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

第547部分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547部分

小说: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1040;了;三;百;五;十;两;银;子;。;
    铺;子;租;了;后;杨;六;郎;便;和;年;师;傅;一;起;,;把;堆;在;年;师;傅;家;里;的;各;种;竹;制;品;用;扁;担;挑;到;了;城;里;,;那;些;竹;制;品;往;铺;子;里;一;挂;,;这;铺;子;立;马;就;能;开;门;做;生;意;了;。;
    而;先;把;铺;子;开;起;来;后;,;杨;六;郎;便;委;托;年;师;傅;留;在;铺;子;里;编;新;的;竹;制;品;、;以;便;及;时;补;货;,;而;鱼;儿;则;暂;且;留;在;铺;子;掌;柜;的;。;
    。
第十一章 两桩大事
    把铺子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杨六郎便揣了些银子,借着以往当货郎得来的那些门路,进了一些胭脂水粉、头绳、头花和饰品放在铺子里卖。wWw;这样一开铺子里卖的物事也就不单一了,生意立马就好了不少。
    这杨家不像那些百年老字号铺子,有着自己的招牌物事卖,加上这竹制品价钱都不贵,因此只有多卖几样五物事才能赚钱。
    而鱼儿见自家的铺子卖的物事比较杂,索性也绣了几样绣品放到铺子里卖,除此之外,鱼儿还打算雕刻些影画摆在铺子里最显眼的地方卖。反正这些都是鱼儿自个儿做的物事,放在自家的铺子里卖还能省下中间被赚去的那一手银子。
    而铺子一开起来,杨家一家人便开始了忙碌却让人感到充足的日子———杨大柱和杨三郎依旧日日都起早打渔,毕竟杨大柱还能打上几年渔,家里的船也还很新,隔着不免有些浪费。
    不过杨大柱和杨三郎卖完鱼,还要帮着打理家里养的那些紫菜。而原本负责打理紫菜的杨六郎,则一心一意的经营城里的那间铺子,只负责把那架在海滩上的木支撑架和竹帘做好了送回家。
    刘氏和林氏则一如既往的操持家里大小事务,负责家里上上下下六、七口人的一日三餐。鱼儿平日里除了要帮着打理家里养的那些紫菜外,还得抽空到铺子里帮杨六郎的忙,还要经常帮杨六郎想推广铺子里物事的好点子。除此之外,鱼儿一闲下来就会针不离手,见缝插针的绣些小绣品放到铺子里卖。
    而每天不停的忙碌,让日子像被调皮顽童翻着玩的书页般,“哗啦啦”的过得飞快,转眼鱼儿便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很快就到了阳春三月、学子们参加春闱的时候了。
    这小栓子前一次参加春闱,虽然通过了省试但却没能通过殿试,因此这一次小栓子十分重视殿试,才刚刚入冬就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埋头苦读,并立下誓言这一次一定要顺利通过殿试,谋个一官半职!
    鱼儿知道后专门去了趟赵家,说了不少激奋人心的话语鼓励小栓子。这世上没有什么话能比心上人说的话更能激励人了,因此小栓子听了鱼儿的鼓励后,自是斗志更加昂扬、恨不得立刻就考个状元回来给鱼儿看看。
    而鱼儿鼓励完小栓子后,忍不住想起了远在建州的秦衡临———若是他顺利的通过秋闱,眼下应该也正在埋头苦读、备考春闱吧?
