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一个繁盛后宫的建立 作者:燕回 >

第106部分

一个繁盛后宫的建立 作者:燕回-第106部分

小说: 一个繁盛后宫的建立 作者:燕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我。从他今天一见到我,就一直是这个样子,无所言,有所期。
  我知道,他期待的是什么,应该是一句原谅吧?可是,我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只轻声说了一句,“好好休息,别想太多”
  闻言,他立时抿紧了唇,死死盯了我半晌。我别开头去,避开了他的视线。当我再回过头,他已经闭上了眼睛。我静静望了他许久,最后,缓缓起身,无声离去。
  原谅吗?或许可以吧?但不是现在我是凡夫俗子,被信任的喜欢的人,利用背叛,那种痛,又岂是一夜之间便能淡忘的?要我说谎话哄他吗?他那么聪明的人,又怎会看不出?有什么意思呢?何况,我又有什么资格说原谅?我自己还是个罪人,因我一念之差,害得四十多口人无辜丧命,这笔债沉甸甸血淋淋压在我背上,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一句轻飘飘的原谅就把一切抹去,那要置那些枉死的冤魂于何地呢?
  有些恍惚地走在路上,胸中窒闷难当,身上疲惫不堪。终于,我再也走不动了,停了下来,站在路上怔怔出神。
  这时,就听一旁的小太监问道,“陛下,天晚了,今夜要在哪宫歇息呢?”
  我醒过神,犹豫一下,道,“先去紫瀛宫吧”他病了,昨天又差点死在我手上,不知现在怎样了?虽然明知去了不过徒惹伤心,却到底还是放不下心
  到的时候,照例没让人通传,径自往后面走去。走到一座假山之畔时,忽听那边有人在小声说话,不由停住了脚步。如今我已相信,偷听人家说话,这种缺德事,做了一定没好处,所以正要轻咳一声,表明我的存在,但当我听到了说话的内容时,却不禁忘了出声。
  说话的声音很熟,应该是胡砚孙琴那两个。
  只听一个道,“我看他病得也不重,你怎么就让我把课都停了?本来陛下就对他不满意,下次一来,见我们毫无进展,还不又得发火?”
  我立时想起来,那次让他们调教他,这命令我可一直没收回呢。如今我既已不再恨他,那种无聊的事情也不必再做了。
  我正想着,只听另一人答道,“那么卖力干什么?我劝你差不多就行了,别做得太过分。没准儿人家什么时候又得了势,到时你我就惨了”
  “不会吧?看陛下这样子,恨死了他。瞧昨天他脖子上的一圈印,紫青紫青的,没死真是奇了照这么玩儿下去,他的身体又不好,用不了一年,他一定撑不住,有什么好怕的?”
  “你还别说这话上次那个,陛下玩儿起来不比这个狠,那人不比这个惨?最后怎么样?不也熬过来了?现在人也放出来了,宠得跟什么似的,如今宫里没有皇后,就数他大,把我吓得,听到他来,远远就绕着走结果,那天倒霉,没绕开,被他看见了,好家伙,那刀子似的眼神扫过来,吓得我半条命都没了还好,最后他没说什么就走了”
  “这,这个不一样吧?”
  “嗯,是不一样,这回这个,我看更不一般你又不是不知道人家原来的身份,那可是堂堂的丞相那时又是什么罪名?谋反!不管后来朝廷怎么说,咱们那时可是在宫里的,事情的真相不比谁都清楚?当日你我可是眼见着他带兵到处搜拿陛下的这样千刀万剐诛九族的大罪,陛下是怎么处置的?没事!卢家一点儿事儿都没有!就是他,也不过免了官,收到了宫里。你说陛下不在乎他?”
  “这,好像”
  “还有你别忘了,当时兵乱,明晖宫赵三那个天杀的,竟说我们深得陛下信任,要把我们抓起来好好审审,还不是这位一句,这两个是不打紧的,才算了的?做人要知道感恩,他也算是救过咱们!”
  “哼,算你说的有理”
  “唉,我早说宫里是非多,保命不易,你非贪图那两个钱要进来,最后果然是麻烦不断”
  “呸!你这么明白,当初为什么还是和我进来了?我可没求你!”
  “你以为我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瞧你那呆头呆脑的样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把命送了!让你一个进来,我怎么放心得下?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谁要你陪”话是这么说,语气却已软了。
  “要不要也这样了,混一天算一天吧。”
  “你怕什么!横竖有事,我,我总陪着你”
  说到这里,那边终于没了声息。
  而我在这边,已是听得呆了原来,我对他的心思这么明显,可笑之前我还一直宣称,留下他是为了报仇出气从前,总看不起这两个人,却原来也是有情有义之人,彼此之间,更是情深意厚想到这里,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再也呆不下去,转身仓皇离去。
  临出宫门才想起一事,却不愿回去,随口吩咐身后恭送我的小太监道,“你去告诉胡砚孙琴他们,就说朕说的,那个课,可以停了你这么说就行,他们明白。”
