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

第237部分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237部分

小说: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群中,王玉凤早已走上前去,将杜如晦从地上扶了起来,柔声说道:“多谢公子。”
    虽然花云及时出手,但杜如晦还是挨了一顿打,嘴也歪了,眼也肿了,破旧的锦衣上也满是脚印,形象惨不忍睹。不过,面对娇滴滴的王玉凤,他还是振作精神,还礼道:“姑娘客气了,路见不平一声吼,此乃我辈读书人份内之事!”
    王玉凤掩着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刚才那几位恶人好像也是读书人吧。”
    杜如晦一时无语,半晌方才叹息道:“他们把天下读书人的脸都丢光了。”
    刘子秋暗暗点了点头,拱手问道:“杜公子,不要紧吧?老夫安排几个人送你去看看郎中,如何?”
    杜如晦连忙躬身道:“多谢老丈援手,这点小伤,杜某还可以忍得住。听说前面一家门外有胡姬献舞,若是去晚了,只怕就看不到了。”
    王玉凤有些不悦,小声嘟囔道:“胡姬献舞有什么好看的。”
    杜如晦这才想起王玉凤也是一位胡姬,慌忙解释道:“姑娘误会了,杜某并非好色之人。只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天下新奇之事,多些了解,方是读书人的本份。”说到这里,他又朝半空中拱了拱手,说道:“自从陛下将世界简图颁行天下,杜某才知道过去看见不过是冰山一角。如今能够在洛阳城中见到各种异族歌舞,不用远行,就能够增长见识,这等机会又怎可错过?”
    为了鼓励百姓自行出海远行,刘子秋在去年就将他所描绘的简易世界地图和陈棱所带回来的西行海图刊印成册,分别派发往各郡县衙门、各郡学县学,供世人借阅,并且各郡县的书店中也都有出售。杜如晦祖上自北周时起就是朝中高官,只是近来没落了,家境日渐贫寒,自然买不起图册。不过他还是读书人,可以前往县学借阅,因此可以看到那些世界简图。地图上,在他心目中气势恢宏的大汉王朝却只占了极小的一片地方,这让杜如晦颇为震惊。陈棱带回来的海图已经印证了世界地图其中一部分的正确性,而在世界地图上也标明了不同地区人种的不同。通过观察献舞的胡姬,也能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地图的正确性。
    在中原人眼中,突厥、鲜卑以及西域当地的各个民族都被视为胡人,与西域接壤的波斯以及来自更加遥远西方的人也同样被视为胡人。但在中原,见得最多的就是突厥、鲜卑这一类的胡人,随着刘子秋大力发展商贸,来自西域、波斯的胡人也逐渐增多,但来自更加遥远的拜占庭帝国的胡人却非常少见。王玉凤的外貌跟波斯人十分相像,但今晚在前面献舞的胡姬据说就是来自遥远的拜占庭,这才吸引了杜如晦的目光。
    王玉凤听他提起皇帝颁行新地图,忍不住便朝刘子秋看了两眼。
    刘子秋笑着点了点头,道:“既然杜公子觉得无碍,老夫也就不再勉强。老夫左右无事,不如就随杜公子去看看,这献舞的胡姬究竟有何不同。”
    此时,几个差人寻了过来。元宵观灯是场盛会,同时也是各类案件高发的时期。每到这一天,洛阳府尹几乎把府中的差役全部都派了出去,只是灯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差役的力量还是显得太过弱小,有点疲于奔命的味道。这几个差役就是听说有人斗殴才赶过来的,不过,当他们赶过来的时候,斗殴已经结束,地上横七竖八还躺着十几个家奴模样的人。
    这种小事自然不需要刘子秋亲自处理,早有侍卫悄悄上前,出示了腰牌。那些差役见到腰牌,当下不敢怠慢,立刻又召唤同伴,将那十几个家奴都抓了起来,关进洛阳府的大牢里。至于要不要严加审讯,揪出他们的幕后主使之人,那就要看府尹大人如何决断了。
    
    今夜是狂欢之夜,洛阳内城的八处城门一齐洞开,守卫城门的士兵也换成了大汉步兵中最为精锐的陌刀兵。当然,这些陌刀兵手中并没有提着寒光闪闪的陌刀,而是换成了粗壮的木棍。他们的任务不是杀敌,而是维持秩序。陌刀兵平时很少在世人面前出现,他们个个身高力大,站在那里有如一尊尊山岳,也成为元宵节这天难得一见的一道风景线。许多人进出内城和外郭城之间,就是为了一睹陌刀兵的风采。
    不过,今天的情况却有些特殊,许多人匆匆从内城南门赶往外郭城,却来不及多看那些如铁塔一样竖在那里的陌刀兵一眼。这些人都是为了赶去外郭南城观看胡姬献舞。
    七八年前,杨广统治时期,洛阳的外郭城还是平民聚居的地方,到处都是低矮茅草屋,垃圾污水遍地,浑如后世的棚户区。不过,如今的洛阳外郭城已经大大变样。除了外郭城的城墙仍然只是一圈低矮的短垣,整个外郭城的街道都已经变成了宽阔的青石板路,街道两边同样是店铺林立,一些大户人家以及南来北往的商贾也选择在这里购地建宅。而且外郭城的城门通宵不闭,人员进出方便,也使得洛阳外郭城越来越繁华,竟有直追内城的趋势。
    此刻,外郭城同样是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而出了内城南门不远处,就可以见到一座高大的灯山。对,确实可以用灯山来形容。那是用木头搭成的架子,足有五丈多高,架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远远看去,五颜六色,亮如白昼,光是这一夜消耗的灯油就不知枚几。
    灯山下面,人山人海,围成一个大圈子。隐约可以看见,在人群围成的这个大圈子中间,有一座足有两人高的台子。台子上现在还空空如也,但台子下的人们都翘首以盼,甚至连旁边那座巨大的灯山都失去了吸引力。
    花云知道那座高台一定是所谓胡姬献舞的地方,不由拉了拉刘子秋的手,笑道:“夫君,我们也挤进去看看。”
    “这么多人,且不说能不能挤进去,就算挤进去,恐怕也看不分明。”刘子秋皱着眉头,四周打量了一番,忽然指了指旁边一处高大店面的屋顶,说道,“走,咱们到上面去看,如何?”
