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543部分

盛唐风月-第543部分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临洮军人多;也不是因为马壮;而是靠的上阵拼杀时个个向前;立下战功者最多”
    用这样一番掷地有声的话作为开头语;他很满意地看到前排在小小的骚动之下;尽管很快安静了下来;但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激奋的表情。不得不说;尽管开元以来;大唐不是没打过败仗;而且因为打了败仗;也有不少将校士卒埋骨沙场;可败仗终究抵不过那些名闻天下的大捷;抵不过那些因为大捷而加官进爵飞黄腾达的名将;以及这些名将光环下得到了好处的军官。故而;在接下来杜士仪充分赞扬了临洮军多年以来的光辉战绩之后;他成功撩拨了这些新兵的心。
    至于临洮军中列席旁观的那些偏裨将校;那些抽调出来;即将分别接收新军的队正旅帅们;也一个个无不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因为他们想到;在今日校阅新军之前;杜士仪在抽调临洮军的将卒出去时;也曾经对他们说过类似的话
    “要不是临洮军乃是陇右第一军;从军容军貌到武艺弓马无不最精;我也不会从临洮军抽调人手放在安人军河源军这样的第一线好铁要用在刀刃上;这才能够起到攻坚的作用从今往后;我希望看到从临洮军中出去的将卒;能够在陇右其他诸军之中;成为真正的顶梁柱;镇海石”
    既然成功激起了新军的荣誉感和情绪;杜士仪少不得将话头转到了颂圣上。这是大多数文官无师自通的才能;他从前少用;但如今天子不在;反而不能省略;不过;他终究没有在这大热天里长篇大论说上一刻钟的意思;不一会儿就最终止住了口。一旁的王忠嗣心领神会;当即一步上前。
    “即日起;新军操练每日从早上卯时到巳时;午后申时到戌时。十日一比;三十日一大比”
    如杜士仪计划那样;掺进了这五千新军;他方才算是真正掌控了临洮军;而不用担心再有任何掣肘

第八百零八章 分家
    陇右鄯州募新军操练之事进展正顺利的时候;来自长安固安公主的一封急信送到了杜士仪的案头。
    得知玉奴在御前一曲用琵琶演绎的高山流水得到了天子的赞叹不绝;由此甚至获赐了当初通过妹妹杜十三娘之手献给天子的那把逻沙檀琵琶;杜士仪不禁又是惊愕;又是疑惑。尽管当年那个粉团子似的小女孩;如今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可他印象最深刻的;却一直都是她那天真烂漫的性子。既然有了那数年的师生缘分;他当然不希望她一脚踏进那最险恶的漩涡;可谁知道事与愿违;而且竟仿佛是因为他的缘故;方才让玉奴和那个圈子越来越近。
    当看到固安公主在信上说;宫中赏荷之后;便没有了进一步的动静;可就在近日;寿王李清一母同胞的嫡亲妹妹获封咸宜公主;下降杨洄;他更是眉头紧皱。
    这杨洄乃是杨慎交和长宁公主之子;谁都知道;身为韦后嫡长女的长宁公主当年骄奢淫逸;李隆基杀了韦后;对其自不待见;对于驸马杨慎交就更是讨厌了;即位之初就把人远放绛州别驾;长宁公主一度将两京宅院变卖却无人敢买。也就是随着时过境迁;杨慎交又死了;长宁公主方才再嫁苏彦伯;亏得杨洄这个儿子竟然能从这种最糟糕的境地中挣脱出来;娶得咸宜公主这个天子和武惠妃最宠爱的女儿。按理这与他无关;可杨洄和玉奴家中颇有些兜来转去的亲缘关系
    除了这件沉甸甸的事情;固安公主还说了个笑话。他那位叔母韦氏。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玉奴得了天子御赐琵琶;竟是托人到安国女道士观探问;想为自己的儿子杜望之向玉奴求亲幸好半途被杜望之赶紧给拉了回去;这些天装病不敢出门。
    “树欲静而风不止”
    吐出了这么一句话之后;杜士仪默默地将固安公主的信递给了妻子;眼看着其仔细浏览完毕之后;将其凑在灯火上烧成了灰烬。正在长榻上玩耍的杜仙蕙见状;不禁疑惑地抬头问道:“阿爷;阿娘烧了什么?”
