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722部分

盛唐风月-第722部分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字一句吩咐的这些话;宋锦溪只觉得整个人都置身于冰窖之中;险些打寒战。她用力抱紧了丈夫;几乎从牙齿缝里挤出了一句话来。
    “你放心;你既然交代了这样的事;我一定会做到”
    杜幼麟轻轻松了一口气;随即想到了母亲临走前交待过自己的印书坊之事。没想到同样的报捷;竟然是那样的区别待遇;那出塞十首若是早早印发;恐怕会给王忠嗣带来天大的祸患;只有暂且后延了。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血书
    从凉州启程之后;王忠嗣足足用了小半个月方才抵达了岐州扶风郡的陈仓县。回京的结果是他受伤之后;上书之前就已经预料到的;而所谓太子少傅的职司;则是彻底断送了他最后一丝奢望。他二十从军;二十余年都在南征北战;先后节度河东以及河西陇右;未曾一败。尽管曾经长在深宫;可他并不敢以天子义儿自居;始终谨记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可是;他没有变;可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天子却变了。
    想当初姚宋在时;直言之士充斥朝野;天子不追求边功;不盲目开疆拓土。可这些年来;边镇专事征伐的兵马越来越多;那些根本毫无意义的仗也越来越多;每年花在马匹衣料军饷上的钱就高达数千万;至于报捷之后的擢升赏赉更是不计其数。可是在这样高歌猛进的一场场所谓胜仗下;又有几个人看到主帅冒功;又有几个人看到了战场上的累累枯骨?可他已经竭尽全力用自己的方式劝谏了;换来的却是被束之高阁的下场
    王忠嗣接到宣布升赏的调令后便启程;可他伤势原本就不曾大好;回程路上又不肯坐车;一路颠簸骑马;到了陈仓之后;伤势顿时复发;不得不在驿馆中停留了两天。随同他回京的;都是他多年来蓄养的家丁家将;河陇的牙兵们虽有不少希望跟着他;但都被他一口回绝了。此时此刻;几个心腹家将轮番劝他不要急着回程;先把伤将养得好一些再说;他却一口回绝了。
    “只是皮肉伤;哪里就那么娇贵”
    “大帅”那个年纪最大的家将实在是忍不住了;索性单膝跪了下来;苦苦恳求道;“大帅虽是外伤;可因为之前耽误了;大夫说已经深入肌理;直达肺腑;如果再逞强;只怕会有不可测的危险大帅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应该为长安城中的夫人和小郎君小娘子着想”
    “别说了”
    王忠嗣厉声喝止了人;可紧跟着就只觉脑际一阵昏昏沉沉。他知道是自己强撑赶路;伤势复发;可他更明白天子既然已经解除了自己河西陇右节度使之职;便是疑忌已深;如果他在路上磨磨蹭蹭;只怕到时候更会加深天子对自己的恶感。可是;这些话他不能对任何人说;只能放在心里。
    此刻;他强撑着想要站起身来;可最终步子不稳又跌坐了下来。就在几个家将大惊失色上前搀扶的搀扶;又有人准备出去叫大夫的时候;门帘一掀;竟是一个驿兵闯了进来。
    “你是何人;竟敢擅闯大帅居室”
    见几个家将如临大敌;来者立刻低下头行礼道:“大帅恕罪;是驿长听说大帅身体不适;这里必定需要人手;这才让我来帮忙的。”
    刚刚开口的那家将立刻喝道:“这里用不着你快走”
    王忠嗣虽然整个人颇为虚弱;可听力却仍然很敏锐。这个突然闯进来的驿兵始终低着头;可声音他却依稀在哪听过;只是一时半刻想不起来。于是;他便出声唤道:“好了;既然是驿长让他来的;那就留下。你们都出去;省得我心烦”
    几个家将还想再劝;可看到王忠嗣显然是恼了;而那个驿兵看上去畏畏缩缩胆子很小;几个人狐疑地交换了一个眼色;最终只能无可奈何地退了出去。等到人一走;王忠嗣看着站在原地不动的那个驿兵;突然淡淡地说道:“来都来了;藏头露尾于什么;上前说话”
    来者果然就此上前;随即抬头恭恭敬敬一揖到地:“王大帅;我实在是别无他法;这才只能改头换面前来相见。
