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约翰·克利斯朵夫 >

第126部分

约翰·克利斯朵夫-第126部分

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特》,《奥德赛》,和《天方夜谭》那一类的书,才把看《圣经》的时候那种不愉快
的印象抹掉。“《伊里亚特》中的神,〃奥里维说,〃是一般长得很美,极有神通而缺点
很多的人:我懂得他们,我或是爱他们,或是不爱他们;即使我不爱,也喜欢这种人;
我有点儿颇疼他们。我象帕特洛克勒斯一样,愿意亲吻阿喀琉斯的受伤的脚。但《圣经》
里的上帝是一个自大狂的老犹太人,狂怒的①疯子,时时刻刻都在咒骂,威吓,象发疯
的狼一般怒嗥,在云端里发狂。我不懂得他,不喜欢他,他的无穷的诅咒使我头痛,他
的残暴使我惊骇:    
  ①帕特洛克勒斯与阿喀琉斯为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交情极密,皆参与特洛伊之役。
 
    对摩押的默示
    对大马色的默示
    对巴比伦的默示
    对埃及的默示
    对海旁旷野的默示
    对异象谷的默示①
    “那简直是个疯子,自以为一身兼审判官,检察官,刽子手,在自己监狱的庭院里
把花和石子宣布死刑。这部杀气腾腾的书充满着顽强的恨意,令人品都喘不过来—
—毁灭的叫喊笼罩着摩勃地方的叫喊;到处可以听到他的怒吼——他不时在尸
横遍野,妇孺惨毙的屠杀中休息一会;于是他笑了,好象姚苏哀②军队中的老兵在围城
之后坐在饭桌前面的狂笑:
    万军之主耶和华给部下供张盛宴,让他们吃着肥肉,喝着陈酒。主的剑上满着
鲜血,涂着羊腰的油脂③    
  ①以上均为《旧约?以赛亚书》各章的摘要。
    ②姚苏哀为希伯莱首领之一。
    ③见(《旧约?以赛亚书》第二十五章。
 
    “最要不得的是,这个上帝还用欺骗手段派先知去蒙蔽人类的眼睛,造成他使他们
受苦的理由:
    ——去,把这个种族的心变硬,塞住他的耳目,不让他了解,不让他改变主张,不
让他恢复健康。
    ——那末主啊,到哪时为止呢?
    ——到屋无居民,土地荒芜的时候①    
  ①见《旧约?以赛亚书》第六章。
 
