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791部分

天朝之梦-第791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有,亲王殿下。”宫廷管家约翰。布朗回答,“伦道夫。丘吉尔办公室刚刚打来电话。说首相正在赶来白金汉宫的途中。”

    阿尔伯特点点头。望着窗户外面正在发生激战的英国首都。低声嘀咕道“但愿那个胖子别让暴徒给打死了毕竟处理印度的事情,他是最得心应手的!”

    罗伯特。丘吉尔的车队正在顶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射出的弹雨坚持前进。自从世界大战爆发后,伦敦工业区的许多工厂都转产枪炮弹药,这些日子真不知道有多少武器从这些工厂中流出落到了暴动者手中,今天晚上都被他们拿出来使用啦!而且还有不少开进伦敦执行戒严任务的陆军已经被暴动分子渗透,现在他们正在和还忠于职守的一部分陆军官兵在伦敦的街头激战!

    丘吉尔首相的马车玻璃已经完全被打碎了,车夫被打死,现在是苍白着脸的首相秘书在驾车。幸好配属给罗伯特。丘吉尔的国王蓝色团(皇家卫队的三个骑兵团之一)的一个骑兵连还算忠于职守。一路上用马刀、马枪打散了好几股暴徒,将首相的车队护送到了白金汉宫附近。

    白金汉宫附近的战斗当然是最激烈的,整个伦敦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白金汉宫、白厅街和唐宁街。只要控制了这三处,英国的反动政权就得从伦敦夹着尾巴撤退了。至于伦敦庞大的工业区和贫民区,则早就在暴徒的控制当中了当英镑保卫战失败,英国的资本家纷纷卷款潜逃后,大批的工厂包括可以生产武器弹药的工厂就落入工人手中了!

    和一小队穿着工装的暴徒交火之后,车队一个转弯就冲了出去,转过一条尚未被人设置路障的街道之后。就上了通往白金汉宫的大路。白色花岗岩外墙的宫殿周围不时有火球升起,那是交战双方在用迫击炮互相轰击!在皇宫前面的广场上面。已经紧急的堆放了不少障碍物。大队大队的皇家卫队官兵就躲在障碍物后面,至少也有上千人的规模。正在奋力抵抗着数量不明的暴徒。看到国王兰色团的骑兵护送着几辆马车过来,立即就有一队皇家卫队士兵发起冲锋,逼退了没有多少组织的武装暴徒,将丘吉尔首相接应进了白金汉宫。

    “首相,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伦敦还能不能保住?”

    罗伯特。丘吉尔刚一走进金碧辉煌的觐见厅,就看见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气急败坏地迎了上来,劈头就问。

    “陛下,内阁希望您立即离开首都,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和护航的舰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罗伯特。丘吉尔语气凝重的提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逃跑建议伦敦其实也不是一定保不住,忠于国王的军队还是很有一些的。但是保住伦敦之后呢?大英帝国的这个烂摊子要怎么收拾?

    军事上一败涂地,经济上完全崩溃这个国家已经从战前拥有大片殖民地和强大工业实力的富国,沦落成了一个经济崩溃,到处都是破产的工厂和挨饿的工人阶级的穷国!

    而且和海峡对岸的存在大量中农阶层的罗马帝国不一样,这个时代英国的阶级分化是非常严重的,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贫民窟。除了几十万人的资产阶级、中产阶级之外,就是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的无产阶级,虽然他们在战前的收入并不比罗马和德意志的工人更低,但是一旦失去工作,他们就失去了一切!整个英国也同时失去了维持稳定的基础英国是没有一个庞大的自耕农阶层的,整个国家的大部分土地被大约10000家大地产主所掌握着!

    在以往英国还拥有大片未开垦的殖民地的时代,每次经济危机中失去工作的平民,大多会飘洋过海去富饶的殖民地寻找新的生活和机会。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吸收他们了,而且失去工作无法糊口的英国穷人也实在太多啦!而大英帝国陆军的大部分官兵,也是来自劳工阶级的如果政府拿不出一个解决目前困难局面的办法,光靠镇压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陛下,请您立即携王室成员离开吧!”罗伯特。丘吉尔看着有些发愣的国王,又一次大声建议,“万一码头被暴徒攻占,我们就没有办法离开了!”

    仿佛是为了证明罗伯特。丘吉尔的话,剧烈的爆炸声突然从泰晤士河的方向传了,几道巨大的火柱升上了夜空,整个伦敦城都在颤抖。白金汉宫外激战的枪声一时都停顿了一下。所有人都好像着魔一样看着海军舰炮突然开火轰击的壮观景象。

    “上帝啊!海军再用16英寸大炮轰击伦敦!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国王突然明白了正在发生的事情,猛地吼了起来。

    “不是在轰击市区,是在轰击泰晤士河上的炮台!”罗伯特。丘吉尔有些气急败坏地道,“一定是有炮台落入暴徒手中了!国王陛下,再不走恐怕就走不了啦!”

