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208部分

天朝之梦-第208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耆英给坑了!耆英一共从江南卷走了5200万两银子,这十二家钱庄很快也要倒闭,所有的储户都会血本无归,所以”

523 1919368069894

第398章 忠臣孝子好爸爸 上 求月票



    1848年的中国肯定是多事之秋,一个统治中国200年的王朝几乎在一夜间崩盘!连带着发生各种各样的危机变故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两江的金融盘子在滑县会战的消息传来后就理所当然进入紧绷状态了——毕竟满清的大商人大多和朝廷高官亲贵勾结在一起,如两淮盐商、山西晋商这样的商人,更属于特权商人。满清一倒,他们的特权自然随之而去,由这些特权商人开办的钱庄票号出现挤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汇丰行这样两江事实上的中央银行被两江总督衙门控制,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该放松银根,应对可能发生的挤兑。可是汇丰行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一夜之间就将同业拆借利率提高了20倍,而且拼命收紧银根,恨不得将市面上的每一块银元都攥在手心里面!

    单单是这样,江南钱庄业或许也能熬过去,可偏偏又出了一“立信钱庄倒闭事件”。这钱庄行业之间一直是有同业拆借存在的,这个立信钱庄在倒闭之前,还用高息拆进了大笔资金,总额不下500万两,还连带着传出了江南钱庄业被满清朝廷卷走5200万两白银的谣言!

    这个时代的清政府可不比后世那些反应迅速的现代政府,哪怕是林则徐也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辟谣——其实他自己也相信这事儿了!还让魏源派人去调查。

    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上海发行的《大公报》上又开始言之凿凿地宣称大清已亡!说太平天国已经在西历1848年11月8日攻破北京城,道光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而且攻破北京的太平军还进行了屠城,北京城内的20多万旗人和8万守军残部全部被屠,满清的根基已毁,再无复兴之可能!

    与此同时,《大公报》上还刊登了大明朝廷发动第二次北伐的公告,宣布江浙皖川四省将是大明北伐的目标。

    在这一连串坏消息的打击下,原本还在苦苦支撑的两江钱庄业终于不堪负重,纷纷倒闭歇业。朱明大军未到,一场让两江练军无可饷之银的金融风暴就先吹起来了!

    。。。。。。

    上海,两江总督官署。

    “朱济世真的准备动手了?”

    签押房内,林则徐的心腹济济一堂,个个愁眉不展。听到林大总督的问话,大家都默默点头。虽然谁都没有说话,但是每个人脸上的愁容已经说明问题了。

    林则徐又把眼光转向了潘世恩的长子潘曾沂,此人原来患有肺痨,不能出来做事,就在苏州养病。一年多前来上海接受西医用黄连素治疗。居然有了起色。整个人精神焕发起来了。林则徐和潘世恩交厚。便让举人功名的潘曾沂当了江苏布政使,和领着洋务帮办大臣一职的魏源一起负责替江南练军筹饷。

    看到林则徐的目光投过来,潘曾沂就是一叹“穆翁,两淮的盐商、南浔的湖商。还有苏南的士绅都被这次的钱庄倒闭风潮坑苦了他们的银子都不是放在家里面的。”

    大家听到钱庄倒闭风潮,都没有说话。两江士绅豪商对两江练军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林则徐掌控两江才多久?他们已经捐输报效了上千万银元,另外还出借了上千万给两江总督衙门——这一次的钱庄倒闭风潮除了“宝钞之祸”和局势动荡,大概也少不了两江总督衙门借款太多的因素吧?现在钱庄大量倒闭,两江士绅巨商就算有心助饷,也无力筹钱了。

    潘曾沂又叹了一声“家父准备把苏州的田产抵押出去,好歹筹集些现银,可是咱们中国人的钱庄里面都没银子。洋人的银行又不肯贷款。”

    洋人的银行也不肯借银子!不用说,这一定是汇丰银行在背后捣鬼!现在江南和广东的银行钱庄就属汇丰行最强大,说是行业龙头都小了,该是行业主宰才对!特别是在朱明地盘上,任何一家银行、钱庄。都得将所吸纳存款的25%上存到汇丰银行才许开业,真是比皇上家还霸道啊!可是洋鬼子偏偏一点脾气没有,乖乖把白花花的银元存进汇丰行,真是活见鬼了。

    “穆翁,我看这个汇丰行一定是有银子的,不如发兵抄了它!”

    讲话的人是刘勋,山东高密人,据说和刘罗锅他们家是同族,举人功名,原先是林则徐的幕僚,后来又去山东募兵,拉起了十几个营头。大概和一帮粗逼混久了,什么话都敢说出口了。

    林则徐麾下拥有军队最多的李鸿章听到刘勋的话,却只是摇头“抄?人家汇丰行不傻,会把金山银山放在那里让咱们抄?再说抄完以后怎么办?就算抄到几千万两银子,咱们就能打败朱济世的北伐军了?归根结底,咱们两江的武力还是弱,依附于大清还能自保,现在大清没有了就必须在太平天国和大明之间择主而仕之!”

