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

第30部分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30部分

小说: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蕴走后,魏征从后面转了出来,捋须笑道:“主公莫不是以为,谢家真想走科举这条路?”

第46章 李密之谋
    刘子秋知道,魏征这类人懂得良臣择主,只有表现得像个明君,才能让他甘愿为你效力,于是也不藏私,笑道:“杨广开进士科,每次所取多则十数人,少则寥寥数人,还要照顾那些权贵豪门。请记住本站的网址:。不要说谢家,就是江南这些望族加起来,一次又能取中几个?所以,谢家说什么参加科举,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魏征笑道:“原来主公早看出来了,魏某却在班门弄斧。不过,魏某还有一事不明。”
    “魏兄请讲!”
    “魏某见主公的学堂办得极其认真,却不像掩人耳目,还以为主公真心想要让他们参加科举。”
    “魏兄,你误会了。其实科举的确是件了不起的创举,只不过杨广做得还不够而已。”刘子秋呵呵一笑,说道:“咱们先不谈科举的事。以魏兄之见,谢家意欲何为?”
    在魏征看来,这是刘子秋反过来考究他的学问了,不由打起十二分精神,正色说道:“谢家想要谋反!”
    刘子秋一愣,心道,你自己要跟着我一起造反,总不能把别人都往这方面想吧。
    却听魏征继续说道:“主公刚才也说过,进士科每次所取不过寥寥数人。谢家要想走这条路重返朝政,恨不得别人都不参加才好,又怎么会来拉拢萧家?萧老爷子是个武人,又有什么值得谢家看中的?”
    刘子秋脸色凝重起来,连连点头。
    魏征又问道:“主公以为,谢家若是造反,有几成胜算?”
    刘子秋不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中谢家有没有谋反,反正在他记忆中全无印象。但他却知道,自唐以后,谢家便彻底没落了。或许谢家还没来得及造反,就已经被朝廷一窝端掉。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谢家都是文人,只怕连一成胜算都没有。”刘子秋摇了摇头,忽然想起魏征也是文人,慌忙撇清道:“魏兄,我不是在说你。”
    魏征笑道:“魏某可算不得文人,只是个道士而已。”
    刘子秋心里将他一通鄙视,那天问他法号,他说自己是教书先生,现在说他是文人,他却说自己是道士,真是人的嘴两张皮,正反都是他有理。
    却听魏征又问道:“不知主公有何打算?”
    刘子秋沉吟片刻,拱手说道:“还要请教魏兄。”
    魏征沉声说道:“主公可以向官府举告!”
    “举告?”
    “长山村修得像座营盘,村中又日夜练兵。相信的说主公是为了防贼,不相信的只怕要说主公谋反了。”魏征缓缓说道:“主公举告了谢家,当可以谋个官身,这一切便名正言顺了。”
    这是一个“疑罪从有”的年代,尤其事涉谋反,更不会讲什么人权、法制。谢家作为江南望族之首,恐怕早就被朝廷盯上了,一旦有人告他谋反,只怕全族都要遭受灭顶之灾。历史上谢家的没落或许就是由于事机不密,而遭到了朝廷的镇压。
    但是他自己泄密是一回事,刘子秋去举告又是一回事。谢家上下数千口人,大多数应当是无辜的。刘子秋杀人不眨眼,但不想沾上无辜者的血腥。
    刘子秋毫不迟疑地摇了摇头,说道:“魏兄,踏着妇孺的尸体往上爬,这种事情,请恕刘某做不到!”
    “好!魏某果然没看错人!”魏征哈哈笑道:“主公要想谋个官身,其实不难。长山村过去打渔为生,属于贱民,朝廷甚至连税都懒得来收。现在不同了,村里买了地,转事农耕,主公可以去官府求个里正回来。”
    隋朝制度,百户为里,设里正一名,五里为乡,设乡正一名。里正、乡正虽不属于朝廷官吏之列,大小也能算个乡绅,总比布衣白身要强上许多。
    刘子秋这才知道,魏征仍然在试探自己,心中暗骂了一句老狐狸,嘴上却说道:“刘某与暂署盐官县的欧阳宇大人有过一面之缘,求个里正或许不难。但谢家这事要如何区处?刘某已经答应过他们,旬日之内,登门拜访。”
    魏征想了想,说道:“主公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装着毫不知情,二是劝说谢家打消念头。”
    其实,刘子秋和魏征都很清楚,谢家造反的结局注定失败。装着毫不知情,实际上等于坐视谢家灭亡。在刘子秋看来,这和他举告实在没什么两样。
    刘子秋沉思片刻,说道:“虽然刘某与谢家没什么交情,事关数千条人命,还是尽量劝一劝他们吧。”
    
