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宦海龙腾 >

第369部分

宦海龙腾-第369部分

小说: 宦海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现在,正处于剧烈变化中的社会责任、权力、利益失去标准,到了政府执行者的手里竟然变成孙悟空手中可大可小的金箍棒。利益驱动,有利的,各部门都来管;没利的都不管。处于社会权力中心的为官者,要做到至清也的确是难了一些。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许多腐败是因为权力集中、权力过滥造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将来还要还政于民,很多事情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最终要形成大社会小政府的政治格局。到那时候因权力过滥造成的腐败才能消除。经济转型的阶段,许多界限都变得模糊不清,政府不管不行,管多了不行,管少了也不行。转型阶段思想观念大碰撞,社会道德、社会风气都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这些话,萧震说出来好像天经地义,林磊听起来到也觉得天经地义,只是迷迷糊糊中似乎理解得不是很透彻,但这种年纪的年轻人,不是最崇拜偶像的时候么,既然萧震说是,那就自然是了,自己不懂,那是自己水平不够,阅历也没到那程度而已。
    林磊于是叹道:“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这也真是没法子的事。这年头,要真是按照本子上的条划匡框来对照着查,那哪个能经得住?腐败这种事,哪里是真正查得清的?朱元璋杀贪官杀得多吧?明朝的腐败难道就少了?他洪武年间的腐败难道就少了?,,这个问题根本就无解!”林磊这话,也不知道是顺着赵志刚小的意思来说的,还是自己真有这种感觉,反正赵志刚听得大喜,连连点头,称赞林磊果然是年轻有为。
    想那朱元璋统治的洪武年间小实在是华夏历史上杀贪官最多的时期,朱元璋说,“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但可惜的是效果却很有限。大批官员面对朝廷的严刑峻法,前赴后继,气得朱元璋说,“我欲除贪官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如此大规模的杀人而仍不足以杜绝贪污腐败之风的蔓延和盛行,究其原因,仅靠个人的愿望和手段是不可能的。华夏的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各朝代、政权不断更迭,无论哪个朝代初期都是政治相对清明、欣欣向荣的,而末期的弊端和不可收拾又如出一辙。究其原因,这种普遍性,恐怕与君主对权力的控制程度不无关系。处于金字塔顶端皇帝,只要还有足够的清醒,总是要惩治时弊的。但是由于是一个人的天下,而腐败是朝廷众多官僚共同之腐败,用一双眼睛去监督成千上万双眼睛,即使鼓励告密、大开杀戒,也是劳而无功;以一人之力和威严监督天下,必然失败。
    尽管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为了打击贪官污吏用尽了心思,但是并未达到其根本目的的原因小正是在于其专制制度。这里的关键在于:由于对官吏的权力没有形成外部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官员漠视民间舆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在这种社会制度中,以任何手段防止贪污腐败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尤其是以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反动和倒退的手段来防止贪污腐败,更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专制统治本身的腐朽和没落。
    有人说,华夏的反腐败进程是:8。东代枪毙腐败的县级干部,的年代枪毙腐败的厅局级干部,再到枪毙省级干部,最后枪毙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杰柯,却始终没有见到田年代枪毙刘青山、张子善那样的敲山震虎的效果。
    高官腐败案件的潜伏般越来越长,既说明高官腐败的手法越来越隐蔽,斗争越来越激烈;当然这也说明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斗争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钱波忽然笑起来,说道:“咱们华夏反腐败有这样三句话: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干得好的上不去,上得去的干不好。这个腐败问题”嘿嘿三人听了,都不由自主地点头赞同,这的确是事实。
    林磊嗯了一声,说:“清除腐败,不仅仅是挑出一个烂苹果,更应该检查放苹果的筐子。
    这句话一出口,到是让赵志刚和刘、钱两位局长都高看了他一些,刘大春笑道:“林老弟这话说得好,一针见血啊,还有些哲理呢
    赵志刚和钱波也点头附和,林磊却颇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话不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其实也是听萧书
    三人都一愣,心说这小青年就是呆愣。不过嘴里却是一点不慢一齐称赞萧书记果然有学问有见识,高瞻远瞩,非是他们寻常人等可及。
    赵志刚忽然嘿嘿一笑:“别看那些人对腐败看似恨得厉害,但其实这里头更多的是恨自己没本事搞腐败;要是他们有腐败的本事,没准腐败得更厉害。这些人就是在痛恨腐败的同时。却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沉侵其中,随波逐流,利用腐败的方式谋求自己的利益。”他忽然指着自己的鼻子。哈哈一笑:,“我要是省委书记。什么过年过节收点小礼品,那能叫腐败吗?我要是不收。下面的人不是还担心我有别的想法?对吧?这年头就是这样!”
