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都市逍遥客 >

第215部分

都市逍遥客-第215部分

小说: 都市逍遥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项目,楚云飞是非常看好的,原因也很简单,国内的光缆生产,技术非常不过关尤其高端产品的市场上,百分之九十九都被进口产品垄断着。
    但是,就这百分之一,也是不可小看的,因为有了这百分之一,那些国外的厂家才不’能把光缆卖到天价去。
    别处卖一万美元的光缆,卖到中国就是三万多四万美元,实在是暴利中的暴利,而且由于日本企业的牵头组织起了对中国的销售策略,价格始终维持在这个水平线上。
    这还是拜托了那百分之一的国产货的福呢,虽然质量和技术指标上,国产的比不上进的,但有和没有,那绝对是两个概念。
    参看感光胶卷的事件,就可以明白,如果没有国货,光缆的价格会涨到什么价位。
    中国有感光胶卷生产商,不管是“公方”或者“喜凯”,国外的品牌在中国的售价就起不来,不管你比国产货好多少,一卷135就卖个二十块左右。
    俄罗斯没有感光胶卷生产商,所以同样的135胶卷,他们那里合人民币一百多一卷。
    这样的价格差距,并不是因为离谱的关税导致的,导致这样类似抢劫事件的发生,是}为别人有,你没有,就这么简单。
    光缆厂子能建起的话,楚云飞相信,就在国外的光缆联盟忙着降价的时候,他绝对就以开始公关市场了。
    对手的价格,不会一步降到位的,虽然光缆的采购,大块头都是由级别很高的通信或通讯单位出面的,可在首京有了奥援,他并不害怕找不到相关的门路。
    就算有其他中国公司,也在开始引进这样技术和生产线,但楚云飞并不害怕,国内市二这么大,说饱和也不会是很快的事。
    最关键的是,光缆这东西的生产,对技术要求是很高的,数遍全球,也没几个国家能产了高质量的光缆出来,所以绝大多数国家,还是处于被暴利捺夺的过程中。
    这种情况下,就算国内市场饱和,全球市场还在那里放着呢,楚云飞绝对会乐意做个。持公道者的。
    再说,这种比较高端的民用技术,并不是说随便一个人、随便一个公司就可以引进的恒远这里是因为有美国的势力,别的公司又凭什么做得到?
    要是很容易做得到的话,光缆的价钱,现在早就降下来了。
    西方国家,嗯,再加上一个比中国这个远东国家还靠东的“西方国家”,在这种事上,对中国人的提防心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国人仿造能力实在太强了。
    以计算机使用的3。5英寸磁盘为例,在中国获得这种生产能力之前,国际市场上每张磁盘的价格大约是十二三马克一张,而在这个之后,现在十二三马克大约是可以买十张破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人工成本高,导致售价居高不下,但技术壁垒,才是造成利润产生的根源所在。
    当然,在大家的眼中,国产的磁盘,似乎质量上是有所欠缺,这不过是因为国内企业二互恶性竞争的结果,但话说回来,如果你是商家,站在经济利益的角度上讲,你愿意生产用俩月就坏的磁盘,还是愿意生产使用十年都没问题的磁盘?
    真正的好磁盘,中国人一样造得出来,但是因为造价高点,造出来国内没市场而己,:销欧美的那些磁盘,质量好得很呢。不管怎么说,这实在是件好得不能再好的事了,好到易永福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本是做贸易的,不太习惯改行做制造业,但他的头脑又不僵化,这里面巨大的利润是个人就能看得到的,等他确信对方有诚意谈合作,而且也不是骗子的时候,热情顿时空高涨起来。
    但是,很遗憾,易家的“通达公司”虽然牌子不小,名气也算响,可是资金……资金也是瓶颈。
    建个差不多点的光缆厂,大概投资要一亿元,考虑到前期的销售对象大多会是在国内所以保守估计,还得有四到五千万的流动资金。
    美方以专利和工程督导及技术指导入股,占据光缆厂三分之一的股份,那一亿多现金可全得中方出资呢。
    两家分分,一家都得准备七八千万,通达可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不过,易永福表示:资金绝对不会是问题,通达本身就总代理着两个国外的网络产品经常会遇到大批量供货的t青况,所以,他们同银行的关系不错。
    而且,这个项目本身就是非常值得人期待的项目,易总相信,从银行那里贷款,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易总之所以这么保证,是因为他明白,楚总自己的恒远公司,完全就可以单独地消化这个项目,大家既然前期己经合作过,这次又有合作意向,他自然要忙不迭表示出诚意和力来。
    至于人家为什么愿意破除壁垒,同意在大陆设厂,后来大家才知道,其时光缆在全球场上紧缺,几大生产厂商在没命地扩建厂子,这家不过是眼红,也伸手进来,想分一杯羹己。
    不管谁家卖出了光缆,这家都要收取专利费的,只是,能多挣点,为什么不多挣点呢
    这个合作,正在洽谈中,很有几家企业对这个项目有兴趣,楚云飞他们能领先另组家,:是托了七色彩虹的福,当然,跟他们自身能保证了资金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他家不是资金得不到保证,就是带有国营企业的痕迹,这种请况下,这私人性质的业,就是比较被人看好的,对中国政府不了解或者有偏见的,并不仅仅是一小撮人。
    之所以说这次考察不太理想,是因为这个光缆项目,双方不过是有个初步的合作的意,前
    ,前途虽然是光明的,道路可也绝对是曲折的。
    另一家做网络的呢?