    不知不觉;女儿已经四岁了;杜士仪看到她那肖似王容的眉眼;忍不住想起了当年初见玉奴时的情景。他站起身上前去抱起女儿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摩挲着她那绵软的头发;笑着说道:“蕙娘;这几天你都在看着弟弟幼麟;喜不喜欢弟弟?”
    “喜欢”杜仙蕙顿时眉开眼笑;拉着杜士仪的衣角叫道;“弟弟睡觉的时候;我用手指头戳他的脸;他却一点都不知道阿爷;弟弟什么时候会叫我阿姊?”
    见杜仙蕙果然把刚刚的问题给忘了;杜士仪少不得哄了她几句。可是;因为固安公主这封信;他着实心中沉甸甸的;最终侧头对沉吟不语的妻子道:“幼娘;把我的琵琶找出来。”
    杜士仪平时所用;都是当年那把从嵩山草堂开始使用的旧琵琶;而王容另外送给他的那另一把逻沙檀琵琶;因为价值连城;容易引人觊觎;故而始终束之高阁。此时此刻;王容知道杜士仪特意用了一个找字;显然是读信思物;生出了睹物思人的情绪;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去开了箱子。当她将那把用油布一层一层包好的琵琶找了出来;眼看着杜士仪上弦调音;继而又戴上了护指;缠上了拨片之后;她终于忍不住开口叫了一声。
    “杜郎”
    “没事;我只是偶尔觉得;好东西也要拿出来用一用。而且;我已经献了一把琵琶给陛下;难不成自己娶了富可敌国的妻子;就不能再有一把?”
    杜士仪口中这么说;可手指触碰到那熟悉的弦时;下意识拨奏的;却不是婉转的春江花月夜;也不是凄婉的郁轮袍;而是那一曲《楚汉》;旋律和后世琵琶武曲之中顶尖曲目《十面埋伏》有六七成相似的楚汉只是;曲调固然相似;但在意境上来说;和偏向于表现汉军的十面埋伏;以及偏向于表现霸王和楚军的霸王卸甲有所不同;楚汉更多的是表现两国相争;斗智斗勇连场大战的悲壮;而末尾点题的却是霸王别姬。
    他略过了序曲;略过了前奏;只选取了当中最激烈;也是最考验技巧的那一段大战;那如同战阵厮杀一般的铮铮之音;顿时听得王容一颗心猛然揪紧。一旁的杜仙蕙也没有如同寻常孩子那般骤然听到这攻伐之音时的惊吓;而是瞪大了小眼睛盯着自己的父亲。
    直到那一段带着金戈铁马之音的音乐戛然而止;杜士仪方才觉得手指在不注意之间竟是已经微微红肿了。他没有在意刚刚忘情之下太过用力;而是放下琵琶站起身。
    “快二十年了;我虽不敢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也不是没有见识过大阵仗的人。事已至此;不容退缩;幼娘;阿姊在信上既然说;朝中那些诋毁我的人;都被张裴二相驳斥了回去;陛下也因我建言陇右募兵安流户之事;并未理会。可终究有了苗头不是好事;既然陛下一改大唐之初的制度;连宦官都派出来巡边了;那我也得防着因你的身家惦记上我。幼娘;你可记得;你之前说你接到家书时;你阿爷提到你那两个嫂子贪心日涨;越发令人厌烦了?”