  离了紫瀛宫,犹豫片刻,终于决定回乾清宫。刚到宫中,玄瑛就来了,将解药给了他一粒,他小心翼翼收了起来,赌咒发誓一定尽快配出,然后,一句多余的话也没说,就叩头离开了看来上次把他吓得够呛,我有些好笑,想感叹两句,回头看看,四周倒是站满了人,只是各个恭恭敬敬,低眉顺眼,便如木雕泥塑一般,却又和那个去说?我顿时一呆,一阵酸涩慢慢涌上心头,再无兴致,冷冷地将人赶了个干净,脱了衣服,倒头睡去。
  可是,睡却也睡不安稳,一夜噩梦无数,醒来就记不得了,只是冷汗涔涔。最后终于睡不着,睁着眼睛,直到天明。
  次日早早又要上朝,朝会之后,接着召集昭文馆诸人议事。最近我们一直在讨论江南的赋役制度,经过那次苏黎的分析,我们都认可若要稳定江南局势,现行赋役制度必须改变,以减轻小民负担。现在基本方案已经成形,只待发于各部讨论。今日大家又将整个方案逐条整理了一遍,最后决定,明日朝上就将此方案正式提出。
  一件大事终于告一段落,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我温言慰勉几句,就让大家散了,只留下了小周和独孤两人。
  沉吟片刻,我终于开了口,“朕想开春运河解冻之后,去趟江南。”
  那两人一听,都是一愣,半晌,独孤先开口道,“陛下,若按照我们的计划,不需要陛下亲去啊!”
  我笑道,“推行新政,阻力必大,朕若去了,事情好办些。而且,就那件事情来说,香饵大了,才能钓到大鱼,不是吗?”
  独孤眉头一蹙道,“可是,万一京中安德王有异动”
  我微微一笑道,“异动?好啊,我不怕他动,就怕他不动呢!”
  我这句话一出口,独孤怔了一下,然后,低头沉思起来。
  这时,小周突然开口道,“臣倒觉得,陛下这个主意不错,引蛇出洞,永绝后患。”
  独孤听了,久久无语,最后,轻叹一声,道,“也好,就是有些冒险了路上一定要带足侍卫兵将,以防不测。”
  我笑了,点头道,“这是自然”
  然后,我已开始在心中盘算计划的细节了,越想越兴奋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那我后半辈子不说高枕无忧,至少也能少操大半的心了想到这里,已有些急不可耐了当然,让我对江南之行如此期待的,除了那个计划之外,自然还有很多原因,不过,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温山秀水和美人,呵呵就在这时,脑海中瞬间浮起了一张温煦的笑脸美人哥哥心中怦然一动,到时应该会见到他吧?立时,一丝淡淡的喜悦涌上心头。不过,随即就消失无踪即使相见,又会是以何种身份,在何种情况之下呢?
  “陛下!”独孤的一声轻唤打断了我的那一瞬间的恍惚。
  “什么?”我一下回过神来,收敛了形容,随口问道。
  就听独孤道,“陛下可还有事吩咐?”
  我想了一下,才道,“还有一事,朕知道,你们恐怕又要反对朕想恢复前太子慕容澹的皇族身份,同时封王赐府。”
  果然,这个大雷又把两人炸得半晌没吱声。独孤低着头不说话,小周频频看他,最后,可能发现指不上他了,无奈地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前太子能力不凡,当年颇得人心,焉知今日不能死灰复燃?何况,当年他犯的是谋逆之罪,先帝亲断,陛下顾念手足之情,留他一命已属宽宏,实无必要如此厚待。”
  我没回答,转头看看独孤,问道,“静轩的想法又如何呢?听说当年静轩和前太子有过交往,你觉得,他可还会再生贰心?”
  独孤又迟疑了半晌,才毅然道,“臣觉得,应该不会。陛下如此仁厚,他感念陛下恩德,岂会再生事端?而且,上次宫变,太后、徐太妃和清河王明明是命丧叛贼之手,却有少数小民不明真相,不辨是非,枉自揣测,竟至坊间流言四起。此时,陛下若宽宥了前太子,并加以厚待,可让百姓看到陛下的仁德友悌,流言自平。”
  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小周却冷哼一声道,“独孤大人同意陛下的想法,真是因为以上原因吗?独孤大人和前太子仅仅是有过交往吗?恐怕,交情不浅吧?因私废公,岂是为臣之道?独孤大人这样做,可对得起陛下的知遇之恩?”
  独孤闻言,脸色一白,竟被噎得好一会儿没说出话来。
  我暗叹一声,摇了摇头,本来还指望他说服小周,看来没戏了。我只好一笑道,“小周你言重了,朕觉得静轩的话很有道理,这件事就这么决定吧。”
  小周似有不甘,却终于没再说什么。
  我松了口气,剩下的就没什么麻烦事了。没过多久,事情谈完,我就让他们回去休息了,我昨夜没睡好,此刻是精疲力尽,正想回去补个觉。谁知,抬头却见独孤并未离开。
  我怔了一下,霭颜问道,“静轩还有事吗?”
  独孤却没说话,反而抿紧了唇,好一会儿没出声。
  他这个表情,竟与玄瑾有八份相似呢我见了,竟有些出神,一时也没催他。
  终于,他抬起头,望着我道,“陛下,舍弟久居江湖,不识礼数,若有什么地方做得不是,冒犯了陛下,求陛下看在他对陛下尚算忠心的份上,多多宽容包涵。臣在此替他谢过陛下了!”说着,一撩衣襟,已经跪到地上,叩下头来。
  我立时明白,我责罚玄瑾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倒真是兄弟情深呢,他也不怕扫到台风尾?静静望了他半晌,竟不知该说些什么。终于,我只轻叹了一声,淡淡道,“有时间去看看他吧,这个时候,他应该会想见到你”说完,起身而去。

