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639部分

天朝之梦-第639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是不好卖,而是没有这种大帆船好卖。现在蒸汽帆船的主要市场还是客运船舶,因为旅客是要赶时间的。而且人在船上就有消耗,多呆一天就多耗费一天的淡水和食品。所以航速较快又不大受风向风速影响的蒸汽帆船比较受欢迎。但是货船还是这种大帆船比较实用,因为使用了蒸汽机操纵船帆和锚链,船员比较少,可以搭载的货物就多,虽然受到风速风向的影响较大,但是用来运输大宗货物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风成西装笔挺的站在皇帝老子面前侃侃而谈,语气非常随便,似乎没有感到多少压力。实际上他和朱皇帝算是老相识了。早在十八年前他进入香港济世大学的时候就认识朱济世了,那时候朱皇帝是他的校长。后来他成为大明皇家科学院院士以后。和身为科学院荣誉院长和院士的朱济世更是经常见面。

    “原来如此。”朱济世点点头,现在还是风帆向蒸汽动力过渡的时代。性能优越的帆船拥有不小的事情也不奇怪。“风卿(风成有一个伯爵的爵位,可不是花钱买的,而是表彰他对大明海军发展的贡献),万吨级铁甲舰的设计可开始了?这次参加海军部招标的可有六个船厂,你们南洋行的船要是不行,可别指望朕帮你们说话。”

    万吨级铁甲舰一直都是海军想要的,不过由于大明帝国和英国有条约限制海军总吨位,所以朱皇帝迟迟没有批准海军部的请求。而这一回因为印度支那联邦的问题,大明和英国算是走上全面对抗的道路了,自然不会再顾及条约。于是万吨级铁甲舰的建造计划立即就被抛了出来,开始大张旗鼓的招标了。

    而这个招标,当然也不是随便走个过场。因为近几年来,由于需求旺盛,大明的造船工业已经变成了一个财源滚滚的行业,自然吸引到了大量的资本。而且许多新开的船厂虽然规模不如南洋造船公司,但是技术水平并不弱。因为它们的经理和工程师很多都是从南洋行出来的——现在可有不少济世大学出身的技术人才已经开始走上自主创业的路子了。包括钢铁、造船、军工、化工、机械等重工业行业在内,都出现了不少蒸蒸日上的中小企业其实也不是很小,在大明这里,能玩重工业的起码都是资产上百万的厂子,只是和皇室财团、兴业财团、怡和财团、延平财团(郑王爷家开的)等大财团开设的大厂大矿比起来有点儿小。

    虽然这些中小船厂实力不弱,但是风成倒也没有把它们完全当成竞争对手,只是淡淡一笑“皇上,我倒不担心南洋行会输给别的船厂,虽然它们的技术不弱,但是建造万吨级大型蒸汽铁甲舰是需要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全大明也只有我们南洋行是从建造2000吨级、3000吨级、5000吨级铁甲舰一步步过来的。别的厂子都只有建造民用蒸汽帆船的经验。就算拿出设计图纸,也不一定真的能造出好船,至少以其中一家工厂的力量是不行的。所以我觉得海军部这次应该拿出两张订单,一张给南洋行,一张给另外五家船厂共同负责让两边各自拿出设计方案,然后开工建造,等船造好了再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真正得出优劣。”

    朱济世听了这话真有点哭笑不得,这个风成到底是个技术专家而非商人他的建议,不等于给南洋行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吗?不过朱皇帝还是笑着点点头,道“风卿,你的建议朕知道了,朕会和海军部去说的。不过,朕还是期望南洋行拿出全世界最好的万吨级蒸汽铁甲舰。”

    说完他一挥手,就让这位江南造船厂的掌门人告退了。风成刚一离开,朱济世身边一个穿着蓝色呢子海军军服,佩戴着中将军衔的海军军官,就上前一步,低声对朱济世道“皇上,护航舰队已经在吴淞口外编队完毕,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号随时可以启航了。”

    朱济世这次到上海来并不是专门视察江南造船厂的,而是预备去日本出访,哦,现在要用出巡了。因为日本王国已经是大明藩属,即将接任日本国王的也是朱济世的儿子朱幸义。

    朱济世点了点头,刚想下令启航。就看见一名御书房的秘书官急匆匆走了进来,将一张抄报纸恭恭敬敬递给了翁同龢。翁同龢看了一眼,眉头就紧了起来。

    “叔平,谁发来的电报?”朱济世低声问了一句。

    “是驻伦敦大使馆的急电。”翁同龢深吸了口气,低声道,“有人自称是前日本天皇睦仁的出现在了伦敦,并且向英国方面提出了政治避难的请求。”

    “什么?”朱济世听了这话,脸色顿时铁青起来。“电报上有没有说这个睦仁是从哪里来,多大年纪,有谁陪同在身边吗?”