    这下子;王忠嗣终于认出了对方;登时大吃一惊。待要开口质问;想到家将们还在外头;他只能低声喝道:“杜幼麟;你如今已经是有官职在身的人了;怎么能这么莽撞地出京跑来陈仓见我?若是被人发现;还要牵累你的父亲;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可我若是不来;王大帅怎知道别人已经设好圈套等你钻”杜幼麟见王忠嗣只是皱了皱眉;随即坦然地笑了笑;不等对方继续说话;他便又上前了一小步;脑袋和王忠嗣只隔了不到半尺;“王大帅可知道;李林甫授意你昔日在河东的部下上书告发;说是你曾经和太子殿下同在宫中长大;所以;你曾经对他说过;你愿意尊奉太子”
    王忠嗣顿时勃然大怒:“岂有此理;我怎会”
    可是;想起当初那曾经令他解除了一次困厄的飞箭传书;他不禁又倒吸了一口凉气。那时候;当今皇太子李亨还只是忠王;谁都不会认为其能够入主东宫;可如今皇甫惟明就是因此被杀;若是再有人诬陷他和李亨有勾连;若是让天子再想起从前旧事;那他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他一直都是一门心思打仗的武将;和李林甫谈不上任何瓜葛;没想到在他虎落平阳之际;竟然又遭到了这样的黑手
    好容易平静了下来;王忠嗣方才轻轻吐出一口气;看着杜幼麟说道:“你的阿爷和我相交多年;你的阿兄曾经从我学习武艺军阵;可你当年毕竟还小;和我也只见过几面;如今你竟然这样冒险来见我;我很感激。我一定会小心应付;你不要耽搁了;赶紧回去吧”
    杜幼麟却没有出声答应;脚下也纹丝不动;沉默片刻就就直截了当地问道:“王大帅准备如何应付?”
    王忠嗣只是想打发走杜幼麟;没想到他竟是如此不依不饶;当下顿时给噎住了。这样突如其来的坏消息;这样险恶的局面;他又是一个已经下了台的节度使;能够怎么应付?他闭上眼睛长叹了一声;随即便垂下头去;把脑袋埋在了双手之中;声音低沉地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当努力自辩;可是如果陛下真的不肯相信;不过就是一死罢了。”
    “一死?可是王大帅有没有想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不是一个人;你在长安还有妻儿老小;你若是背上那样一个罪名;他们怎么办?更何况;大帅多年来忠勇善战;难道就甘心背上那样一个子虚乌有的污名?”
    王忠嗣倏然抬头;见杜幼麟竟是不闪不避和自己对视;双目熠熠发光;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子王周;不禁有些恍惚。呆了片刻;他就苦笑道:“那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杜幼麟毕竟是杜家幼子;因此王忠嗣这句话只是随口一说;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杜幼麟竟是真的开口拿出了对策:“此刻应该还未事发;所以还能有时间准备。第一;大帅抵死不认;要知道;大帅和太子殿下是否有过往来;这是有案可查的;什么证据都没有的话;这就是诬陷御史台并不是李林甫一个人的天下;大帅可以现在就写一封血书交给我;不妨说得惨一些。要知道杨钊也好罗希秉也好;全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到时候若有万一传递不出消息;这封血书便可用来当作御前鸣冤的证据。”
    见王忠嗣先是大震;而后有些艰难地点了点头;杜幼麟方才继续说道:“第二;我记得大帅年初回京的时候;带的是如今的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陛下对他似乎颇为赏识;而此次他又是第一个攻入石堡城;据说连日以来;陛下对左右曾经多次嘉赏;说是哥舒部落出勇士;果然名不虚传。我想请问大帅;若是知道大帅性命危在旦夕;他是会对大帅弃之不顾;还是会为大帅求情?”
