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754部分

盛唐风月-第754部分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仪这么多年来劳苦功高;如今漠北不安;让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派兵前去解围;那么他就是费尽心机为他人做嫁衣裳
    安禄山即便真的造反又如何?须知大唐雄兵这些年来打遍天下无敌手;何愁小小一个安禄山?他心里甚至隐隐盼望着这么一场兵灾;因为那样的话便可以足证他的先见之明;就可以令李隆基更加重视他这个宰相说出的话;甚至说不定他还能把手伸进军中
    于是;他立刻抢先说道:“陛下对安禄山有天高地厚之恩;除却太宗年间的契合力;阿史那社尔;还有几个胡人能尚公主;娶郡主?安禄山若真有不臣之心;那么定然天下臣民共讨之。陛下若是忧心关中防务;难道忘了哥舒大帅如今尚在长安?”
    对啊;哥舒翰却还在长安城
    李隆基紧锁的眉头顿时完全舒展了开来。没错;大唐精兵强将如云;再说安禄山未必真的就敢揭竿而起;他何必太过忧虑?
    眼见李隆基显然被自己说动了;杨国忠方才趁热打铁地说道:“然则安禄山此次既是称病不来参加安庆宗婚礼;足可证明辅琳上次禀报安禄山绝无反意的时候说了假话。陛下何妨寻一个罪名;重处此等不忠不义之辈;以为诸宦官警戒?对于安禄山也未必就不是一个震慑”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献策安禄山
    幽州城中;从年前下半年开始;就是外松内紧;一片肃杀景象;就连正月过年时;满城上下仍然是这样紧张的备战气氛。安禄山对外只宣称是因为都播叛乱;幽州以及平卢兵马接到天子圣命;正在整军预备进兵;再加上军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军管;倒也情绪稳定。只有中上层的军官们隐隐感觉到;连日以来进入幽州城的军人似乎太多了;而崔乾佑、田乾真、孙孝哲、李钦凑等有头有脸的将军更是不计其数。
    只有安禄山麾下几个高级幕僚;以及史思明阿史那承庆等心腹将领才知道;不止是幽州;平卢兵马也正在往蓟州渔阳集结;这其中有乌承恩、乌承珧、李明骏等十几个从兵马使到偏将裨将的将军;所领兵马少则千八百;多则两三千。至于幽州附近驻扎的诸军将领;更是全都聚集到了这里。这些将士的安置问题;让掌书记高尚和严庄这些幕佐忙得脚不沾地。而安禄山本人借口养病;并不出面召见诸将;只是在水榭接见心腹。
    这一天;当史思明再次来见;问及平卢防务以及缘何派侯希逸留守时;安禄山便嘿然笑道:“侯希逸是平卢地头蛇;李明骏是因为李林甫方才调过去的;两人这些年一搭一档;关系很不错;又和乌家兄弟交好;所以我只留下一个侯希逸镇守;却调光了他手中的兵;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毕竟;他昔日曾经是云州旧将;说是这么多年和杜士仪没有过往来;可如果有万一怎么办?”
    史思明打起仗来杀人毫不手软;心思也同样灵敏;当即恍然大悟:“这么说;等到我们举兵的时候;平卢节度使会另外委人担当?”
    “那当然;如果我坐了天下;当然要委任最合适的人来掌兵;尤其幽州和平卢是我的起家之地;怎能让外人染指;此次出征;我会任命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掌管留后事;到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安东副都护夫蒙灵察如果侯希逸安分;我成功之后就把他们全族都迁到长安去;给他一个大将军当当他如果不安分;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安禄山一边说;一边吃力地抬起双肩;挪动了一下足有三百余斤的身体;这才看着史思明说道;“至于这范阳节度使;此次我不能留你;当委派贾循暂时凑数;可异日此职自然归你”
    彼此兄弟这么多年;如今虽然分了主从;可史思明知道;他和安禄山毕竟交情不同;这起家的范阳节度使交给自己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心里一热。接下来;两人低声计议了进兵的日期;才刚定下就放在七日之后;却不想外间突然传来了一阵叩门声;紧跟着就是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义父;外间有个戴着铁面具的人求见;他自称从长安来;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求见大帅。”
    戴着铁面具的人?从长安来?还有十万火急的事?
    安禄山和史思明对视一眼;全都觉得有些蹊跷。史思明想了一想;便低声说道:“我先去会会此人;如若没有问题;再带他来见大帅。”
    对于自己这个结义兄弟;安禄山自然信得过;当即答应了。史思明大步出了屋子;见门外通报的赫然是安禄山的养子;出身奚人的安忠志;他就开口问道:“你见过那人没有?他是独自来还是带着随从;形貌如何;怎么打动的门上通报?”
