,也是小官的字迹。
  另一人放下手中的卷子,问道:“大人,发生了何事?”
  “何事?你听听这句:君当与民知,民知,共监百官。百官贤则天下安,百官贪腐,天下必亡。故,官为牲口,当时时鞭挞以行无礼,无礼至极!”
  主考出离了愤怒。
  不要以为这主考是礼部官、员,便是礼部做主了。实际上他王文做得上主考,是他分明体会深刻了李善长的布局,即:以相权限制皇权。
  可是这个士子的文章呢?通篇都是教皇帝防着百官的,并告诉皇帝这百姓比百官要值得信任多了。
  若不是这文章到了他们这,有多人审过,王文都能气得当场撕了。他甚至在心中骂着:这个魂淡,到底是哪—个?我倒想知道这魂淡还到底是不是士子?还什么百官好大言,好欺上瞒下什么天下,zhōng yāng归朝庭,地方归百官。有如树木,主干健壮,枝叶全无,长久不得又什么百官不过捕虫之鸟,鸟不在,树仍在;枝叶若无,天下必亡。是故,民为本魂淡,你自己知道就算了,但是这事能说吗?


第189章、考完
  “不过,不过!”
  王文下了判决。
  “可是大人”
  “无论是哪位同僚的公子,这人都不过。”
  王文咬死了。
  这自古以来文人士子都是限制皇权的,又哪有反过来让皇权限制自己的?只这一条,王文便极有信心谁的公子都没用。
  “可是大人,您看看下—页。”
  “下面还有?”
  不仅有,还高度赞扬了朱元璋驱赶元人的历史重要性。而且这才是大头。
  这—下,就是王文也傻眼了。因为这后面的马屁拍得实在是太好了,好到谁敢不录取他,便是心怀不轨,对老朱的正义之举不满的地步。
  王文只觉得自己牙后根疼。这只是明初啊!你这文章有必要写的这么无耻吗?算了,让他过吧!
  王文无奈地摆摆手,以示通过。
  不要问,这文章就是许仙写的。
  “你说你是图什么?为什么要多写前面那些”
  苏妲己知道许仙不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