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546部分

天朝之梦-第546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朝里混得真不怎么好。

    地主,听着好像是很有钱的主儿,可实际上的财力和现在新兴的资产阶级相比真是不值一提。特别是那些已经失去了士绅特权,但是又死撑着面子不肯向农场主转变的中等地主,实际收入根本就比南京城里的劳工阶级还不如。

    说实在的,这土地的收益实在是有点儿低了。即便是在江南这种地方,一亩上好的水田,一年也就能收四百斤出头的谷子,卖给米商不过是三块钱,就是拿五成的租子,地主所得也就是一块半。还要扣掉十五个大铜板的税。剩下就是1。35个银元。有100亩这样的水田已经够得着“大地主”三个字了。一年的地租不过就是135块银元。虽说还有一个放高利贷的路子,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上海、应天城里面的工厂那么多,还有各处集体农庄在招人,还有下南洋上金山(新、旧金山)的路子。江南的农人们都不大肯借高利贷种田了。

    更有些恶佃还借了钱去投集体农庄,如果债主家里没有人做官,根本就不可能把欠债的佃户从集体农庄的招募点里面弄出来,这放出去的债。只能烂掉对负责招募转运集体农庄庄户的官员来说,这些人可都是一个个大洋钱啊!所以那些没有官身,没有什么大背景的地主,现在都不敢放印子钱,也没有过去分润税收的特权,只好靠几个不多的田租苦熬日子。

    而且大多数的地主家里根本就没有100亩田,只有二三十亩田,一年才几十块收入的小地主是大有人在。他们比起乡下的小农自然是阔的,可到了南京城什么士绅啊,就是让人瞧不起的穷酸!反倒是那些济世大学出来的学生。随随便便都有两三千一年的收入,才是真正让南京城市民羡慕和崇拜的对象!因而这一次的江南士林抗争。在百万南京市民看来,不过就是穷酸闹事,穿一身半旧的儒服在南京城里走动,到哪儿都是白眼。这滋味,翁同书算是尝够了!

    “叔平,你来了?”翁同书的情绪明显不高,只是冲弟弟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翁同龢关上了门,走进来找了一把椅子坐下,笑了笑道“大哥,你住的地方真是让兄弟一阵好找啊。”是啊,问了几回路,要么没有人回答,要么就给他瞎指道,真是耽误了不少时间。

    “不住这儿还能住哪儿?远东大饭店么?那里是济世青年党活动的地方,一间房一个晚上就要十块八块呢。”

    这话听着都有点酸!翁同书做过官的,常熟翁家又是世宦高门,可不是那种破落户,所以翁同书的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可这些日子在南京城里混下来,真是有些被人踹翻在地,再踏上一脚的感觉!

    翁同龢沉默着从一本线装书里面翻出了几张钞票,递给翁同书。就听他淡淡地道“大哥,这些你先拿着,再熬一阵子,等这次的风波过去了,什么都会有的。”他顿了顿,补充道“皇上可不是不要士子,东林党还是有前途的。”

    翁同书将信将疑地看了弟弟一眼,然后小心的收好钞票,这是五张一金元面值的钞票,相当于十块银元,足够他在南京城里生活五个月。不过这些钱并不都是给翁同书花的,其中一部分是要捐给东林党做经费的。

    “大哥,皇上想知道东林党的经费情况。”翁同龢看到哥哥收好了钱,就开始提问了。

    “东林党的手头很紧”翁同书也没有多说什么,点上一支烟,就开始继续着出卖江南士林的事业。

    前文说了,这个时代的地主大多是苦哈哈的穷酸,这些挂着东林党牌子的士子更是如此。要不是穷,他们大概也没有那么多斗争精神吧?而一帮穷算书生凑在一块儿,虽然其中也不乏有家大业大的,但是和那帮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爆发户的济世青年党党员是没法比的。所以在募集经费的时候,也是非常困难。基本上没有什么豪商给他们捐款这帮都是君子不言利的书生,怎么可能低三下四去找商人募捐?顶多就是找找那些有一官半职傍身的同窗,可这些人大多官职低微,而且大多数也不愿意和东林党人深交,就怕被秋后算账。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东林党人又能募集到几个钱呢?

    “现在东林党手头的经费大约就是五十万,可能还不到济世青年党经费的百分之五为了筹集到这个数,有好些人都把家里的田产典卖一空了!要是不成事儿,真是要去喝西北风了!”

