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宦海龙腾 >

第564部分

宦海龙腾-第564部分

小说: 宦海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利的竞争力在后边,这个我是很自信的。”赵福全显lù出狂傲的一面。
    但是,赵福全的成就绝不只这些。在他自己看来,他更自豪的是,不论在华晨还是在吉利,他都用最短的时间,为两个企业都建立了一套与世界接轨、适合华夏国情、具有企业特sè的研发体系,都带出了一支有特sè有业绩的团队。“在华晨,不到3年,研发团队从200人发展到700人;在吉利,3年半的时间,从300人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人。这些人才并不只属于企业,更属于整个华夏汽车工业。”
    萧宸对赵福全的印象二,是2006年一次新闻发布会,华晨董事长史yùbō谈到要用高薪在全球招募人才,他说:“比如我们的赵博士,……”旁边的赵福全立刻接过来说:“除以8也就不多了。”(当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约是8比1)
    看来华晨提供的薪资,对于已经做到戴姆勒…克莱斯勒技术中心研究总监的赵福全来说,肯定算不上高薪,那么赵福全为什么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回来?
    虽然当时底特律的情况还不错,但是赵福全判断国内的形势会更好。他说:“在国内我认为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怀着一腔报国赤诚,就毅然归国了。赵福全说:“思想上也有拔河。因为当时已经40岁了,在国外的事业正在巅峰,待遇各方面都很好;还有家庭的因素,比如孩子的教育、老婆的工作,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所以,从接到华晨的邀请,到最后做出决定,赵福全踟躇了10个月。
    为什么选择的是华晨?赵福全笑了:“第一,我是辽安人,选择华晨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其次,华晨通过猎头找到了我,之前也有一些国内企业找我,但是都没有下文,只有华晨比较正式地跟我谈;第三,华晨让我回来是做自主品牌,这正是我的理想,如果是让我去华晨宝马,我就不去了。”
    “千万别这么写!”一听记者提到“报国”两个字,赵福全急了,他说:“只是希望能做点事。在国外做久了的人都有这个愿望。也有没回来的,不能说他们就不爱国了。可能有些人安于国外的现状,而我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人,愿意折腾,出国是一个寻梦的过程,回国也是一个寻梦的过程。另外,在国外,华人有现实的天huā板,企业也太大,个人的作用有限,而回来,一个人就能改变很多东西。这不是能力问题,我还是我,但是舞台不一样了。”
    一方面想干点事,同时,自负自己也能干点事,赵福全到了华晨。而萧宸对他不提报国的态度不仅没有不满,反而相当欣赏——萧宸一直的观点就是:大家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报国,而决不是整天没事就瞎嚷嚷,好像除了自己以外别人都是卖国的。所以他觉得赵福全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印象三,“啊,赵福全去了吉利?!”
    2006年,业界几乎所有人听说赵福全离开华晨去了吉利,第一反应都是不解,然后可能就是替他惋惜。因为,当时的吉利不仅没有合资企业风光,与其他本土品牌相比,发展势头也似乎停滞了下来,而早期积累的诸多问题开始逐渐显lù。
    “是呀,当时业界认为吉利连黑马都不是,吉利只是鲇鱼,而鲇鱼注定是过渡xìng的。”赵福全当然清楚吉利当时的情况,所以决定来不来吉利,赵福全用了更长的时间,足足一年。
    “我回来不是追求舞台的大xiǎo,而是自己价值的发挥。舞台大,发挥的作用xiǎo,也没有意思。另外,我回国的初衷是做自主研发,这个要清晰。不会因为别人给的工资高了、级别高了就发生改变。做自主,还要自己能做主。吉利给我自主的空间更大了。”至于为什么离开华晨,赵福全闭口不谈。他说,华晨待自己不薄。但是“赵福全不属于华晨,属于社会。”
    吉利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赵福全看来,都不算什么。“正因为有问题才是吉利,什么问题都没有不就是丰田了?”在他看来,吉利有一个非常重大的优势:“企业要发展,就要有一个清晰的长远利益。汽车业投入大,周期长,如果没有这个,容易搞短期利益,那么做研发的人就会很累,也不会有什么成果。在吉利,李书福的利益就是试金石,是公平公正的度量衡。”
    虽然赵福全说的很隐晦,但是萧宸的理解是,作为民营企业,吉利有制度上的优势。
    印象四,第一次正式“约会”,李问:“volvo怎么样?”赵答:“好啊。”李说:“我们把volvo买过来怎么样?”赵嘴上说:“那当然好了。”心里却在想:你凭什么去买呢?你知道值多少钱吗?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吉利真的完成了这次漂亮的跨国并购。如果说第一次约会时,赵福全对李书福和吉利多少也持有多数人一样的成见和偏见,那么随着对吉利和李书福了解的深入,他开始对李书福和他的创业团队钦佩起来。
    “回国后,我发现,一个人什么都没有,还能把车造出来,这是水平!”赵福全感叹,“我现在越来越悟出来一点,造便宜的车比造贵的车难多了!”
