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宦海龙腾 >

第613部分

宦海龙腾-第613部分

小说: 宦海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华日报》:是输入型的通胀?
    萧宸:对。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的投入不够,农业生产水平低,产不出这么多东西,于是不得不进口。一进口,输入型通胀就进来了。
    《新华日报》:你如何评价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推进进程?
    萧宸:我觉得,不是政fǔ不管,而是政fǔ不收购大头就是市场化了。从全球看,就这么几大粮商,而且就华夏来说,收购粮食的人,经营主体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它需要有一个过程,慢慢整合,慢慢形成比较规范的市场制度。政fǔ在起主导作用,避免暴涨暴跌,就是做好囤吐调节机制、最低收购价机制,慢慢把对粮食控制的权力,更多让渡给市场。政fǔ主要做三件事:一是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者直接补贴;二是,制定最低收购价格,避免粮价跌得过多。跌到这个下面,政fǔ就开始收购了;三是,政fǔ建立相当大的储备,要有中央的储备、地方的储备,丰年就多收一点,歉年就多放一点。此外,很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进行调节。市场的主体发育也要有个过程。
第010章 大学生村官
    第010章大学生村官
    从萧宸接受省党报采访中所表lù出来的意思看,他是不主张盲目进行某些地方提出进行的“大农庄”制度的,他从各个方面讲到了目前华夏的国情,认为家庭仍然是最适合的经营个体,并且提到这跟规模无关:譬如美国农业和日本农业都是家庭经营,但美国家庭经营的规模相当大,而日本家庭经营的规模却很xiǎo,但这并未导致他们就农业崩溃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萧宸的观点是明确的:规模不是问题,科技程度和相关配套机构才是关键。
    科技程度这个不必多解释,所以相关配套机构,萧宸当时没来得及说——其实是当期党报没版面了——他的设想是:政fǔ机构要对农业产业化有一个配套,而当地应该有将农产品商业化的配套工场,如此两个方面,就是萧宸设想里的相关配套机构。
    宿豫市长刘敏信原本打算安排萧宸在几家经营上较为不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走走看看,为此做了很多安排,萧宸倒也没有拒绝,一行人在几家企业很和谐的过了一遍。从安排的今天最后一家县属企业出来,萧宸却忽然提出到附近的农村看看,这一下可是让一群宿豫干部顿时紧张起来了。
    安排和接待领导视察调研,最怕的就是领导搞突然袭击,不去安排好的地方,而随意指定一个完全没有准备的地方去看。
    “这个,萧书记,您看现在天sè也不早了……”陪同的市政fǔ秘书长龚新华一看市长的脸sè,连忙出来帮领导挡刀。
    萧宸看了看天sè,似笑非笑地道:“下午三点多,我记得以前在朗柳的时候下去视察,很多农民这时候还在田里做事吧?怎么,到了咱们头上,这么早就该下班了,吃饭了?”
    “这个,萧书记,主要倒不是这个问题。”刘市长一看,萧书记虽然没有动怒的意思,但领导们都是有养气工夫的,脸上没怒气不代表心里没想法,做下属的你只能顺着领导的意思走,领导想下去看,你知道这时候领导下去那是没法看的,但你也不能直说,否则肯定是你倒霉,你只能顺着领导的máomō,万不可明显的反着来。
    “那是什么问题?”萧宸依旧是那副似笑非笑地表情,看得刘敏信有点心里发máo。
    “呃,主要是因为现在一些附近的农村基层干部正在市委党校学习,而其他留在农村的干部也没有得到通知,此时我们贸然下去,下面一阵jī飞狗跳是少不了的,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下去就接近饭点了,也可能影响村民们做饭……”
    萧宸笑起来,摆手道:“好,好,这个理由我接受。咱们视察也好,调研也好,不能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刘市长这个顾虑,我看是有道理的,那咱们今天就先不去下面农村了……不过,现在时间还早,我看是不是跟几个大学生村官代表见个面,我也有些情况希望直接找他们了解,啊?”
    “好的,萧书记,这个我们马上安排,几位村干部都已经赶到市里了,现在就在市委招待所,我立刻让他们安排,您看现在是不是先回政fǔ?”
