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261部分

盛唐风月-第261部分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了;回来了;郎君回来了”
    “阿兄”
    “杜十九;你可算回来了”
    看到崔俭玄和杜十三娘夫妻俩一块疾步迎了上来;杜士仪正要安抚一下两人;却只见后头崔五娘扶着赵国夫人也上了前来。他正为之一愣;崔五娘便抢先说道:“杜十九郎;昨ri圣人命杨将军带人到家中取了那部《史通》;十三娘亲自把你那些校注也捎上了;随着一块入宫;后来她虽平安出来;却一直都心焦如焚。你在宫里也没法捎信;结果十一郎和九娘也跟着担惊受怕一整个晚上;连九娘都一早就去了玉真观。谁知道天亮了朝会过后;又是那样难以置信的消息;大家都快急死了”
    妹妹竟然跟着杨思勖进了宫
    这是杜士仪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消息。见杜十三娘只是紧紧抿着嘴;丝毫没有提及此事的意思;崔俭玄亦是面露急切;他对赵国夫人和崔五娘长揖行过礼后;便请他们一块进屋说话。等到一大堆人都跟到了自己的书斋里;他言简意赅地把昨天发生的事情全都复述了一遍;就只见赵国夫人满脸的心有余悸;而崔俭玄则仿佛在冥思苦想这一件件事中的关联;反倒杜十三娘和崔五娘并肩而立;两人谁都没有做声。
    “都已经过去了;雨过天晴;不妨高兴一些。”
    “阿兄;昨天圣人看过你的一卷奏疏之后;突然脸sè很微妙;直接就令我回去匆匆出了紫宸殿;你究竟写了些什么?”
    妹妹如此细心;杜士仪不得不嗟叹是不是把人养得太聪明了。待见崔五娘虽不说话;却用和杜十三娘同样的眼神看着他;他想了想;索xing就直言不讳地说道:“我早就写了自荐书;自荐出为县令。”
    这一次;竟是赵国夫人先惊呼了一声:“什么?杜十九郎;要知道左拾遗之位;也不知道多少县令可望而不可即;兼且任满之后;大多是到御史台为殿中侍御史;甚至直接为侍御史;而后再为郎官;可谓是通天之路;你怎会想出为县令?”
    崔俭玄本想附和母亲的话;却被崔五娘一个严厉的眼神给止住了;只能闷闷不乐地闭口不言。而杜十三娘虽也讶异;却认真地说道:“阿娘;阿兄必然是早就考虑好的;绝不是贸然行事。阿兄留在京城虽为谏官要职;可几次三番遭人算计;出为外官不一定是坏事。如同已故姚开府;如今的宋开府;甚至张相国源相国;谁人没有出为外官的经历?”
    “阿娘;十三娘说的没错;十九郎还年轻呢;哪用急在一时”
    见崔五娘软言劝慰;先把年近五旬的赵国夫人先哄回去休息了;杜士仪方才对满脸不得劲的崔俭玄笑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留在京城里头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而且未必能出彩;还不如去外头磨砺一番。不但是我;你难道就想一辈子只管马球?”
    “哼”崔俭玄有些不服气地嘟囔一声;但心里不得不承认;杜士仪这话并没有说错。只不过;自己才刚释褐为官;杜士仪就不知道要去天南地北哪个犄角旮旯;杜十三娘也要和敬爱的兄长分开;这也太没意思了于是;他几乎没怎么细想便嚷嚷道:“那你去什么地方;我到时候也想法儿跟着去”
    扑哧——
    这一次笑的是杜十三娘。笑过之后;她上前去替崔俭玄整理了一下不知怎的弄乱的衣领;这才低声说道:“好啦;你又不是当年那年纪了;说这样的傻话。当了官便不能随心所yu;就算阿兄离开十年八载不能回来;你也不能随随便便离开任所去探望他的。再说;阿兄这一次必然不是左迁贬黜;圣人不会让他去那些犄角旮旯的。倒是你;琳娘那么一丁点大;你舍得她跟着车马劳顿?
