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493部分

盛唐风月-第493部分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晃只不过是一时口快;别无他想;还请大帅不要怪罪他
    杜士仪见下头这两个小军官陡然之间你眼瞪我眼;马杰拼命在那给陈晃打眼色;而后者却耿着脖子不肯收回前言;分明意见不统一;他不禁笑了起来。见两人因为自己这一笑;反而更加噤若寒蝉了;他便收起了笑容。
    “鄯州都督府;也就是陇右节度使府;从前有府卫五百;为节度使亲卫;出外时为仪仗;平时则备不时之需;弹压军民;自从前任范大帅离任之后;上上下下的府卫难免有人心怀忧惧;我看精气神都大不如从前了。你二人既然一个说愿为马骨;一个说能够被士卒当成父兄;我就把府卫交给你们。”
    此话一出;两个人全都愣住了。陈晃已经四十有三;在鄯州军中父子相袭吃这一碗军饭;已经有三代;可自己从军二十三年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旅帅;所以这次才把道听途说的千金买马骨这么一桩典故都搬出来了。而马杰比陈晃只小一岁;和陈晃从小毗邻而居;娶妻也无巧不巧地娶了一对姊妹当了连襟;刚刚是生怕杜士仪因为陈旱的不自量力而雷霆大怒;没想到杜士仪竟是直接把府卫大权交托给了他们
    呆呆愣愣的两人足足好一会儿;方才慌忙行礼应喏。马杰更是忍不住讷讷问道:“大帅信赖;我二人感激不尽。可是可是府卫重任;缘何不委之以身手矫健忠心耿耿的赤郎?”
    “你们不是说;别人都担心我这个陇右节度副使重用亲信;不用河陇本地人吗?”杜士仪反问了一句之后;见两人顿时哑然;他便站起身来走到两人跟前;微微一笑后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吩咐道;“我给你们一个月;若是能够把府卫整顿出一个样子;那么;便立时授实任;否则;你们俩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应该说你们离任一个月;旅帅之职应该早就有人顶了。是否会两头落空;就看你们能不能全力以赴”
    马杰立刻应道:“大帅放心;我们一定会全心全意;绝不会让大帅失望
    而最初嚷嚷着要当马骨的陈晃;反而在踌躇了片刻之后;这才毅然决然地说道:“承蒙大帅不弃;我们要是干不出一个模样来;那便自己卷铺盖回去种田”
    杜士仪任用陈晃马杰统领鄯州都督府暨陇右节度使府府卫的消息;一经传出;自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经打听;旁人方才知道;两人是主动找杜士仪心腹从者赤毕自荐;而赤毕则是把他们引荐给了杜士仪;最后他们这两个还曾经在郭英又麾下于过的家伙;竟是轻轻巧巧就得到了这样的心腹要职。一时间;不忿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而怦然心动者更是不少。
    就在这等人心浮动思变的时刻;远道而来的吐蕃使臣终于来到了鄯州。鄯州地处河陇之要冲;与瓜州甘州肃州凉州等河西之地一样;最是吐蕃觊觎之地;往年战事从未少过。当杜士仪看到那个领队的吐蕃使臣时;他不禁挑了挑眉;面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还真的是老相识了;这不是当初他任成都令的时候;见过的那个年轻吐蕃贵族那囊氏尚青吗?
    时隔将近十年;当年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青年;现如今也已经三十出头了;一身华服再加上众多随从;看上去竟是颇有几分派头。甫一相见;尚青并没有第一时间认出杜士仪来;直到杜士仪似笑非笑说了一句天涯何处不相逢;在年轻一辈的吐蕃贵族中;可以说是汉学最好的尚青登时为之色变。盯着杜士仪仔仔细细打量了好一会儿;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竟是结结巴巴地说道:“杜大帅当年可是在成都呆过?”
    “九年前;我曾经任过成都令。”
    这一次;尚青终于意识到;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在成都让他险些挨了一顿鞭子;而后又揪出了自己身边兄长安下那两颗钉子的人。要是没有那一次的成都之行;他不会最终把大量茶叶带回了吐蕃;由此让赞普赞不绝口;而又得到了赞普最宠爱的姑姑那囊妃的器重;这些年来更是在和兄长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可即便如此;如今看上去已经完全蜕变了的他;站在眼前这个年岁相仿的陇右节度副使面前;不知不觉竟有几分发怵。
    杜士仪竟是和吐蕃使臣早已见过;无论鄯州文武;还是吐蕃使团中的其他人;全都惊愕莫名。可作为当事人的两方;都很快平静了下来。
    当杜士仪令人把尚青一行安置在官驿之中后;亲自前去办理此事的鲜于仲通一回来;便有些好奇地问道:“大帅;那个尚青让我带一句话;说是昔日之恩他很感激;但此次身为吐蕃使臣;职责在身;希望大帅不要翻从前的旧账。大帅之前和他提到过成都;莫非在成都时见过此人?”
