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六宫无妃 >

第545部分

六宫无妃-第545部分

小说: 六宫无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一种拓跋家族的人,从来不曾有过的温文尔雅的风度。

  他会不会长大了成为第一个又彪悍又浪漫的伟大帝王?

  除了那张面孔,他觉得这孩子没有任何地方像自己。

  只有那张面孔。

  尤其是他的眼睛,他的嘴巴,甚至浅浅地藏在眉梢间的一颗小小的褐色的痣,都跟自己一模一样……自己的骨肉,自己的一个翻版!

  只是,自己的小时候,为什么就不像他这样无忧无虑呢?

  自己的小时候,岂敢如此和父皇说话?

  自己为什么从来不曾被人教导过要“又彪悍又浪漫”?

  是谁把拓跋家族的基因彻底改良了?

  他忽然很激动,狠狠地一伸手,就将儿子举起来,终究是压抑不住:“宏儿……宏儿……好儿子,父皇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你身上了!父皇和先帝爷爷都做不到的,也许,只能靠你呢……只能靠你了……”

  彪悍又浪漫6

  孩子咯咯地笑,搂着父皇的脖子,亲昵地拨弄他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他觉得那颗明珠那么晶莹剔透。

  “父皇,这珠子真好看……”

  “是么?那父皇就给宏儿,都给我宏儿……”

  “呵呵,真的么?真的给宏儿么?呵呵……”

  这是弘文帝最喜欢听的,他最喜欢听着儿子如此咯咯地笑,脆弱而珍贵,天真而无邪。

  这一生,也不曾如此充满了力量。

  (PS:本人一向固执地认为,孝文帝拓跋宏(李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又彪悍又浪漫的皇帝;雄才大略,大胆革新,迁都洛阳,敢于把鲜卑人改造成汉人习性!让鲜卑这个少数民族,如狂风一般席卷整个中原大地。鲜卑人的血统甚至影响了后来的整个唐朝,唐太宗家族,便有一半鲜卑人的血统;而唐朝,正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又彪悍又浪漫的朝代。想想当时世界第一的长安古都!想想那么灿烂绚丽的唐诗,绘画,音乐艺术……想想那么勇武的将士,名将辈出,西域各国,莫敢不服,一如今日强大的美国!再想想仗剑蜀道难,千斤散尽还复来的李白!呜呼……只可惜此后无唐朝!)

  慈宁宫。

  李将军等再次求见。

  侍女捧上茶来,李将军却无心饮茶,着急道:“太后,这一次,务必请你帮忙。陛下已经把这一次平息内乱的任务下达给老臣。老臣虽然有心,却是无力,您知道,老臣不过一赳赳武夫,根本没法来收拾这文的摊子,如何部署,如何安排,老臣简直如一头乱麻,根本理不出一个头绪,太后,这一次,你非帮老臣这个忙不可,拜托了…………”

  芳菲仔细地看他递上来的一个折子,然后放在桌上,淡淡一笑:“不是有王肃和李奕他们协助你么?李将军何愁大事不成?”

  彪悍又浪漫7

  “这可怎么行?王肃和李奕等要开赴前线,亲自解决最大最厉害的暴动。可是,这么大范围大规模的反抗,如果没有一个真正全国性的命令下去,只靠个人的力量,是完全没法启动的。王肃和李奕等下去了,老臣一个人坐镇,实在是焦头烂额,根本无法解决大问题……您知道,那些鲜卑大臣,他们在此时是无济于事的。第一,他们自己本来是坚持武力镇压的;第二,他们就算想出力,但是,根本懂不起要如何文治,想帮忙也帮不上……”

  芳菲一时没有做声。

  这倒是实话。现在汉臣,厉害的,能出头的,就那么几个人。一项巨大的政令推行,当然不能就靠那么几个人。

  “太后,光是老臣这一介武夫,要收拾这样的摊子,完全不可能,太后,这一次,无论如何,请您出手,该怎么办,老臣完全听您的……要知道,虽然那些鲜卑贵族顽抗,可是,东阳王等德高望重的老臣,他们也会听您的,只要您振臂一呼,他们再不济,也会给您一个面子,这样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而且,若是老臣出马,根本就不会有这个效果……”

  这不再是弘文帝下的命令。

  他甚至不需要来请求,不需要任何的过场。

  他只是间接的,迂回的,把李将军推出来。

  冯太后,再是冷漠,狠绝,也不可能不给李将军一个面子。

  无论是神殿斗争的时候,还是解决乙浑叛乱的时候,李将军,他都是自己最强大最有力的支持。可以说,她心底对李将军的信任和器重,还远在王肃、李奕等人之上。

  芳菲心里也不知是什么滋味。处于一个完全没法抉择的关口。如果置之不理,有违人情;如果这一插手,以后,又岂能真正容于弘文帝?