    “啊”
    杜士仪见妹妹三言两语;便把崔俭玄说得哑口无言;暗叹一声以柔克刚之后;他少不得也劝了崔俭玄两句。无非是让他在京城熬过这一任;然后去外官任上积攒资历和功勋;等到把人说得又高兴了起来;他便哄了这位二十四孝老爸回去看女儿。等到送走了人关好房门;他方才回转身看着身后的妹妹。
    “你怎么那么冲动?要知道我和老叔公都已经商量好了;万一圣人震怒牵连到你;你让我”
    “谁让阿兄事先一点风声不露?莫非我嫁了人;便不是你妹妹了?”杜十三娘寸步不让地和杜士仪对视着;见兄长心虚地别过了目光;她方才似笑非笑地说;“五姐说;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这次都镇定得很;你肯定对王娘子透过风声;可却偏偏瞒着我”
    见杜十三娘显然是真的生气了;杜士仪这才又是赧颜又是着慌;赶紧解释道:“这不是因为你如今是当阿娘的人了;阿兄怕你知道了心中忧虑;再加上老叔公也说;不要让你担心;所以我才瞒着你的吗?你这回是不知情都已经面圣一回;要是你知道”
    杜十三娘原本心中有些小小的酸意;可见杜士仪露出了那种夸张的担心表情;她立时轻哼了一声:“我哪会像你想的那么冲动;那是十一郎闹腾到最后;竟然是废后这样不得了的大事;我现在想想都后怕阿兄;我刚刚对大家说的是真心话;与其你呆在长安看似官运亨通;我真的更愿意你去外头闯荡磨砺;也不至于在长安这样处处掣肘;处处算计。”
    “我知道你向来最为我着想。”看着杜十三娘低下了头;仿佛要藏住脸上那难过的表情;他不禁又想起了当年兄妹相依为命的那时候;便伸出手去抓住她的手轻轻握了握;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留在长安;好好看住崔十一郎。阿兄等着你们再给我添两个外甥”
    “阿兄”
    本来有些伤感惆怅的气氛;可经此一调侃;这些离愁别绪顿时无影无踪。而杜十三娘提醒兄长别忘了去玉真观金仙观露个面;一来可以⊥王容安心;二来也可以向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亲自说一声;免得她们还要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么一回事;可末了;她却忍不住踌躇了好一会儿;这才低声说道:“阿兄;有件事我不知道该告诉你;还是不告诉你五姐她仿佛一直都对你别有一番情意在;她一直都对你很关切;可却很少往你面前凑”
    想到崔五娘;杜士仪顿时沉默了。最难消受美人恩;他又不是呆子;崔五娘对他的好感;他自然能够隐隐约约觉察到。可是;有时候第一次见面便能决定接下来的缘分;兴许是崔五娘当时扮作赵国夫人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之后留下杜十三娘的手段又太过强势;使得他不知不觉对其敬而远之;哪怕在崔五娘因为父亲崔谔之的去世而露出真正柔弱如寻常女子的一面;那种第一印象也已经根深蒂固挥之不去了。
    他敬她如姊;视她如友;可若要再更进一步他只能对不起她了。兴许崔五娘也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方才从来不捅破。
    “十三娘;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见阿兄只是面露怅惘;继而便露出了毅sè;杜十三娘顿时明白了他的心意;遂再不提此事;而是岔开话题说道:“倒是九娘的事;阿娘原本一直cāo心;可谁曾想她竟是和王十五郎投契得很;所以阿娘已经试探过王十五郎;结果让她欢喜得很。阿兄如果要出为外官;恐怕未必赶得及这桩婚事呢。”
    “赶得上就喝一杯喜酒;又或者帮王十五郎当一回傧相;酬谢了他帮十一郎迎亲的情分;赶不上;就只能补一份厚礼了”
    杜士仪一想到王缙竟然真的会和崔九娘凑成一对;心头就不禁百感交集。这还真是缘分一到;别人纵使瞠目结舌也是枉然。而杜十三娘见兄长脸sè微妙;她突然想起还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连忙低声说道:“我险些都忘了;老叔公让人来捎信;让你回来之后立刻去见他;有十万火急的大事”

第三百九十一章 仗义方为友
    大约是体恤此次出为刺史和县令的官员;高官多是清望官;而低阶的拾遗御史们;也多是官低职要的清要官;如今要离京赴外任;少不得有人心怀感伤;因而李隆基早早授意;不用太过拘泥于赴任时限。杜士仪又历经如是一场风波;本打算这几ri好好安抚为他担忧的各位亲友;也要去一趟玉真观和金仙观。可杜十三娘既然说杜思温有要紧大事见他;他自然立时三刻出城赶往了朱坡山第。
    见面之后;他谢过老叔公帮忙度过了此次惊险的劫难;却见这位朱坡京兆公招手示意他上前两步。
    “王守一如今在蓝田驿。”见杜士仪顿时一愣;杜思温便淡淡地说道;“他通过宫中内侍;把当初他那父亲为了圣人生辰而变卖的一件东西送了上去;试图借此挽回圣心。事到如今方才想着这等事;他未免太过想当然了。”
    对于杜思温的说法;杜士仪心中深以为然。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杜思温突然又轻声说道:“之所以对你说此事;是因为姜度那小子大约是好容易等到仇人穷途末路;却见人停留不前;于是他今早悄悄离开家;应是往蓝田县去了。此事可大可小;你当初和他交情不错;又替姜皎说过公道话;此次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索xing再管一管这桩闲事。天水姜氏也是关中世族;别在这当口一时冲动;坏了姜皎宁可殒命;也要保住子孙后嗣的苦心。须知你当初解试之前遭人劫杀的案子;我也请托过姜皎帮忙。这次楚国夫人发现姜度失踪;知道你说话姜度肯听;特意来求我;所以我也只能找你了。”
