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125部分

明贼-第125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此,李元庆也不好表什么态,只能是雨露均沾了。

而长生岛各项事务虽在蒸蒸日上,但李元庆却清晰的明了,长生岛的格局还是太小了,再直白点,毛文龙这艘船还是有些太小了。

大明幅员万里,万里河山,有历史作为明镜,毛文龙,包括整个东江集团,影响力只能被牢牢限制在辽海,更不要提,还有辽西的文官集团,关宁一系,登莱文官,这些个庞然大物,始终压在东江集团的头顶上。

以李元庆一人之力,现在想要破局,坦白说,这并不是没有可能,但却非常艰难,非常非常的艰难。

就像是唐吉坷德,力战风车,看起来似乎非常可笑,但事实上,就是如此。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强大如商鞅,纵然思想、法制流传,但他本人,却被五马分尸。

李元庆并没有商鞅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境界,不可能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做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正如唐代那位大贤所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不论你做过什么,你怎么做到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只会看结果,只会追寻胜利者的过程,而不断美化。

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

史书只会由胜利者来书写,哪怕是满清鞑子占了江山……

而此时,李元庆最需要的,就是来自朝中的支持。

而想要获得支持,无怪乎只有几种途径,而这其中最可靠的,也是古往今来世界各个豪强、权贵们一直都在使用的,那便是………………联姻。

将几个利益集团之间,结起血缘纽带……

“哥哥,食堂的王家姐姐好像对段千户很有意思哦。段千户每次来打饭,她都会多给他一勺多。而段千户每次都会去她那里打饭。我偷偷打听哩,原来他们以前是同乡哩……”

听到张芸娘这般说,李元庆不由一愣,笑道:“这是好事儿啊。老话不是这么说的么?宁拆十座桥,不毁一桩姻。芸娘,这件事情,如果可能,你可以暗地里撮合一下。”

张芸娘笑道:“哥哥,放心吧。我会多多留意的。对了,还有……”

看着张芸娘还要说起来没完,李元庆也有些头大了,只得翻身将她压在身下,很快,张芸娘果然变乖了,但却渐渐开始有些意识模糊……

…………

长生岛这边的发展开始渐渐走向正轨,但在根子上,这还是‘大锅饭’的模式。

所有的财物,所有的人口,都是属于李元庆本人。

没有成家的士兵们,青壮们,水手们,包括广大的妇女们,便不可能拥有太多私有财产。

短时间来看,这确实没有问题,但长远来看,这却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这些多成年人,只靠压制,而得不到释放,没有精神寄托,没有参照物,很容易会使人迷失。

这非常不利于长生岛的继续发展,扩大化发展。

这是白纸的好处,也是白纸的弊端。

正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吃过早饭,李元庆将商老六和马德强找来,商议‘军婚’的事务。

长生岛现在就是不缺女眷,而士兵青壮加起来,也只有2000出头,这一来,士兵们便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但毕竟女眷也是人,也有人权,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处理起来,想要两全其美,却绝没有这般容易。

毕竟,李元庆需要的是稳定,而绝不是想将这些新组建的新家庭,培养成一颗颗定~时~炸~弹。

商老六和马德强几乎费尽了心思,一时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李元庆也知道这急不得,只得打发两人继续去想办法,而他,则来到渠敏秋的房间,跟渠敏秋商议一些商业上的事务。

长生岛由‘公有制’变为私有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这一来,岛上的大多数物资,将由现在的‘大锅饭’模式,改变为纯商业模式。

比如,原来士兵要吃饭,只要去食堂就可以了。但成亲结婚之后,他去吃饭,可以去食堂,但老婆、孩子吃饭,却不能去食堂了,而是要在家里开小灶,这一来,柴米油盐,便只能通过他们的薪俸,从市场上购买。

而这个市场,得力于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李元庆自然不能轻易放过。

而渠敏秋,就是这方面的资深专家。

先期阶段,李元庆自然也不可能开放太大的规模,但最基本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却是可以放开。

只要渠敏秋能将这些运作起来,形成良性循环,那~~,李元庆给士兵们发下的粮饷、赏赐,便能通过市场,再次回到李元庆的手里,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而只要这个循环足够可以维持,有了一定强壮的支撑,那外部的货源、现金流,便也可进入这个市场运转,从而将市场越做越大。

李元庆看似在前期要付出一些,放弃一些,但只要运转起来,收获将远远大于付出。

这就是市场。

渠敏秋本就是商人世家出身,李元庆的这些想法,她几乎一点就透,很快便意识到了这里面巨大的商机,不由兴奋道:“元庆,如果这样,那~,那我是不是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商行?”

李元庆一笑,“当然可以。就叫李氏商行,要不叫元庆商行也行。”

渠敏秋俏脸不由一红,“我偏要叫渠家商行。”

两人嬉笑一通,战场很快便转移到了床上。

但正当两人激战正酣,外面忽然有亲兵急急呼喊,“报~~~,旅顺告急。”

渠敏秋不由又气又怒,这亲兵是纯粹跟她过不去么?

