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修真者的田园生活 >

第57部分

修真者的田园生活-第57部分

小说: 修真者的田园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剧毒柿子?”关娜打击荀真,“就是口味不如你的红灯柿子,讲产量的话,不在你地西红柿产量之下。小样,技术被人破解了不是?听说,一个叫赵梅的博士生,见人就提你地狂妄自大,说要组建销售公司,注册商标,顶垮你的红灯柿子。”
    “她地梦想能够实现吗?”荀真大笑起来,“你觉得可能吗?”
    “吃惯了你的青玉柿,再吃他们产地西红柿,怎么吃,都有一股化肥的味道。”关娜皱眉说,“就是红灯柿子,吃起来,也是一股香甜的味道。他们就是再使用商标,大家一吃,就知道这不是正宗的红灯柿子。”
    “一锅好肉,不能让一粒老鼠屎给毁了。”荀真摆摆手,对关娜说,“我不管他是院士,还是博士,也不管他们是不是有县里的支持,我的商标是绝对不会让他们用的,这没有讨论的余地。要是县里的哪位来探话,你
    惹火了我,我豁出去这种技术,结交几位省里、员,让他连官都做不成!”
    关娜默然,沮丧地说:“你要真有这种本事,不如扶持我,让我做你官场的代理人,多好!再遇到这种事情,我就能帮你的忙了。”
    “我不用当官的,一样能解决问题。”看了关娜一眼,荀真沉吟着说,“你自己找机会吧。要是哪个领导有些摆不平的问题,你告诉我,然后,机会就由你自己把握了。”
    关娜的脸色突然转好,瞬间就把托她传话的张县长给放弃了。她的志向高远,能力也够,就差一个机会了。要是荀真能给她机会的话,一飞冲天,那是迟早的事情。
    罗山镇的温室大棚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几台大货车停在外边,等着装西红柿,往市里、省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发货。
    张远翔的土壤改良方法大获成功,西红柿亩产达到十吨,一年下来,就是达不到以色列的亩产三十吨,二十几吨应该没有问题。这个六十亩地的大棚,一个月的时间,能出几百吨西红柿,这一季,就能创出上百万的收入,若是如此维持下去,那利润将是异常丰厚的。
    赵梅跑前跑后,监督着下果子的妇女,要求她们在西红柿上贴上远翔牌商标,准备创造出一个类似于红灯牌的商标。
    “博士,就这柿子,贴不贴商标,没用!”吃了口西红柿,一个菜贩子皱着眉头说,“我要的十吨西红柿,不用贴商标了,给你们省点钱吧。”
    “你这人怎么这样呢!”赵梅生气地说,“品牌打出来,价格就能提上来,你们也有好处啊!”
    “博士大姐,什么样的品牌,也要东西叫硬啊!”菜贩子苦笑着说,“人家那红灯柿子,一吃就能吃出和别的西红柿不同的味道来,所以,人家卖高价,照样有人买。你这西红柿,就是普通的西红柿,就是贴上商标,别人买了一次,就不会买第二次,没有用的。”
    “你…赵梅想发火,可又发不起来。他们的西红柿成熟后,她吃了一个,差点没吐出来。在荀真的温室大棚做研究的时候,饿了的话,他们时常就拽一个西红柿吃,口感细腻,绵软无比,既能当饭吃,又不失水果的味道。比起人家的东西来,他们的西红柿除了产量外,其他的就太失败了。
    “博士大姐,你看这样好不好…见周围无人,菜贩子低声说,“我们把这西红柿贴上红灯柿子的商标,然后去…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赵梅连连摆手,“这是两码子事情,不要再说了,再说,以后我们就不要做生意了。”
    “嘿嘿,当我没说,当我没说。”菜贩子心中失望,也在冷笑,“你不做,我来做,臭娘们,绝对是念书念淤了,这么好的方法竟然不用?”
    赵梅心中絮烦,找到郭小亮,苦恼地说:“这些人怎么那样啊!西红柿还没摘下来,他们就想着作假了!现在的人,道德观也太差了!”
    “你这人啊!咱们连剽窃技术的事情都能做出来,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你还说的头头是道的,在这事上耿耿于怀?”郭小亮不屑地说,“偷钱是偷盗,难道窃书就不算偷书?”
    “做死啊你!”赵梅大惊失色,向周围看看,发现没人,才松了口气,掐了郭小亮一下,骂道,“被周老师听见了,可就坏了!”