    王玉凤焦急起来,连声说道:“老爷,夫人,这么高如何上得去?”
    花云笑了笑,说道:“傻丫头,我带你上去便是。”
    杜如晦却有些迟疑,小声说道:“老丈,晚生还是去前面试试运气吧。”

第82章 观舞
    。5。
    刘子秋呵呵一笑,并不跟他废话,提起他的衣领就把他拎了起来,纵身一跃就上了那处店铺的屋顶。以他和花云的身份,确实不适合去跟那些百姓挤在一起,但是如果把杜如晦一个人丢下,他又有些不大放心。花云见状,也一把揽住王玉凤的纤腰,双脚微一用力,也蹿上屋顶,就势坐在刘子秋身边。她本就有一身好武艺,又得到刘子秋的指点,轻功也有了很大进步,这点高度根本难不住她。
    前面虽然站了一大群人,但在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高台上,而且他们的动作非常迅速,除了那几十个侍卫,根本没有其他人留意这一边。
    王玉凤跟在花云身边五六年,自然清楚花云的本领,倒没有丝毫惊讶。只是她的内心着实盼望是刘子秋带她“飞”上屋顶,却未能如愿,多少有些遗憾。
    杜如晦看到这两个年近五旬的“老者”,轻轻松松就带着他和那位年轻姑娘上了屋顶,心中不由骇然。尤其花云假扮的那个贵妇人,更令他吃惊。因为王玉凤虽是个女子,身高却在七尺开外,而他的身高才六尺出头,两相比较,花云的难度显然更大一些。
    看着脚下如蝼蚁般渺小的人群,杜如晦心中有些发慌,半晌方才说道:“老丈、老夫人,真是好功夫。”
    不过,想起刚才自己被那十几个家奴围殴的时候,好像是这对老夫妇的手下解救了自己,心里又有些担心。这对老夫妇自己一身好武艺,又有一群彪悍的手下,家中还蓄养着如此美貌的胡姬,绝对不是一般人,而洛阳城中从没听说过有这样一户人家。如此说来,这对老夫妇或许来自外郡,也许他们是一对江洋大盗也说不定。想到自己居然跟江洋大盗搅在一起,杜如晦就有些后怕,想要离刘子秋远一点,可是坐屋顶边缘却又不敢乱动。
    刘子秋倒没有闲情逸致却猜测杜如晦的小心思,他朝着底下那座高台看了一眼,笑道:“杜公子以一文弱书生,却能仗义执言,实乃读书人的楷模,腹中才华也必定不凡,为何没有参加四年前的科举考试?”
    杜如晦叹息道:“科举始于前朝,杜某也曾经参加过一次,最后得以高中的都是富家子弟,而杜某却不幸落。杜某以为本朝的科举与前朝一样,都是那些富家子弟的天下,而杜某家道中落,早已心灰意冷,因此不愿去行此无用之功。”
    刘子秋“哦”了一声,点头道:“今年又是科举之年,不知杜公子可有意参加?”
    杜如晦脸上的神情却坚定起来,说道:“当今圣上乃是少有的贤明君主,他连长孙无忌、李建成那样的罪人都肯赦免,胸怀之宽广令人敬佩,定然不会在意贫贱之分。所以,杜某倒是打算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这才早早来到洛阳。可惜,看到这一点的绝非杜某一人,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的人数肯定远超去年,要想从中脱颖而出,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杜如晦便忍不住摇了摇头,显然对错过了第一届科举考试颇为懊悔。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错过了也就错过了,现在懊悔也已经无济于事。
    刘子秋却笑了起来,说道:“以杜公子的才学,虽不能保证夺取状元之位,但跻身三百六十名进士之列,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杜如晦脸上泛起一丝苦笑,说道:“老丈有所不知。刚才那几个锦衣少年都是世家子弟,虽然纨绔了些,但自幼习读诗书,才华还是有的。就如其中那位卢公子,是范阳卢家的嫡系子弟,平时有名师教导,才学就不在杜某之下。而像卢公子这样的人,恐怕还有不少。”
    刘子秋冷笑道:“品行不端,才学再好又顶个屁用!”