    面对这样一个犀利的问题;王忠嗣不禁再次用别样的目光审视着面前这个弱冠少年;最终笑了笑:“我王忠嗣虽然不比你阿爷知人善任;可也绝不是没有眼光的人。哥舒翰为人固然暴躁易怒;有时候不容人;可却知恩图报。他是王佳一手提拔起来的;但真正给予了他独当一面的机会;真正让他能够大放异彩的人;却是我王忠嗣。此次我举荐他和安思顺分别节度河西及陇右;临走的时候他还送出城门三十里。他若是因我身陷大案而对我弃之不顾;那就是我眼睛瞎了”
    “好那回头我会亲自赶去凉州见他;还请王大帅将血书一并给我。此事若不能预作绸缪;则事发之后;将无可挽回”
    “你”
    王忠嗣一想到杜幼麟离开长安来见自己;却还要亲自去凉州见哥舒翰;心中登时五味杂陈。他很想规劝对方不必如此;此事也可交给他的心腹家将;否则若被人发现则后患无穷;可想到其中关节轻重恐怕只有杜幼麟才了解得清楚透彻;哥舒翰也不会轻信一介家将。他在挣扎良久之后;最终还是默默点了点头。当他咬破手指;在那一方白绢上写下了一行行清清楚楚的字迹时;却只觉得一股悲哀之意油然而生。
    当杜幼麟悄然离开驿馆;和于将以及几个忠诚心毋庸置疑的从者会合之后;他便下令立刻启程赶往凉州。面对这样的命令;于将登时想到了当年杜士仪千里赶到玉华观的那一场险境;不禁苦苦相劝;可结果却被杜幼麟一口顶了回去。
    “你们前去;就算拿得出王大帅的血书;哥舒翰会轻易相信?”
    见于将等人顿时无话;杜幼麟方才揉了揉太阳穴;低声说道:“更何况;也许王大帅的今天;便是阿爷的明天。别说阿爷阿娘临行前吩咐过我;就是从我本心;此事也不能袖手不管纵使有些冒险;也顾不得了;家里的事;锦溪一定会尽力遮掩”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直面酷吏
    河西凉州;河西节度使府书房之中;哥舒翰枯坐于主位;面色凝重;紧握成拳的手背上;一根根青筋毕露。良久;亲自去送人的家奴左车悄然回来;掩上门后复又蹑手蹑脚走到了哥舒翰跟前;低声说道:“大帅;我已经亲自把人送出了凉州城。”
    “好。”哥舒翰轻轻舒了一口气;密布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郁色;“刚刚那杜家儿郎说的话;你都听到了;你说我该当如何?”
    左车年少而力大;可对于这些动脑子的事;就着实不太擅长了。可即便如此;他也知道这事情恐怕非同小可;主人征询自己的意见;不过是因为他身份卑微;只要随手就能将他捻成齑粉。故而;他犹豫片刻;这才嗫嚅道:“如果真的很凶险;大帅置身事外不是最好?”
    “置身事外嘿;王大帅对我一再重用拔擢;这次又让我率一路兵马突袭石堡城;自己却承担了最难的事;我若是置之不理;岂非要被人笑话是不忠不义;胆小怕事之辈?”