    一想到这儿,鱼儿便默默的在心里替秦衡临祈祷:希望他能顺顺利利的通过省试、殿试,最终金榜题名。
    而这小半年来杨家开在城里的铺子生意还算不错,又赶上过年这个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买各种各样的物事来过节,尤其是一些小件的杂物大多会换新的。因此才刚刚过完年,杨家就连本带利的赚了个满盆钵。
    而这有了银子后,杨家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买了几个能干的下人回来———倒不是杨家人有钱后就变得娇贵了,也不是他们学着城里的有钱人家摆架子,而是眼下杨家除了要打渔和顾着家里那几块薄田外,还要打理那十块紫菜礁和养在海滩上的紫菜,除此之外还要打理城里那间生意越来越红火的铺子。
    这要打理的物事一多,人手就变得有些紧张了,加上林氏刚刚过完年肚子就传出了好消息,这让林氏接下来不但不能帮着刘氏操持家务,还成了杨家重点保护的对象。
    于是除了买了两个能干的小厮回来外,鱼儿索性提议刘氏再买两个机灵能干的丫鬟回来。鱼儿本打算丫鬟买回来后,一个专门负责照料有了身孕的林氏,一个负责服侍刘氏、帮刘氏分担些家务。
    哪知鱼儿失而复得后,杨大柱和刘氏就越发的宝贝她,加上那一年鱼儿被拐一事一直让杨家人心有余悸,因此刘氏执意要把买给她的丫鬟拨给鱼儿,说是除了能给鱼儿当贴身丫鬟外,还能处处跟着鱼儿、护着鱼儿,以后若是鱼儿再出了什么意外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鱼儿拗不过刘氏,最终只能收下那个名为“冬雪”的丫鬟。不过鱼儿虽然把冬雪收下了,大部分时候还是让她帮着刘氏做事,只进城去铺子里时才会带着她一道,这样路上能有个伴儿、家人也才放心些。
    而家里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后,鱼儿和杨六郎的亲事自是马上又被提上了日程,而此时鱼儿也不过才十六岁。鱼儿始终觉得自己还太小,于是鱼儿不但依旧想着各种各样的法子逃避相亲,还故意把杨六郎的亲事拿来当挡箭牌,一个劲的替杨六郎选媳妇儿,表现得比谁都要积极。
    这杨六郎对媳妇儿的要求倒也不高,刘氏开始替他物色合适的人家时,他就直截了当的把自己的要求提了出来———只要是好人家的小娘子,性子温和脾性好,嫁过来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就成。
    这鱼儿一向都喜欢和杨六郎抬扛,因此她听了杨六郎的“择偶”要求后,当下就笑嘻嘻的调侃了他一句:“小哥,你说‘只要是好人家的小娘子,性子温和脾性好,嫁过来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就成’,那这小娘子要是长着一张麻子脸,你也不介意喽?”
    杨六郎先是假装生气的瞪了鱼儿一眼,随后马上从善如流的补了句:“阿母,我还有一个要求!虽然我也不指望娶个美若天仙的小娘子回家当媳妇儿,不过您再怎么着也得给我挑个样貌过得去的,可别娶回来吓坏了我!”
    “扑哧……”
    杨六郎这番话让鱼儿当场不客气的笑了出来,笑后还不忘坏坏的补了句:“小哥,你自个儿别把人家小娘子吓坏,我和阿母就得烧香拜佛的谢天谢地喽!”
    杨六郎被鱼儿取笑得当场就跳了起来,咬牙切齿的反击道:“你小哥我有那么差劲吗?再怎么说,我也是一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的美男子,你没见上我们铺子里买物事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围着我转嘛?可见我这个小官人十分吃香!”
    鱼儿从来不会放过调侃杨六郎的机会,况且往往杨六郎被鱼儿说得越是着急急着辩解,鱼儿就越是想调侃他!
    只见鱼儿一脸调皮的冲杨六郎眨了眨那双水汪汪的大眼,很快就又出言酸了杨六郎一回:“对对对,她们的确是都喜欢围着你转!可上我们铺子里买物事的不是大婶就是大妈,她们可都是孩子的娘了,就是小哥你想娶她们也嫁不得!嘻嘻……”
    “阿妹,你是不是要把你小哥气死才开心?!你这小丫头,就知道欺负我!你……”
    “好了,你们兄妹俩别再闹了,”刘氏先是无奈的喝了一句,随后才一锤定音的说道:“小六,你的要求我都记下了,会留心给你找个满意的!你就别瞎操心了,好好的打理好铺子才是你该干的正经事!”
    刘氏这么一说,杨六郎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扭扭捏捏了半天才一脸认真的补了句:“阿母,我眼下就爱做生意,要是能找个会算账和会卖物事的媳妇儿,那就再好不过了!”
    “瞧瞧,小哥终于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鱼儿先是调侃了杨六郎一句,随后才一脸正色的说道:“这样才对嘛!小哥你心里中意什么样的小娘子,就得像这样般大大方方的说出来!否则回头阿母给你找的不满意你又不吭声,那你这辈子可就只能对着一个不中意的人,怏怏的过一辈子!”
    杨六郎见鱼儿人小鬼大的说出这么一番听着很有道理的话来,忍不住顺着她的话问了句:“阿妹,照你这么说,你也得赶紧同阿母说说你想要嫁个什么样的夫婿,免得回头阿母选的你不满意……”
    “我们现在是在说小哥你的亲事好不?怎么扯到了我身上来?”鱼儿有些不自在的娇嗔了句,随即不等刘氏参与这个话语,就装羞涩的跑了出去。
    杨六郎见状顿觉无奈,倒是一旁的刘氏把他们兄妹俩的对话给听了进去,若有所思的说了句:“这话说得还真是在理!阿妹未来的夫婿,的确得她自己看过了中意才行,可不能让我们阿妹一辈子对着一个不中意的人过日子!”
    “依我看,小栓子就不错!他从小和我们阿妹一起长大,感情自是没得说了,又是同个村子知根知底的人,”杨六郎说着顿了顿,见刘氏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才接着往下说道:“最重要的是小栓子刚刚通过了殿试,很快就能和大哥、四哥他们一样当官了!”