    爱德华七世的脸色惨白的脸一丝血色都没有了,回过头看看还算镇定的父亲。阿尔伯特亲王点点头,对罗伯特。丘吉尔道“走吧,现在就走!”接着他又柔声安慰自己怀中正在抽泣的维多利亚,“没有什么好伤心的,我们已经为这个国家尽了全力,现在即使我们现在前往印度,也是为了这个国家相信英国的民众早晚会明白,我们为他们保留下来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

    维多利亚苦苦一笑,“那我们就赶紧离开吧,别让英国人民为我们遭受到更多的苦难了但愿这场革命可以让英国得到新生。”

    1877年8月10日凌晨,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带领王室和内阁要员,在皇家卫队的保护下登上不列颠尼亚号游轮,随后在数艘战舰和运输船的护送下,沿泰晤士河离开伦敦,而后驶入了茫茫北海。随着他们的离开,盛极一时的大英帝国,宣告终结。

    

    “英国发生革命!王室和内阁下落不明!英格兰革命委员会已经宣布接管政权”

    消息传到应天的时候,朱济世刚刚吃完午饭。这个时代的夏天(英国有夏时制),伦敦和应天的时差是7个小时。也就是说,这一次锦衣卫的情报还是非常及时的。

    “英国王室和内阁逃出来没有?”朱济世望着楠本高子追问。

    “没有具体的消息,只知道有一支包括胡德号战列舰在内的小型舰队在昨天晚上离开了伦敦。”

    “他们已经离开了!”陪朱济世吃饭的玛丽亚。克莱门蒂娜松了口气,“现在就看他们去什么地方了?”

    “当然是新日本了!”朱济世笑道,“要不然还能是哪里?朕可拿出了印度给维多利亚这可是相当富裕的地盘啊!”

    “太上皇,英国这下算是垮了,”太上皇后罗香梅笑着说道,“这下咱们大中华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高枕无忧?恐怕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新的更危险的敌人已经在欧洲和美洲登场了,他们是比大英帝国甚至比罗马帝国更危险的敌人!如果我们不能时刻保持警惕,就将步大英帝国的后尘!”朱济世脸色阴沉地说着,然后又给楠本高子下达命令,“给紫禁城挂电话,让皇帝晚饭前到温泉宫来一趟,朕要和他商议事情。”(未完待续)

33 8013411976263

第1500章 西方社会主义阵营



    楠本高子的电话打到紫禁城的时候,朱国雄正在召开御前会议。英国革命的事情,他和内阁也已经知道了。不过他现在要考虑的可不仅仅是大英帝国的后事。

    自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大中华帝国这一方,最是心力交瘁的恐怕就是这位大明宣武皇帝和大明朝堂上的左丞相潘祖荫了。他们两人一个是整个帝国的最高领袖,一肩担负国家民族的兴亡;另一人是责任内阁的领导者,整个帝国的大管家。两人必须一只眼睛要盯着前线和世界风云,另一只眼睛还要牢牢盯住国内。

    军事上的,外交上的,政治上的,民生上的,还有大中华帝国的事务,到处都是问题。国家大到了如眼下的大明和大中华帝国这种程度,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也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而身为责任内阁首相的潘祖荫,肩膀上的重担更是一个比一个沉重。两年的大战打下来,这位大明首辅的须发已经花白了大半,面容中更是带着几分疲惫。

    现在战争虽然已经接近尾声,而且还是大获全胜。但是压在潘祖荫还有那位御座上的大明天子肩膀上的担子,却丝毫没有减轻。帝国领土的扩张是一笔巨大的可以留给子孙的财富,但是对于统治者而言,要管好这么大的国家却很不容易。

    大明本土的山西、山东、河南、北直隶四省自今年开始就没有下过几滴雨,大片土地干涸荒芜,眼看就要颗粒无收。四省的受灾的黎民多达数千万之众!而大旱过后多半还要起飞蝗。又不知道要波及多少土地和人口了。

    而美英方面又相继爆发了革命!这对已经取得战争胜利的大明来说。其实不是什么好消息。革命意味着这两个被大明打败的国家被“清盘重组”了。而且现在发生的革命还不是单纯的共和革命。而是由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发动的社会革命!