    李鸿章这话可说到点子上了,两江集团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有银子,而是武力薄弱。区区七八万练军,还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手。能和朱明二十几万精锐老兵打?林则徐真要有这个力量,早就率兵北上勤王了。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默然无语,又将目光投向了林则徐,他是老大,眼下大清沦亡,朱明北伐,何去何从就只能由他来拿主意了。

    “今天就到此为止,先散了吧。”可林则徐却一脸疲惫地站了起来,轻轻叹了口气,就转身往签押房后门走去了。

    

    苏州城西阊门外10里外的枫桥镇上的寒山寺内,有一处陈设雅致的小小院落。在江南一片惶恐的气氛当中,这所古寺名刹,还是大体维持着原来一贯的安静闲雅。其他地方的风潮,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这座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穿着长袍的僧人仍然日复一日地念经礼佛,只是到这里烧香祈福香客的人骤然少了许多。

    在寒山寺的大雄宝殿里面,一个白发老者正对着一尊释迦牟尼佛金身佛像。在那里喃喃地念经。每念完一遍,就在面前的黄纸簿上面画一个红圈。黄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满是红圈,真不知道这老者在这里念了多少时间的经了。一片寂静当中,只有悠远的钟声从大殿外面传来,让这个大殿更加显得不类尘世。

    在大殿门口,一个穿着一袭明朝文士衣裳的中年,正默默地站着,身边还陪着一个十八九岁,长相颇为儒雅的青年。这两人,一位就是现在大明左丞相、湘阴侯左宗棠,他是奉命来江南游说两江总督林则徐的,不知怎么就到了苏州寒山寺;一位名叫潘祖荫,是苏州城有名的才子,他父亲潘曾绶是眼下的江苏巡抚,而他的祖父则是昔日被道光皇帝尊称为“潘师傅”的潘世恩。便是那位正在念经的老人。

    “芝翁是在为北京城罹难的三十多万旗人和绿营官兵祈冥福吗?”左宗棠淡淡地问身边的潘祖荫。

    潘祖荫道“阿爷是在为滑县和白沙镇两战中罹难的官兵,还有在黄河决口改道中罹难的直鲁豫三省黎民百姓祈冥福。至于北京阿爷不相信粤匪已经破城,他说外面的传言都不足信。”

    左宗棠却摇摇头道“太平军破城不过早晚之事,芝翁是满清三朝元老,替道光一家念经也是应该的。就是我家天子,也是敬重芝翁、穆翁这样的大清忠良的。”

524 736488074172

第399章忠臣孝子好爸爸下求月票



    左宗棠这话当然是说给潘世恩潘老狐狸听的。大约自康熙年间开始,满清朝廷就开始“重用”汉人,每一朝总要重用几个清誉满天下的汉人名臣,以显示满汉一家,主奴一体。不过真正能做到清流领袖,当上军机大臣、大学士还有上书房总师傅,被皇帝老子尊称一声“某师傅”的,哪一个不是老谋深算呢?这名臣可不是一身正气加上两袖清风就可以做的。

    不过和这等拎得清的老狐狸打交道也有好的一面,只要你微微提点一下,对方的玲珑心思就都已经把各中利害都想明白了。

    比如朱大天子敬重大清忠良的意思,潘老狐狸哪里不明白?那种又臭又硬的“忠良”朱某人才不会敬重呢,要不然施靖海一族也不会被灭了!朱济世的敬重是有条件的,只要潘世恩、林则徐能把一个繁华似锦的江南之地全须全尾交给大明朝。潘世恩、林则徐当然可以逍遥自在地去当大清孤忠。他们的子孙后代照样当新朝权贵,所谓忠臣孝子好爸爸一样都不耽误。多好的事情啊?

    但是潘老头子还是没完没了的念经,似乎不打算当名臣孤忠,而是要出家当和尚了。

    “在钟(潘祖荫字)小弟,你是秀才功名?”左宗棠见潘世恩不言语,继续和潘祖荫说话。

    “回季高先生,晚生是有个秀才功名。”潘祖荫恭谨答道。

    “秀才功名在我大明就可以为官了,”左宗棠点点头“不过大明是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光是精通中学要做大官也是不易的。在钟小弟的中学有芝翁教诲,想来已经学贯古今,如果能去济世书院、济世大学读书,将来定是我大明栋梁啊。”

    “晚生谢季高先生提点。”潘祖荫很有礼貌地朝左宗棠躬身一揖。不过潘老狐狸还是念他的经,大概真要当和尚了!