    “只说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只有两个日本女子陪同另外,英国驻海峡殖民地总督府还派人护送。”翁同龢回答道。

    朱济世一伸手就接过那份电报,亲自看了一遍,随后就朝地上一丢“先不去日本了,传明子和岩仓俱视到上海来!”(未完待续。。)

129 10411910591145

第1221章 新日本,独立还是称臣



    咣当一声,德川明子狠狠砸碎了一个茶杯,似乎还不解气,又踢翻了一个日式矮脚桌,上面放着的点心食物撒了一地。日本王国内阁的几个大臣以事实上的首相,左大臣德川庆喜为首都跪在这间位于二条城黑书院的和室之内,大气儿都不敢出。

    他们都是得知明治天皇在英国“复活”的消息,急匆匆赶来二条城的。德川明子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跳了起来。而她的目光在众人当中一扫,发现没有岩仓俱视,这个火气顿时就爆发出来,再也遏制不住了。还当着一干大臣的面,大声召唤御番庭众总长大久保大和。

    这大久保大和原名叫岛崎胜太,是武藏国多摩郡的农民出身,后来以横滨藩下士的身份去大明当了日籍志愿军,对俄战争中立下过战功,回国以后就成了横滨藩的治安奉行。不过不在横滨当差,而是带着一批横滨藩士在京都活动,专门铲除反对德川明子的志士。

    因为砍起人来心狠手辣,对明子和幸义又忠心耿耿,所以一再得到提拔。现在的身份是2000石旗本家格的高级武士,还负责掌管德川明子最心腹的御番庭众。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人见人怕的特务头子。

    大久保大和一到,德川明子立即就咆哮起来了“大久保,去给我拿岩仓俱视的人头来!现在就去!”

    几个日本大臣听到德川明子竟然下令让御番庭众去砍日本的外交大臣,全都吓了一跳。这个岩仓一直以来不是挺受明子信任的,现在怎么就翻脸不认人了?大久保大和也不含糊。立即答应一声。转身就往外走。准备派人去砍岩仓俱视!可是他才走出几步突然又折返回来“殿下岩仓俱视两天前就去上海迎接大皇帝陛下了!”

    “那就出动忍者去追杀!”德川明子俏脸儿都气得变了形,这些年她可真没有薄待岩仓,俸禄都加到一万石了,隔三差五还有赏赐,甭说是公家就是皇族也没得比!她咬了咬银牙,“再派人去捉拿岩仓俱视一门!统统拉去三河原斩首!”

    “哈伊!”大久保大和应了一声,转身又要离开。这下屋子里面的几个大臣都把目光投向德川庆喜了——砍个岩仓俱视就算了,还要砍人家一门可就太过了。抄家灭族的事情在日本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发生过了!而且就算是大明上国。现在也不兴这套了。

    “等一等!”德川庆喜硬着头皮叫住了大久保,然后又对妹妹明子道,“明子,到底出了什么事情?难道岩仓俱视和这个冒牌天皇有关?”

    德川庆喜当然是知道明治天皇尚在人间,实际上当年明治天皇失踪事件,他和德川齐昭都有份参与——毕竟德川家族也不是德川明子一手遮天,要不然明治天皇就不是失踪而是真的变成死人一个了!

    德川明子瞪了哥哥一眼,头脑也冷静了下来,岩仓一门肯定要灭,至少男子都要灭了。这个家伙既然要当天皇的忠臣就要准备付出代价!不过这种事情只能悄悄进行。

    其实岩仓俱视也不是忠天皇。而是对德川明子的统治和入华路线不满。虽然这条路线是符合旧日本士农工商四大阶级共同利益的,但是不甘心入华的日本人也不少。现在朱济世又开始推行大中华概念。摆明了车马要同化东亚、东北亚种族,一部分已经具有了民族意识的日本武士和公家阶层(明治维新之前,农民和商人的民族意识非常淡薄)对于入华是多少有些抵触情绪的。特别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中级武士或公家子弟并不能从入华当中得到多少利益,自然倾向于保持日本民族的性了——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名家和一刀一命的底层武士大多数倒是支持入华的。前者希望通过分享大明对外扩张的战利品缓和国内矛盾,确保他们的“大地产制”不动摇。后者则希望通过出仕大明得到财富和地位。

    而现在聚集在新日本的一部分日本精英大多属于中级武士,他们执行的大概是亲华不入华的路线,一方面抱着大明的粗腿不放,一方面又不肯真正入华,就想在南美洲重建一个日本国。岩仓俱视显然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现在把明治天皇抬出来,谋求的肯定不是旧日本的天皇,而是妄想让睦仁去取代德川家幸当新日本的天皇不对,岩仓俱视不会糊涂到这种地步,明治天皇在新日本复辟就意味着新日本和大明决裂。那样他们就很难再从旧日本得到大量移民了

    所以睦仁只是一颗牵制德川家幸的棋子,目的就是防止新日本和旧日本一样在入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想到这里,德川明子心中已经有了尺寸,她重重的哼了一声“岩仓一门暂且软禁起来。我要亲自去一趟上海,日本的事情就拜托诸位了。有什么消息随时给我回报就是,明天一早我就出发!”