    安禄山亲生儿子便有十几个;安忠志说是养子;其实如他这样的养子;安禄山何止养了几十上百;其实就是当成侍卫的。但安忠志却和当年安禄山服侍张守畦似的;灵巧善媚;兼且忠心耿耿;甚至还在战场上替安禄山挡过刀子;所以自然格外不同。
    此刻听到史思明发问;安忠志便立刻恭恭敬敬地答道:“我亲自见过那人;他是独自来的;风尘仆仆;看鬓发苍白;理应超过四十了;之所以能打动门上通报;是他说自己打长安来;有一个连刘骆谷都不知道的大消息。”
    之前安禄山拒绝去长安城参加长子安庆宗的婚事;史思明就知道;曾经在长安主持情报工作立下汗马功劳的刘骆谷算是给放弃了。毕竟;也许天子未必会立刻认为范阳会反;可只要生出疑心;监视安家人以及刘骆谷的行踪;就足以令其寸步难行。所以;现如今长安城有什么大消息而刘骆谷没法传回来;这就不奇怪了。他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赞赏门前守卒的尽忠职守。可等到跟随安忠志来到了安置那戴着铁面人的屋子;看到人第一眼;他便意识到;守卒会轻易相信此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因为此人哪怕一身风尘;又戴着面具看不出容貌如何;通身上下却流露出一股不同一般的气势来;显然绝非常人
    史思明却没有那么好糊弄;他艺高人胆大;摆摆手把安忠志给遣退了;便居高临下地开口问道:“说罢;你有什么大消息要禀告大帅?”
    “陛下用大不敬的罪名扑杀了之前到过范阳来的辅琳;这算不算大消息?”
    史思明原本还对来人带着几分怀疑和审视;听了这声音沙哑的一番话立刻悚然而惊。他也顾不得此人藏头露尾的行迹;径直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我从长安过来;日行六百里;就是四天前的事。”
    才只四天前的事;就立刻把消息送到了这幽州;史思明终于生出了几分重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大喝一声来人;等到外间跟随安忠志的亲卫突然一拥而入;他方才指着这铁面书生道:“搜身”
    见对方丝毫没有慌乱;他才用稍稍缓和几分的口气说道:“对他客气一些;这是例行公事;回头我亲自带他去见大帅”
    几个如狼似虎的亲卫原本打算大显身手;听史思明这么说;这才收敛了起来。等到一丝不苟地搜完了这铁面人的周身上下;甚至连鞋底都没放过;便有人把目光放在了他那铁假面上。有个莽撞的正要伸手去取;却不防对方突然把头一闪;随即抬起右手;竟是大大方方地把脸上面具取了下来。然而;这露出真面目的行动却让几个见惯了生死的亲卫大吃一惊;甚至有人发出了低低的惊呼;就连史思明亦是眉头大皱。
    却原来那铁面人的脸上满是大块大块的可怖疤痕;仿佛是被火烧过一般众目睽睽之下;此人却从容把铁面又戴了回去;这才淡淡地说道:“我幼遭不幸;面目全毁;不得不如此见人;希望史将军不要认为我是故意藏头露尾。”
    如果不是因为安禄山见过他;薛朝完全不用这么麻烦。连日幽州平卢兵员调动频繁;情势显然不对;如果安禄山反了;李隆基自然该死;可大军一动;遭殃的人不知道会有多少所以罗盈和岳五娘一对他交待了这件事;他立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想他薛家几代和帝室联姻;阿姊嫁给废太子李瑛;两个兄长一个娶的是公主;一个娶的是县主;可结果如何;临到头还不是一赐死一贬死?
    史思明对来人长什么模样没兴趣;既然证实对方身上没有藏利刃兵器;而且带回来的消息非同小可;他便暂时安心了;随即努嘴吩咐两个亲卫一左一右将其牢牢挟制住;这才带路前往见安禄山。等到了安禄山的寝室;他安排好了八名最忠心勇武的卫士随侍;自己就亲自站在了安禄山身侧;将刚刚这铁面人告知的那个消息低声告知了。
    果然;一听到辅琳竟是因为大不敬的罪名而被扑杀;安禄山同样不禁变了脸色。他很快平顺了呼吸;这才皮笑肉不笑地问道:“你日夜兼程赶到范阳要见我;就是为了这么一个阉宦的死?”
    “既然大帅肯折节见我;自然就不仅仅是这样一个消息。”尽管是在节度三镇;手中拥有将近二十万兵马的安禄山面前;可薛朝却仍是声线平稳。历经大变的他跟着罗盈多年熏陶;早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了。“好教安大帅得知;杨国忠连日以来和哥舒翰打得火热;甚至有消息说;他以突骑施可汗如今名不正言不顺;哥舒翰则为突骑施哥舒部落族长为由;提请册封哥舒翰为西平郡王;将来说不定还能将突骑施收入囊中。”
    “放屁”
    忍不住吐出这两个脏字的却是史思明。他倒是和哥舒翰没照过面;却听说过哥舒翰因王忠嗣而取了夺石堡城的首功;紧跟着排挤掉安思顺节度河陇。尽管安思顺和安禄山早就翻脸了;当不成兄弟;可哥舒翰的做派还是叫人看不顺眼。更何况;此次天下节度只有哥舒翰回京;听说天子对其之优厚;连安禄山从前也不过如此。而且大唐封异姓郡王并不是没有;但都是投降的异族王族;凭什么那老军汉有此际遇?