    “真的,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残暴的人!
    “当然,我不至于那么愚蠢,不了解这种语言的力量。但我不能把思想跟形式分离;
倘使我对这个犹太上帝有时会低徊赞叹,也只象我对老虎低徊赞叹一样。莎士比亚专会
制造妖魔鬼怪,也制造不出这样一个代表恨、代表神圣而有德的恨的角色。这部书真可
怕。一切疯狂都是有传染性的;恨就是其中之一。而这种疯狂特别危险,因为它那残忍
的骄傲还自命为能够澄清世界。英国使我发抖,因为它几百年来就浸淫着清教徒思想。
幸而它和我隔着一个海峡。一个民族只要还在把《圣经》作养料,我就不相信他是完全
开化的。”
    “那末你应当怕我罗,〃克利斯朵夫说,〃我就是醉心于这种思想的。那等于猛狮的
骨髓,强健的心的食粮。《福音书》要没有《旧约》做它的解毒剂,便是一盘淡而无味
的,不卫生的菜;要生存的民族必须拿《圣经》做骨干我们应当奋斗,应当恨。”
    “我就恨这个恨。〃奥里维说。
    “恐怕你连这种恨意都没有吧!”
    “不错,我连这点儿恨的气力都没有。我不能不看到敌人的理由。我常常念着画家
夏邓的话:要柔和!要柔和!”
    “好一匹绵羊!〃克利斯朵夫说。“可是你想做绵羊也没用。我要使你跳过壕沟,我
要拚命抱着你向前。”
    果然他把奥里维的事抓在手里,发动了论战。他开始并不十分高明。他不等人家把
一句话说完就恼了;目的是为朋友辩护,结果反而对朋友不利;事后他发觉了,对于自
己的笨拙觉得很难过。
    奥里维也并不欠朋友的情。他也为了克利斯朵夫而跟人打架呢。虽然他怕斗争,虽
然头脑清楚冷静,嘲笑一切极端的言语和行动,但一朝替克利斯朵夫辩护的时候,他可
比克利斯朵夫和所有的人都更激烈。他头脑糊涂了。一个人在爱情中是应当会糊涂的。
奥里维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可是他比克利斯朵夫更巧妙。这个为了自己的事作风那
么古板那么笨拙的青年,为了使朋友成功倒很有手段,甚至也能玩弄权术;他拿出惊人
的毅力和机巧替克利斯朵夫争取朋友,有办法使音乐批评家与音乐爱好者对克利斯朵夫
感到兴趣。倘使要他为了自己去干求那些人,他一定会脸红的。
    两人费了多少心力,结果也不容易改善他们的境况。相互的友爱使他们做了不少傻
事。克利斯朵夫借了债私下替奥里维印一部诗集,不料一部也没卖掉。奥里维怂恿克利
斯朵夫举行一次音乐会,临了是一个听众也没有。克利斯朵夫对着空无一人的场子,很
勇敢的拿亨德尔的话安慰自己:“好极了!这样,音响的效果倒更好〃可是这种豪语
并不能使他们把花的本钱收回。他们只得好不心酸的回家。
    在这个艰难的情形中,唯一来帮助他们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犹太人,叫做泰台?
莫克。他开着一家艺术照相馆,对自己的行业很感兴趣,识见很高,也花了不少巧思。
但他除此以外还关心许多事,甚至把买卖都疏忽了。便是他专心于照相的时候,也仅仅
是研究技术的改进,和印照片的新方法,那方法虽然巧妙,也难得成功,倒反浪费了不
少钱。他读书极多,对于哲学、艺术、科学、政治、各方面的新思想无不留意;他感觉
极灵,凡是别具一格的,有点力量的个性,他都会发掘出来,仿佛那些个性所隐藏的磁
力会吸引他。奥里维的朋友都是和奥里维一样孤独,一样躲在一旁工作的,莫克在他们
中间来来往往,成为一个联络人物,在他们不知不觉之间促成他们思想的交流。
    奥里维要把莫克介绍给克利斯朵夫的时候,克利斯朵夫先表示拒绝;过去的经验使
他不愿意再跟以色列族的人交往。奥里维笑着说,他对犹太人的认识并不比他对法国人
的更高明。于是克利斯朵夫答应再试一下;可是他第一次看到泰台?莫克,就皱了皱眉
头。莫克表面上犹太色彩特别浓,就象一般不喜欢他们的人所想象的那个模样:矮小,
秃顶,身体长得很难看,鼻子臃肿,一双斜眼戴着一副大眼镜,脸上留着一簇乱七八糟
的粗硬的黑胡子,多毛的手,很长的胳膊,短而弯曲的腿:活象一个腓尼基教里的上帝。
但他眉宇之间有种那么慈爱的表情,把克利斯朵夫感动了。尤其莫克是很朴实的,不说
一句废话:没有过分的恭维,只有非常识趣的一言半语。可是他最高兴帮别人的忙:人
家还没开口,他已经把事情给办妥了。他常常来,甚至来得太密了些;而几乎每次都带
着些好消息:不是为奥里维介绍写文章或教课的差事,就是为克利斯朵夫介绍学生。他
从来不多耽留时间,竭力装得很随便。或许他已经觉察克利斯朵夫的不高兴;因为克利
斯朵夫一看见那张一把大胡子的脸在门口出现,就要做出不耐烦的动作,但事后又对莫
克的好心非常感激。
    好心在犹太人身上并不少有:这是他们在所有的德行中最乐意承认的一种,即使他
们并不实行。其实大多数人的好心都出之以消极的或无所谓的形式:宽容,淡漠,不愿
意作坏事,含讥带讽的容忍,在他们都是好心的表现。莫克的好心却是很积极的。他永
远预备为了什么人或事而鞠躬尽瘁:为他清寒的犹太教友,为亡命的俄国人,为各国的
被压迫者,为不幸的艺术家,为一切的灾难,为一切慷慨的善举。他的荷包永远打开着,
不论怎样不充裕,他总有方法掏出一些来;一文不名的时候,他会教别人掏出来;他从
来不辞劳苦,不怕奔走,只要是为帮助别人。这些他都出之以很自然的态度。他的缺点
便是表明自己老实与真诚的话说得太多了一些;但妙的是他的确老实,的确真诚。
    克利斯朵夫对于莫克是同情与厌恶参半,有一回竟说了一句顽皮孩子的刻薄话;因
为被莫克的好意感动了,他便亲热的抓着他的手说:
    “啊!多可惜!你生为犹太人真是太不幸了!”
    奥里维吃了一惊,脸都红了,仿佛说的是他自己。他很难堪,竭力想把克利斯朵夫