    “嗯;是有此事。”王容闻言叹了一口气;只觉得异常头疼;“和我家齐名的另外两家豪富;杨崇义家便因为家务而一蹶不振;郭万金家也同样是子孙争产。阿爷在信上说;他统共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不希望重蹈覆辙。实在惹恼了他;他就把全副身家都用来支持你这个女婿;我两个阿兄断然不会反对的
    “万万不可。幼娘;王家豪富关中皆知;岳父气恼儿媳;却总不成拖累了儿子。这样;你代我写一封信给岳父。”
    等到杜士仪交待了信中的内容;王容在吃惊之余;却又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当年自己未嫁时;父亲许诺将名下田地全都给两位兄长;而作为王家根本的琉璃坊却留给自己;为的是两位兄长不懂得经营。然而;自己如今不必再担心权贵觊觎;而且也已经握有更加庞大的产业;即便两位兄长再通情达理;得知琉璃坊竟是从今往后要落在异姓人手中;两位嫂子定然要闹翻天。与其如此;有了杜士仪的支持;她大可放弃这些。
    “好;我这就写信”
    天子和权贵均在东都;王元宝最是会做权贵生意;自然也暂且移到东都洛阳城内的别业居住。当得知女儿从鄯州送了信来;他惊喜交加;连忙唤了信使到面前;接过信后就不假思索地看了起来。可是;前头那些关于他那孙子和外孙的近况闲话之后;王容就用郑重其事的语气提到了当年他许诺的琉璃坊之事
    “幼娘”王元宝一直以来;最疼爱的便是这个幼女;最倚重的也是这个幼女;一直最担心的就是她所托非人。如今女儿嫁得好;又站在女婿前途的立场上;表示若是真的将琉璃坊给了她;两个兄长兴许不会有异议;但家中必定不和;而且对杜士仪仕途并无帮助;建议他早定归属云云;他就不得不仔细考虑了。他不清楚女儿这些年再没有管琉璃坊的事;是真的在一心一意相夫教子;还是兴许在筹划经营别的;但昔日王容重用的掌柜伙计;这些年被调走了不少却是事实。
    “唉;女儿嫁了;就是别家的人只要她过得好就够了;我何必管这么多
    王元宝摇头叹息了一声;踌躇好一会儿;他便拿出了和做生意一样的果断来;高声叫道:“来人;将两位郎君全都叫来”
    王宪和王安先后赶到的时候;两人的妻子也全都赶了过来。妯娌俩一反平日的面和心不合;全都赔笑道是生怕夫君有什么事惹怒了公公;故而到此陪着;王元宝知道她们的性情;也懒得多搭理他们;安坐在那里打量了一会儿两个儿子;最终气定神闲地说道:“大郎;二郎;我如今也年纪不小了;很多事情周顾不过来;为免老了之后;有些事情全都忘得一于二净;所以今天把你们找来;把该交代的事情嘱咐一声。”
    不等长子王宪开口;他就摆手阻止了他:“我从一介贩夫走卒起步;到如今人称关中首富;虽是一步一步打拼出的家业;可也多有你们这些子女之助。如今幼娘已经出嫁;剩下来的家业;我也打算先定下将来的归属;一份便是我这么多年来在两京乃至于江南置办的田地;一份便是我在两京柜坊存储的银钱;以及琉璃坊。你们兄弟俩一人一份;想要当田舍翁;还是富商大贾;尽你们喜欢。”
    此话一出;王安顿时大吃一惊:“阿爷;当初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不是说琉璃坊是留给幼娘的?妹夫虽然对她很好;可她若没有钱财傍身;日后有个万
    王宪也顺着弟弟的话反对道:“不错;阿爷怎的又突然变了心意?我和阿弟都没什么经营的才能;琉璃坊还是留给妹妹吧”