    “还记得我在成都大力推广种茶;而后又另行征收茶引;继而将其从蜀中推广到东南各州吗?”杜士仪反问了一句;见鲜于仲通连忙点头;他便笑着说道;“那时候这尚青还是愣头青;带着大批狗头金到成都来”
    听到那一件自己当年从未得闻的秘事;鲜于仲通在惊叹的同时;不得不服气杜士仪当年的高瞻远瞩。就他和张兴最初打探的茶叶贸易各种数字;他就着实惊叹得无以复加。大唐到吐蕃的古道;便是从鄯州开始;而这条道路的前半段;是河西走廊未曾打通之前;中原和西域交易的要道。直到如今;从蜀中来的商人也多半会把茶叶贩卖到这里;从前没有互市时便从小道悄悄进吐蕃;如今则是在赤岭和互市。
    相比丝绸锦缎瓷器等等各种商品;茶叶已经成为了所有交易中最大的一宗;没有之一。
    “那大帅是否打算要和这尚青商谈商谈”
    “现在;我不是当初奉旨到鄯州来监赤岭立碑及互市之事的中书舍人知制诰;而是检校鄯州都督;兼陇右节度副使;亲自迎接一下吐蕃使臣;那是礼制;至于相见商谈什么;那就不是我的分内之事;而是李将军的职责了。而且;那尚青今日的形状你也看到了;想来他也更希望避开我。不用担心;来日方长。”

第七百四十三章 用人的信号
    那囊氏尚青此次到鄯州;不但是为了赤岭立碑事;而且;也是代表吐蕃进长安朝贡的当前去接洽吐蕃使臣的鲜于仲通送来了这样的信息之后;杜士仪自然不无考量。
    此前皇甫惟明出使吐蕃之后;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掏心窝地说出了实话——从前连年征战都是因为他年岁尚小;那些统兵大将为了功劳自作主张;其实自己作为赞普;早就有心和大唐修好——于是;回来之后的皇甫惟明带来了吐蕃赞普的亲笔信;一度战得如火如荼的大唐和吐蕃再次进入了逐渐修好的蜜月期;当今天子李隆基更慨然应许金城公主的上书;派出文武亲信;准备在赤岭立界碑。
    然而;这种说辞糊弄不懂军略的寻常百姓;乃至于迂腐书生兴许还可以;杜士仪却压根不会相信;那位赞普一开始就打算和大唐友好相处。
    为了争抢河西走廊;乃至于谋取对安西各镇的实际控制力;河陇连年大战;对于大唐来说;金帛是犹如流水一般花出去;而边境军民亦是疲惫非常;而对于吐蕃来说;精兵强将死的死;败的败;再扎实的家底也禁不住这么败;更何况;因为赞普尺带珠丹的多疑;竟然自毁长城杀了大将悉诺逻;这就使得吐蕃军心更加不稳了。在大唐明显声势更胜吐蕃的时刻;皇甫惟明出使吐蕃;不啻是给了尺带珠丹一个台阶下;大唐可以因此休战;而对方又何尝不是乐得趁此休养生息?
    不过;杜士仪又不是战争狂;自己镇守鄯州期间;至少一年半载之内应该是不会有战事了;这哪里是坏事。
    接下来这半个月;李俭和那囊氏尚青在赤岭界碑的事情上来回扯皮了一阵子后;最终把那一块界碑石就此立了起来。而杜士仪在到鄯州之前;就曾经作为中书舍人知制诰;应天子之命写了一篇赤岭界碑文;此次只要找人篆刻即可。当然;碑文上少不得歌颂大唐皇帝丰功伟业;吐蕃赞普睦邻友好;自是华彩美文。当鄯州本地找来的最好石匠日以继夜将碑刻好之后;李俭便预备陪着尚青动身前往长安。临行之际;老将军夤夜悄悄来到了他的书斋中。
    “此行鄯州;虽是和大帅相处不过数月;可实在是多承照应。”
    见李俭说得诚恳;杜士仪连忙笑道:“李将军言重了;我不意想突然镇守鄯州;不能给李将军帮忙;却还要你调拨人手供我差遣;应该说;是我多承李将军照应。至于此前郭英又之事;李将军就不要放在心上了。此人慧黠;之前借着其兄战死的机会脱身;必定深恨你我;如今回到长安;未必就会安分守己。李将军既然要带着这一行吐蕃使臣回到长安;只要应对得体;前事应该不会有人重提;陛下也自有任用;到时候请务必留心此人。”
    结了仇之后;千万别当仇人翻不了身;不加以重视;到最后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果;杜士仪对此深有体会。因此;哪怕郭英又很可能在天子面前就已经落得个万劫不复的印象;他也不会掉以轻心。果然;李俭有些讶异地挑了挑眉道:“郭英又?陛下不把他打发得远远的;那已经是他烧高香了;他还能如何
    “须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人只要能够攀附对路子;未必就真的一无所为。”
    杜士仪说得郑重;李俭想想谨慎一些也不是坏事;自己之前也就是一时疏忽;险些出了大乱子。于是;他重重点了点头;又应杜士仪之请带了家书给王容;又说了一会儿话便告辞离去了。尽管明日杜士仪少不得还要亲自送一程;可那会儿众目睽睽之下;也就别想说什么私密之语了。他前脚一走;屏风后头;赤毕便闪了出来;到杜士仪身侧便疑惑不解地问道:“郎主要给夫人送家书;缘何不遣自己人?”