    哥舒翰须发贲张;怒目圆瞪;见左车立刻低头不敢吭声;他想起之前看到过的那封血书;分明是自己最熟悉的王忠嗣笔迹;转折之间;依稀还能够看出当事人心中的无穷苦痛;他不禁狠狠一拳砸在了扶手上。尽管他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可这样一拳下去;就只听扶手咔嚓一声;竟是就此断裂了开来。他却犹如丝毫未觉;紧紧抿起了嘴唇;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杜幼麟的话。
    “大帅可以⊥人密切留心长安的动静;如果无人进谗;那么;王大帅就此养老;至少保住了晚节;却也不用大帅襄助。可若是有人构陷;恳请大帅能够念在昔日情分;替王大帅说上一句公道话”
    哥舒翰和杜士仪完全没打过任何交道;仅有的了解除了那些民间传言的功绩;也就是王忠嗣曾经对他提起过的只言片语;可如今从杜幼麟此举;他不禁在心里暗叹了一声。都说杜士仪早年最能仗义执言;姜皎受杖流配的时候;整个朝堂万马齐喑;只有杜士仪挺身而出;虽不能改变那个结果;可终究值得敬佩。如今这些年李林甫独秉大权;朝中大臣几乎都沦为了立仗马;杜幼麟不过是区区一个光禄丞;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京为王忠嗣示警;又亲自来见自己;这份胆色着实值得敬佩
    “左车;此事只你我知情;若有第三人知晓;立斩不饶”
    “大帅放心;左车就是死;也不会透露一个字”
    “好;你去秘密准备一下快马和信使;必须随时都能出动”左车正要离去;哥舒翰突然又开口叫住了他;想了好一会儿;这才最终摇摇头把人遣退了。
    这样忠义双全的好事;有他一个人挺身而出就行了;用不着安思顺多事
    宣阳坊杜宅连日以来;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十余日前;杜幼麟说是突然感染了风寒;强撑着去光禄寺熬了两天;终究挺不住告了假在家休养;请了大夫调治;病情却始终没有太大起色;反倒是家里整日整日飘着药香。他才刚刚新婚燕尔便突然染此重疾;宋锦溪自是手忙脚乱;连日以来谢绝任何宴饮;只在家里陪侍。而杜仙蕙也常常和夫婿过来探望弟弟;这一日;就连杜十三娘也来了。
    可眼下的寝堂之中;与其说是愁苦;还不如说是忧心忡忡。杜十三娘看着杜仙蕙这个侄女兼媳妇;还有宋锦溪这个侄媳;忍不住低声喝道:“你们两个和幼麟真是天大的胆子;这么大的事情;就不和我商量商量幼麟孤身去做那么危险的事情;万一若是被人抓个现行;又或者那哥舒翰别有用心;拿着他向陛下举发;到时候你们让你们阿爷怎么办?现在那魏林向陛下举发王忠嗣曾经说过愿意尊奉太子;陛下气得雷霆大怒;调北门禁军亲自去押王忠嗣回来;显然又要大动于戈;若是幼麟被人窥破行迹呢?”
    面对这一番呵斥责难;姑嫂两人全都垂下头不敢言语。而杜十三娘在发过火后;这才收敛了怒气;轻声说道:“王忠嗣和阿兄多年交情;碰到这种事当然不可袖手旁观;可也不能像幼麟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味横冲直撞。他去见王忠嗣不要紧;可哥舒翰这个人曾经在长安呆过;因为长安尉曾经羞辱过他;故而方才发愤图强前往河西从军。可他此次随着王忠嗣回来;正逢昔日长安尉如今落拓;见面就是一番折辱。此等没有容人之量的人;不好相与”
    这是杜仙蕙和宋锦溪全都没有听说过的事;此刻不禁双双大吃一惊。而杜十三娘见姑嫂俩无不又愧疚又担心;显然是之前都没想到;她尽管同样心怀忧惧;可也不好说得太重;吓坏了两人;只得又安慰了她们一番。正当三人计算着杜幼麟的行程之际;外间突然传来了承影的声音。
    “杜夫人;二位娘子;御史台殿中侍御史罗希秉来了;说是要见郎君。”
    罗希秉
    这个名字让屋子里三个女人全都大吃一惊。杜十三娘第一个站起身来;沉着地开口说道:“罗钳吉网如今只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