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灵山 >

第7部分

灵山-第7部分

小说: 灵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藏期之。
    帝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
    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
    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输;秋亟治六府;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暴痈筋软,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疾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藏不平,六府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帝曰:其恶人何也?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连藏则死,连经则生。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支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支实,实则能登高也。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作品相关 唐代的官阶品轶制度
     更新时间:2009…1…25 16:34:21 本章字数:12345
    本书的主要篇幅的时代背景是唐朝初中期。谈到这一段历史,唐代的官阶品轶制度非常复杂,除在任的职事官之外,还有散官、勋官、爵官的说法,散官又分文散官与武散官。从官制体系上又分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军镇官制、少数民族政权的职官制等多个方面。
    仔细追究起来会头晕的,我当然不想让读者头晕,在文章中不会刻意纠缠这些,因为我写的是网络小说而不是史志考证。但行文中不可避免还要有涉及之处,为了方便读者了解历史背景,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份简略的材料以供参考,大家可看可不看。
    ——官职品级——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