  这么久的衡量,许多年的交手,对于弘文帝的性子,她是一清二楚的。

  浪漫又彪悍8

  这么久的衡量,许多年的交手,对于弘文帝的性子,她是一清二楚的。

  李将军见她一直沉默,急了:“太后,对于均田制等的改革,您一直主持大局,最是清楚不过了。此时,如果没有一个有足够分量的人站出来,只怕,北国这一次的乱起,真的会不可收拾……”

  好一会儿,芳菲才点了点头。

  李将军大喜过望:“多谢太后,多谢太后!老臣每日都会把最新情况送到慈宁宫。”

  “李将军也辛苦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是,老臣告退。”

  随后,冯太后立即召见东阳王。

  东阳王终于得到冯太后召见,虽然心里明白是怎一回事,也非常高兴,不但带了礼物,而且一来就跪下:“太后于老臣,有再生之德。若非太后眷顾,当年老臣就被乙浑这家伙整死了,岂能有今日?”

  冯太后亲自将他搀扶起来:“老王爷何必客气?请坐。”

  东阳王坐下:“太后但有吩咐,老臣一定尽力而为。”

  冯太后笑起来:“那我就不客气了。老王爷,你和其他鲜卑贵族的关系如何?”

  “老臣就不隐瞒了,您知道,除了陆泰等几个顽固透顶的家伙,老臣和其他人,还是不错的。尤其有三位,是老臣的儿女姻亲……”

  “这真是太好了……老王爷,此举关系我们北国的成败,纵然是牺牲暂时利益,此后功过是非,万年评说,老王爷必将为国家所载入史册……”

  “谢谢太后赏识,老臣领会得……”

  “事成之后,老王爷等大功臣,必有重赏。”

  “谢太后。”

  东阳王离去,冯太后独坐慈宁宫,望着面前厚厚的一堆奏折。

  有些是弘文帝亲自批阅过的,还带有他的意见,返回给臣下处理的时候,因为太过含糊,臣下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浪漫又彪悍9

  芳菲仔细地检阅,几乎用了整整一个夜晚,才完全看完。

  不看则已,一看,心里不是不震惊的,字里行间透露的,完全是弘文帝的心事变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隐隐地,是去年北武当的度假结束,他灰心失望回到平城。从此,对于这个土地改革,完全淡漠下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鲜卑贵族们的强烈反对;一定程度上,当然也有对自己的失望。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用事的时候,感情澎湃的时候,认为自己当时给他出的一切主意都是正确的;等到绝望了,心冷了,或者说是厌恶了,便认为自己当时的见解,一无是处,要全盘推翻。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改革,往往失之于极端,总是从一次的拨乱反正到另一次的拨乱反正——全盘推翻,毫不保留,所以,往往导致粗暴而可怕的后果,遗患无穷。

  这一次,弘文帝迫于形势,不得不再次妥协,但是,他的妥协能够坚持多久呢?

  自己再一次辛辛苦苦灭火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慈宁宫的灯火,亮了整整一夜。

  黎明的微光,已经浮现。

  天际如一块蓝色的帷幕,慢慢地拉开,然后,缓缓地,一点红色破空而出,绚烂,刺目。

  弘文帝悄悄地移动了一下脚步,有些麻木。

  书房里的灯火,已经黯淡了。

  她在干什么呢?

  这一整夜,又在研究什么呢?

  忽然很想冲进去,狠狠地冲进去,就如哪一个肆无忌惮的疯狂之夜,什么都不管不顾……顾虑太多的人,一生都不会快活的。

  可是,脚步却如灌了铅一般,挪不动。

  似水年华,不能追赶。

  他慢慢地往后走,一直往后走。值守的宫女们,太监们,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只是战战兢兢地看着举止怪异的弘文帝。

  浪漫又彪悍10

  他慢慢地往后走,一直往后走。值守的宫女们,太监们,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只是战战兢兢地看着举止怪异的弘文帝。

  然后,他在儿子的房间门口停下来。

  孩子正推门出来,还揉着眼睛,背一把小弓箭。

  “父皇……”

  他嘘一声,拉了儿子的手:“小声点,别吵闹……”

  孩子机灵地住了手,笑嘻嘻的:“父皇,你来找太后么?”

  “父皇来看你,来看宏儿,宏儿这把弓箭很不错。”

  “吓,父皇,我还有一把更好的弓箭呢,你来看……”他拉了父皇的手就进去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紫檀木的弓箭,“父皇,这把才好呢;太后说,等我10岁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把弓箭……”

  弘文帝取下弓箭,仔细一瞧,吃了一惊。他从小骑射,比芳菲还识货,立即问:“宏儿,这是哪里来的?”