    萧宸笑着点了点头:“行,这个你们安排就是了。”
    萧书记发了话,于是,警车前后开道,一溜的官车驶向市政fǔ放向。路上萧宸一个红灯都没碰上,对此他是知道底细的——虽然没封路,但肯定是停了沿路的红绿灯,全是jiāo警在直接用手势指挥。这种指挥最经典的地方就是:领导没来的时候,按照正常指挥,领导车队一到,jiāo通秩序就按照领导车队的速度来安排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则就是:你不能指挥得让领导车队断成两截,另外要兼顾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让最大的那位领导感到自己的车停下来等过什么。
    多么有技术xìng的活儿啊。
    车队到了宿豫市政fǔ,萧宸的秘书陈敢走在萧宸身边,看着萧宸上下打量宿豫市政fǔ大楼,心里就知道,萧书记对宿豫市政fǔ的印象应该忽然好了一点儿——萧书记有个习惯,他好像特别不喜欢政fǔ大楼修得太气派。似乎是萧书记在吴城做市委书记的时候,他甚至下过一个死命令:不准政fǔ大楼修得比学校教学楼好。据说这个命令很是害苦了一些政fǔ官员——有两个区政fǔ和一个县级市政fǔ当时正在修建新的办公楼,萧书记命令一下去,修楼的预算就全被修改了,结果几个楼最后全是简装一下就投入使用了,甚至当时连空调都没备齐,还是第二年各机关再从别的渠道补了钱进去把该装的空调装上。
    如今这宿豫市政fǔ大楼,要说它年久失修那当然夸张了,但这栋楼看起来至少也用了十来年,的确有些旧了,而且装修似乎也不怎么样,这种楼才比较讨萧书记喜欢。
    萧宸没有对此有什么表扬,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纪委书记,他不批评人就很不错了,宿豫方面显然也没指望萧宸为此表扬他们艰苦朴素。于是,接下来就是接见大学生村官。
    今天来的大学生村干部只有两人,一个叫耿兴华,一个叫林xiǎo雷。萧宸是在市政fǔ会客室接见他们两人的,除了陪同萧宸的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以及省纪委几位同志以外,宿豫市委市政fǔ的几名领导也在一旁陪同。
    林xiǎo雷,2003年7月被江东省委组织部选调到村任职,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现为江东宿豫宿新区王官集镇九城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据宿豫市政fǔ的同志介绍,这位年轻的林xiǎo雷同志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干工作敢闯敢试,用他所学的知识带领农民快速致富,在希望的田野上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林xiǎo雷的家在宿豫市区,为了xiǎo雷将来能“出人头地”,他的父母起早贪黑打工做生意供他上学。后来,xiǎo雷考取金宁一所名牌大学,户口随即被迁到金宁。2003年7月林xiǎo雷到村任职后,根据工作需要,户口被人事部mén统一迁回到区人才jiāo流中心。
    “这些máo头孩子下来能干什么?还不是下来镀镀金,过段时间就开溜啊。”刚到村里不久,xiǎo雷常听到周围的人这样议论。“不行!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不是他们所说的那种人!”xiǎo雷暗暗下定决心。“我要把户口迁到村里!”——这样的想法日渐强烈,但也受到父母和亲友的坚决反对。对此,林xiǎo雷进行了耐心劝说,“我在村里任职,可户口在城里,父老乡亲看着我多少有点想法,如果我把户口迁过去,我做什么大家都放心啊。”就这样,xiǎo雷主动提出申请,把自己的户口迁到村里,“五一”前夕,随着王官集镇派出所民警把一个户口证明开到该镇九城村支部书记手中,林xiǎo雷终于成为了该村第022006号村民。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如何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是林xiǎo雷时刻思考的问题。九城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村民主要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要让农民从泥土中走出来,就必须有致富项目。2004年7月,经过科学论证、多方筹资,他毅然与该村返乡创业青年梁义一起投资100万元,在原来的老村部院内办起了华益轮胎粉碎厂,兴建起了9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以废旧轮胎为生产原料,主要生产橡胶粉,月产量360余吨,附加产品高扩轮胎圈口、钢丝等,月产量180吨,产品主要销往三元轮胎和强维橡塑等全国知名企业,直接带动本村50余名劳动力就业,月工资均超过了1200元,同时还间接带动本地及周边县市100多人从事废旧物品收购。看到农民走出田地走进工厂上班增加了收入,工厂生产经营也红红火火,村民的脸上乐开了huā,xiǎo雷也充满了快乐与信心。
    王官集镇是劳务输出大镇,外出务工人员占到了全镇人口的40%,留下的多是老人、fùnv和儿童等弱势群体,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多有不便。为此,林xiǎo雷积极牵头,多方奔走,并发出倡议,号召全社会来倾心关爱这些弱势群体。他身体力行、带头帮扶、定点包扶,每年的“六一”期间,他都要和镇里其他5名大学生村官一起来到学校看望留守儿童,带去书籍、学习用具和慰问金。2004年chūn节前,他随区民政部mén人员到该村五组村民李金香家中慰问时了解到,李金香丈夫去世多年,自己右tuǐ残疾(三级肢残),还有2个未成年的孩子正在上学,由于家庭没有劳动力,家庭收入来源仅靠她在村玩具厂上班赚取的每月400元,生活十分困难。于是他主动要求与李金香结成帮扶对子,每月从自己的零huā钱中拿出100元资助孩子上学,并表态直到帮助孩子完成学业为止。