    林磊笑呵呵地点头,看似颇为同意赵志刚的意见。
    要是照林磊的看法,华夏人就是有两个劣根性,一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个是都觉得随大流总不会错。因为这两个原因,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一边痛恨腐败,一边同流合污。他卖官收钱、我送钱升官。双方的心愿都达成了,参与了,不得不沉默;因为放血图的是升迁,告发了他,钱就打水漂了。二是他腐败他的,我过我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领导权力太大,怕以卵击石,遭受报复。四是眼下官场的大风气坏了,大家都装糊涂,我何必做“出头鸟”。五是大家都送钱了,我也送了;他们都沉默,那我也沉默。
    六是曾经暗示过,试探性批评过,但不起作用,干脆就沉默了。
    但不论怎么说,赵志刚这番话倒也真实,如果现在去问自己的朋友:“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答案多是这样的:“我可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到那时,说不准我也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不会搞,小腐败保不准,吃点、玩点、喝点、捞点算得了什么?周围的人都腐败,你能洁身自好?还得随乡入俗我自己主动索要也许不会,但人家送上门的我怎好拒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腐败已成为许多人口头诛之,而内心求之的一种现象。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羡腐心态”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腐败的认同、嫉妒、羡慕和期盼。
    腐败已是令人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执政的共产党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自身的腐败,而羡腐的心态比腐败本身更令每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忧虑、恐惧。为何?一是有其普遍性。社会上持有这一心态的人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为数不少的人,甚至可能是大多数人,很有群众“基础本来是一种邪恶,却成了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都想趋之、为之,无形之中为腐败提供了一种宽容、纵容的土壤。二是有其渗透性。权力的渗透力是无限的。腐败的渗透力也是无限的。即使那些社会地位卑微的从业人员,手中只要拥有哪怕微不足道的权力,一旦有机会、有可能,也会淋漓尽致地发挥羡腐,“文化”的“功能。”使得腐败参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三是有其渐进性”“大腐败。是怎么发展而来的?诚如民俗云:“做贼就打偷菜起”贪官往往是从“吃点、拿点、玩点”这类小腐败开始的,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尝到了,“甜头。”反正又不会受惩罚,于是欲望和胆子便越来越大,只要有条件就会不择手段,一发不可收,终至不能自拔。
    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更深地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患。上了这种可怕的,“羡腐心态。呢?
    其实,很有可能是受了腐败官风的熏染。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引导民风,甚至决定民风。官员的言行举止、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如果官员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腐,行为搞腐,那么他的治下官风必然不正,民风必然受到污染。
    这也正是萧震当年去鼎清区之并萧老跟他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你一个人清廉是不够的,你要能带动你身边的人都清廉起来;你一个人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也是不够的,你要能带动你身边的干部都能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当然,除了官风熏染这个客观原因之外,这种情况也有主观原因,就是嫉妒心理使然。嫉妒心理人皆有之,周围的人包括同学、同乡、亲戚、好友,凡有点权当个官的,有的莫名其妙地“发”了起来,吃香的喝辣的,甚至“一人得道,鸡大升天”整日地鞍前马后有人抬着、捧着;毛病有人掩着、护着;错误也有人担着、保着,”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做官与不做官之间。于是,大众的嫉妒心理便渐渐萌生。
    华夏五千年里,除了秦朝之外,历朝历代基本都没有真正的法律精神,倒是有另外一种糟糕的心态小叫做“法不责众”。时下腐败分子丛生,不再是鼠辈独行,而是一茬茬“前腐后继出生率”高,而,“死亡率”即被查处法办率却很低。各种腐败活动因“低风险、高收益。而日益猖檄。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引得许多人对贪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正如赵志刚才才说的,不少人恨腐败。实际上是恨自己没有资格搞腐败。一旦他们有了资格,腐败起来比谁都厉害。华夏的官本位之所以盛行如斯,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有职有权以后,就有了腐败的资格。要是职权失去了腐败的条件,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进入官场。就是某位市委书记说的“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那现在怎每办?”林磊担心地问赵志刚。
    赵志刚叹了一声:“老弟,这事情”难办啊。算了,喝酒。喝了,看得林磊眼都直了。赵志刚却还不解愁,转头大声道:“服务员,再来一瓶五粮液。
    林磊吃了一惊,忙道:“赵哥,酒喝杂了可不好,容易醉”白酒就算了哦”
    “没事,没事,醉了好啊,醉了没烦恼。”赵志刚打了个酒嗝道。
    林磊叹道:“可惜我人微言轻,帮不上赵哥的忙,唉”
    赵志刚呵呵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弟这是什么话,我跟你结交,又岂是专找你帮忙的?这事儿你甭管。老哥自己能处理。”
    林磊的脸色看起来就越发惭愧了,一副无地自容的样子。
    钱波这时候叹了一声,对林磊道:“林老弟,其实你刚才这话不对。”
    林磊奇道:“什么话不对?”