    洛阳城中下了一场大雪,杨广到上林西苑欣赏雪景去了,今天的朝会也只好作罢。杨玄感摇着头离开则天门,却见李密迎上前来,拱手说道:“玄感兄,许久不见,可肯赏光,去寒舍小饮一杯?”
    杨玄感知道他有话要说,连忙回礼道:“杨某正有此意。”
    酒过三巡,屏退左右,李密将昨晚宫中所闻告诉杨玄感。杨玄感拍案叹道:“多好的机会!如果杨广御驾亲征,卢明月在山东、谢王两家在江南同时举事,朝廷首尾难顾,我事必谐!可惜,可惜!”
    李密说道:“杨广最为信任宇文述,玄感兄当交好与他,请他进言,或可说动杨广亲征。”
    杨玄感叹息道:“家父生前与宇文述同掌朝纲,免不了有些明争暗斗,他如何肯与杨某结交。”
    李密笑道:“宇文述有三子,长子化及最得宠爱,次子智及生性顽劣,玄感兄可从这二人着手。”
    杨玄感抚掌说道:“多谢蒲山公提醒,某便明日设宴邀请他兄弟二人。”
    李密摇头道:“不然。宇文化及生性凶残,贪婪傲慢,宇文智及更是整日斗鸡走犬,玄感若是与这等人相交,平白污了清名。李某随杨广北巡,在榆林时得到一个消息,宇文兄弟违背皇上旨意,与突厥人私相贸易。”
    杨玄感恍然道:“蒲山公是让杨某将此消息悄悄透露出去,传入杨广耳中。杨广震怒,必定处罚这兄弟二人,到时候,宇文述也免不了要受牵连,果然妙计!”
    李密笑道:“这还只是开始,某还有一计,可令宇文述为我所用。”
    两人边饮边谈,直到天色将晚,方才敲定各项事项。
    李密辞别杨玄感,行至朱雀大街,忽见前方传来喧闹之声。李密勒马观看,只见一座高门外有两个**岁的孩童在那里角力。斗不多时,一个孩童竟将另一个孩童举至半空,周围一片叫好之声。
    李密扭头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
    从人回道:“这是殿内少监李渊李大人的一对双生儿子,哥哥叫做李世民,弟弟叫做李玄霸。那李玄霸天生神力,虽壮汉莫敌。”
    李密任殿前待从,是李渊的直接下属,忍不住驻足观望。忽然,门内传来一声喝叱,两个孩童嘻笑着跑了进去。李密眉头微皱,若有所思,旋即扬鞭从李府门前而过。
    
    这时,刘子秋也从盐官县返回了长山村。
    暂署县事的欧阳宇对刘子秋仍有印象,知道他是袁天罡特别看重的人,自然大行方便。其实,在长山村设立里正,对盐官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来方便管理,二来可以增加税收,三来可是抽丁徭役,何况刘子秋还送了他一份厚礼。
    长山村只有七十八户人家,不足百户之数。欧阳宇索性将人情做到底,把长山村以南十里处的一个小村子,共二十五户人家一齐划入了长山村,并且嘱咐刘子秋好好干,明年争取替他谋个乡正。刘子秋当然不稀罕什么乡正,但面对欧阳宇的好意,还是再三称谢。
    长山村的村民是在海边打渔为生的贱民,过去甚至连户籍都没有,属于黑户行列。所以杨积善在久谈不决的情况下,才敢动起了屠村的念头。现在刘子秋做了里正,重新登记造册,黑户已经洗白,这方面的担忧反而小了许多。
    得知刘子秋做了里正,村民们一片欢呼。刘子秋摆了摆手,稳住众人,吩咐道:“二壮,你挑五个人,明天和你一起去县衙听用!”
    别村的里正最怕就是从本村抽丁服徭役,因为徭役是没有工钱的,纯属义务劳动。徭役的范畴也很广,从挖运河的苦力,到衙门里的书办、捕快,都属于徭役。
    刘子秋却很大方,一下子就从村里抽了六个青壮,已经远远超过普通村庄应该负担的名额,这也是他在县里答应欧阳宇的。在欧阳宇看来,这是刘子秋对他委任里正的回报,却不知刘子秋是为了在县衙里安插耳目,好及时探知各方面的消息。
    村民们大多不识字,书吏是做不成了,只能担任衙役、捕快。不过,衙役、捕快都有些常例钱拿,二壮等人倒是满心欢喜。唯一的坏处就是离家远些,不得自由了。
    刘子秋又说道:“明日我要去秣陵一趟,村里的事务暂由魏先生代理。栓子,训练的事情,你盯紧了,谁要是偷懒,待我回来,绝不轻饶!”
    萧大鹏问道:“大哥,我做什么?是不是陪你一起去谢家?”
    刘子秋摇了摇头,说道:“欧阳县令新划过来的二十五户人家,你过去看一下。他们是住在原处还是搬到村子里来,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有一条,你必须和他们讲清楚。徭役可以不摊给他们,但该交的税却不能免。”
    萧大鹏显然有些不情愿,其实他不明白刘子秋的心思。

