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856部分

盛唐风月-第856部分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我还活着,我从来都没想到挣扎着活到现在,竟然还能见到儿孙满堂的一天!”李瑛终于回过神来,脸上泪痕犹在的他突然笑了,揽过李伸的头,让儿子靠在自己的肩膀上,这才轻轻舒了一口气道,“五弟和八弟全都在这里又成了婚,有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我和你阿娘相扶相伴,唯一遗憾的就是儿女远在数千里之外,却一生难见!”
    薛氏使劲擦了擦眼泪,这才笑着说道:“一家人终于团聚,这是好事,看你们父子俩这样子,让杜大帅看到了岂不是笑话?”
    她一面说一面抬起头来,却发现杜士仪不知何时已经悄然离去。这时候,她终于隐约明白,为何当年自己以及李瑛李瑶李琚能够从李隆基以及官府的眼皮子底下死遁成功,来到了这塞外之地。如果说都播怀义可汗是收留他们的人,那么,让他们能够有机会重见天日的,只可能是杜士仪!
    一家人再次团聚,自然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李伸还惦记着外头的兄弟子侄,当即对父母告罪了一声,兴冲冲地打算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知他们。可这一次,在外头等候的换成了一个精悍的侍卫,对方把他带到了安置他们这好几大家子的客院,请他和其他人一样先沐浴更衣,并解说晚间会设宴款待,这才悄然离开。直到把自己整个人浸泡在浴桶之中的热水里,李伸方才渐渐有余力去思量今日这重聚背后的玄机。
    当李伸将消息告知李俅以及其他兄弟,激动和惊喜过后,也有人和他一样,心情复杂难明。
    这一晚,可汗宫中一处迎宾堂里设下大宴,当李俅等人跟着李伸,见到了李瑛和薛氏的时候,抱头痛哭便成了主旋律。由于没有任何外人,在痛饮了团聚的美酒之后,李伸李俅和几个兄弟便团团围在了李瑛和薛氏身边,询问父母这些年来是如何过的。当得知他们的叔父李瑶和李琚已经完全融入了这塞外生活,成家生子,甚至改姓为王,一个叫王瑶,一个叫王琚,兄弟几人全都吃了一惊。
    “我留着这姓氏,本来只是为了一个念想,可现在既然有了你们,不再是和你们的阿娘相依为命,我便不用再拘泥了。从今往后,世间不再有李瑛,只有王英!”李瑛握紧了妻子那冰凉的手,对原本满脸忧切的她笑了笑说,“瑾娘,李瑛本来就是一个死人,难得过了十几年安稳日子,我不打算再去争。你放心!”
    见父亲如此表态,李伸只觉得心头那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一下子松开了。再见其他兄弟有的如释重负,有的仍有遗憾,还有的咬牙切齿心气难平,他就轻轻咳嗽了一声,随即义无反顾地说道:“阿爷既然这么说,从今往后,我也改姓为王!”
    李伸都这么说了,其他人想到长安城中如今那血流成河的情景,大多都觉着那样如同牢笼似的富贵荣华不值得流连。更何况,李瑛和薛氏虽说看上去苍老,服饰却精美合体,脸上也没有愁苦,分明日子过得舒心惬意,李瑶李琚甚至在此重新成家生子,他们还有什么好犹疑的?只有嗣庆王李俅在挣扎再三之后,低声说道:“父亲毕竟曾经养了我们这么多年,我身为嗣子,即便改姓,仍然应当奉祀传继他的香火。”
    “好。”李瑛欣慰地看着李俅,欣然点头道,“我不在,多亏长兄收养你们。生恩养恩都是恩,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如此。四郎,就按照你的本心吧,来,饮胜!”
    李俅见父亲直接推了一大斛来,登时苦笑不已。等到接过来闭上眼睛咕嘟咕嘟一口喝干净了,他看到满堂那些还小的子侄辈们已经和平日一样,各自找亲近的说笑玩耍,他心里一暖,随即就收回了目光,向李瑛和薛氏郑重其事地问道:“阿爷,阿娘,事到如今,一切应该都已经很分明了。是杜大帅悄悄援手,我们一家人方才能够团聚。可现如今天子无道,我们今后应当如何,还请阿爷阿娘明示。”
    见儿子们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李瑛长叹一声,最终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已经说过,从今往后,我不再是李唐宗室。天子无道,天下讨之,和我再无半点关系。既然我已经见到了儿孙,完成了今生最大的心愿,我打算和五弟八弟一起,出海东渡,先去新罗,再去日本,一览海外风光。”
    几乎是下意识的,李伸便接口说道:“阿爷既然这么说,我们也同去!”
