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

第206部分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206部分

小说: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亲,谢沐雨已经是妇唱夫随,对刘子秋的话自是言听计从。高秀儿知道当年刘子秋和花云、尉迟恭一起来到少林寺的往事,也要跟着同去。拓跋千玉和穆朵丽原本就信奉佛教,自然不甘落后。于是大队人马索性离了襄城,直奔少室山。
    
    在杨坚当政的时候,朝廷就对少林寺有过多次封赏。虽说只是一处寺庙,却拥有良田千顷。后来天下动乱不止,就连洛阳都受到了波及。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组织了僧兵。当年刘子秋在寺外遇见的昙宗大师,如今已经成了僧兵的头儿。
    不过,今天在寺外迎接刘子秋的并非昙宗大师,也不是寺里的知客僧,而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和尚。
    刘子秋见那个小和尚有些面熟,皱眉道:“朕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到了这里,刘子秋已经不再隐瞒身份,就连龙旗都亮了出来,自己也换了一身崭新的龙袍。
    小和尚双手合什,唱了声佛号,道:“陛下贵人多忘事,小僧弘忍。”
    刘子秋仔细一看,果然是当年那个小和尚,不由笑道:“原来是弘忍大师,不知令师何在?”
    一个小和尚而已,居然被当今天子称为大师,显得十分怪异。只有刘子秋知道,这个小和尚就是将来的禅宗五祖,自然当得大师二字。令人称奇的是,弘忍对于这个大师的称呼居然也是泰然受之,稽首道:“家师知道陛下将至,今日必回,先令小僧在此恭迎。”
    高秀儿不相信有这么神奇,脱口道:“故弄玄虚!”
    刘子秋却摆了摆手,说道:“道信大师确非常人。”
    话音未了,便听一人朗声道:“陛下果有识人之明!贫僧来迟,还望陛下恕罪!”
    刘子秋转头一看,正是道信,暗道,这家伙倒会借自己的话吹捧自己。不过,看这道信的容貌,竟然与四年前全无二致,也不禁令刘子秋心中感叹,当下颔首道:“数年不见,大师驻颜有术,朕佩服、佩服。”
    道信听出刘子秋话语中调侃的味道,却浑如未觉,打了个稽首,道:“陛下,诸位女施主,请移步寺内。”
    刘子秋想起当年弘忍和昙宗不许花云进入少林寺的情景,不觉一愣,说道:“朕记得寺中有规矩,女子不得入内。”
    道信笑对道:“此一时,彼一时。”
    刘子秋问道:“何解?”
    道信合什道:“佛祖也要食人间香火,贫僧又岂敢阻拦诸位娘娘。”
    刘子秋想不到连道信这样的大师也变得势利起来,未免对他好一通鄙视。
    却听道信又说道:“陛下现在有举国气运加身,贫僧已经远非陛下敌手,陛下想要的比试,还是免了吧。”
    想要找道信再比试一番的心思只有刘子秋自己知道,也一直没有流露出来,却被他道破。刘子秋不禁暗暗咋舌,这家伙果然有些门道,今天倒要好好问问他,自己还能不能再回到后世。
    众人在弘忍的带领下穿过寺庙,又来到那处芧庐。四年过去了,这茅庐竟似没有一毫变化,也不知道这师徒二人是怎么做到的。正在刘子秋暗自惊讶的时候,道信朝着高秀儿合什施了一礼,说道:“娘娘生性仁厚,母仪天下,实乃万民之性,还望他日逢变,莫扰本心。”
    高秀儿点了点头,却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她性子本就善良,想想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便没有多问。
    谢沐雨却按捺不住,施礼道:“大师,不知小女子可有佛缘?”
    道信笑道:“何为有缘,陛下早已有解。女施主何须多问。”
    谢沐雨想起当日在天音庵中刘子秋对她说过的话,这才彻底恍然。但是想起天音庵,未免要想起那天晚上的经历。虽然刘子秋从来没有提起过,但谢沐雨总是担心王薄的话会对刘子秋有所影响。其实她早就想再对刘子秋解释一番,可是一直不敢。这时候见到道信大师颇有神通,忍不住又问道:“大师,小女子有一件事想告诉陛下,又心存顾虑,还请大师释疑。”
    道信摇头道:“陛下胸襟宽广,便是不说,又有何妨。”
    刘子秋见这道信大师都快化成了算命先生,不觉好笑,说道:“大师何不替朕的这两位爱妃也看一看。”
    道信居然点了点头,真的看了拓跋千玉一眼,说道:“他日若有变故,休怪陛下。”又对穆朵丽说道:“娘娘箭术通灵,他日神弓护国,不让须眉。至于娘娘所求之事,命是有时终须有,随遇而安即可。”
    拓跋千玉听了道信的话,神色忽然一黯,只是她原本就信佛,也不敢多问,只是有些闷闷不乐。那穆朵丽心中所求只是想替刘子秋生个孩子,被道信说破心思,却也不知道有还是没有。她和拓跋千玉一样,本信佛之人,同样不敢多问。
    刘子秋听他总是提起变故,心中未免不悦,沉声道:“大师既知过去未来,何不明言,朕也可趋吉避凶,护佑天下万民。”
    道信叹息一声:“天机不可泄露。”
    对于这种神神叼叼的事情,刘子秋原本就介于信和不信之间,忍不住便想证实一下,又问道:“那大师可知朕何日方能归去?”
    “既来之,则安之,陛下何言归去?”道信号称可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但四年前,他就未能看透刘子秋的来历,如今四年过去,他的道行虽然又深了许多,但还是看不清刘子秋的过去。不过,刘子秋的未来他倒是能够看出一些大概,只是碍于天机,却不敢明言。
    不过,当道信看到站在高秀儿身边的刘思要时,却是吃了一惊,因为他看不清这个孩子的未来。好半天,道信方才说道:“他日变故乍起,小皇子或许会有一番造化。陛下的归路,或许便要着落在小皇子身上。贫僧道法有缺,亦不敢妄言。望陛下勿罪!”
    周围的人听不懂道信的话,但刘子秋作为当事人,却有些明白。他转头看了儿子一眼,忍不住叹了口气:“听天由命吧。”
    这时,昙宗大师忽然走了过来,合什道:“陛下,寺外有人来报,辽西十万火急!”