第47章 雪狐皮
    即使在刘子秋杀了杨黑虎,替萧昕报仇以后,萧大鹏仍然认为自己才是萧家真正的少主。请使用访问本站。谢家是江南望族之首,拜访谢家这样的大事,刘子秋竟然不带他同往,萧大鹏心里很有些不忿。其实,他却不知道,刘子秋完全是为他着想。
    刘子秋此去的目的,是要劝说谢家人打消谋反的念头。谢家人会不会听?如果谢家人不听,而刘子秋又已经知道了他们的秘密,他们还肯放刘子秋安然离开吗?
    萧昕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走打打杀杀的路子,萧大鹏虽然是他的孙子,在武功方面却没有一点根基。萧大鹏本身的资质并不差,终究年龄大了点。虽然跟在刘子秋后面训练了一个月,有了那么点样子,但要有大的进展却不可能。
    万一谢家人翻脸,刘子秋相信自己可以杀出来,但要是再带上一个萧大鹏,他却没有这份把握。要是萧大鹏有个什么闪失,那才真的对不住萧昕的托付。
    冬日的清晨,寒风凛冽,刘子秋站在钱塘江畔,挥别众人。村民们都是弄船的好手,早挑了两艘大点的渔船送他们过江。因为马儿死了一匹,刘子秋只带了三个昆仑奴,把阿安留在了村里。
    魏征自然明白此行的凶险,再三叮嘱道:“主公,多加小心,若见事不可为,当尽早抽身而退!”
    刘子秋笑道:“放心吧!魏兄,村里的事拜托了。”
    高秀儿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女人的直觉告诉她,刘子秋此行肯定会有什么事发生,她不顾一切地扑了过去,说道:“郎君,我和你一起去!”
    刘子秋哪肯让她冒险,安慰道:“乖乖在家等着,回来我们就把那事办了。”
    高秀儿俏脸一红,不再坚持。村里人都当他们是两口子,她也一直作妇人装扮,但是不到那一天,她这心里总是不安。
    
    李渊正在家中检查几个儿子的课业,忽然有内侍上门,说是皇上召见。李渊不敢怠慢,匆匆换了官服。
    出门行不多远,忽见一个小贩拦在前面,神秘兮兮地说道:“大人,我这里有好皮子,要不要看看?”
    本来,以李渊的爵位、官职,出门前呼后拥,也没有人可以说三道四。但他在地方上干得好好的,突然被杨广召入洛阳,做了这个有职无权的殿内少监,李渊立时谨慎起来。所以他每次出门,不过三五随从,连车都不备。没想到竟然被个小贩堵在半路上。
    李渊自己想想也有些好笑,正待将小贩逐走,忽见那小贩手中有一张狐皮,通体雪白。李渊不由眼前一亮,勒住了马,指着那张狐皮说道:“拿来我看看。”
    那小贩赶紧将狐皮呈上,不绝口地赞道:“大人好眼力。这张皮子只有草原上最好的猎手才能得到,你看这里”
    李渊却是行家,摆了摆手不让小贩说下去,自己举起狐皮迎着阳光细瞧。这是一张雪狐皮,通体没有一根杂毛。更难得的是,整张狐皮不见一处伤痕,应该是神箭手从狐狸的眼睛处射进去的。
    那小贩见到李渊频频点头,赶紧吹嘘道:“大人,这张狐皮可是我家阿郎从突厥人那里换来的,别的地方可没处买去。你看是不是”
    “这张皮子确实不错。”李渊故作不经意地问道:“你家阿郎是谁?说不定我与他相识,还能讲个价。”
    那小贩看看四周,小声说道:“我家阿郎是宇文大公子。”
    李渊一愣,忽然眯起眼睛,摇头说道:“他啊!某却不熟。算了,说个价,我买了。”
    “五百两!”那小贩伸出一只手掌晃了晃。
    这个价钱着实不便宜,但李渊眼睛都没眨一下,回头吩咐从人道:“去取五百两给他。”
    李渊自己却不敢耽搁,取了狐皮直奔皇宫。他和杨广是表兄弟,杨广一直对他还不错,高官厚禄,件件不少。只是最近不知听信什么谗言,对他防备起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李渊要是心里真的没有鬼,又何必如此小心谨慎?
    昨天在上林西苑玩了一天,杨广心情颇佳,见到李渊进来,主动招呼道:“来人,赐坐。”
    李渊慌忙道:“微臣不敢。不知陛下召微臣前来,有何吩咐。”
    杨广摆了摆手,坚持让李渊坐下。这一坐,李渊藏在袍子里的狐皮便凸显出来,垄起好大一块。杨广不由奇道:“李渊,你身上藏了什么东西?”
    李渊赶紧起身,将狐皮双手奉上,说道:“回陛下,臣在路上买到一张狐皮,正欲献给陛下。”
    薛冶儿缓步上前,将狐皮接过,转呈给杨广。杨广看了半晌,赞道:“果然好一张狐皮,虽贡品亦不如也,洛阳城中竟然有售,朕却是不信。”
    李渊忽然拜倒,将小贩的话复述了一遍。杨广生性多疑,这张狐皮很新,显然是刚刚猎获不久。宇文述父子跟随他北巡,也是两月前才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