    钱波道:“你说你帮不上忙小对吧?”
    林磊点点头,理所当然道:“我就是开开车,那个机关事务科的副科长,好像也没什么用呢。”
    钱波呵呵笑了起来,但却没有立刻解释,却是旁边的刘大春笑着接口道:“林老弟,我们三个”痴长你几岁。对有些东西倒是还有点了解”譬如你,你是萧书记的司机,这可不是你自己以为的“就是开开车”其实你是可以“很有办法小的。”
    林磊奇道:“我能有什么办法?”
    钱波呵呵一笑,循循善诱道:“林老弟,你说萧书记现在身边,谁最贴心?”
    林磊脸色恍然了一下,但装作不知道:“这个”怕是沈主任吧。”
    钱波将林磊的脸色看在眼里,却不说破,只是摇摇头。
    林磊又道:“那”莫非是钟秘书?”钟秘书自然是指钟毓。
    钱波微微犹豫了一下,他也知道萧震有个生活秘书,萧震还没结婚,市委办给他安排生活秘书其实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钱波却不知道钟毓跟萧震发展到什么情况了,要是,“那自然是很贴心的,可是要是还没到那程度,就差得远了。
    “也不是。”钱波摇头道。
    林磊就奇了:“那还有谁?难道是赵市长?王区长?”
    钱波哈哈大笑,刘大春却是一边笑一边道:“林老弟,看来你还真不知道自己的地位啊。”他指着林磊的鼻子,认真地道:“跟萧书记最贴心的,可不就是你么?”
    林磊顿时愣住,反问道:“我?我只是萧书记的司机呀。”
    刘大春笑道:“司机自然是最贴心的了,司机管什么?管领导的出行啊。
    你想,古时候三公九卿,那九卿里面可就有一个是皇帝的司机,专管皇帝的出行呢,那可不就是整个国家最大的官之一吗?而且现在还不同,萧书记这种地方一把手,几乎天天要出去,每天都少不了司机,能跟你不亲密、不贴心吗?要是不贴心,岂能用你?”
    林磊长长地哦了一声,仿佛第一天发现自己如此了不得。
    钱波接口道:“所以,我说林老弟你实在是妄自菲薄了。赵总在碧波路的事情,放在别人眼里,那是大事,比如我和刘局,别看着平时好像有些地位,其实哪里比得上老弟你?这事情我们才是真的帮不上赵总,但是你,林老弟,你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搞定这件事。”
    “轻而易举?”林磊好像是相信了钱波和刘大春的话,但似乎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些不确定:“怎么一个轻而易举法?”钱波忽然面色一正,肃然问道:“林老弟,你说句实话,赵总对你如何?”
    林磊道:“那当然没得说,跟我亲哥哥一样!”
    钱波和刘大春就露出笑容,点点头,钱波道:“如此,你是真心想帮赵总了?”
    “那是自然!”林磊拍拍胸脯:“只要我办得到的,决不推辞!”只是,你们要告诉我该怎么做”我怎么就没觉得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钱波哈哈一笑,赞许地点点头:“很好,只要你有心就好”林老弟,你可知道,这件事是谁要查的?”
    林磊摇摇头:“不知道。”
    钱波嘿嘿一笑,却不说话,刘大春跟他双簧演得熟练,接过话头:“这个人你也熟悉,正是那吴中区区长王文远!”
    林磊吃了一惊:“是王区长?他怎么,难道他跟赵哥”?”
    钱波慨然一叹:“此事说来话长,”不过我们也知道王区长跟萧书记交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