    说罢就重重跺脚走了出去,她心里的火气,还得找地方去发泄呢!

    几个日本大臣都俯身行礼送德川明子离开,抬头就是面面相觑。这些人都是大名家格的当主,是公武合体以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当然是德川明子的拥护者。但是说实在的,他们一个个都是没有什么大用的人物。现在遇到这样的大事情,都没了主张。

    最后还是德川庆喜叹了口气“新日本怎么样咱们管不了啦,不过旧日本入华的路子还要走下去了好了,各位回去以后好好把持住局面,无论如何都要过了眼下这关!”

    

    就在明英双方开始在印度支那半岛,在南洋,在太平洋和南美洲展开全面交量的时候。作为双方争夺的重点,新日本方面同样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们的盘算。

    在指挥部队攻陷圣地亚哥,几乎占领了智利全境(除阿塔卡马沙漠)之后,新日本首席奉行西乡隆盛便将陆军主力交给了军奉行佐久间象山指挥,自己则留在圣地亚哥筹划建国迁都的事情。

    现在的新日本在西人眼中俨然已经是一个国家,可实际上新日本并没有真正建国,还是日本殖民地的地位,统治新日本的机构还是新日本管领府,实际上就是个总督衙门的规格。当然,在打下智利之前,西乡隆盛这些人就算是想在新日本成立一个国家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巴特哥尼亚和火地岛的地盘虽然不小,但实际上可以开垦的土地真是太有限了——日本民族毕竟是个农耕民族而非游牧民族,而且近代所有的强国都需要一个相对发达的农业做基础,要不然就不足以养活足够多的人口,没有足够的人口自然也就不可能建立什么强国了。

    而在取得了安第斯山脉西麓的狭长而肥沃的平地之后,新日本总算可以发展出足以养活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的农业了。建国的条件,自然也就成熟了。

    可是建什么样的国,却是一个颇让人费神的事情。

    这个问题现在有两个选项,一是建立一个的新日本王国;二是建立一个臣服于大明帝国的新日本王国。前一种选择肯定是统治新日本的“志士”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可是大明帝国的反应却让他们拿不定主意。而后一种选择,不仅会让新日本有步旧日本入华后尘的可能性,而且也限制了新日本在明法英三国之间辗转腾挪的空间。

    而更让西乡隆盛头疼的是,英国方面突然抛出一个什么明治天皇都已经死了,还复活干什么?难道还想要当新日本的国王不成?这事情根本连窗户缝儿都是没有的!(未完待续。。)

129 14401110593759

第1222章 大势如此



    “妾身实在是不知道岩仓俱视如此狼子野心竟然妄想用一个假天皇篡权夺位!不过日本国上下早已经一意内附入华,大势如此,岂是他一个跳梁小丑可以抗拒的!”

    安静的上海行宫里,就听见一个女子用极其平静的语气在讲话。朱济世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跪在他面前的,正是德川明子或者叫源明子。她显然已经从最初的震惊的愤怒之中恢复了过来。在掌握大权十年之后,这个女人渐渐养成了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朱济世身后侍立着千叶佐那子,而大明皇后罗香梅和皇贵妃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坐在朱济世左右两侧的凳子上面,都偏着脸儿看着朱济世的脸色。现场并没有大明的文武官员,纯然就是一个家庭会议的规格。

    好容易等德川明子说完,朱济世才慢慢地道“明子,日本国内的老百姓怎么看?德川宗家又怎么看哪?”

    日本入华已经是一百步走了九十九步,如果不出这次的意外,朱皇帝就要亲自去日本参加儿子的加冕礼。之后日本王国就要正式由朱氏王朝统治,德川明子也能以国王生母的名义出任摄政,继续掌握大权,进一步推动入华。最多一代人,日本王国和大明帝国就完全一体了。大概就和现在的巴伐利亚、符腾堡什么的和德意志帝国一样了。王国和国王的名号虽然都保留着,但是其王国上下认同的都是德意志,而不是什么符腾堡或巴伐利亚。

    而日本入华对整个大中华地区一体化的意义。则是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