    “那个不是人的东西,你可离他远点。”郭小亮偷着摸了赵梅的屁股一下,惹来了一阵阵的白眼,他也不在意,瞅着四周没人,把赵梅搂在怀里,躲在西红柿架子后边,好一顿耍流氓,把赵梅摸得神魂颠倒,眼睛里都冒出水来了。
    “告诉你,别说那些菜贩子这样想的,连周老师都这样干。”郭小亮警告赵梅,“周老师和人合伙,订了一百吨的货,要搞大的。想想吧,现在天凉了,咱们的柿子,一斤能卖一块五,人家的红灯柿子能卖三块五。周老师就贴个伪造的商标,柿子就能卖到三块钱。这样一来,你算算他能多挣多少钱!”
    “一吨多挣三千块,一百吨,三十万!”赵梅惊呼起来,“他可是发了!”
    “也就发这一次吧。”郭小亮冷笑着说,“一百吨的红灯柿子一上市,直接就把荀真的品牌柿子给毁了,下次也卖不出价格来了。那个周扒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玩意儿!”
    “我和他没什么,真的!”赵梅脸色突然红润起来,“他追我,我没答应。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一百一十二章说是陷害,只怪贪心
    山镇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靠近村口一户人家的大院子妇女正在紧张地工作着。  首发她们的工作,就是将和王小曼注册的红灯柿子(西红柿)一模一样的商标贴在大货车拉来的西红柿上。这种工作简单繁琐,但是,只要干完了,每人就能得到二百块钱的报酬,确实是个好活儿。
    红灯柿子的口碑非常好,在省里供不应求。这样的情况下,用其他西红柿仿冒红灯品牌的事情不是没有,而是时常都能发生。但是,在安定市范围内发生这种事情却是第一次。
    王小曼招的几个代理商并不是傻子,对于假货那是严惩不贷,跑各地工商局跑得脚软,请工商局吃饭吃得手软,可假货还是难以查清。
    被搞得烦了,省工商局的人就让王满堂等人自己想办法,找到假货的来源,到时候,大家一起去抄他们的老家,一下子把事情给解决了。
    大货车拉着二十吨贴着红灯牌的西红柿,轰隆隆地进了省城的蔬菜大院,没等卸货,没等买家出现,早就等在这里的工商局的执法人员便蜂拥而上,将货车团团围起来,人赃并获。
    菜贩子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被执法人员声色俱厉的几句话吓得立刻招供了,把菜果的来源和经过老实交代出来。
    王满堂和一个看起来是头的工商执法人员嘀咕几声,那人猥琐地笑了,两人上了车,带着几辆车,向安顺县赶去,车队里,一辆上边印着省电视台名字的面包车赫然在列。
    走在温室大棚里,张远翔地心情非常非常之好。他地努力终于见了成效,高产土的研究已经接近了成功,只要解决掉西红柿有些不可口的口味,那么,他就彻底破解掉荀真的秘密了。
    陪在张远翔身边,周老师眼睛里洋溢着的,也都是笑意。他和别人合作,三三分成,发出二十吨的西红柿,他就能分到两万块钱。一百吨若是都发出货了,就是十万块。若是再来几个大棚,他的小日子可就是充满阳光了。
    “张老,县里领导来找过我,他们的意思是等其他几个大棚完工后,也让我们接手,您的意思呢?”
    “嗯。原本我是想。还要等高产土地配方进一步完善。再扩大再生产。既然县里有这样地意思。我们也不好驳了人家地面子。那就接手吧。”张远翔微笑着说。“即使是这样。高产土地研究也算是成功了。”
    “当然。张老出马。一个顶俩吗!”周老师拍张远翔地马屁。“只有无知地人。才会玷污您地成果。”
    “差得远呢!”张远翔摇头说。“我还是不如荀真啊!一是高产土地成本过高。很难大规模推广。二是西红柿地口味太差。比起荀真地产品。天差地远啊!”
    “张老。他只是个走运地土包子罢了。如何能和您相比呢?”周老师劝说张远翔。免得他失去自信。“一个产品地研制。总是从高成本开始地。只要走向规模化生产。把成本降低下来。那是早晚地事情。随着种植规模地扩大。您地土壤配方地调整。我们会很快破解荀真地技术地。到时候。一推广起来。全国地老百姓都念着您地好地。”
    周老师投张远翔所好。说得老院士哈哈大笑。确实。他想要地。就是名震全国、世界。向杂交水稻地那位院士一样。取得举世瞩目地成就。
    两人谈笑正欢地时候。温室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几个穿着工商制服、公安制服的人走进来,大声问:“谁叫周凯?”
    周老师心里咯噔一下,强笑着说:“我就是,几位找我有事儿?”
    “我们在省城截获了一车假冒红灯柿子的西红柿,据司机和货主交代,这些西红柿是你伪造的,跟我们走一趟吧。”
    “什么?”周凯的脸刷的变白了,眼睛一黑,差点摔倒,反应过来后,他尖叫着说,“这是诬告,不是我!不是我!”