    翁同龢冷冷道“他们搏的富贵也是泼天的,要是皇上被他们逼退半步,他们在士林里的地位就起来了,到时候还怕没有官没有钱?就是宰执的位子,也是早晚能到手的。搏这样的富贵,能不下注吗?到现在才五十万,这些人还是舍不得钱啊!只是这场赌局到了现在这地步,已经由不得他们不舍得钱了,等到年后,江南又不知道有多少所谓的士绅之家要典房卖地替这些穷书生善后了!”

    听到这里,翁同书叹了口气,他就知道这闹事容易善后难!朱皇帝现在不发威,但是等到江南士林的威风被济世青年党打掉了,秋后算账还是免不了的

    “那么,他们准备几号闹事?这个应该已经定下来了吧?”翁同龢接着又问。

    “定下来了,西历的1月20日上午8点钟,聚集在南京城内的士子准备一同前往皇城广场敲钟请愿。”

    此事已经不是多大的秘密了,很快就要传遍整个南京城了,翁同书不过是早几天泄露而已。

    “有多少人?”翁同龢皱眉问道。人数是个关键,不管是武斗还是文斗,人多一方总是占便宜的。

    “现在聚集在南京的士子已经不下3万人,可能还会有人过来,最多应该不会超过5万人吧。”

    “个个都是士子?”翁同龢思索着问,“没有农人?”

    “农人?”翁同书一愣,摇摇头,“士子上书,是读书人的事情,关农人什么事情?”

    “他们难道不知道济世青年党在雇佣劳工上街?”翁同龢奇道,“李兰荪、孙燮臣和许星叔也不至于迂腐如此吧?”

    “迂腐?”翁同书嗤的苦笑起来,“他们想拉农人过来也得有钱啊!拢共就50万,那么多的士子要周济,万一真闹得不可收拾还要想办法疏通营救,哪里有富裕的银子去雇佣农人?”

    翁同龢哈的一笑“那他们就等着挨揍吧!”(未完待续)

1027 1441419419085

第1043章 行动起来了!



    大明光复10年,1月20日。

    应天府,南京城。

    天色才蒙蒙放亮,南京街头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送水送货的马车哗啦啦的碾过街道。早起的市民们已经出了屋子,准备开始一天的营生,同时还用好奇的目光在四下打量着南京的老百姓,和历史上其他的京城百姓一样,个个都是消息灵通之士,谁还不知道今天是江南士子风波的高潮?他们很快就在街头巷尾的各处空地上发现了今天这场大戏的主角,都是穿着儒服头戴士子巾的儒生。

    而且,都是一脸的悲壮!

    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聚集起来的,大家都在用悲愤的语调谈论着,商议着,一面面旗帜都铺开了,有的士子正用特大号的毛笔在上面写着口号,还有人拿出了巨大的写着“大成至圣先师”名号的牌位。

    有的领袖模样的书生站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搬来的桌子上面,大声的动员“这是我东林党人的第一次集体陈情游行,一定要让那些小人看看咱们读书人的浩然正气。只要咱们读书人拿出这股气势来,就什么都不用害怕!就是皇上也不敢拿我们怎么样,何况济世青年党的小人!”

    底下的书生各色各样,有年轻一点大概还不到28岁,可以去考科举的书生,也有白发苍苍的“穷范进”。化名翁子房的翁同书也是他们的一员,大声的在给周围的士子打气鼓劲。

    “不要怕,他们人多没有用。我们是读书人。他们不敢动我们的!”

    “天下千万士子都在咱们背后。今日一役,我等必将流芳千古!那些小人,只会遗臭万年!”

    “我读书人要有挺身而出,为天下人请命呐喊的勇气,今日哪怕是头断血流,也不可畏缩!一定要勇往向前!”

    南京的市民们全都围在这些如痴如颠喊口号的书生们周围,用既怜悯又有点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他们,读着旗帜和标语牌上面的口号。

    “废除《选举法》。禁止奸商议政!”

    “免除士绅田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斥退小人,重用君子!”

    “裁军熄兵,遵奉祖训(皇明祖训)!”

    “请天子不争利,不言利,二十年不问兵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天子脚下的升斗小民看到这些读书人的痴傻和气势,也都摇头叹气,纷纷议论起来了。

    “还真是书呆子啊!”

    “新城(指南京城墙外的新区)那里的学校、工厂里已经住满了济世青年党的人,这几日还有一火车一火车的人从上海过来,只怕不下20万!这些书呆子可有的苦了”

    “可他们是读书人啊!那些工人、苦力真的敢打?”

    “打了又怎么样?就算被捕快捉了去。就是花钱赎出来,听说济世青年党已经筹集了1000万元。等着往外捞人!”

    “1000万,真是有钱啊!”

