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107部分

明贼-第107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陈忠的婆娘就快要生了,也不能在京师停留。

李元庆因为一些琐事,还要在京师停留几天。

酒宴上,气氛虽然不算热烈,但张盘却并没有拒绝李元庆的敬酒,某种程度上,这已经算是他对李元庆的妥协。

李元庆对此自然心知肚明,一顿午宴,三人吃的还算尽兴。

临别时,李元庆拱手道:“张大哥,陈大哥,此行元庆不能与你们同行了。小弟就在此,祝两位哥哥一路顺风。”

陈忠重重握了握李元庆的手,“元庆,你也多保重,早点回去。”

张盘笑了笑,“元庆,我们满月酒再见。”

李元庆一笑,“多多保重。”

看着两人离去,李元庆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良久,他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快步走向雾雨阁的方向。

…………

回到雾雨阁,杨娇~娘、顺子几人赶忙凑上来,杨娇~娘着急道:“元庆,今天的封赏还顺利吧?”

李元庆笑着把官服、印信丢在桌上,“还好吧。对了,那马五今天过来了么?”

马五这几天天天蹲在雾雨阁后门之外,希望能见李元庆一面,但李元庆一直没有理他。

月娘忙道:“应该还在。这几天,他每天一大早就来。”

李元庆一笑,“月娘,你让人带他进来吧。”

“是。”月娘赶忙派人去知会。

杨娇~娘跟着李元庆走进屋子里,有些不情愿的道:“元庆,你,你真要跟这马五合作么?他可不是什么好人。”

李元庆一笑,“娇~娘,不是跟他合作,是赏他口饭吃。这件事……”

李元庆附在杨娇~娘耳边,低声耳语几句。

杨娇~娘一愣,片刻却连连点头,“元庆,这样倒也好。不过,我就怕他耍心眼,坑我们。”

李元庆一笑,“此事你暂且不用担心。等许黑子过来,我会给你留下些人手。对了,还有一件事,那个白皮猪那边,你多留意着点。晾他个十天半月,你把他那些黑人奴隶都买过来,给他20两就行。这些人,你仔细养着,以后我有用。然后告诉他,想找我,就去长生岛。最好派人带他去。”

杨娇~娘赶忙一一记下。

这时,马五被人带到了房间内,一见到李元庆,他赶忙磕头行礼,“小的马五,见过李爷。”

李元庆一笑,“五爷大驾光临,寒舍可是蓬荜生辉啊。”

…………

在雾雨阁休息了一夜,次日清晨,李元庆一行人,骑着十几匹骏马,直奔大沽口方向,踏上了返程。

此次进京,可谓收获颇丰,除了政治上的进步,在经济上,李元庆也是大有收获。

除却抄家所得的5万两,杨娇~娘又给了李元庆2万两,加之送给安公公的1万两,雾雨阁这边,已经反哺了李元庆3万两。

如此,李元庆此时还有7万两现银,加之广鹿岛老营还有近2万两,维持过这段时间的‘粮荒’,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今天一大早,杨娇~娘又自掏腰包,花了500多两,为李元庆买了十几匹骏马。

京师南门十里亭。

看着哭成泪人一般的杨娇~娘,李元庆心里也不是滋味,他轻轻拍打着杨娇~娘的后背,“娇~娘,苦日子应该不会太久了。用不了多久,我就接你回辽南。”

杨娇~娘用力扑在李元庆怀里,“冤家,一路小心啊。回去派人给奴家捎信来,报个平安。”

李元庆重重点点头,强忍着不去看杨娇~娘,大手一挥,“走。”

片刻,十几匹骏马带起一阵烟尘,直奔南方而去。

看着马队渐渐消失在视野里,杨娇~娘久久回不过神来。

一旁的月娘小心道:“姐姐,他,他走了。这里风大,咱们回去吧?”

杨娇~娘用力擦了一把眼泪,双手温柔的抚摸着自己的小腹,也不知道,这些时日,究竟有没有收获。只要老天爷能给她个孩子,就是死,她也知足了。

“再等一会儿,我还能看得见他们。”

看着杨娇娘这望夫石一般的模样,月娘不由摇了摇头,想不到,姐姐看破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要陷进这张情网里。

…………

七天之后,李元庆一行顺利返回了广鹿岛老营。

出去时,刚刚三月初,回来时,已经到了四月,海面上冰冻大部分都已经溶解,到处都露出了春的气息。

广鹿岛老营这边倒是没有什么变化,陈忠的婆娘还没有生,预计要等到四月中,也让李元庆稍稍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错过。

前屯那边,刘达斗暂时还没有消息传过来,不过前屯有赵率教坐镇,形势已经得到了控制,只是刘达斗能收拢人手多少的问题,李元庆倒不是太担心。

而长生岛这边,城镇建设工作,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了,李元庆也有些等不及,想要亲眼看看自己的治地现在到底是什么模样,只在老营住了一晚,便赶往了长生岛。