    这家是极有名的狼巡”公司,一家极大的综合公司,不仅有自己的产品,还有自己的实验室,甚至,这家公司还有权力参与标准的制定。
    搞商业的都知道,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这么说,能参与制定标准的“狼巡”公司,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一流的企业了。
    这家企业下属公司众多,其中不少子公司己经在国内有了总代理之类的分销商,而且
    建立部分销售渠道。
    那么,为什么“狼巡公司”还要同楚云飞他们谈呢?原来,这家公司遭遇到了极大的危机。
第四百一十一章百事待兴
    狼巡公司遇到了什么危机呢?实在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的。
    其中一点就是,企业太大了,太臃肿了,僵化的工作作风,导致了办事效率的低下。
    企业大,自然办事效率要差上许多,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理论。
    虽然,严格的制度,细化的分工,或者还有人员的工作热情,能够弥补一定的不足,但对着那些繁琐的工作流程,就算你想快,又能快到什么地方去?
    或者,按着工作流程走,也许不会很慢,但僵化又不可避免了。
    目前的狼巡公司,确实就是死气沉沉的样子。
    而且,由于工会等组织的存在,股市年报的数据也要考虑,随便裁撤员工,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对于这点,董事会上争论不休,却是迟迟拿不出个方案来。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上讲,任何一家公司,生产和销售任何东西,员工成本都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这大批的冗余员工,也给狼巡带去了极大的生存压力。
    额外说一句,没错,对中国人而言,他们生产和销售的东西,也还都是暴利,可那暴利,并不是被董事会或者资本家老板收去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还是用到了员工身上。
    所以,西方国家从业者清闲的工作,高额的报酬是从哪里来的,就再清楚不过了,为他们买单的是那些技术或者资源不发达的国家。
    当然,除了这几点,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有些部门己经成了鸡肋,比如说,收购某公司时,高估了对方资产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又比如说,由于决策层的失误,导致在某些方面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而回报寥寥。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狼巡公司犯了太多的错误,而它的竞争对手,犯的错误要比它少了许多。
    纵然是这样,狼巡公司现在能做的,也不过是小范围的缝缝补补而己,没有个强力的执行总裁,很多事情,办起来不是很得心应手的。
    比如说,他们同楚云飞这方的接触,也不过是不满意某两家中国公司的业务开拓力度,想收回总代理权,换个公司再试试,说实话,他们能想到和做到的,目前也只有这些。
    这种合作方式,是易永福最喜欢的,毕竟他就是靠玩产品代理起家的,狼巡的牌子,虽然目前不是最热门的,但多少年的老字号,自然也有老字号的优势。
    很可惜,在这一点上,楚云飞绝不赞同自己合作伙伴的意见,虽然,单纯的代理,钱容易赚,风险也不大,可这绝对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没准,大家正代理得高兴,那边就传来了消息:抱歉,这个系列,我们停产了。
    楚总现在既然有了小小的基业,寻找项目的时候,就不那么饥不择食了,易总那种赚得一票是一票的想法,他己经不放在心上了。
    所以,考察归考察,真说代理的时候,楚云飞坚持:合作不应该仅仅在代理上,我们要生产产品,我们要你们的研发机构。
    反正中国这里,人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自然会低很多的。
    当然,这也不过是他的态度而己,相信以狼巡的办事效率,并不是简单的一段时间,就能做出相应的反应的。
    再说,狼巡庞大的开发机构,并不是小小的恒远能承担得起的,他的资金就算再多三五十倍,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己。