    史思明破口大骂;安禄山心气也顺不到哪去。可还不等他开口;就只听薛朝继续说道:“至于杨国忠为何如此对哥舒翰百般示好;甚至把他在长安城一留至今;眼看过了二月还不放回河陇;甚至随行哥舒翰来京的还有他麾下的王思礼等数员大将;并马军数千。归根结底一句话;也是为了防备安大帅。在他看来;有哥舒翰坐镇;大帅恐怕就要歇下某种心思了。”
    他怎么知道自己已经打算动兵了?
    安禄山登时心中大凛。须知此时此刻;就连他麾下很多将校都还不知道;他已经打定主意反他娘的不等他示意;史思明的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仿佛一言不合就要动手杀人。然而;就在这样杀机四伏的场合;薛朝竟然还笑了一声。那笑声衬托着他那不变的铁面具;显得异常诡异。
    “所以;我眼下来见安大帅;不但是为了传递消息;也是为了献计兵贵神速;如今长安那边只有杨国忠在上蹿下跳做准备;除他之外;还有谁觉得大帅是真的想反?从幽州到长安不过两千五百余里;沿途大小城池众多;如若就这么一路慢慢吞吞打过去;等到了潼关;各处兵马早就全都合拢包围了。如果安大帅要成大事;只有闪电奇袭;先下洛阳;直下潼关这一条路既然要快;就需得让州县主司愿意献城投降;一路还请大帅多用攻心之术;少用攻城之法;打出合适的旗号;令黎民拥戴;士庶归心”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拥戴太子
    闪电战的策略;安禄山和史思明以及几个最心腹的幕佐私底下讨论时;曾经就得出过这次起兵一定要快这样的结论。此时此刻;他们全都知道;对面这个书生不可能得知这样最最隐秘的消息;如此一来;对方的心思缜密;就很值得考虑了。可此时此刻正是最要命的关头;安禄山绝不想节外生枝;他眼珠子骨碌一转;突然开口问道:“听说你很小的时候就被火烧伤了面貌?那我就问你一句;你到底是谁?”
    “安大帅可曾听说过;北邙山人?”
    这四个字是这几年来;整个大唐最最神秘的人物;没有之一。就是这样一个藏头露尾的家伙;先用一本杨氏春秋让杨慎矜和王同归于尽;紧跟着又是出塞九首;杨国忠借此把刚刚病故的李林甫给扫了进去;累及子婿;而就是不久之前;这个家伙还在长安城中捣腾出了很大的阵仗;据京兆尹的海捕文书上说;那铺天盖地的传单;以及天降灾祸之兆于南北郊祀之所;全都是此人所为;杨国忠都因此很狼狈。而这么一个从来不露面的家伙;竟是正在眼前?
    安禄山朝史思明看了一眼;见对方同样看着自己;他微微颔首示意对方稍安勿躁;这才沉下脸道:“你可知道北邙山人乃是陛下恨之入骨之人?单凭那海捕文书;我就可以将你立斩于此”
    “大帅雄心勃勃;如若真的要置我区区一献策之人于死地;我也无话可说。只不过;我想奉劝大帅一句;大唐立国至今已经有百余年;尽管这些年李隆基已经完全昏聩了;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昏君。须知开元盛世这四个字;在民间仍然被津津乐道;心向李唐皇室的人还很多。大帅身为胡人;到时候要发兵;恐怕总不能把范阳平卢所有兵马都拉上去;一定会征发契丹人和奚人;这样的话;乱臣贼子四个字;就足以⊥所有州县主司号召军民勤王所以;大帅一定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旗号”
    这个问题安禄山史思明也好;他们麾下的军将乃至于幕佐也好;自然不会去考虑。安禄山不知不觉坐直了肥胖的身子;一副全神贯注的表情:“我若是起兵;当以奉诏讨伐杨国忠为由。想他李林甫杨国忠先后祸国;陷害忠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难道就无人从我?”
    连安禄山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不知不觉的;他不但不质疑对方北邙山人的身份;甚至承认了自己打算出兵的事。不管如何;对方一口一个李隆基这样大不敬的态度;连他也觉得暗自咂舌。
    “天下人只道朝中尽是奸臣蒙蔽了李隆基这个明君;直到我竭尽全力闹了那么一场;方才有人渐渐觉得他昏聩。可他昏聩;李唐皇室却还有其他人;不说别的;太子李亨困居东宫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有储君的名分;到时候他振臂一呼;那些对李隆基失望的文武大臣们;自然而然就会汇聚在他的麾下”见安禄山也好;史思明也好;就连那几个亲卫;也全都不知不觉侧耳仔细倾听着自己的话;薛朝心中哂然一笑;态度却越发挥洒自如。
    “所以;不是我看轻大帅;无论打着什么旗号;大义名分你是不可能有的;而且就算消息封锁得再快;等大军一出河北;朝廷必定会派出大军前往河南河东指挥防御;而且;哥舒翰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