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800部分

盛唐风月-第800部分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涉事者也绝对不会说出去。
    他和杜士仪交往了几十年,最初是看在杜思温的份上,以及杜士仪的慷慨大方,但除此之外,杜士仪的待人接物行事风格,他都很有好感,故而有时候甚至不惜违反自己只锦上添花不雪中送炭的宗旨。可是,他侍奉了李隆基几十年,要他背叛天子更不可能。
    他只有冷眼旁观,只能冷眼旁观。
    果然,当高力士回到兴庆宫兴庆殿,将在裴宽那儿看到的听到的情形,不加一丝一毫的修饰,一一如实禀报给了李隆基之后,他得到的只是丝毫没有感**彩的三个字——知道了。这是如今君臣两人之间很通常的情况了,所以他并没有任何的心情波动,正要告退的时候,却被李隆基叫住。
    “刚刚你不在的时候,内侍监送来消息,说是袁思艺被人发现,已经押送回了长安,而他本来是要去投靠叛军!此外,黎敬仁林招隐几个,也到金城县廨求救,说是此前被乱兵挟持。”说到这些当年深得自己宠信的宦官,李隆基心里百味杂陈,见高力士微微抬起了头,脸色竟是没有多大变化,他就加重了语气说道,“除了他们,还有洛阳押送过来的陈希烈,达奚珣,朕何尝亏待过他们,他们竟然全都罔顾圣恩,竟是还受了安禄山封的官!该死,全都该死!”
    李隆基说到这里,已经是怒不可遏。可紧跟着高力士问出的一句话,却让他那张脸一下子僵住了。
    “陛下是想杀一儆百,让天下官民士庶不敢再有二心?”
    “是又怎么样?这大唐天下乃是朕之天下!”
    想到杜士仪和郭子仪联名上书,竟说陈希烈达奚珣虽说亏了臣节,但为了平叛大事计,还请从轻发落,革除官职贬为平民即可,李隆基愤怒地咆哮了一句,见高力士深深躬下了身,整个人看上去仿佛弓成了一只大虾,他却没有办法生出任何身为人君的满足感。
    他已经对上朝力不从心了,哪怕是再喜欢那种万众俯伏阶下的感觉,那样漫长的朝会他也已经坚持不下来。而今杜士仪人是回来了,可河北战局却并未停滞,前前后后数支根本不听他号令的大军插入河北,和叛军在几个方向僵持不下,可杜士仪并没有赢!
    要知道王承业在被人从太原狼狈赶回了长安之后,就曾经跑到他面前哭诉告状,而他能够对这个自己任命的河东节度使说的,竟然只有安慰,他甚至都不能下一道旨意去严厉申斥程千里,因为在朝中绝大多数大臣看来,平叛为重!
    李隆基狠狠一攥拳头在扶手上重重一敲,便一字一句地说道:“杜君礼既然百忙之中从前头回来了,朕也不想耽搁他的功夫。明日辰正,传召他于大明宫丹凤门前等候,随朕前往十六王宅。”
    崔氏的上书,百官接踵而来的反应,民间对于太子李亨之死的无数叹息眼见得这一波高似一波,犹如潮水一般的攻势往那座兴庆宫中的天子席卷而去,奉诏赶回长安谒见“病重不起”的天子的杜士仪,在回京之后的头两天里却安坐钓鱼台,连政事堂都没去。
    然而,来自河北前线的军报却通过那些业已回复运转的驿站,马不停蹄地送到这里,所以他干脆召来了几个曾经的幕佐帮忙处理,自己则是看着薛嵩和李怀玉折腾河北沙盘,足不出户闭门谢客。
    而杜幼麟竟也是泡在飞龙厩,甚至没有回来和杜士仪这个当父亲的见面。杜仙蕙倒是带着夫婿和女儿来过一次,可从父亲口中探问不出究竟,恨得牙痒痒的她没留多久就老大不高兴地离开了。她尚且如此,别人拜访杜士仪,就更加难见一面,如此情景看在别人眼里,自然只以为杜士仪一心念着前线,对于长安那些纷纷乱乱的事根本就不想掺和。
    高力士来到杜家门前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好几个人无可奈何打道回府。而那条之前一度是车马不绝的街道,现在也变得空空落落。只带着两个随从的他来到门前,直截了当开口道出了身份,那门房连忙笑着唱了个大喏。
    “高大将军请,相国正在书斋。”
    刚刚被人拦下的几个士人听到这一声,不禁齐齐扭头,恰好看见高力士进门的一幕。他们倒没心思回身去和门房理论,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后,就有人低声嘟囔道:“高大将军?难不成是一度权倾朝野的高力士?竟是他亲自来拜访,难不成陛下终于要见相国了?”
    “我们只是想投在相国麾下当个马前卒而已,希望相国赶紧回去,主持前方大战,别留在长安管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了!”