  123。除夕(上)

  次日早朝,我们的江南赋役改革方案一经提出,一如预料之中,立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鲜卑亲贵,在江南有田有地的不在少数。新法一旦施行,势必对他们的利益有所损害。于是,以安德王为首,群词粥粥,一齐开始指摘新法的不是。当然,用得最多的理由,还是新法的施行,会影响江南的岁赋,而江南的赋税,占朝廷每年收入的大半,治河用兵,皆赖于此。
  对于所有反对意见,我都笑眯眯地听着,不急不躁,频频颔首。我的人按照我的吩咐,也都保持沉默当然,我的嫡系,现在官位都不高,资历也不够,纵使发言,效果也有限就是了
  看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我终于开了口,“诸卿不必着急,此事朕今日提出,只是征询诸卿的意见,推行与否,尚在未知之间。而且,今日之后,朕还会将此方案送至江南各州府,让当地官员和士绅百姓再作讨论大家说得很对,江南赋税,对朝廷举足轻重,若要改变,不可不慎察之。因此,朕刚刚想了一下,若要万无一失,必先对江南形势有一番深入的了解才行。所以朕准备今春去趟江南,看看情况,听听当地官员百姓的意见,一切等朕回来再作决定如何?”
  我这番话一出口,下面顿时一片沉默。半晌,安德王才出列道,“陛下圣明,臣等自无异议”
  很好,安德王的确是明白人。我已主动退了一步,他若不识趣,再要反对下去,逼得我恼羞成怒,大家硬碰硬,彼此都很麻烦。现在的结果也还算好,至少新法还保留了被讨论的资格,而我的江南之行也算正式通过了,呵呵
  接下来的一件事,相对来说,就要好办些了。那就是恢复二哥的皇族身份,封王赐府。
  正式旨意,引经据典,长长一大篇,主要意思就是,澹庶人当年虽是罪不容恕,不过,毕竟是先帝骨血,此后又诚心悔过,我心肠好,不忍见自家兄弟被囚一生,凄惨度日,故此加以宽赦优待。
  旨意一出,虽然有几个人提出了一点反对意见,但毕竟我摆出了仁义孝悌的名分,冠冕堂皇,不易反驳。而且,连我这个现任皇帝,都不担心他的前太子身份了,还有谁非要多管闲事呢?因此,这件事也没费多少力气,就通过了。
  不过,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当我下朝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二哥的时候,他却并未如我想象中那样高兴,而是脸色阴晴不定,眸光沉沉看了我半晌,看得我都有些发毛了,他才轻笑一声道,“看来,我那一下打挨得很值啊?竟然换了个什么胶州王陛下真是仁德宽宏啊,臣在此谢主隆恩了!”说完,竟真的躬身一礼。
  我本来就因他意料之外的反应,心中有些没底,又被他一句仁德宽宏,说得心虚不已,后面的话,说得不免有些结结巴巴,“那个,我在宫城西门外,选中了一处地方,离得近,那个,交通也方便不过,府第要修好,恐怕还要再等段时间这段时间,就要委屈你仍然暂居宫中了,行吗?”说完,我颇有些忐忑地望他,现在我已经完全猜不透他的心思了,真不知我的安排是否合他的心意。
  听我说完,他抬了眼,似笑非笑地瞟着我,道,“就在西门外?那和住在宫里有什么不同?你既封了我胶州王,怎么没有封地?我是不是搬到胶州去才合适?”
  我顿时僵了胶州?搬出宫去还不行吗?胶州在哪儿啊?现在封王一般都没有封地,封号我也不过随便选了一个,谁料他会向我要封地胶州我,我舍不得啊!结果,支支吾吾半天也没答上话来。
  他见状,微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