    灯火通明的厅堂之外,听到这里,杜士仪悄然转身,和罗盈相视一笑,随即步履轻快地离开。等离开这宴客之地,他们站在漆黑的天穹之下,仰望着满天星光,久久没有出声。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罗盈方才开口说道:“我一直都很佩服你看人的眼光,这次还是一样。利字当头,也不知道多少人为之颠倒迷醉,可这一家子竟然还能清醒地知道该如何抉择,倒着实是异数。”
    “救都救了,如果有人冥顽不灵,那顶多就是白费功夫,不得不杀人而已。更何况,每逢改朝换代,纵使杀尽宗室,也有的是前朝余孽跳出来,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杜士仪随口笑了笑,这才转过身来,和罗盈面对面而立,“长安城中局势一旦真正失控,就是图穷匕见之日。我这一走,也许今生今世,我们便很难再有相见的机会了。”
    “你想说成王败寇?要我说,你只会成功,不会失败,李璬登基,来不及惠民便陷入内斗的泥沼,嫡系宗室快给他清洗得差不多了。如此一来,纵有反弹,也不可能真的威胁到你。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太宗皇帝的原话,只可惜他的子孙后代早已经忘了。”罗盈说到这里,笑容可掬地拱了拱手道,“弟便在此恭祝贤兄,马到成功!”
    “希望承你吉言!”杜士仪长长吐出一口气,对罗盈一点头,旋即便大步往前走去,不多时便消失在那夜色之中。
    罗盈却一直看着那深沉如水的夜色,隔了许久方才转身离去,龙行虎步,昔日的小沙弥,虽已华年不再,却早已是王者之姿。
    也许今后,他和杜士仪的子孙不会如同他们俩这样和睦,也许会忘了祖辈之间的情义,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天下大势,本就是分分合合,不由人心!
    幽州蓟北楼上,几个女子正在仰望着同样一片璀璨星空。王容挽着带了孩子大老远跑来探望自己的女儿杜仙蕙,正若有所思地听女儿指给自己看那些二十八宿之类的星星。杜仙蕙小时候当了多年女冠,闲来没事读了很多天文观星之书,这会儿说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词。而群星之下,崔五娘却正在和固安公主讨论者最没有诗情画意的话题,也就是今年河北各州郡的收成,与江南那边的贸易来往。可不一会儿,杜仙蕙就过来拖了她们过去。
    “看,那颗就是紫薇帝星,是不是黯淡无光?就算是照星象所说,这也是陨落之兆!”
    “真要是星象就能看出人间帝位更迭来,那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固安公主笑着在杜仙蕙的额头上弹了一指头,这才对王容和崔五娘说道,“想来这时候,仪王那几个幸存的孙儿应该已经遍发檄文于州县边镇。等到阿弟这次回来,一切差不多就要开始了!”
    王容和崔五娘交换了一个眼色,想到崔家其他人已经悄然离开长安,杜仙蕙也带着儿女到了幽州,可长安那边尚有杜幼麟和崔朋郎舅俩,两人不免心中沉甸甸的。这时候,杜仙蕙嫌气氛太沉郁,遂岔开话题道:“今天师尊和阿姊怎么没来?我记得今天是师尊的生辰,一早还亲手做了寿面送过去。”
    杜仙蕙问到玉真公主和玉奴,这蓟北楼上反而更加沉默了。良久,王容方才低声叹道:“换做是我,此时此刻也同样会心结难解。”
    幽州城内一处幽静的别院中,玉真公主和玉奴师徒二人也在看着天上的群星。她们是世人眼中已经化成一杯黄土的死人,泰陵的公主园中,有玉真公主的一席之地,而杨家的祖茔之中,也有杨氏玉环的墓碑坟茔。当她们被杜士仪从云州接到幽州的时候,最初还有些不敢在人前出现,可很快便发现,这天底下认识她们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毕竟,这是距离长安数千里之遥的幽州。
    李隆基的死,对外人来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可对于玉真公主来说,死去的虽是她一母同胞的嫡亲兄长,却已经不再是昔年在宫中相依为命的亲人,只是君王。她在痛哭了一场之后,不饮不食三日,此后便再不进荤腥。
    她心里很明白,不论如何,她和杜士仪之间已经回不到从前了。因为,杜士仪谋取的是这个天下!可当广平王妃崔氏及其子千里迢迢来到自己和玉奴面前之后,得知长安城中宗室乱象,她却说不清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心情。
    玉奴为了习练龟兹乐舞,本就体态轻盈了不少,得知嫡亲阿姊杨玉瑶和族兄杨国忠的死讯后,也同样消沉清减,外甥女崔氏和孙外甥李傀到了身边后,她心情有了寄托,总算渐渐又开朗了起来。想到崔氏留在房里看护有些咳嗽的李傀,她此时出神片刻便开口说道:“师尊,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们带着六娘和小傀去一趟江南吧?”
    “你说服了你师傅再说。”玉真公主见玉奴登时叹了一口气,低头看着手腕上那只无暇玉环,呆呆出神,她知道那是上次玉奴生辰时杜士仪送的,只觉得心中惘然。
    如若他日泉下见父兄,他们会不会怒责自己有眼无珠?