    高力士从前见杜士仪,多是在自家私宅,抑或是在宫中,造访这里的次数少之又少。当他在从者的指引下,来到牙兵把守的书斋前时,他就只听得里头传来了一个极其陌生的声音:“我哪里说错了?如果安禄山死了,安庆绪窃据其位,那么,他肯定要倚重那些帮他设计并做下这件事的人,同时想办法从那些大将手中夺取兵权。而进入河北道之后,汲郡不利于坚守,但邺郡就不同了。这里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他一定会极力调史思明部增援!”
    “他想调史思明就能调得动?李怀玉,你还太嫩了,史思明是安禄山的把兄弟,在幽燕军中他若是敢说残暴第二,那就没人敢自称第一!别看蔡希德崔乾佑李归仁安守忠这些全都号称大将,但真正要说打仗凶悍不怕死,治军严苛残暴,就数史思明!他不会服安庆绪这个无能之辈,这正是我军取胜之机!”
    听到里头两个人争论到这里,高力士不禁眉头一挑,当即上前一把推开门。见内中杜士仪好整以暇地抱手而立,对于他的到来只是熟不拘礼地微微颔首,而那刚刚正在争论的中年人和年轻人则是惊愕地盯着他,全都闭上了嘴。
    “好了,你们俩先退下,继续去好好钻研沙盘,什么时候说服了彼此,什么时候再来见我!”三言两语把李怀玉和薛嵩给打发走之后,杜士仪便上前去亲自关上了门,这才看着高力士道,“高大将军此来,可是陛下要见我?”
    高力士微微眯起眼睛,好一阵子方才开口说道:“君礼,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事到如今,你已经功成名就,站在顶点,面对陛下时就不能稍退一步吗?”
    “高大将军这是什么意思?”杜士仪眉头一挑,寸步不让地说道,“前方正在最紧要的关头,我却仍然因为陛下召见而赶回来了,难不成这还不够?”
    “你分明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广平王妃不过一介无知妇人,如若不是人撺掇,她怎敢让婢女带着自己的奏疏去敲登闻鼓?而不是这么一件事,又怎会有那么多人跟着上书替太子以及广平王建宁王鸣冤?王承业身为河东节度使,竟然被程千里以及河东将士给驱逐了,这难道也是偶然?”
    “高将军说得没错,这天底下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不过是一个个必然串起来的。”杜士仪不想和高力士继续辩论下去,直截了当地说道,“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都是因为当年陛下种下了一个个因,所以如今收获了一个个果。”
    高力士顿时哑口无言。他长叹一声,这才苦涩地说道:“陛下召你明日辰正在大明宫丹凤门前等候,要与你同去十六王宅。”
    
   

第1193章 今日选东宫
    兴宁坊和永嘉坊位于长安东城通化门大街的南北两边,再往南就是李隆基由当年的龙潜旧邸而改建成的兴庆宫。所以,自从皇子们逐渐年长迁出宫中之后,李隆基就下令在这两坊之中大兴土木,兴建十王宅,而后又扩建成十六王宅和百孙院。甚至连太子李亨在入主东宫后,大部分时间也都住在这里的别院,而非宫中的东宫。皇子皇孙们在这里不缺人侍奉,也不缺各种供给,但行动自由却极其受限,一举一动都有监院中官上报天子。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李隆基逃离长安后,又在朔方安北两路大军的扈从下回来,一时威信大失,再加上中上层宦官逃散得多,下头宦官李隆基又不熟悉,监院中官制度也就名存实亡。可此次杜士仪一回来,面对堵上自家宅门的皇孙们,他却是反应激烈,竟是不但把这些龙子凤孙全都“护送”了回来,又命麾下牙兵和万年县廨的差役守在这里,这十六王宅和百孙院顿时又恢复了往日的监牢光景。
    如今,一座座华美的宅邸中,也不知道多少天潢贵胄唉声叹气,背后咒骂杜士仪的更是不计其数。可骂归骂,天子即将乘舆降临的大事却是重中之重,如今这两坊之中人人都在紧锣密鼓地预备,每一个人都希望君父能够驾幸自己的宅邸,因为那就意味着自己成为储君的可能性更大一分。
    身为皇子皇孙,他们竟是连很多官员都不如,除去节庆的时候随大流磕头面圣,平时竟是连和君父说一句话的机会都很少。而他们生育了那么多儿女,李隆基这个早已升格当祖父的别说把人认全,恐怕能够几百个皇孙当中,叫得出名字的一只手就能数出来!
    李隆基子嗣旺盛,但排行靠前的那些皇子这些几乎凋零殆尽。长子李琮已经病故,李琰因为厌胜之罪而被废黜王位软禁忧死,至于两任太子李瑛和李亨,鄂王李瑶、荣王李琬、光王李琚,无论李隆基承认与否,在外人看来,这些皇子差不多都能算是直接间接死在李隆基手里。因此,如今尚存的皇子中,若论排行,却是仪王居首,但这位十二皇子却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所以,当这次天子破天荒第一次驾幸十六王宅,听说其没有往自己这儿来,反而第一个便是去了颖王宅,仪王反而长长舒了一口气。
    “阿弥陀佛,真是不枉我天天烧香拜佛来人,去给我好好告诫那两个孽畜,如果再敢私自跑出去交接大臣,我就上书,革除他们的宗籍,逐了他们出门,看他们还敢打着我的旗号在外头招摇撞骗!”