  “道长爷爷送我的。”

  “道长爷爷?”

  通灵道长?他怎会有这样的弓箭?这样的紫檀木弓箭,传说中,三国时期的名将黄忠就用的紫檀木弓,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战长沙时他本可以射杀关羽,二人都是英雄,惺惺相惜,一念之下,下不了手,便放了关羽一马。

  “父皇,你说,这箭好不好?”

  他拉一下,大赞:“好,非常好。”

  “哈,父皇,你带宏儿去打猎嘛,用这把弓箭给宏儿猎獐子好不好?”

  “好。等父皇不那么忙了,一定带你去打獐子……”他补充,“今年回平城之前,父皇一定带你去打一次猎……”

  “好耶,那样太后就可以做獐子肉炖苹果干了……父皇,到时你也要一起吃。”孩子狡黠地笑,贴在他的耳边,低声:“到时,我叫太后请你,太后最听宏儿的话了……父皇,我们一起吃才好吃……”

  彪悍又浪漫11

  弘文帝也笑起来,也低声地,从怀里摸出一样东西:“宏儿,你把这个给太后……”

  “是什么呀?”

  “给了太后,你就知道了。”

  “太后会喜欢么?”

  “会!一定会。”

  朝阳已经完全升起。

  “太后……太后……”

  孩子清脆的声音,跑进来:“太后,你怎么没有睡觉啊?昨晚一直都在熬夜么?”

  她眼珠子有些红丝,孩子瞧见了,扑在她的怀里,心疼地抚摸她的眼睛,将她有些杂乱的眉毛抚平,奶声奶气地问:“太后,为什么不睡觉呢?”

  她搂住孩子,本是疲倦不堪的,却立即来了精神:“宏儿,太后看一点东西,等一会儿就去休息。”

  “太后,宏儿好开心呢。父皇说,以后宏儿就跟着太后。就算今年度假结束,宏儿也可以不去平城呢。父皇说,要宏儿自己做决定,如果宏儿不去,就可以不去……呀,太后,我才不想去呢,太后去我才去,太后不去,我就不去……太后,你看,这是父皇说的耶……”

  孩子手里拿的,竟然是一道圣旨。

  是弘文帝亲笔书写的。

  在这之前,关于孩子的教育,抚养问题,他从未下过书面的正式文件,纵然之前任命京兆王等做太傅,也只是口头的。

  她仔细地看了圣旨,如何不明白?弘文帝,这是完全要打消自己的顾虑。

  君无戏言,一旦下了圣旨,当然就不能更改了。

  而且,他还让儿子亲自把圣旨带回来。

  她下意识地看门外:“宏儿,父皇来过么?”

  “很早就来了,现在已经走啦。”

  她苦笑一声,跟弘文帝之间,不知为何变成了这样,连当面的沟通都很困难了。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她毫不怀疑,自己和弘文帝,只怕是老死也不相往来了。

  浪漫又彪悍12

  连续几日,冯太后都在单独召见鲜卑大臣。这些人,都是曾经跟随她诛杀过乙浑的。毕竟是挟持着道德楷模太后的余温,加上陆泰等人被派去了前线,没有人在旁边煽风点火,大家的态度都前所未有的恭敬。

  冯太后一改昔日的低调,晓畅论辩,向大家陈述利害,逐一地做说服工作,当然不忘了保障他们自身的利益。众人一寻思,再怎么变,自己等人暗地里吃亏,内里,赏赐更加丰厚,一个个,便都表示了赞同。

  男女有别,君臣有别;弘文帝自己不方便,也没法出面的事情,冯太后很快便敲定了。

  几日之后,弘文帝和冯太后,终于在慈宁宫正式见面。

  双方都保持着非常慎重的态度。弘文帝固然一身天子龙袍,就连冯太后,也是一身太后盛装。

  小太子很少看到这两个人如此正襟危坐,那么官方——他惊奇地坐在一边,也不敢撒娇,只是认真地听着。

  “陛下,这是我根据王肃,李奕等人递交的奏折整理出来的均田制彻底推广法案。”

  弘文帝接过来,仔细地看了:“太后辛苦了。”

  见她默了一下,又道:“朕于文治一道,实在不甚精通,多亏太后出谋划策。谢谢。”

  “均田制,是北国改革的根本。之前,我们谁都没有经验,所以,反反复复,走了一些弯路。其实,那些暴动的平息非常简单,只要奴隶们得到了田地,能吃饱饭了,就绝不会继续闹事……当然,陛下,你知道,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上,奴隶们也好,农民们也罢,但有一口饭吃,一件衣穿,但有三寸活路,都不会揭竿而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