    就在这时候,她只听外头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须臾,霍清就来到了自己的面前,手中恰是捧着一个小小的匣子。
    “观主,杜大帅命人送来的,说是恭贺观主芳辰。”在霍清心里,天子也好,别人也好,全都不如玉真公主重要。她不等玉真公主回答就自作主张打开了匣子,却只见里头没有什么名贵的玩器,只有两对一男一女小小的泥人。其中一对,恰是女子伏在男子膝头。而另一对,则是女子伏在男子肩头。
    那一瞬间,玉真公主恍然想起了那已经极其久远的旧事。当初王维远贬济州,自己悲愤之下伏在杜士仪膝头痛哭一场;金仙公主去世,自己在悲痛欲绝的时候,也曾经借过杜士仪的肩头一泄心头悲苦。她这一辈子,当着人面真情流露时,除却当初王维那一曲郁轮袍,也只有这样两次。
    她信手拿起那匣子中的一张素笺,展开之后看了一眼,已是痴了,甚至连纸笺被风一吹飘落飞去也恍然未觉。
    玉奴默默上前俯身捡拾起了素笺,可看清楚那上头的诗,她亦是为之恍惚出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R1148
    
   

终章二 变天
    兴庆殿花萼相辉楼;自从新君登基之后;就再也没有重新打开过。这里曾经是李隆基最喜爱的建筑之一;和勤政务本楼并称为兴庆宫中最恢弘的宫殿;甚至在外还有天下第一楼之称。从前每逢天子寿辰;又或者是节庆之日;往往会在此设宴款待群臣;而从这里登高俯瞰;能够将宁王宅、岐王宅、薛王宅全部一收眼底;李隆基更是常常将几个兄弟召来共同饮宴;大醉之后同榻共眠。
    然而李徼和父亲李隆基不同。李隆基还是皇子平王的时候;就深得大臣爱戴;器宇才于全都得到肯定;纵使太平公主挑毛病;也只能揪着李隆基不是嫡长;因此;李隆基能够在明面上对宁王等兄弟表现出仁厚姿态;暗地里却严加防范。可李徼的得位在旁人看来完全是走运;唯一的名声大概就是好读书;其他的什么都谈不上。即便坐上帝位;兄弟子侄们仍然虎视眈眈;民间流言就不曾断过;因此被几个儿子们轮番上阵一撺掇;他不得不举起了屠刀。
    可这样的屠刀一旦举起来;就无法再收回去
    此时此刻;李徼浑浑噩噩地走在这空关良久的花萼相辉楼上;眼睛呆滞;神色恍惚;耳畔仿佛隐约传来了阵阵歌声;眼前竟也看到了几许幻象。但只见李隆基居中而坐;群臣环列下方;宫殿中央恰是教坊司献霓裳羽衣舞;立部伎和坐部伎专心致志地演奏着手中乐器;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气象。夹杂在臣子之中的皇子皇孙们饮酒作乐;脸上带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满足。他甚至在其中找到了自己;那张脸上虽不见尽兴;却没有这些天来他照镜子时能够清清楚楚看见的愁苦和无措。
    “陛下;陛下”
    一个内侍跌跌撞撞冲了进来;扑通一声伏跪在地;仓皇说道:“楚王殿下放火烧了平原王和庆王的宅子”
    李徼一个激灵清醒过来;随即怒声厉喝道:“谁给他的权力?他怎敢如此妄为?”
    那内侍知道楚王乃是天子长子;和齐王二人争夺东宫之位几乎达到了白热化;再加上其他三个年长皇子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李徼身为天子却也辖制不得。因此;他哪敢接这个话题;赶紧小心翼翼地说道:“齐王殿下也在;齐王殿下说;平原王和嗣庆王等人能够逃离长安;必定有十六王宅宗室暗中帮忙;因此调了禁军;要在十六王宅和百孙院中大索”
    听到这里;李徼终于遽然色变。他竟是毫无天子仪态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嘴里老半晌才哆哆嗦嗦迸出了两个字。
    “逆子”
    想当初李徼继位之后;由于宗正寺查到的人证物证俱全;钟陵王李冼狡辩不得;只能承认正是他支使人纵火烧了太子别院广平王妃崔氏的那座小院。只不过;仪王李既然死道友不死贫道那般把他这个儿子当了弃子;李冼也不甘示弱;一口咬定父亲不但知情;而且是主谋。李冼本以为如此把父亲牵扯进来;李徼这个新君总得对李这位嫡亲兄长网开一面;可却没想到他的证词直接把一家人送进了深渊。
    一场公审之后;钟陵王李冼赐死;而从其父仪王李到所有子孙;竟是悉数废王爵为庶人;长流岭南
    在大多数人想来;得位既是侥幸;从前又有宽和待下之名;李徼自然应该先任用贤臣;安抚宗室;而后徐徐恢复大唐的元气;谁也没想到他竟如此狠辣。可是;对于那些劝谏的大臣;李徼却痛心疾首地摆出了广平王妃崔氏母子三人无辜受害这个理由;把想要说情的人给堵了回去。与此同时;他又将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