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盛世收藏 >

第54部分

盛世收藏-第54部分

小说: 盛世收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风心中暗自点头,这老人真的是专家,他就这短短的这三句话,却包含了中国书画的三大鉴定流派。事实证明,不论是谁,只要将这三大流派中的任何一个流派的鉴定方式领悟透彻,便可以当之无愧的成为书画鉴定的大家。
        第一种流派是基础流派,它是从书画艺术的本体,包括意境、格调、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特征入手进行鉴定,这是书画鉴定最直接的路径。
        第二种流派是考古流派,它是以古代著录作为鉴定古代书画的切入点,将著录中的记载和评价加以细致周密的分析和考辨,去伪存真,判定其是否真实可靠。
        第三种流派是笔迹流派,它采用的是以书法碑帖的考据为主,绘画鉴定为辅的鉴定方式。
        当然,这三种流派只是艺术流派,书画鉴定还有技术流派,技术流派是从画作的材质进行鉴定,唐风鉴定书画作品就是以材质为切入点的。
        “嗯。”瘦老人点头说道:“确实很像是石涛的真迹。”
        亏得唐风是内行,否则他有可能会听不懂。由于这幅画留有很详尽的款识,出处并不难判断,清湘老人是明末清初时期的绘画名家石涛的别号,而原济等若他的笔名。
        石涛原名朱若极,本是明朝皇族。十岁时因清军入关而国破家亡被迫削发为僧,改名叫石涛。虽然他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流浪,但他也因此遍游名山大川,对自然之道领悟非凡,故工于山水。“扬州八怪”中以画兰竹闻名于世的郑板桥曾以“石涛善画,盖有万种。”来形容他的博才。
        也许是因为前朝皇族的身份原因,石涛曾经用过元济,原济,超济等好几个名字,别号有大涤子、清湘老人、瞎尊者等等。他的作品繁多,传世和失传的数量均无从考证。因为他的画本身质量良莠不齐,加之各个时代的大量赝品充斥,所以更是难辨真伪。
        石涛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艺术的动感与张力,他的个人风格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而眼前这幅画的画质本身完全符合他的个人风格。
        胖老人对瘦老人说道:“你别光马后炮啊,说说你的判断。”
        “唉。”瘦老人说道:“不能不说作伪者仿得好,但假的真不了,除了这幅画的款识的字体和石涛的真迹有些出入之外,这两枚书画印也大有问题,这作伪者的篆刻技巧差了一点。”
        胖老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道:“浪费了时间不说,还浪费了精力。”他转头对年轻女子说道:“小范啊,麻烦你让他们收起来吧。”
        年轻女子笑了笑,说道:“张老,看您说的,怎么会麻烦呢?”
        这个时候,唐风心里已经乐坏了,他们让收起来就说明他们不要,他们不要,自己不就可以买下来了吗?
    第二卷 原始积累 第七十章 赝品更值钱
     更新时间:2009…12…10 12:09:37 本章字数:2431
    先来后到,如果他们决定要买下这幅画,那唐风是不能去抢买这幅画的,那叫截和。现在,他们确定不要,唐风已经可以买了,但这家伙没白来一趟首都,也学聪明了不少,他就等着这三位早点走人了。
    唐风要买下这幅画不是因为这两位老人打眼,他们的判断是有理有据的,唐风自己也认为这幅画不是石涛的真迹。
    笔迹是指人在书写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因为每个人在写字时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人写的字都有各自不同的笔迹,他人很难模仿。当笔迹转化为篆刻的时候,模仿的难度将会更大,模仿者和被模仿者之间的偏差也会更大。
    年轻女子叫来店员将这幅画收走,她说道:“张老、钱老,那我们走吧?”
    “嗯,走吧。”在唐风的暗自欢呼声中,三个人离开了这家书画店,刚才的那位店员还在收拾这幅画,唐风问他道:“先生,这幅画怎么卖的?”