    “周老师!”一个警察冷笑着说,“您也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呢?你已经犯了一次错,现在又拒不承认,你可以说谎,可是,一个村里的人都会说谎吗?在你住的房子里,从窗外就可以看见一堆的红灯西红柿商标,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都是诬陷,是他们对我的诬陷!”周凯高声喊道,“你们嫉妒我,冤枉我!张老!我被人陷害了!”
    “是不是诬陷,是非自有公论。我们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错抓一个好人。”警察走上前,推着周凯的后背,冷笑着说,“请吧,周老师!”
    “张老,救我!救我啊!”周凯的嗓子都变了,“张老!”
    从头到尾,张远翔没有说一句话,甚至连一点反应都没有,直到周凯被公安和工商局的执法人员带走,他才叹息一声,仿佛老了许多,弯着腰,向大棚外走去。
    张老,不要生气。”郭小亮急忙扶着张远翔,安慰是他一个人的贪婪,是他犯错了,与您无关。”
    “你是不是早知道他这样做了?”张远翔叹息一声,“我知道,他是老师的身份,你们有顾忌。可是,你想过没有?发生这件事情,村里人不会以为,是他个人这样做的,他们会把这件事情扣在我们整个团队身上的。”
    “不会吧!”郭小亮惊讶地说,“我可没有这么无耻过!”
    “小郭,这里暂时由你和小赵主持,我先回北京一趟。”张远翔摆摆手,示意郭小亮不必劝阻,想了想,说,“周老师怎么也是我的生活老师,也不能让他受委屈了,给县里打个电话,让他们帮忙,把周老师放了吧。”
    “好地。”郭小亮不情愿地答应了。他决定了,先把张老送走,不着急给县里打电话,让周凯好好尝尝警察问话地味道,最好加点辣椒水、老虎凳一类的刑罚,才能解恨。
    关娜拿着小板凳,躲在温室大棚里,一边吃着西红柿,一边冷眼看着几个电视台、报社的记者在那里采访干活的老百姓。
    自从红灯牌西红柿被仿冒的消息在电视台播放后,沿河屯就成了省里新闻媒体的焦点了。好几拨记者都慕名前来采访,到这个他们平时最喜欢吃的红灯柿子的产地来参观采访,顺便想看看那个据说已经绝种的青玉柿子的“遗迹”。
    来地记者中,不乏美女。就是长得没刘若兰漂亮,但气质和见识那是刘若兰没法子比的。
    自信带来的风情和美丽,比刘若兰的天然美更吸引村里地大老爷们。面对她们的镜头,面对她们犀利地问题,村里的男人们一个个都发蒙,说话都不流利。
    通过从村民嘴里抠出的消息,女记者们深深地被这个没见过面的荀真吸引了。
    一个有着中科院院士都破解不了的神奇技术的青年,一个身材高大,相貌俊朗地青年,一个以一敌百、行侠仗义,却从不仗势欺人的青年,一个有了技术,却没有一家独大,而是和大家享用地青年,女记者们非常想见他,采访他。可惜,女记者跑遍了村子,也没见到荀真的影子。
    知道消息地人,不愿意告诉女记者,不知道消息的,想告诉也告诉不了。
    从心底里,关娜真想告诉这几个眼冒金光地女记者荀真的下落,让她们去骚扰荀真去。不过,她怕荀真恼怒起来,将她赶走,那么,她设想的当荀真在官场代理人的希望就破灭了。
    从兜里掏出一个小镜子,关娜仔细打量自己的脸蛋:长得还可以,不丑,就是有些普通了,难怪荀真不感冒。这副脸孔要是生在韩国,也算是天然美女了,可放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就排不上号了。
    “这个家伙给张远翔下了个套,丢了他一个大人,愣是把老头给逼回北京去了。”关娜心中胡思乱想,对荀真的感官好了不少,“他倒不是一码都用拳头解决问题,看来,心机也是有的。难怪老娘这么精明的人,也能吃了他的洗脚水,在大棚的事情上被他给耍了。”想到自己从热门的办公室主任到冷清的部门头头,关娜的脸当时就阴了下来。若不是为了保有那个副科的行政级别,她早就不干了。
    捏捏西红柿下边的土,关娜的眼睛充满期待。跟着荀真的脚步,怎么也会让她找到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主任,你在这里啊!”听说记者过来采访,荀天财便到温室大棚里看看,免得发生什么事情,不好收场。发现原本一个个看着厉害无比的大老爷们被女记者搞得晕头转向的,根本就不敢耍流氓,他放心了,更要离开,突然发现关娜躲在那里,便过来打声招呼。
    “荀主任,忙呢。”关娜嬉笑着说,“您一当上主任,就这么风光,天天有记者来采访,我当了好几年主任,也没捞到上镜头啊!”
    “呵呵,运气好,运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