    “这次的信;是我让幼娘等暑热退去之后;带着广元和蕙娘到鄯州来;上头没什么别人看去有所于碍的话;让他带去是最相宜的。毕竟;和之前云州代州不同;鄯州地处河陇;统兵七万;本朝虽然没有镇守大将把妻儿留在京城的规矩;可至少我得光明正大一点。顺带;我当初答应岳父;还有老叔公的事也不能丢在一边。幼娘的两个侄儿;杜家几个后进;应该都会随着幼娘他们上鄯州来的。”
    赤毕这才释然。可是;想想吐蕃恢复朝贡;至此河陇应该就有一阵子无战事了;骨子里就有好勇斗狠因子的他不禁有些遗憾:“只可惜如今边境无战事;战功也就谈不上了。鄯州军将各有私心;不好统制;否则战时若有违命;立斩不饶;却不像如今这样处处掣肘。”
    “当初的云州是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因此我可以随便泼墨挥毫;而代州多世家豪族分支;长年以来本地却少有名宦;因此我也可以从此入手;让人心归附。但是;鄯州和这两地都不同。对于鄯州军将来说;我是外人;所以;你看河西;萧相国回朝之后;带走的是裴宽;而留下接任河西节度使的则是牛仙客。原因很简单;因为牛仙客出身河陇;又是从底层小吏一步步爬上来的;在河陇之地呆了整整二十年。所以;我也不好操之过急。”
    送走了李俭和吐蕃使团一行;鄯州湟水城一下子少了数百人;却仍然和往日没什么区别。只不过;鄯州都督府的围墙外边;不时有人驻足聆听;里头府卫操练时的吆喝声;迈步声;兵刃交击声;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只能隔着墙壁想象动静的人们心里痒痒的。要说鄯州都督府中所用的流外小吏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可练兵的演武场和前头文职属官办事的地方是隔开的;纵使那些出身河陇本地的小吏也打听不到多少消息。
    至于陈晃和马杰两人的家眷;面对隔三差五要上自家来坐坐的其他军将家眷;起头还不胜其扰;被丈夫嘱咐过之后就渐渐淡定了。横竖姊妹两个女人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装聋作哑都不用;只一个一问三不知就行了。一直到杜士仪陡然之间从鄯州征辟了两人为幕府衙推、奏记之后;人们的目光焦点方才为之转移。
    薛怀杰以及陆炳松这两个人都是鲜于仲通和张兴最初就悄悄见过的;而颜真卿前些日子微服巡防民情;又按照杜士仪的吩咐亲自登门;自是很容易地就说得两人情愿效力。河陇多豪俊;武艺超绝的多;至于读书有成的士人则极少;这其中;就算读过书的;目标和起点往往也都是从流外吏员起家;比如当年的牛仙客。而鲜于仲通以及张兴查访到的这两个人;甚至连去长安赴流外铨的路费都没有;平素以耕读为生。
    之所以是这两个人;杜士仪自然通过下属察其出身性情;确定不会反感衙推和奏记这样的低级幕府官;反而会认为这是一种认可;这才发文辟署。果然;当这两人一上任之后;原本处理起来极其耗费时日的节度使府文案尺牍;效率立刻比从前高了一倍。而有他们这两个出身湟水本地的人进入幕府;再加上杜士仪启用陈晃和马杰为府卫正副旅帅;释放出来的信号自然越发鲜明。
    新任杜大帅唯才是举;并非排斥本地人
    这天晌午火辣辣的太阳下;一骑人策马缓缓停在了鄯州都督府门口。他抬起斗笠看了一眼牌匾;最终将其摘下;到门前拱了拱手道:“敬请通报;临洮军副将郭建求见。”
    临洮军管军一万五千人;马八千匹;在陇右节度使下辖诸军之中;论实力亦是属于第一把交椅。摘下斗笠的郭建;自是里里外外无人不识;一路进来时不少认得他的都少不得打了招呼。当他踏进那座挂着明心见性居匾额的院子时;不禁再次留心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衣着;确定既不招摇也没有过分简朴;他就定了定神;踏进了居中的正房镇羌斋。
    镇羌斋这个名字;是当初郭知运镇守鄯州的时候起的;日后每一任鄯州都督抑或陇右节度;为了表示对于这位宿将的敬意;都不曾改动这座书斋之名;杜士仪亦然。只不过;不能改书斋的名字;每一任都督都会为这院子改一个名字;到了杜士仪手上;他大笔一挥;自然就题了明心见性居。
    而时隔数月;从前也进过这镇羌斋数次的郭建再次置身其间;就发现内中的摆设布置大不相同。想当初范承佳刻意要将自己塑造成儒将;四壁挂着的各种兵器固然很多;可更多的是一架子一架子的书;还有三五个硕大的盛放各种卷轴的卷缸。而现如今;点缀在书斋之中的书架变得疏落了不少;而各种兵器也只剩下了一把剑;一张弓;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一张几乎占满了整个北墙的地图;而在地图之下;则是他从未见过的一番景象。
    巨大的木盘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