    听到刘子秋说了一句粗话,杜如晦更加确信了他江洋大盗的身份,因此便不敢接话。
    那边,花云和王玉凤对他们的谈话并不感兴趣,目光一直注视着下面的高台。距离虽然远了一点,不过刘子秋和花云都是习武之力,目力远胜常人,倒不用担心看不清楚。此时,已经有几个人影在高台上走动,想必传说中有胡姬献舞很快就要上演了。
    王玉凤没有刘子秋和花云那么好的目力,未免有些焦急,却又不敢说出来,在那里抓耳挠腮,不时拿眼睛去瞄刘子秋。
    刘子秋见状,从怀里取出一只千里镜,笑道:“看不清的话,用这个试试。”
    因为没有玻璃,千里镜都是用水晶磨制而成,每一只都是价值不菲,军中也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有资格配备,但在皇宫中却不是什么稀罕物件。那几位娘娘都是人手一只,就连刘思根这样的孩童也都有份。当然,对刘思根兄弟姐妹几个来说,千里镜就是一件玩具而已,倒不可能给他们最精细的千里镜,分给他们的都只是一些残次品罢了。不过,王玉凤这些宫女却只是听说过千里镜的名头,偶尔也能远观,却无缘得到了。也正是因为有了千里镜,高秀儿她们才愿意呆在宫城之上,这样足不出户,照样可以观赏到元宵灯会的盛况。
    此时见到刘子秋递过来的千里镜,王玉凤自然满心欢喜,接过来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千里镜上带着刘子秋的体温和一股男人的气息,这令王玉凤一颗芳心更是怦怦地跳过不停,甚至连道谢都忘记了。
    女人总是敏感,花云虽然化妆成了一个老妪,心态却不可能随之变老,很敏锐地感觉到王玉凤心跳和呼吸的加剧,不由轻轻哼了一声,只是当着刘子秋的面,她却发作不得。其实花云也不是个善妒的女人,只是王玉凤的身份,让她不希望王玉凤和刘子秋有什么交集。
    这时,王玉凤已经笨拙地举起千里镜,看着镜里的景物急剧放大,迅速出现在眼前,忍不住轻声惊呼,若不是花云始终抓住她,她便要失足翻下屋顶了。饶是如此,王玉凤也是惊出一声冷汗,手捂着胸前,低声说道:“吓死我了,高台仿佛就在眼前。”
    花云笑道:“傻丫头,千里镜要这样用,才会看得更清楚。”说完,她也从衣袖中摸出一只千里镜,教王玉凤用了起来。
    杜如晦诧异地朝花云和王玉凤手中的千里镜看了一眼,明白这是一件宝贝,对刘子秋的身份更加猜疑了。不过,他和刘子秋萍水相逢,可不敢奢望刘子秋会把这种珍贵的宝贝借给他一用。当然,他也没有想着要挤进人群中去。毕竟他身材瘦弱,个子又不高,就算挤进去也看不清楚,还不如呆在屋顶,勉强也能看个大概。
    刘子秋倒没有想着借个千里镜给杜如晦,朝着高台一指,说道:“快看吧,献舞应该开始了。”
    杜如晦顺着刘子秋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高台上人头攒动,出现了一队窈窕的身影,想必就是众人所说有胡姬。只是距离太远,他看不清楚这些胡姬的容貌。不过远远看她们的身段,却必定十分妖娆。
    高台上已经响起了丝竹声,随着夜风渐渐送往远方,在屋顶上也能依稀听到一些。演奏所用的乐器同样来自西方,声音与中原的乐器多有不同,旋律也要明快得多。随着乐声响起,高台上那队窈窕的身影开始动了起来。西方的舞蹈与中原也颇有不同,充满了激情。
    自从穿越以后,刘子秋发现自己练过的那些内功效果似乎越发明显,目力如炬,虽然隔了这么远,高台上的每一张面孔却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一直不明白这种变化的原因,几度分析,也只有归功于这个年代的空气特殊清新,可以更好在吸引日月之精华,从而让他的身体出现了蜕变。高台上,那些胡姬显然都是些精打细算的金发美女,和史大奈送过来的那些女子倒有些相像,只是举手投足之间却有种雍容华贵的气质,应该是出自富贵之家,甚至是拜占庭的贵族女子,而不可能来自民间。
    刘子秋不由皱起了眉头。对于这个突然来到洛阳的胡商,早有情报送入了宫中,刘子秋自然也是十分关注。他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