第32章 死生之地
    。5du
    听到“辽西”两个字,刘子秋的神情便是一敛。历史上,正是因为杨广三征高丽,造成百姓伤亡无数,从而导致了大隋王朝这个巨大的帝国彻底覆灭。听到辽西十万火急,刘子秋坐不住了,当即起身说道:“道信大师,朝中有事,朕就此别去!”
    道信还了一礼:“陛下国事为重,贫僧不敢挽留。”
    一行人离了少林寺,刘子秋大手一挥:“牵马来!”
    他们来的时候都坐着马车,慢慢吞吞,那只是刘子秋故意拖延时间,现在朝中出了这样的大事,他如何还肯停留?这些随行的侍卫无论男女都是技艺高超的骑士,就连虞世南这把老骨头也能纵马驰骋。
    听说骑马,刘思根这小家伙也一脸的兴奋,直奔自己的小马,却被拓跋千玉一把抓住,拎上了自己的马背:“根儿不许胡闹,跟着姨娘。”
    众人纷纷上马,唯有谢沐雨满脸为难:“夫君,奴家不会骑马。”
    刘子秋伸手轻轻一揽,让她坐在自己身后,沉声道:“抱紧了。”
    拓跋千玉嘟起嘴:“早知道我也说不会骑马了。”
    高秀儿笑骂道:“你这话也只好骗鬼。”
    这半年在外游玩,一家人关系渐近,虽然刘子秋绷着脸,气氛有些紧张,却仍然掩不住那丝温馨。
    