    店员奇怪的看着唐风,问道:“您要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刚才那两位老人是行家,他们看过之后没有买,就已经说明了问题,而且,唐风刚才还和他们站在一起,不会听不到他们的谈论。
    唐风说道:“那就看价钱合不合适了,这幅画不错,挂在家里一般人看不大出来。”
    店员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家伙是看到两位行家看了半天才找出破绽,买赝品回家去唬人的,他说道:“八十八万。”
    唐风当然希望价钱能够更低一点,他说道:“这幅画就不用明说了吧,能不能少一点呢?”现在这些古玩店,假货都当真货买,但这也是这一行的营销策略之一,价钱开高一点,起码还有人看,要价钱开低了,连看的人都没有。
    店员很诚恳的说道:“我是真想便宜点卖给你,但这是我们老板定的价,我也做不了这个主啊。”
    虽然唐风现在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过两天拿不出剩余的购房款就会白白损失200万,但这幅画的诱惑实在太大,他宁愿亏损200万也要把这幅画拿下来,他说道:“那好,我也不为难的,这幅画我要了。”
    店员表面对唐风客气,暗地里却对这种喜欢装逼的暴发户不屑一顾,明明知道是假的,为了唬人也要买。唐风哪里有空去揣测他的想法,他拿出银行卡付了账,拿着这幅画走了。
    回家的路上,唐风接到陈彦的电话,说有事找他商量,现在就在林沐雨家的小区门口等他,这刚好,唐风说了句马上到之后就挂了电话。不久,唐风就看到了陈彦那辆奥拓。他走到奥拓旁边,敲了敲车窗,陈彦想不到唐风是从后面过来的,他摇开车窗,说道:“原来你在外面啊。”
    唐风说道:“什么事情啊,还要麻烦你亲自跑一趟?”
    陈彦说道:“我刚好顺路,知道你没车,干脆就过来等你了。。。还是说正事儿吧,后天的拍卖你有没有把握啊?”
    “这个就难说了。”唐风摇着头说道:“要说没有把握吧,多多少少也有点,要说有把握吧,又比较悬。”
    陈彦说道:“设计图纸都已经弄好,清理工作也完成了,他们明天就要来拿装修款。我的意思是,这装修是不是该晚点进行啊,万一房子的事情没弄好,这不全乱套了吗?”陈彦的担心不无道理,万一拍卖的成交价低于购房款,200万拿不回来不说,还白白的损失了装修费,装修肯定要敲敲打打,到时候东一个洞眼西一个窟窿,人家房产公司还不得索赔啊。
    唐风看了看手中的画,说道:“完全没问题,待会儿我就打一百万到你的账上,装修越快越好。”唐风想了一下,那文房六宝的质量摆在那里,再怎么说也不至于流拍吧,顶多只是资金漏洞罢了,之前他担心的wa/p。1;6…K。C|N就是这个,但现在有了这幅画,问题就解决了,他完全可以把这幅画拿去质押换取现金的。
    陈彦看了看唐风信心满满的表情,又瞄了瞄他手中的那幅画,问道:“你。。。又捡漏了?”
    唐风嘿嘿一笑,说道:“还凑合吧。”
    “又什么好东西呢?”陈彦禁不住好奇,对唐风说道:“拿出来给我看看。”
    两人正在说话,林沐雨打电话来让唐风回家吃饭,唐风说道:“沐雨,陈彦来我们家吃饭,我去买点酒菜,马上回来。”
    挂了电话,唐风对陈彦说道:“走吧。”
    “吃饭就算了。”陈彦说道:“你还是说说这幅画儿吧。”
    “嘿嘿。”唐风说道:“你就别跟我客气了,走,先到家里去,我一会儿再跟你细细道来。我可跟你说,这幅画里面名堂可多着呢,你要不去的话,我以后可就不告诉你了。”
    “行,那就走吧。”陈彦拗不过唐风,下车跟他去买了些酒菜,两个人一起回到家。
    一番寒暄,三个人边吃边聊,话题很快就被扯到了那幅画上,听唐风说完过程,陈彦问唐风道:“这么说,那两位行家的判断没有错了,这幅画就是后世仿品了。”
    林沐雨说道:“仿品也要看时代的吧,古代仿高古放到现在一样是文物。”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时间放的足够长,都会有收藏价值,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烟标火花。火花就是火柴盒上的贴画,烟标就是香烟盒子,目前,存世量最为稀少的那一批烟标火花,价值都已经突破万元。虽然一万块在现代社会也算不上什么大钱,但这些东西过去就是标准的垃圾,垃圾尚且如此,何况是精工细作的仿古书画。
    “嗯。”唐风一边吃菜一边说道:“沐雨说的对,古代仿高古确实价值不菲,但还有一点更重要,关键是要看仿的人是谁。”
    “这李鬼就是李鬼,还能比得上李逵?”陈彦说道:“仿作的价值再高也高不过原作吧。”
    “你这就错了。”唐风摇着头说道:“就有比李逵厉害的李鬼,这幅高仿画就比真迹值钱。”
    陈彦马上问唐风道:“谁啊,这么牛?”