    见兄弟二人齐齐相让;两人的妻子全都是目瞪口呆;继而几乎暗自捶胸顿足。待想暗示反对的时候;在王元宝那犀利的目光下;心虚的妯娌俩谁都不敢开口。要不是公公说糟糠之妻不可弃;兴许她们都要下堂了;哪敢出言违逆?就在她们又心疼又纠结的时候;王元宝却是沉着脸摇了摇头。
    “我意已决;幼娘有君礼照拂;膝下已经二子一女;晚年定有倚靠;用不着这些了。君礼也是自有才能的人;不用靠岳家的钱财铺路。你兄弟二人既然彼此谦让;那就如此;所有银钱以及琉璃坊给大郎;所有田产归二郎;就这么定了届时我会告知琉璃坊上下所有人等此事;以安人心。”

第八百零九章 东宫唾手可得
    七八月间;洛阳最大的新闻不是别的;是王元宝定下将家产划拨成两份;平分给两个儿子的事。尽管他只是商贾;可因为有杜士仪这个大名鼎鼎的女婿;如今生意做得越发兴隆不说;达官显贵那儿就更加应付裕如了。这一次;王元宝竟是送了一份极其不菲的厚礼给宁王李宪;请其出面为自己做见证;此外又遍邀了嗣楚国公姜度;嗣毕国公窦锷;林林总总好几位空有名头的贵介子弟前来;事后自然是人尽皆知。
    就连李隆基;也忍不住把自己的长兄宁王召进了宫;饶有兴致地问起王元宝家里那场盛宴。李宪一贯谨慎;从不结交百官;可在声色享乐上头却从不亏待自己;即便是在御前;说到王元宝送给自己的珍奇;他仍然丝毫没有避讳:“那珊瑚树和碧玉枝;红绿相映成趣;如此珍藏从未得见。座上一袭玉席;虽盛夏仍然散发森森寒意;据王元宝说冬暖夏凉;是从前一个西域胡商抵给他的。此外还有贮物不腐的沉香木匣子;指头大小的南海明珠”
    如数家珍似的说完之后;他想起王元宝正式定下死后家产分割时;那王家大宅礼贤堂中的盛况;忍不住啧啧赞叹:“那礼贤堂中;沉檀为轩槛;以赋肤地面;以锦文石为柱础;因此这样的大堂;连我都险些为之动心。饮宴过后到后花园中;却只见其中小路;全都是铜钱穿线埋入泥中;如此则泥雨不滑。我问其缘何如此豪奢;王元宝言说当年家贫;实在是吃苦太多;甚至子女除夕时;一度只能共享一碗热汤。如今既然豪富;自当及时行乐。现在让人见证;家业都分割了;他也就再没有什么负担;大可今朝有酒今朝醉。”
    李隆基请了宁王来;武惠妃也在一旁窥探;听得这今朝有酒今朝醉;她不禁好奇地探问道:“敢问宁哥;王元宝当年送女出嫁时;虽是陪送嫁妆众多;可比起如今分割给二子的家业;似乎不符旁人口中那爱女之称啊”
    宁王李宪得了王元宝厚礼;再加上王元宝出了名的绝对不掺和朝廷政争;相交的都是些富贵闲人;故而他出面为其作见证;再加上王元宝承诺;让人给他在长安起一座比礼贤堂更加富丽堂皇的正堂;他自然对这位关中首富的慷慨大方很满意。
    横竖只是照实说;他便微微笑道:“王元宝自然爱女;亦对女儿不薄;当年十里红妆人人称道;可女儿都嫁出去了;若是家产再惠及女儿;他两个儿子也就罢了;他两个媳妇原本就贤惠有限;岂不是要闹翻了?几个孙子岂不是不平不甘?再说了;他私下里对我说;两个儿媳整天盯着家产;分了她们也就安心了。而且;他那女儿嫁了杜君礼;因丈夫仕途正好;又自有文雅营生可以持家;何必使其沾染铜臭?她已经被人说是妒妇了;可不想被人说是铜臭满身的妒妇”
    长安富民不止王元宝一家;杨崇义、郭万金亦都是豪富慷慨;科场名士往往流连其家;就连朝中官员也不吝与其交往。可要说是子女联姻官家的;也就是王元宝这头一份。故而宁王李宪言及于此的时候;也少不得感慨道:“王元宝生了个好女儿;他自己又知道如何一碗水端平;儿女之间不偏不倚;以使家中和睦;不像那杨崇义娶了个恶妇人;自己丢了命不算;还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