此时,南信口岸边的冰层已经彻底消融,对岸码头方向,后金军并没有新建塔楼,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长生岛这个冬天的动作。

城镇中,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起好了房顶,都是砖瓦盖成,与关内小城没有太多不同,只不过,四周围墙,都是夯土构成,显得有些简陋。

商老六对李元庆汇报道:“元庆,城镇这边的工作大体差不多了。现在已经进入春天,咱们也该收拾些土地,准备种些粮食了。”

李元庆点点头。

长生岛虽然人口不少,已经有一万多人,但男丁却少的可怜,只有千余。

而建设城镇已经用掉不少人手,在开垦荒地方面,人手便严重不足。

建筑上小工的活计,壮女来做没有问题,但开垦荒地却极度耗费体力,长生岛现在也没有几头耕牛,只能依靠纯人工,在这方面,女人显然做不了太多。

不过,李元庆深深明了,罗马绝不是一天建成的。

此时只是天启二年四月初,眼下东江集团的整个发展趋势,与历史上相比,已经是大~跃~进了。

“这事儿先不要着急。争取先从登莱买些耕牛种子来。对了,儿郎们这段时间操练怎么样?”

商老六一笑,“岛上女人这么多,这些小子操练的都很卖力。”

李元庆不由也一笑,“呵呵。这帮混蛋,精气神不少嘛。不过,想吃肉,就得拿出本事来。对了,商大哥,你把许黑子叫来。等下,咱们再商议粮食的问题。”

许黑子很快过来,李元庆直接给他下了命令,许黑子连连点头,低声道:“大人,卑职何时启程?”

“越快越好。就今晚吧。记住,雾雨阁万分重要,切不可有半分怠慢。”

“是。”