    唐风轻描淡写的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陈彦和林沐雨一听是这个人,一起点了点头,这位,就有这么牛。
    ★新的一周,让票火来的更猛烈些吧。★
    第二卷 原始积累 第七十一章 分水岭
     更新时间:2009…12…10 12:09:38 本章字数:2516
        唐风说的这个人就是张大千,提到中国画坛,有两个声名如雷贯耳的人不得不说,这就是南张北齐,南张北齐分别是指张大千和齐白石。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又名张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他的画风工笔、写意结合,重彩、水墨融汇,泼墨与泼彩技巧更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绘画艺术风格。
        “嗨,我早该想到是张大千了。”陈彦说道:“如果是他的仿作,是比真迹更值钱。”
        说赝品比真迹更值钱,不是说张大千的画技就一定高于石涛,这是根据张大千真迹的价格走势来说的。1994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曾今拍卖出一幅张大千的仿古山水画,虽然不是精品,但成交价高达190万人民币,1994年的190万可比2009年的190万值钱多了。
        唐风接着跟他们解释,石涛画风独特,后来者很难模仿,多数作伪者都是二把刷子,技艺低劣,很容易分辨真假。唯一对石涛模仿成功的只有张大千,他的仿作几可乱真,这也是那两位专家一开始看不出破绽,误以为这幅《秋色山水图》是石涛真迹的原因所在。
        三个人聊天聊得投入,一顿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唐风和林沐雨一起收拾好餐桌,林沐雨给他们泡好茶,自己也坐了下来,她当然没有忘记刚才的话题,她问唐风道:“那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唐风皱了皱眉,说道:“这事儿可就难解释了,我刚看到这幅画时,以为这是石涛的真迹;看到款识之后我又觉得是赝品。最后,我是从那两枚书画印开始怀疑这幅画是张大千的仿古画的。因为张大千先生晚年之前的书画印都是自己篆刻的,我对他早期的几枚书画印做过专门的归纳研究。在这幅画上,‘清湘老人’和‘原济书画’这两枚书画印跟张大千早期的‘张季’、‘张季?印’和‘阿爱’在笔迹和雕工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其实就是笔迹流派的鉴定方式,但唐风确定这幅画是张大千的仿古作品的依据不止于此。很多事情唐风跟林沐雨和陈彦解释不清楚,只能笼统的回答,张大千对石涛绘画的模仿已经达到了形神俱备、以假乱真的地步;相对绘画本身的模仿,张大千对石涛书法笔迹的模仿就降了一个档次;相对书法笔迹的模仿,张大千对石涛印章篆刻的模仿又降了一个档次。当这三个档次呈阶梯状出现在同一幅画上的时候,真仿就不难判断了。但这也不是唐风鉴定这幅画的真赝的主要依据,有一点,连唐风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他在艺术鉴定范围内的水平是及不上那两位专家的,但他的技术鉴定却要高于那两位专家。
        技术鉴定才是双方做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鉴定结果的分水岭。这幅画的质地不是纸而是绢,唐风对画绢所作的技术鉴定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这画绢看上去跟古绢没有任何区别,但唐风却在画绢的背面发现了微量的盐渍,这是画绢作伪所留下来的痕迹。这种画绢作伪的方法是,将新绢放进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放进清水中去除盐渍,再在烈日下暴晒,如此反复数次之后,新绢就可以如同数百年前的古绢一般。但不管怎么用清水浸泡,盐渍还是无法完全清除,时间一长,微量的盐渍就会在画绢背面显现出来。
        做旧的民国画绢、与石涛真迹无二的画,也只有张大千才能做到如此了。技术鉴定之后,两位专家和唐风的鉴定有了不同的走向,两位专家在辨仿石涛的假,而唐风却在辨张大千的真,方向不尽相同,结果也截然相反。
        尽管唐风的用语平实,已经算得上深入浅出了,但陈彦和林沐雨还是有些一知半解,不过他们是真的替唐风高兴,只要他能捡到漏就是好事。
        第三天的晚上就是拍品展示会,下午,唐风和陈彦一起来到范诚如的家,按响门铃不久,范家的大门就开了,开门的人不是范诚如,却是唐风上次在北京古玩城碰到的那位年轻女子。
        “二子哥。”那女子微微一笑,她看着唐风问陈彦道:“就是他的田黄石吗?”
        唐风不露声色的打量了这位年轻女子一番,真的很漂亮,无论身材、样貌都不输给林沐雨和柳月,甚至在气质上还要略胜一筹。不过,唐风可没有心情去欣赏她,她上次还怪陈彦没事爱折腾,弄块石头让她们家老爷子着了魔呢,如今,石头主人就在她面前,她完全有可能数落唐风一番。
        “是,就是他的。”陈彦把唐风介绍给这位女子后,转而对唐风说道:“她是我师叔的孙女儿,范紫韵,电视台的明星主持人。”
        唐风暗自点头,难怪这么有气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