    “那是,人家的学问是能变成真金白银的,哪里像这些穷酸,考不上官就只会坐吃山空。”

    “还会挨揍,现在雄赳赳,气昂昂的,待会儿可就要鼻青脸肿跑回来了。”

    “哈哈哈”

    说到最后,竟然都是挖苦的话了。听得一票士子的脸都是一阵青一阵白的,可是他们也不和这等无知贱民计较,只是狠狠瞪上几眼,就跟着领头的士子往皇城广场的方向去了。

    街头巷尾远远有一些粗壮汉子,都蹲在那儿阴沉着脸,看到士子们走来开去,也都撒开脚丫子往东城的方向跑去,原来他们都是济世青年党派出了监视士子们的。

    “好了,这帮穷酸动了,咱们也该上了,今天就是我济世青年党一战成名的时候!”

    “对,要让东林党那帮穷酸知道,今日的天,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士子可以一手遮住的了!

    南京远东大饭店的餐厅里面,几个济世青年党的头头正在吃早饭,听到手底下人来报信,二话不说就放下筷子,下达了出动的命令。

    因为早就得到了士子们行动的情报,所以济世青年党的人此刻也都准备就绪了,他们的集结地点是在玄武湖附近的神策门火车站广场。这个时空的南京城有两个大广场,一个就是正阳门北面的皇城广场,一个就是神策门内的火车站广场。隔天晚上就从南京新城赶来的支持济世青年党的群众,顿时就像一股不知道比他们的对手壮观几倍的洪流,从火车站广场涌出来上了街道,浩浩荡荡向南而去,他们也同样打起了他们的标语和旗帜。

    “捍卫宪法!”

    “大明公民,人人平等!”

    “打倒不法劣绅!”

    “所有公民,团结起来!”

    “恭请皇上批准《选举法》!”

    

    这个时候儿,大明天子也才在皇宫里面醒来。

    今天的行程早已经安排好了。既然有两伙人要在皇宫广场前来一场坏人打坏人的友谊赛。朱济世当然要登上洪武门观看了这些人不就是来向皇帝请愿的吗?皇帝怎么能看都不看一眼?非但皇帝要看,文武百官们也要看,看看谁的力量比较强,是江南士绅,还是新兴的资产阶级。

    平等啊,权利啊,自由啊什么的,是从来都不会从恩赐中来的,哪怕由朱皇帝这个穿越客去恩赐也是一样他能够恩赐的东西,只要他不在了,朱国杰就能够收回,说不定一切都会变回原来的样子。虽然他现在很想扶植资产阶级成为大明政坛上一股真正强有力的力量,但是能不能扶起来,也要看扶植的对象是不是传说中的刘阿斗了。

    当然,最坏的打算,朱济世已经做好了。万一济世青年党雇来的“群众演员”们真的被江南士子的浩然正气给震慑住,那么少不得就要用刺刀去解决他们!近卫军团的四万官兵,现在已经处于最高战备当中了!要不然,这帝王的颜面威信可就无存了。

    只是那样一来,大明帝国就要从资本主义康庄大道上拐上军国主义的路线上去了过度利用军队搞政争的风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被后世称为“1。20运动”的政治风波,就是朱皇帝开的一场赌局,赌注就是大明帝国未来的发展几十年的发展路线。如果新兴资产阶级能够撑起市面,显示出足够的力量。那么将来的大明政治就是选票、议会,顶多再上几次街头。

    这个时代标准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政治路线就是这样的。指望各个阶级一团和气在皇帝老子的带领下携手奔小康是在做梦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才到哪儿啊?就这么点总盘子要让各个阶层都满意是不可能的。

    所以平日里面吵成一团,时不时来几场阶级斗争不断释放压力才是正道儿,不过最高的当权者一定要控制好斗争的规模和方式,当然还有自己的立场!说起来还真是不好掌握。一个不好,大明真的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自己在世还能控制,一旦自己不在了,朱国杰那个小子怎么掌控得住局面?

    朱济世这回真是有点绞尽脑汁了。

    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关注着这场风波,心事重重的,不过睡四五个小时就醒来。到了这个时代,竟然从来未曾如此心力交瘁过。哪怕是在香港的时候,没有多少力量,却要筹谋推翻满清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也没有如此发愁。那个时候虽然困难,但是方向很明确,知道该走什么道路。可是现在,却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未完待续)

1027 1931359422262

第1044章 东林诸君!随我向前!



    正在朱济世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见急促的脚步声音,然后就看见小千叶美人飞奔进了朱皇帝的寝宫。这个时候朱济世正在侍女的词汇下更衣,昨天晚上他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