    从参与英国锰铜的后期收购,到全程参与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的收购,再到volvo的收购谈判,赵福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也让怀揣“回国发挥自己作用”理想的赵福全兴奋不已。
    对吉利早期很多让外界非议的行为,赵福全现在也有了不同看法。比如说“山寨”,赵福全说,本来能力就不强,还想干,不“山寨”怎么办?另外,“山寨”短平快,有好处,不“山寨”也没人给你记功、发奖。所以本土品牌初期的“山寨”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但是,你看现在的吉利怎么就不山寨了呢?因为我们有了这个能力。”
    本土品牌的进步之快,超出了赵福全回国前的预料,本土品牌乘用车的国内市场份额从零发展到现在已经大约占了半壁江山,“这很了不起!我是祥林工大毕业的,当年教我的那些老师,连车都不会开。现在回老家,楼下停的很多都是我回国后开发的车!能够参与到这个事业中来,我非常幸运。这不是有能力就能干的,是机遇。”
    但令他遗憾的是,“一方面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接受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我们自主的能力还不强,还是缺少做jīng品的意识和决心。”
    印象五,“话虽然土,但都是大实话——大家都知道赵总比较土。”
    萧宸当时就喜欢看对赵福全的采访。因为他的回答总是又朴实,又jīng彩。比如对“技术吉利”口号的质疑,他说“打8折都称得上”;比如谈到个人和团队的关系,他说“大家把你孤立了,还有什么意思?别说做事了,吃饭都会得胃病”……
    一些记者也说,和他聊天,几个xiǎo时总是会一晃而过,他也从来不会在讲话时夹杂一些英文,或用一种古里古怪的洋腔调,而从来都是cào着那种有浓郁铁岭风格的东北话。
    这个赵本山的本家兼铁岭老乡,这个1986年就出国的博士,这个在海外华人中做到离事业天huā板最近的汽车技术专家之一,却总是说自己土。但萧宸的理解是,他的土指的是实在,指的是能融于环境,甚至有时候还有“不忘本”在里头。
    也是因为这种真诚和实在,赵福全无论在哪里都很受欢迎。他自己也很骄傲,不论在华晨还是吉利都能得到团队的认可和接纳。
    “认可你很容易,你是博士,但是他们能把你当哥们儿,不把你当外人吗?在吉利,李书福的这些元老们,都跟我称兄道弟,这是我最自豪的。在华晨还容易些,因为大家都是北方人,在吉利,大家一说家乡话,我都不知道人家说啥。”
    在赵福全看来,和团队的关系处理好至关重要。“下面人服你,平级人支持你,上面人信任你,这样才能把事做好。”
    刚到吉利,赵福全也不是没有遇到阻力,在整合研发体系时,难免会触及到别人的利益,但是,一方面李书福和杨健的支持,给他排除了很多地雷,另一方面,赵福全也有策略,没有胡luàn去踩。
    比如说产品开发,不是一来就搞全盘否定,而是充分肯定之前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渐渐取得大家的认可。他并不是一来就开发全新车型,而是先把远景做到4星。“一上来就彻底否定,说这些车怎么不好,有什么意义呢?没有老吉利人的努力,没有吉利的‘老三样’,哪有今天的吉利?”