    所以说,这个项目很大,太大了,大到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说出个眉目。
    小蛇吞象这种现象,并不是说没有,楚云飞对自己的融资能力也有一定的信心,但这种事,吞得下吞不下是一方面,吞下了消化得了消化不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美国很多高端的民用产品和技术,都是向中国封锁着呢。
    反正不管怎么说,双方的接触,是建立了,而且,大家也都有努力的目标,这次考察,倒也算没有白费力气。
    十月份上半个月,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去了,而楚云飞的资金,并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出口。
    最好的消息,就是永盛这里拿出的开发方案,不仅要在那五百亩地上建住宅楼,还有建幢高缓写字楼的计划。
    前期,只建一幢写字楼,因为那里的地方有点过于偏了,不过,周围的建筑,永盛的定义是,建一溜平房,作为门面房,先向外出租。
    在完善小区配套设施,招商引资的同时,坐等地皮涨价,所以,那一溜门面房,产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等到时机成熟,直接推掉那些平房,再起一幢写字楼,到时候,这幢写字楼该盖得大还是小,高还是低,那就视情况而定了。
    这个计划,就是二次开发了,虽然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确实能把这片土地的炒作空间,利用到淋漓尽致。
    这样的方案,可也只能是在有大片土地及大笔资金的前提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基本上,是不具备什么可推广性的,所以说,专业公司的专业方案,确实是不一样的。
    至于说建设资金,那也好办得很,永盛这里做的二次开发的方案,也是考虑了资金的问题的,既然不能一次性到位,那就慢慢来吧。
    但同时,这个方案又带来一个悖论,那就是,因为这片土地有一部分要开发成写字楼了,那需要的启动资金,不但没少,反而是多了,盖写字楼的成本,无疑要比居民楼的成本高出太多太多。
    麻烦,还不仅仅在这里,因为写字楼的性质,无论如何也靠不到类似“安居工程”的性质里面去,那楚云飞搞批文的形式,又要少了个把两个选择。
    第一时间,他就打了电话,同罗书记咨询这事,想知道如此行事,会不会给父母官带去什么麻烦。
    罗书记倒是很痛快地告诉他:没事,土地用途这事,好商量得很,实在不行,到时候给你特批一下就完了。
    罗书记办事,真的很痛快啊,楚云飞这边感触还没完,罗书记自己就把痛快的原因捅了出来:现在,河东省委经过协商,己经暂时把吴天良调到省政协担任主席了,虽然人代会还没开,但明年开春的人代会上,吴天良这个副省长的位置,肯定是不用想了。
    当然,这个痛快并不仅仅是因为省里领导的位置空出来一个,更重要的是,罗书记知道了,吴天良最近异常收敛,而且在拼命活动,图谋跟楚云飞和解呢。
    这种情况下,时老希望他严办吴天良,这个小楚的活动能量,让罗书记真的有些恐慌。时老对这个事再次发话了,罗书记的反应自然是迅速的,他在电话里向楚云飞很“随意”地提了一下:我手里己经有了吴天良部分的贪污受贿的证据,你说,要不要向上级申报一下,双规了这厮?
    官场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罗玉口和吴天良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人虽说走得不是很近,但彼此之间还是有一些交往的,要说他对吴副省长所做的事概不知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左右是大家各玩各的,睁只眼闭只眼而己。
    现在有大人物要修理他了,罗玉口马上就利用那些本来无可无不可的事情来操作了,可见,不管做人做官,低调些总是没错的。
    当然,不管做了多少离谱的事,吴天良这辈子做得最错的事,大约就是招惹了楚云飞,说是“现世报”倒也说得过去。
    楚云飞明白,与其说罗书记是在同自己商量,不如说他是想听听时老的指示,毕竟,时老虽然直率,可到底是己经远离了官场是非,不会对这事指指点点太多的。
    这大概就是那“木棍事件”的后续了,时老的怨念好强啊,楚云飞头一个反应,就是这种感觉让他不是很舒服。
    只是,仔细想想的话,这倒也算人之常情,他当初那么说,还不是想顺手陷害吴天良一把?
    不过,他自命讲究人,自然不会替时老拿这个主意,面子是别人给的,但绝对是自己丢的,做人要明白分寸,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