    “在钟小弟,吾观苏州市面繁荣(这话多亏心啊,金融危机了还繁荣?),民人安居乐业,在方今乱世算得上一等一的世外桃源了,不知江苏巡抚是谁在当啊?”

    “江苏巡抚正是家父。”

    江苏巡抚潘曾绶是潘世恩的三子,道光20年的举人,不过考了好了三回进士都不中,干脆躲在家里面装孝子,道光27年陪老爹潘世恩回了苏州。谁知道遇上林则徐督两江办团练,把他拉出来当江苏巡抚,其实江苏的事情都是林则徐在管,他这个巡抚就是混日子的官。

    这些事情左宗棠当然知道了,不过他还是故作惊讶地道“如此大才在地方上为官真是屈才了,若能归我大明,总有大学士可做。”

    现在大明大学士府里面的大学士只有陆培芳一人,确实少了一点,再增加几个没有问题。左宗棠离开广州的时候已经和朱济世商量过了,到了江南,大学士的官儿随他许,就是一下封十个也没问题!另外,尚书、巡抚、侍郎什么的,也可以酌情许几个出去。至于再小一点的官,随左宗棠怎么安排,朱大国王一律照准就是。

    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和平解放”江南。

    可惜老狐狸还是在装和尚。

    “在钟小友,最近立信钱庄倒闭的风波似乎对江南的市面有些影响,这立信钱庄发出来的票子很多吗?”左宗棠话锋一转,说起了立信钱庄事件。

    “多极了,立信钱庄是大钱庄,东主还是汇丰银行的买办,所以大家都相信立信的银票。”潘祖荫一怔,还是如实答道。

    左宗棠点了下头,笑道“立信钱庄只是暂时有困难,相信汇丰银行不会见死不救的。”

    银票和存单不同,是不记名可转让的,形同大面值钞票。现在立信钱庄倒闭,它的银票当然是废纸,可是汇丰银行要接管了立信钱庄,负担起它的一切债务呢?这废纸可就变成黄金了!所以谁先得到这个消息,可就发了!

    潘老狐狸这才慢慢地合上面前的黄纸簿,蹒跚地调头走了出来,站在左宗棠面前,苦笑道“是季高老弟啊,来找我这个老头子有什么事情?”

    左宗棠恭谨地一揖到地“晚辈是为两江三省的亿万庶黎而来,是为保名教道统续华夏正朔而来。望芝翁成全!”

    过了良久,潘老狐狸还是没有说话,左宗棠也一直没有抬起身子来,潘祖荫站在祖父身后,同样老神在在。风从三人身边掠过,潘世恩终于伸出手来,将左宗棠扶了起来,他喟然叹道“老夫和少穆都是累受皇恩之臣,如今国难已当头,天子被困京师,死生未明,吾等不能救国难,保社稷,已经是问心有愧,如何能另投他主?”

    左宗棠看着潘世恩,见他神态坚决,大义凛然。半晌之后,才吐出一口气,试探道“芝翁的意思是要北上勤王,救道光皇帝于危难?”

    潘世恩正色道“此实乃人臣之本份。”

    左宗棠闻之动容,大声道“芝翁、穆翁之忠义,实乃天下士子之榜样!左某愿助二翁一臂之力无论如何都要说得大明天子助饷助械。不如待穆翁大军渡过长江后在浦付如何?”

    潘世恩仰头看着天空,忽然露出了一丝苦笑“也——罢!老夫和少穆遇上这乱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若能救得了京师,平了粤匪,将来明清就以淮河为界,永为兄弟之国如何?”

    左宗棠无比认真地点点头“一言为定!”

    “还需请朱天子与少穆在上海会盟,宣告天下!”

    左宗棠还是满口答应“行,没有问题!晚辈见过林穆翁后就立即回福建面见天子。”

    左宗棠要见的天子,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到了浙江沿海了。朱济世可没指望过一点刀兵不动就和平“解放”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就在斯科佩尔。威廉和罗德里格斯制造金融危机,破坏两江地区金融稳定的同时。朱家大军已经飞速向两江扑来了!

    自广州北上浙江的路并不近,沿途颇多山峦,若用两只脚走,起码一个多月才能到浙江。不过朱济世能够控制的海运力量可不弱,除了朱明海军之外,还有南洋地区第一大海运商行——南洋贸易公司。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南洋行旗下拥有的广船已经超过120条,西式快帆船有33条,远远超过怡和洋行。

    另外,包括十三行在内的一大批广东富商,自广州光复之后,也都纷纷投身海贸。他们所拥有的广船总数,已经超过了500条之多。因而朱济世现在有足够的运力可以向两江沿海的任何一地投放大军!

    在大明海军最新也是最大的三极战列舰光复号上面,御驾亲征的大明天子朱济世正站在舰艉的平台上,用望远镜看着远处温州龙湾的海岸线。在光复号的左近,是数以百计大大小小的帆船,布满了整个一大片洋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