    马蹄声声,烟尘滚滚,数百骑席卷而过,很快便将少林寺远远地抛在身后。洛阳乃是东都,守备森严,而且城中禁止纵马。不过,在一刻钟之前,就已经有侍卫赶回来传信。如今,从洛阳南门直到皇宫的这条道路都已经戒严,沿街站满了顶盔贯甲的武士,任何人不得通行。
    一般情况下,刘子秋十分反对这种扰民之举,但事急从权,为了早一点赶回宫中,他也只能委屈一下城里的百姓。这种事情十分罕见,百姓们颇多好奇,一个个翘首张望,议论纷纷,各种猜测之声不绝于耳。不过,慑于两边武士的威严,倒也没有人敢拥挤、推掇,秩序还算不错。
    没多久,一队骑士出现在洛阳外郭的南门,从他们面前呼啸而过,很快便消失了踪影。戒严随之解除,大街又恢复了车水马龙,一片热闹景象。只是一些年长些的百姓暗暗嘀咕:“多少年没有见过这般动静了,肯定要有大事发生。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该多买些米面了。”
    刘子秋却没想到,他只是为了节约一点时间,居然令洛阳城中的粮价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波动。
    当然,这种波动幅度并不大,负责监视市场动态的户部官员很快发现情况,及时调集了一批粮食投入市场,迅速平息了这次风波。这也是刘子秋坚持放权所带来的好处。以往遇到这种事情,需要层层上报,直至皇上审议之后,降下旨意,才可以采取措施。却不知这样一来,已经延误了处理问题的最好时机。现在刘子秋把权力大量下放,在一定范围内,户部官员可以直接动用仓储稳定市场,间接地也就稳定了民心。
    宫门外,魏征、李靖已经带着一众文武守候在那里。不等刘子秋跳下马,众人便一齐施礼:“臣等叩见陛下!”
    大汉王朝已经废除了叩拜礼,不过,这些官员为了表示对刘子秋的尊敬,依然深深地欠下身子。魏征更是语带哽咽:“陛下,你总算回来了!”
    刘子秋先把谢沐雨放下去,这才一跃而下,拱了拱手,道:“走,进宫内说话。”
    皇宫内礼仪繁琐,刘子秋很不喜欢,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臣属,都表现得十分随意,他几乎是拉着魏征的手便朝里走去。半年不见,魏征仿佛苍老了许多。确实,刘子秋把整个国家都甩给了他,这份压力可想而知。过去,他为了国事也会殚精竭虑,不过最终的决策都是由刘子秋作出,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如今每一条政令几乎都是经他的手传下去的,这种感觉完全不同,他真正有了一种自己每一天如履薄冰的想法。
    “陛下,你回来就好了。这些都是近半年来臣处理事务的记录,还请陛下审阅。”进了大殿,魏征指了指摆在龙案旁边厚厚的一摞卷册,整个人都好像轻松了许多,就像卸下了一副重担。
    “魏先生办事,朕放心,就不用看了。来人,将这些卷册全部收入崇文殿,归档备查即可。”刘子秋挥了挥手,就让内侍把这些卷册搬走了,根本没有翻动一下,只是略略定了定神,便问道,“说吧,辽西是怎么回事?”
    军事方面是由李靖负责的,听到刘子秋的问话,他赶紧躬身道:“陛下,高丽犯我辽西,攻破怀远镇,杀我戍边军民三千余人。事关重大,臣不敢自专,特使人报与陛下。”
    刘子秋点了点头,又问道:“高丽贼子,如今安在?”
    李靖说道:“高丽大军盘踞怀远不去,似有进犯燕城之意。若是燕城被破,则辽西全境陷落,辽东将成孤地。臣见情势危急,已经自作主张,调尉迟将军率两支万人队前往救援。”
    救兵如救火,要是等刘子秋回到洛阳再作决策,恐怕局势早就无可收拾了。虽然对于兵权,刘子秋一直控制得很严,但也要看具体场合,因此对李靖的举动,刘子秋非但没有责备,而且轻轻点了点头:“大哥做得很好。”又道:“取辽西地图来。”
    李靖知道刘子秋的习惯,早有准备,朝殿外挥了挥手,便有几名侍卫大步走了进来,抬着一只大沙盘和一幅地图。
    在大汉军是,沙盘早已得到普及,但也只限于目前探明的一些区域,像这种牵涉到境外的情况,还需要辅以普通地图。从这一点来看,也说明李靖考虑问题颇为周到细致。
    沙盘所示的只是辽西三郡的地形地貌、城池以及汉军的兵力部署,地图上的范围却要大得多。刘子秋并没有过多地关注那只沙盘,而是盯着地图深思良久。
    辽西道是大汉王朝最东北方向的一块领土,西南紧邻着河北道。在辽西道在西、北两个方向,都是游牧部落的领地。
    西面属于奚族,北面属于契丹族,各自的势力范围在地图上都标得清清楚楚,足见兵部事先也做过一些工作。在契丹以西,还有一块草场是属于霫族,所占领地与契丹相近。这三个游牧民族实力不强,就连在今后的历史上曾经攻占燕云十六州的契丹,此时也不过刚刚兴起而已。
    这三个民族都是**厥的附庸,如今在刘子秋的打压下,**厥一分为二,实力也大不如前,这三个民族也渐渐摆脱了**厥的控制,隐隐有些即将崛起的味道。
    辽西道的南边是大海,刘子秋知道那里就是后世的辽东湾。在辽西道和契丹领地的东边,就是高丽国的地盘。其实,高丽国并不是后来的朝鲜,而是华夏东北土地上一个叫做高句丽的民族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只不过后来他们借助唐朝的力量,先后攻占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国家,统一了朝鲜半岛,这才成为那里的统治者。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高丽横跨鸭绿江两岸,最南边的抵达了汉城。此汉城非彼汉城,只是平壤以南百里的一座小城。再往南,则是新罗和百济的势力范围。
    在契丹、霫和高丽的北部,还有另外两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室韦和靺鞨。这两个游牧民族,每一个所控制的势力范围都几乎相当辽西三郡、霫、奚、契丹、高丽、新罗和百济的总和。当然,这个规模和大汉王朝比起来仍然十分渺小。如今的大汉王朝,已经连漠北和西域都已经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
    半晌以后,刘子秋方才指了指地图,问道:“这些游牧民族是什么态度?”
    柳郁拱手道:“陛下,侵犯辽西的乃是高丽,与这些游牧民族何干?”
    在河西的时候,柳随、姜彧二人就是参军。别看他们两个在军中名声不显,但却是最早支持刘子秋的元老之一。如今刘子秋坐稳了江山,也没有亏待他和姜彧二人,给他们一个高级参议的闲职,正三品衔。由于长期帮助刘子秋出谋划策,柳郁对刘子秋的一些手段和策略非常熟悉。过去作战,刘子秋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谁惹他,他就打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