    杜士仪没想到姜度看似近来安安分分;竟然还有这等打算;登时吓了一跳;也顾不上杜思温怎么消息这么灵通;立时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下来。他正待往外走;杜思温突然又开口叫住了他;竟是沉默片刻方才嘱咐道:“太子那儿就此为止;ri后千万不要再有什么纠葛。当今圣人提防东宫之心;怕是比从前历代天子更甚。大唐立国至今;除却当今圣人;第一任太子就没有一位平安登基的”
    便装出了朱坡山第;只挑选了赤毕一人相从;上马疾驰往蓝田县时;杜士仪不禁借此空闲思量杜思温的话;这一想便不禁悚然。
    高祖太子李建成死于玄武门之变;太宗第一任太子李承乾被废身死;唐高宗李治第一任太子李忠被废;中宗先后两次册立;第一次登基册立的太子李重润被杀;第二次登基册立的太子李重俊兵败身死;而到了睿宗;李隆基身为第一任太子能够登基;还不是通过政变来的?在这些太子之外;尚有高宗第二任太子李弘死得不明不白;第三任太子李贤被废身死大唐开国百多年来这段历史;不知道是多少皇族的血铺垫而来的。
    “郎君;郎君;蓝田县到了”
    杜士仪这才恍然回神;心中苦笑不已。太宗玄武门之变的成功足以给予后人莫大的激励和鼓舞;因而整个唐朝大约是整个中国历史中;储君政变或者被废身死最多的一个朝代。这些他眼下也懒得思量了;眼看城门将近;他就让赤毕拿出了一份杜思温特意给的如假包换到蓝田县为止的过所。
    顺顺利利进了蓝田县;按照杜思温的指示找到了京兆杜氏在蓝田县的一家布庄;得知人已经找到了姜度所居的客舍;他立时赶了过去。可到了那家客舍之后;他却从店主口中得知;姜度早半个时辰出了门。
    “这小子”
    赤毕从杜士仪口中听说了事情原委始末;见杜士仪急得直冒汗;等到与其出了客舍;赤毕便轻声说道:“郎君;姜四郎应该是直接去蓝田驿了。蓝田驿虽则是入京要驿;可驻守的人也不多。再加上即将入夜;姜四郎兴许能够顺利潜入进去。倘若郎君允准;不若我去把他劝出来?”
    即便知道赤毕这是为了快刀斩乱麻;但想到姜度的脾气;而且未必是其一人行事;杜士仪登时摇了摇头:“不;姜四郎这个人;不吃软也不吃硬;而且;万一在蓝田驿闹出什么事故来;那就麻烦了。我们先去蓝田驿;见机行事。
    等到了蓝田驿;杜士仪立时发现;要混入其中完全不难。毕竟;住在此间的都是往来长安的官人;而其从者家眷混杂;只要机灵一些;甚至根本不虞被人瞧见自己的脸。因而;当赤毕在外打探姜度行踪无果之后;他想了想便当机立断;和赤毕一起潜入了进去。
    果然;这偌大的驿站馆舍众多;除却其中一处有官兵看守;应是贬斥柳州司马的王守一所居;而其他各处都可畅行无阻。正当一身褐衣小帽的他跟着赤毕装作官员的仆从;小心翼翼到一处处馆舍打探的时候;冷不防却和一个低头匆匆走路的人迎面撞了个正着。那人一抬头便要发怒;可和杜士仪一打照面;他顿时低呼一声道:“怎么是你”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杜士仪一时大喜过望;冲赤毕打了个眼sè便直接拽住了姜度的袖子;低喝一声道:“快跟我走”
    尽管姜度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杜士仪竟然这幅打扮追到了蓝田驿;可他好容易找到了一条潜入王守一馆舍的路子;此刻哪里肯回去;用力挣脱无果后;他便恼怒地低声叫道:“杀父之仇;我怎能就此善罢甘休阿爷受杖六十;就那么死在汝州;就那么死在我的面前可王守一这个始作俑者如今却好端端地囫囵出了京城;而且兴许还会因为圣人记起旧情;就此逃出生天杜十九;你是我姜家的恩人就不要拦我”
    “那你想如何;手刃这杀父仇人;然后犯下大事;连累你家中弟弟妹妹?
    “我没那么傻;我早就预备了毒药;只要能够下在王守一的饮食中;便足可让人以为他是畏罪自杀如他这等人到了这等地步;畏罪自杀又不奇怪”
    赤毕见姜度竟然在这儿就和杜士仪顶了起来;顿时哭笑不得。好在两人一来一往全都是声音极低;瞧上去就仿佛是哪位官员的两个仆役正在商量;因而路过的也没人置喙;可总不能一直这么下去。
    就在他上前打算劝解的时候;就只听姜度冷哼一声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圣人是君;我怨恨不得;但王守一我是一定要他付出代价我原本打算三年之后便不惜一切让他偿命;现如今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祁国公王驸马;而是一介犯官;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见这家伙就犹如吃了秤砣铁了心;杜士仪不得已之下;把心一横便决定授意赤毕把人打昏了弄出去;总好过在这里闹出废后之兄被毒杀于蓝田驿这样的大案。可就在这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继而就有人闯到了这个院子里;大呼小叫道:“陛下派了王大将军来见王守一”
    此话一出;姜度登时趁着杜士仪失神挣脱了他;反方向拔腿就跑。杜士仪这下再也顾不得其他;赶紧追了上去;赤毕无奈紧随其后。而看到姜度到屋后靠着土墙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