    正是因为这种“土”,赵福全在华夏汽车自主研发事业中扎下了根,结出了果。
    据说他有五个“最”。最得意:不管在哪,总能得到团队的认可和接纳;其次是带出了一支能战斗的研发队伍。最自豪:回到辽安老家,楼下停的很多都是自己开发的车。最遗憾:回国这些年,只觉得幸运,没什么遗憾。熊猫做到5星,一分钱奖金没有,这算不算?最期待:消费者能公平地接受本土品牌——现在大家对本土品牌的认识是打7折的。最感慨:感谢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我不会出国;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功,我不会回国。
    ……
    萧宸笑着跟赵福全握了手,然后对着略微有些拘束的赵福全说:“赵总,今天站在你面前的,不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只是新澜秦nv士的侄儿,想听一听赵总对华夏汽车产业的一些看法而已,赵总不要顾忌我会有什么‘国家层面’的看法。”
    赵福全松了口气,笑着道:“萧……先生,说笑了,我明白你的意思。”
    海莲娜笑呵呵地说:“少东既然到了,我这个新澜全权代表也算是让了权,再说我对高新科技上面比较了解,但汽车产业就比较抓瞎,一会儿我就听听。”海莲娜现在的中文说的相当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往京城跑得多,甚至还带了一点京片子的味儿,让萧宸听起来颇为耳顺。
    苏凝笑了笑,本来也打算说这么一句的,但忽然想起赵福全可不知道她跟萧宸的关系,更不知道萧宸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天心集团的幕后老板,海莲娜可以说一切唯萧宸马首是瞻,但她苏凝可不能当着赵福全的面说这个话。其实天心集团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完全是苏凝的企业,跟萧宸半点儿关系也没有,只是苏凝心里总把自己当做萧宸在天心的代言人,觉得自己身为萧宸的nv人,可以帮他执掌一些不方便自己掌握的力量,也是一种幸福,所以她很满足现在的情况,如果萧宸真要对天心完全不闻不问,她反而会失落甚至生闷气。
    四个人分别坐好之后,萧宸最先开口,他微微笑着说:“现在已经是03年底,眼瞅着就是04年了,我想请赵总首先谈谈华夏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的。”
    赵福全点了点头,略微思索,组织了一下语言,语速不快不慢地说道:“我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萧宸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微笑着示意赵福全继续说。
    赵福全平静地说:“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业总体发展势头很好,从汽车保有量来看,由1980年的178万增加到2003年的预计2300多万辆,年均增长12%,高于gdp增长速度;人均汽车保有量则从1978年的每千人1。4辆提高到2003年的每千人18辆,年均增长13%。从汽车产销量来看,2004年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估计要双双突破500万辆,产销量同步快速增长。从汽车产品结构来看,已经从单一的中型载货汽车发展到货车、客车和轿车等多种系列,“缺重少轻、轿车空白”的产品结构基本得到缓解并日趋合理。汽车产品和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一汽、东风汽车、东方、临京、京城、兵器、航空几大集团和一大批零配件骨干企业,形成了我国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目前汽车的主体属xìng已经从原来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生活消费品,购买的主要人群也从集团购买转为sī人消费,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前景看好。”
    萧宸微微点头:“那么第二个观点呢?”现在华夏市场被普遍看好,赵福全这个观点不算新颖。
    “第二个观点是:市场集中度呈现松散型寡头垄断特征。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测量市场集中度,较广泛的方法是使用crn指标,即以行业中最大的几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行业市场的比重来度量。贝恩(j。s。bain美)最早运用这一指标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进行划分。
    国际上汽车工业是典型的寡头垄断,汽车行业主要由大约10家企业集团所左右。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一般由两三家汽车企业集团垄断该国的汽车产业,如美国是通用、福特和戴…克,德国是戴…克、大众和宝马,日本主要是丰田、本田、日产等。
    我国现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数量有100多家,超过了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厂家数量之和,从企业的数量上看起来像是一个竞争xìng市场。然而,从市场集中度来分析,虽然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是集中现象还是比较明显。2001年上半年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销量、份额和集中度数据可以看出,cr4为50。12%,cr8达到了74。40%,集中度比较高。
    2003年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销量、份额和集中度数据可以看出,cr4为58。58%,cr8达到了76。05%,集中度进一步增强。这种市场格局可以认为属于松散型寡头市场。所谓松散型寡头市场是指:前4位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合计达到40%以上,但不能串谋制定价格的市场结构,也就是说厂商数量较多——2003年全国有117家汽车生产企业,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垄断市场价格,2003年首位企业一汽集团也仅占有19。88%的市场份额,不足以控制整个市场。”
    “控制市场?”萧宸微微蹙眉,倒不是不满,而是在思索,隔了一会儿,才继续问道:“那赵总觉得,华夏汽车市场竞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