    “阿母您先前不是看不惯小栓子身边放了个丫鬟吗?我听说他早早的就把人给撵走了,也从没把那丫鬟收房过!听说当时也是赵家婶子硬是把人塞给他的,小栓子拗不过赵家婶子,只能暂且把人留在屋里……”
    杨六郎这么一提醒,刘氏才重新记起被她遗忘的小栓子,且听了杨六郎这番话后对小栓子的恶感自是全都消散了,心里也有了另外一番计较。
第十二章 只想娶她
    且先不说鱼儿的亲事如何,却说刘氏替杨六郎留意了一段时日后,还真是替他留意到了一户好人家的小娘子。wWw;
    这位小娘子家住城西,姓姜、在家排行第五,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开铺子的,在京城也有四、五间专卖胭脂水粉的铺子,其中一间正好也在两条热闹长街的衔接处,开在杨家铺子的斜对面。
    这姜家既然世世代代都开铺子做买卖,那自然就是彻头彻尾的商贾之家了。这商贾之家没望族世家那般讲究,家里的几位小娘子打小就跟着父亲学打算盘,稍微大一些便经常在自家铺子里打转,学一些做生意的技巧。
    这姜五娘正好负责打理开在杨家铺子对面的宫粉铺子,因此经常会一整天都呆在铺子里。这么一来,杨六郎就同那姜五娘有了相识的机会,一来二去,彼此之间便暗暗的生出一丝惺惺相惜的情愫来。
    而这姜五娘虽然平日里会在铺子里抛头露面的打理生意,但却也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烦而戴了锥帽,于是杨六郎虽然和她有过几次接触,但却不曾见过她的容貌……
    可纵使这样杨六郎还慢慢的对她有了好感,竟意外的不看姜五娘的容貌生得如何,就央求刘氏帮他打听姜五娘的状况,甚至还说只要那姜五娘未同人定亲,他便决意要娶她回家,不再相看别家的小娘子了。
    这刘氏是过来人,自是知道杨六郎说出这番话来,全是因为正处在情窦初开、难以自控的年纪。于是刘氏也没同杨六郎多说些什么,而是径直寻了个名叫“张巧嘴”的媒婆,托她前去打探姜家的情形,并特意嘱咐张巧嘴把姜五娘的状况给打探仔细些,连样貌生得好不好也得一并打听了来。
    这张巧嘴想要从这桩亲事上赚些银子,因此自是十分卖力的替刘氏打探去了,不到两日的功夫就把刘氏想知道的都一一打探到了,并急忙忙的前来说与刘氏听:“刘大姐,这姜家虽然家底不算太雄厚,但在京城里却也有六间专卖胭脂水粉的老字号铺子……”
    “这六间铺子都是姜家的,且都是在那最热闹繁华的长街上,因此就算他们今后不开铺子了,那光是坐在家里头收铺子的租金,一家人也不愁吃、不愁吃!”
    那张巧嘴把姜家说得天花乱坠、就差没说姜家是京城四大首富了,不过刘氏对这些倒不感兴趣。毕竟这娶进门的媳妇儿娘家就是再有钱,那也是姜家的钱,和杨家有什么关系?就算那姜家要白送给杨家,为了杨六郎的脸面和杨家的脸面,杨家也不可能收下。
    因此刘氏很快就打断张巧嘴的话,挑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来问:“那姜五娘品行如何?”
    “哎哟!这一点我可是费了心思好好的替你打探了一番,也打探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张巧嘴先是夸张的替自己说了几句好话,随后才接着往下说道:“街坊邻居都说那姜五娘是个孝顺的孩子,且打小就十分聪明、对经商很有天赋,听说小小年纪就懂得替生病的父亲分担铺子里的事了!”
    张巧嘴话一说完,和鱼儿一起躲在后头偷听的杨六郎就有些激动的把手握紧成拳,显然是张巧嘴那句“且打小就十分聪明、对经商很有天赋,”完全对了他的胃口。那杨六郎激动到甚至马上就想冲出去,让那张巧嘴赶紧到姜家去提亲,幸好一旁的鱼儿发现杨六郎太过激动、紧紧的把他给拉住了。
    鱼儿一边示意杨六郎稍安勿躁,一边竖起耳朵继续听前头传来的对话,只听见那张巧嘴断断续续的说道:“那姜五娘前头有二个哥哥、二个姐姐,哥哥姐姐们都已经成家了,眼下姜家最着急的也是姜五娘的亲事,可却一直都没挑到中意的人家。”
    刘氏闻言略微沉思了下,想起杨六郎要求不能给他找个麻子脸当媳妇儿,于是便开口问道:“你可有机会见到那姜五娘本人?她的模样生得如何?”
    “见了、见了,我特意找了机会见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