    济世大学毕业,对于西方政治、经济、法律了如指掌的潘祖荫,当然知道这种社会革命将会给美英两国的社会、政治形态带去多大的变化和震荡,更清楚这种革命一旦传染开来,会对整个白人世界带来多大的变乱,会给大中华帝国带来多大的威胁他可是知道“世界革命”这个词儿的,一旦社会革命席卷西方,很有可能会缔造出一个无比庞大的西方社会主义阵营

    而且。他还深深担心这种社会革命的思潮会在将来什么时候传播到大中华帝国

    “潘卿。”

    “臣在。”

    只是在御前会议上,潘祖荫将自己的担忧深深的掩藏起来,表露在外的,还是一名处变不惊、成竹在胸的内阁首辅的模样。

    御座上的大明天子也是一副同样的表情,似乎从未将正在席卷欧美的赤潮放在心上,“晋冀鲁豫四省大旱已经有数月之久,秋收已经无望。今天四省又有十几分请求朝廷赈灾的奏章,不知潘卿看了没有?”

    朱国雄首先提起了四省旱灾。这次的旱灾规模很大,几乎是20年来最大的一次历史上的这场大旱灾会一直持续到1879年,在满清山西巡抚曾国荃的奏章中留下了“赤地千里。山童川竭,树死土焦”和“夏秋不收。宿麦未种,树皮草根食尽,父子相食,人死十之”等记载。

    不过对现在的大明朝廷来说,这样的大灾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还是好事情。

    潘祖荫道“自复兴以来,赈灾多用移民之法。四省富裕之农,户户皆有数年之积粟,无需朝廷赈济,只需免除宣武元年田赋即可,而小户贫农之家,守十余亩单薄之田,本就难以维持,如今正好补贴川资,助其移民。”

    经过二十多年不间断的鼓励移民和城市化政策,如今大明本土的人口分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总人口接近6亿,但是汉地18省的人口却不到4。1亿了,其中还有超过1。3亿人生活在城市或城镇之中。汉地的城市(镇)化率已经接近了32%。

    而另外的1。9亿大明公民,则迁居到了东北六省,兰芳四省,交州二省,西域五省(北疆、南疆、七河、青海、),南北蒙古六省和西伯利亚省、海峡省、夏威夷省等地去了,还有一些居住到了大明之外的中华诸国。

    其中又以东北六省人口最多,截止光复29年,已经超过了9000万,其次是兰芳和交州的六个省,人口也超过了3500万。南北蒙古六省的人口加起来约有1800万,西域五省的人口之合超过1700万,西伯利亚、海峡省和夏威夷三地的人口总和也超过了500万。

    另外,还有近2500万大明公民生活在大明以外的大中华诸国。大中华诸国的公民一直拥有自由迁移的权力,国籍也可以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转换。但是更换国籍却涉及到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土地分配和兵役。于是就有不少从事工商业或担任教师的大明公民以侨民的身份在大中华诸国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免费的土地和住房去承担兵役的,而且也不是每个大中华诸国都有那么多富裕的土地可以分配的。此外,目前居住在澳大利亚和原先南洋诸岛的几百万大明公民也没有更换他们的国籍。

    而在持续不断的人口外迁和城市化的双重作用之下,大明汉地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也比30年前增加了不少,达到了人均4。3亩左右。因此贫下中农的标准也相应在提高。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晋冀鲁豫四省,五口之农户,自有土地不超过15亩的都算是贫农。拥有土地在15亩到50亩之间的算是中农。拥有土地50亩到100亩的才算是富农。有田百亩以上的是农场主。至于传统靠出租土地牟利的地主和租用小块土地以聊生的佃农,几乎已经绝迹。

    不过人均耕地较多并不等于大明农民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由于东北、西域、蒙古、交州、暹罗、婆罗洲甚至是东华、西华农牧业的大开发和汉地“百亩农场”的兴起,大明汉地的粮食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而且还时不时来场天灾。对于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成本又高的小农而言,破产失地只是早晚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朱济世侵略扩张政策的一个恶果!

    大中华帝国的出现,造成汉地、朝鲜和日本的小农经济直接面对来自新大陆、中南半岛、大明东北、蒙古、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大农场、大牧场的激烈竞争。而且大明、日本和朝鲜三国政府,又不采取任何扶植小农的政策,反而鼓励土地集中经营。这样就更加加剧了小农的困难。每一次自然灾害的背后,都是无数小农的眼泪,这一次四省旱灾也不例外。而大明朝廷采取的政策,仍然是“助其移民”。

    “潘卿,如今东北、西域、兰芳、交州等地人口日益绵密,已非30年前可比。”大明皇帝朱国雄说着又皱起眉头,“还有肥沃土地安置移民吗?若让他们远渡重洋,只怕会水土不服吧?”

    水土不服是有药医治的,添加了h洛因的万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