    “虽然我自xiǎo在城市中长大,但农村的环境锻炼了我,让我更好地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投入更多的热情,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以更大的成绩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下一步我将利用好市、区有关政策,流转土地,积极动员和带领老百姓进行高效农业种养殖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面对省委副书记谈及两年来的工作感受,林xiǎo雷有感慨,面对今后的工作打算,林xiǎo雷更是思路清晰、信心百倍。
    “城里的孩子,能够扎根农村,一心一意服务三农,xiǎo雷同志可以说是一个榜样,我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当然了,宿豫市在这方面,做得也很不错。”萧宸听完林xiǎo雷的话之后,回头朝身边的干部们说道。
    刘敏信感觉萧宸的心情似乎变好了一些,自然要继续锦上添huā:“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是从农村基层一线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举措。我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mén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对去年省委选派到我市经济薄弱村任职的254名‘大学生村官’,始终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服务、当自家孩子来关爱,在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关怀jī励等方面采取了系列配套措施,促使他们在奋发有为中茁壮成长,在心系群众中建功立业,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体现价值、树立形象、赢得认可。我市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组织部和江东省委的充分肯定,1月23日中央组织部《组工信息》还以专版刊发。这都是由于有中央政策的chūn风,有省委的坚强领导,我们宿豫市委市政fǔ才会取得这一点成绩,当然,正如萧书记说的,与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奉献jīng神也是分不开地。”
    去年底,宿豫市人大、政协换届工作正在江东宿豫各地展开,一条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批到农村工作时间不长的“大学生村官”被选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还有不少大学生在村“两委”换届中脱颖而出。农民争抢“大学生村官”、干部看好“大学生村官”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宿豫市农村占大头,农民占多数,经济基础薄弱,是江东实现全面xiǎo康“最短的那块板”。近年来,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如一股chūn风吹遍宿豫大地。但要把这股chūn风化作一场chūn雨,离不开一大批熟悉农村、jīng通农业、对农民有感情的干部。江东省委选派254名本科大学生到宿豫担任“村官”,其中党员占33%。不少农民打腰鼓、扭秧歌,欢迎他们的到来。各乡、村纷纷召开座谈会,表示要用好这批人才,使其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动力。术阳县刘集镇镇长jī动地说:“有了他们,农民就有了信息源、科技源,就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泗洪县委书记冯山石说:“这不仅充实了村级班子,也为选拔乡镇干部提供了源头活水。”
    从城市来到农村,从校园走上社会,不少“大学生村官”既无比兴奋,又感到很有压力,甚至焦虑浮躁。为此,宿豫市组织部mén采取“三当”措施,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一是当“自家孩子”来关爱。确立“服务好、跟踪好、引导好、管理好”的理念,为“大学生村官”尽力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并以座谈、走访、举办文艺活动等形式,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在mén户网站开辟“大学生村官博客”专栏,给他们搭建了一个“jiāo流心得、学习经验、沟通思想、答疑解huò”的平台。
    目前有190名大学生村官开通个人“博客”,发表体会文章500多篇。二是当优秀人才来服务。在工资待遇上,参照专业人才引进标准执行。在帮带机制上,建立县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县区直部mén领导帮扶、乡镇领导结对和村党支部书记帮带等制度,并分批选派他们到重难点岗位轮岗锻炼。在项目、资金扶持上,协调有关部mén和金融机构给予倾斜。三是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制定到村任职大学生培养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管理目标责任、重大事项报告、年度工作目标承诺、民主评议等七项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