的话圆过来。
    莫克笑了笑,带着凄凉而嘲弄的神气,静静的回答:
    “更不幸的是生而为人。”
    克利斯朵夫只觉得这句话是普通的牢骚;可是其中的悲观意味,比他所能想象的深
刻得多;奥里维凭着细致的感觉立刻体会到了。除了大家认识的这个莫克以外,还有一
个完全不同的,甚至在许多地方相反的莫克。他表面上的性格,是他把自己的天性长期
压制的结果。这个好象很纯朴的人,骨子里很喜欢绕圈子,只要一不留神,就把简单的
事搞得很复杂,使他最真实的感情也带点做作的嘲弄的性质。他面上很谦虚,有时甚至
过分的自卑,实际上却非常骄傲,那是他知道得很清楚而痛自贬责的。他那种乐观,活
动,时时刻刻的忙着帮助别人,都是一种掩饰,遮盖着根子很深的虚无主义,和不敢向
自己瞧一眼的心情。莫克表示自己相信许多事:相信人类的进步,相信净化以后的犹太
精神的前途,相信法兰西的使命是做一个新思想的战士,——他真心的把这三件事看作
三位一体。——奥里维却看得很明白,对克利斯朵夫说:“其实他什么都不信。”
    尽管莫克游戏人生,非常洒脱,他仍旧是个神经衰弱的人,不愿意看到内心的空虚。
有时他精神上觉得一片虚无,半夜里突然呻吟着惊醒过来。好象在水里要抓住救命圈似
的,他到处找一些借口让自己能够有所行动。
    一个人生在一个太老的民族中间是需要付很大的代价的。他负担极重:有悠久的历
史,有种种的考验,有令人厌倦的经验,有智慧方面与感情方面的失意,总之要有几百
年的生活,——沉淀在这生活底下的是一些烦闷的渣滓。闪米特族的无穷的烦闷,和我
们亚利安族的完全不同;我们的烦闷虽然也很痛苦,但至少有些确切的原因,原因消灭,
烦闷也可以跟着消灭;而这原因大多是欲望不能满足。但在某些犹太人,往往连生机都
被一种致命的毒素侵蚀了。他们没有欲望,没有兴趣,没有野心,没有爱,没有快乐。
这些跟祖国的传统脱节的东方人,千百年来把精力消耗净尽,竭力想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而达不到;他们始终没有失掉的——并非保持原状而是过分夸张了的,——只有思想,
只有无穷的分析,使他们对什么都不觉得愉快,对一切行动都没有勇气。最有脾气的人
也只是造出些角色来给自己扮演,而并不为自己打算。他们之中有些很聪明很严肃的人,
往往对现实生活不关痛痒,一切都逢场作戏;——他们虽不承认有这个意思,但游戏人
生的确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方式。
    莫克也是个演员,可是自成一派。他成天忙着,为的要使自己麻木。但他的忙不象
多半的人为了自私,而是为了别人。他对克利斯朵夫的忠诚是动人的,也是令人生厌的。
克利斯朵夫有时对他很粗暴,过后又立刻后悔。莫克从来不恨克利斯朵夫。他无论碰到
什么事都不会灰心。并非他对克利斯朵夫有怎么热烈的感情。他喜欢的是帮人家忙,而
不一定是所帮的对象。对象仅仅是种借口,使他能作些好事,混过日子。
    他花了那么大的劲,居然使哀区脱决心刊印克利斯朵夫的《大卫》和别的几件作品。
哀区脱心里很器重克利斯朵夫的才具,但并不急于把他公诸大众。等到莫克预备把这部
乐谱自己出钱托另一个出版家刊印了,哀区脱才为了争面子,自动接受下来。
    有一回奥里维病倒了,钱用完了,境况非常困难,莫克竟会想到向法列克斯?韦尔,
那个和两位朋友住在一幢屋子里的,有钱的考古学家去求援。莫克和韦尔是相识的,但
彼此很少好感。他们俩性格太不同了;莫克这种骚动的、神秘的、激烈的性情,粗鲁的
举止,或许会引起平静的、爱嘲弄的、举动文雅而思想保守的韦尔的讥讽。另一方面,
他们骨子里也有共同点:对行动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兴趣,只靠顽强的机械的生命力支持
着。但两人都不愿意感觉到这一点。他们只关心自己所扮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彼此并无
接触。所以那天韦尔对莫克相当冷淡;莫克想把奥里维和克利斯朵夫的艺术计划打动韦
尔的兴趣,韦尔却含讥带讽的表示怀疑。莫克老是醉心于这个或那个理想,早已使犹太
社会看了好笑,同时认为他是个到处向人借钱的危险分子。但他凭着一贯的不灰心的作
风,这一回也绝对不灰心;他一面坚持,一面提到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的友谊,居然使
韦尔动心了。他觉察到这一点,便继续在这个题目上用功夫。
    他的确挑动了对方的心。这个摆脱一切,没有朋友的老人,原来是把友谊看作神圣
的。他一生最大的感情是对一个夭折的朋友的友谊。那是他内心的至宝,每次想起总觉
得很安慰。他创立了一些事业,纪念这位朋友,把自己的著作题献给他。莫克说的克利
斯朵夫与奥里维相互的友情使他大为感动。他的历史距他们的颇有相象的地方。他所丧
失的朋友当初对他是个长兄,是个青年时代的伴侣,他崇拜的指导者。一般年轻的犹太
人,有的是智慧与慷慨的热情,在冷酷的环境中板感痛苦,想复兴他们的民族,再由他
们的民族来复兴世界,他们鞠躬尽瘁的消耗着自己的精力,象火把一般在世界上照耀了
几小时:韦尔的亡友便是这样的一个青年。他的火焰曾经使年轻的韦尔精神奋发。他在
世的时候,韦尔始终跟着他在信仰的光轮中望前走着,——相信科学,相信精神的力量,
相信未来的幸福。从朋友去世以后,懦弱而爱发牢骚的韦尔就让自己从理想主义的高峰
直掉到《传道书》那样的沙土里,那种气息是每个聪明的犹太人都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