    反正他从来没有奢望过去当什么皇帝,也没那本事,谁爱当谁当!
    杜士仪今日奉诏在大明宫丹凤门前等候,一路跟着李隆基来到颖王宅,见李隆基一路上左顾右盼,频频叹息,满脸感慨,哪里不知道这位大唐天子是装的。大唐历代夺位之争全都呈现白热化态势,其中尤以武后晚期到先天后期这十年为最。所以,通过唐隆政变彻底掌控权力的李隆基,对于兄弟儿孙的防范也是空前的。这次广平王妃崔氏上书闹出了这样绝大的风波,李隆基如今莅临此地,又哪会真情流露?
    可防范宗室夺权固然没错,但同时也限死了宗室拱卫皇权的可能!历史上中晚唐,别说藩镇举兵造反,就连政变的主角也都变成那些宦官了!
    “杜卿。”
    听到这一声召唤,杜士仪立刻排除杂念,策马上前欠了欠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朕已经老了,如今业已打算退位让贤,今日特意召你相从,只是想让你帮朕一块参详参详,到底哪个皇子皇孙能够接替朕的位子,力挽狂澜。”
    这是高力士前来传信时,杜士仪就已经猜测到八分的结果。此时此刻,他想都不想地答道:“立储是陛下家事,也是国事。如若陛下将其当成是家事,乾纲独断即可;如若陛下将其当成是国事,则应该召五品以上大臣公议。臣不敢妄议,就此请告退。”
    见杜士仪竟是就这么想要走,李隆基登时大急。如今连走路都需要拐杖的他猛地一撑扶手,就这么把身体探出了安车,声音颤抖地说道:“杜卿何出此言?朕如今重病在身,好容易方才有这清醒的一天,更何况六神无主,心早已乱了,杜卿就不愿意陪朕在这宫外最后走一遭吗?”
    “这陛下还请不要激动,臣从命就是。”杜士仪心中冷笑,答应了一声后,便不动声色瞥了一眼今日扈从。除了一队龙武军之外,还有阿兹勒麾下的前锋营一部,两边人数一半对一半,刚好势均力敌。
    留下杜士仪,李隆基这才在高力士的搀扶下重新坐定,见杜士仪无奈策马在后,他心中稍定,拢在袖中的双手放在身前紧紧绞在了一起,脸色虽是平静,心里却说不清是紧张,还是激动。他从出生未久开始,经历的就是整个大唐最动荡的时期。伯父中宗被废,父亲登基,被废,祖母称帝,武家人和二张先后擅权骄纵,然后是一场神龙革命中宗复位,紧跟着他联合太平公主杀韦后安乐公主,把父亲拱上皇位,最终又以一场唐隆政变,自己登上了帝位。
    他的前半生都是在腥风血雨里拼杀出来的,这些年确实太安逸了,可他还宝刀未老!
    “陛下,颖王宅已经到了。”
    颖王李璬乃是十三皇子,虽然及不上荣王李琬的所谓贤明,但也有些文采。杜士仪随李隆基进入其间,就只见屋宇固然是工部营造,颇为华美,可内中陈设却都简简单单,甚至连此次天子驾临,都不曾铺上什么红毯垫脚,简朴得连公侯宅邸都比不上。率儿孙迎驾之时,这位年近四旬的皇子从容不迫,言谈举止无不彬彬有礼,李隆基这个当君父的都不知不觉露出笑容来。
    面对这样的情景,杜士仪也微微一笑。之前堵自家大门的皇孙里,并没有这位颖王的儿子,由此可见,有见识的到底是有见识的,对于分寸进退的把握着实绝妙。只不知道这位颖王对于此前文名更胜于己的荣王李琬之死,心里到底是个什么看法。
    他这次回来,甚至都不曾去见过姜度和窦锷,可杜十三娘已经提供了相应消息,颖王入宫觐见天子的次数很不少,从这一点来看,也许有人会说,李隆基对这位皇子之中较为年长的贤王颇为属意。
    可他冷眼旁观李隆基和颖王李璬一来一回的对话,却只觉得一个假慈,一个假孝,那父子君臣的情分看上去极其别扭。这也很自然,只怕颖王活了这么大半辈子,也就是这些日子方才得到了君父的突然垂青。李璬能够在这个时候还能把持得住,没有贸贸然试探大臣们对于自己的支持,这已经算得上是很稳重沉得住气了。如果换成从前的盛世大唐,也许这位皇子还能够稳稳当当做一个平庸之主,可现在
    光凭李隆基不停地留意他的表情,他就足以判断出,李隆基并不像表面上对颖王李璬那么欣赏!
    李璬的儿女队伍并不像自己那些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