看着许黑子离去,李元庆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

有银子在手,与渠家的粮食交易,交给商老六就可以了,但补充壮丁的事情,李元庆却必须亲自去皮岛一趟,顺便跟毛文龙汇报下此次进京的事务。

************************************************************

第152章天启二年……

新的一卷,新的征程。大幕差不多要拉开了。

小船也会拼命努力。跪求订阅支持。

~~~~~~

皮岛又叫东江岛。

这主要是汉语和朝~鲜语发音不同导致的差异。

此时,毛文龙上奏的‘平辽镇’迟迟没有得到批复,广宁军又已经覆灭,毛文龙各部,便以‘东江军’自称。

某种程度上来说,东江集团的体系,已经开始成型,这比历史上,要早了一年多。

安排商老六前往大沽口,与渠家进行粮食交易,李元庆直接乘船来到了皮岛。

张盘和陈忠比李元庆早回来一天,他们都已经来皮岛报过到,领回了补充的人手。

李元庆因为去了趟长生岛,又耽误了一天,正好没有碰到两人。

此次,朝廷的封赏,对李元庆三人而言,只是小头,毛文龙这边,才是真正的大头。

他被正式册封为总兵官,加太子少师,镇守皮岛(东江岛),虽然番号现在还没有明确,但毛文龙已经是响当当的大员,成为千里辽海、千里辽地,数百万辽民的精神领袖。

李元庆见到毛文龙时,毛文龙已经换上了崭新的一品大红官袍,胡须修剪的整整齐齐,威势由内而外,让人本能的心生畏惧。

李元庆赶忙对毛文龙磕头行礼。

毛文龙哈哈大笑,“元庆,我就知道,你这几天回来。快快请起。”

他说着,亲手把李元庆扶起来。

李元庆心中不由一暖,即便升了官,毛文龙对自己,似乎并没有生分。

寒暄一番,李元庆没有太多隐瞒,直接对毛文龙汇报了此次进京的经过,包括跟张盘的分歧。

毛文龙闻言眉头紧皱,事实上,从陈忠和张盘那里,他已经得到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信息,但远没有李元庆本人说的和分析的更为详细。

李元庆静静的看着毛文龙,依照毛文龙的睿智,他必然不难看出,张盘热血冲顶时那番话的漏洞。

良久,毛文龙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柔和的拍了拍李元庆的肩膀,“元庆,此事闹到这般,真是难为你了。”

李元庆一听这话,眼泪都要涌出来,“大帅,卑职,卑职……”

毛文龙笑着看着李元庆,“元庆,你是好孩子。张盘性子就是这样,你也不必跟他生气。皇上……”

毛文龙说着,顿了一顿,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皇上也是想尽快平定辽事啊。”

李元庆点了点头,“大帅,这段时日,老奴西进蒙古,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毛文龙点点头,“元庆,你有什么想法?”

历史上,这段时日,毛文龙几乎想尽了办法,拼命骚扰着后金腹地,想给老奴制造麻烦。

但那时,东江本部(毛文龙本部,以后称东江本部)方面,由于后金军多次致命打击,实力非常孱弱,一直到天启二年末、三年初,大名鼎鼎的三矿徒他们,还有大批辽民青壮加入之后,才稍稍缓过气来。

规模声势看似都不小,但事实上,就像是挠痒痒一般,并未给老奴造成太大压力,反而,当老奴主力打趴了林丹汗之后,正蓝旗和镶红旗两部联合攻击旅顺,幸亏张盘亡命,拼死力守,否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此时,东江本部虽然缺衣少粮,但人手充足,李元庆一时也有些摸不准毛文龙的心思了。

仔细想了一下,李元庆这才道:“大帅,我军现在实力不弱。卑职的意思,要么不做,要做,最好能见到一些成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毛文龙眉头一皱,“元庆,你是想对镇江下手?”

李元庆点点头,“大帅,强攻镇江,或许不智,但我们却可以围点打援,就像之前老奴对咱们一样。”

毛文龙眼睛不由一亮,仿似抓住了什么,“元庆,仔细说说……”

李元庆一笑,“大帅,我军人手不少,但兵甲却不利,若要强攻,枉费儿郎们的性命,实属不智。此时已是四月,麦子马上就要熟了。只待麦子熟时,我军威逼镇江城下……”

…………

李元庆中午去的毛文龙房间,到了半夜快子时,毛文龙这才肯放李元庆出来。

原本等着李元庆喝酒的毛承禄、陈继盛、张攀这些人,干等了大半宿。

不过,这倒也省了李元庆不少麻烦,若是被这帮狠人抓住,今夜少不了又是一场宿醉。

回到临时驻地,躺在床上,李元庆也在仔细回味,今天与毛文龙的交流。

事实上,之所以想出围点打援这个办法,李元庆也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分为上中下三策,围点打援这招,只能算是中策。

毕竟,东江本部现在人手虽不少,但装备太烂了,虽没有间断训练,但很多人还要种田,操练的力度,十分有限。

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游击战,不以城池为目标,尽可能分散部队,用实战,去训练部队,抢夺人口、财物,让部队在小规模、小强度的战斗中不断成长,积累经验。

但毛文龙已经升为总兵,即便这种方式,可以斩获不少首级,但有朝廷方面的压力,他恐怕并不会接受。

而在张盘这边,毛文龙虽然力挺了李元庆,但张盘毕竟是毛文龙心腹中的心腹,李元庆也并不敢拿此事来冒险。

围点打援,不可避免的要与后金留守主力发生碰撞,但力度应该并不是太强,李元庆相信,只要毛文龙不是贪功冒进,也能有所收获。

但~~~,与上策相比,这一策的伤亡,免不了要大上不少。

李元庆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这已经是他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最大极限了。

现在,也只能祈祷毛文龙有所收获,让东江本部愈发强大,李元庆这边,才会有更坚固的支撑。

而西线,李元庆辽南三部方面,李元庆也对毛文龙谈了他的看法。

张盘想打金州,这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后金军也不是傻子,对于金州前线的防守,自然是兵精粮足,三部就算有实力打下来,必定也要付出巨大的伤亡,虽然三人都升了官,但这明显不智。

金州不但城小,而且本地人口早已经被张盘吃下,现在几乎就是军城,完全的军事要塞,即便打下来,又能有什么好处?

无非是向朝廷报功时有复土功绩,好看一点罢了。

但在大局上,这又有个卵用?

李元庆的意思,是想出其不意,从海路走,尝试对复州和盖州,发动攻击。

复州和盖州都是辽南大城,虽被辽海包围,但却并不是一线战场,防守程度,也比金州要弱不少。

不论那一座,一旦打下来,不说财物,单是人口,就绝对有大收获。

但李元庆的目标太散,关键还是要看到时哪里兵力空虚,所以,毛文龙在原则上同意了李元庆的想法,具体实施,今后还要再商议。

最好的时机,就是麦子熟时,东江本部围攻镇江城之时,西线、东线,双线齐发。

李元庆也明白,这已经是毛文龙对自己最大力度的支持了。

此时,距离麦熟还有两个来月,李元庆也要趁这段时间,抓紧布局,操练军兵,争取到战争时,厚积薄发,奠定在辽南三部中头把交椅的地位。

经过了这么多的努力,天启二年,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

…………

次日中午,从毛文龙这边走完了流程,李元庆顺利领到了东江本部补给自己的人手缺额。

不过,陈忠和张盘占了先,加之下一步毛文龙还要继续在辽海海岛‘分封’,本部人口也有些吃紧,李元庆这边,只领到了一千一百多号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