李元庆一听是旅顺告急,也被吓了一大跳,不敢怠慢,只能三两下完活,急急提上裤子来到外面。

看着张盘发来的急报,李元庆的脸色不由一片阴郁。

正如之前李元庆猜测,镶红旗和正蓝旗的十几个牛录吃了大亏,莽古尔泰和岳托都是大怒。

两人主力赶至复州后,没有太多停留,直奔旅顺方向杀过来。

张盘表示,此次正蓝旗和镶红旗来了二十几个牛录,还有镶黄旗和正白旗的几个牛录,加之各种汉军旗、披甲人、蒙古人杂役、辅兵,后金大军人数过万,已经兵临旅顺城下。

李元庆又仔细看了一遍信笺,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

此时这般形势,东江本部那边剪不断、理还乱,肯定是无法抽调兵力过来救援旅顺的,即便能来人,那至少也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旅顺和张盘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自己的长生营和广鹿岛的陈忠。

三部唇亡齿寒。

旅顺由于其位置的关键性,不容有半分失误,李元庆只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放下在长生岛的一切事务,派亲兵去调集兵力,马上驰援旅顺。

渠敏秋这时也收拾利索,急急走出来,“元庆,出什么事情了?”

李元庆将信笺丢给渠敏秋,渠敏秋迅速扫了一眼,不由‘啊’的一声低呼,“元庆,这,这该怎么办?”

李元庆这时早已经冷静下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凉拌。这次,怕是莽古尔泰和岳托都来了,这两个狗鞑子,看来,给他们的教训还是不够啊。”

看李元庆的模样,渠敏秋也知道,李元庆再次出征,已经不可避免,她只能用力握住李元庆的大手道:“元庆,一切,一切都要小心啊。”

看着渠敏秋担忧的眼神,李元庆心里一暖,用力握了握她的小手,“放心吧。敏秋。一切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走出门外,清凉的海风迎面扑来,李元庆揉了揉眼睛,适应了一下光线,用力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脑海瞬间清明了不少。

后金虽然强势,但旅顺有地利之势,有大海之利,又有李元庆、陈忠两部迅速驰援,防守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只是,后世的历史使然,李元庆总是情不自禁的就绷起心弦。

难不成,三女迟迟没有怀孕,是因为自己压力太大,那啥成活率一直不高……

*************************************************************

第178章试炮

~~~~~~~

天启二年八月初一晚,李元庆和长生营顺利抵达了旅顺南码头。

此时,距离李元庆收到张盘的求救急报,只相隔了半天。

陈忠部这边的急报比李元庆这边要早些,加之他那边是顺风,下午便已经赶到。

三人相视一眼,没有太多寒暄,张盘令亲兵头子张虎协调长生营各部入城,三人直接来到了旅顺北城头上。

大风暴过后,天地间的杂质也被过滤掉不少,夜晚的天空极为明朗,月明星稀,能见度很高。

此时,在北城外两里外的连绵农田内,到处都是绵延起伏的后金军营帐,一眼简直望不到边际。

张盘咬牙切齿道:“鞑子来的太快了。北面还有很多田地没有收拾干净,都便宜了这些狗日的。元庆,多亏你提醒,我提前留了个心眼,在北面布下了不少探子,这才没有被这些狗鞑子一锅端了。”

李元庆点了点头。

张盘在旅顺还不到一年,条件所限,他这边种的庄稼,比辽南其他地方要晚些,收成自然也要晚些、差些。

好在三部之前的抢收行动,让三部都有了些余粮,此时,即便放些粮食给后金军,也没有太多大碍。

“鞑子今天攻城了么?”

扫视一圈,李元庆心里已经有了数。旅顺城池虽不高大,但地势很险要,易守难攻。对于治地的防守,张盘可不敢有一点怠慢,各方面事务都不错,暂时没有明显缺陷。

张盘摇了摇头,“他们是昨天深夜才赶至。今天一天,应该都在休息。我估计,明日,恐怕他们就要动手了。”

李元庆点点头,看向陈忠。

陈忠精神状态不错,腰板笔直,之前的操练,他可是相当卖力。

陈忠道:“鞑子要干,那咱们就守。此时,咱们有人有粮,怕他个球。”

张盘点头道:“正是如此。此次,只要咱们能把鞑子打疼了,他们必然不敢再这么贸然。那~~,一直到过年,咱们这边,应该能安生一段时日了。”

李元庆却并没有张盘和陈忠这么乐观。

在前方的后金阵营中,李元庆注意到,不仅是镶红旗和正蓝旗,还有不少正白旗和镶黄旗、正红旗等几旗的旗帜。

后金各旗主、将领的名字,因为蛮夷,很是拗口,并不好记,但他们的旗帜却都很简单,非常好认。

在后金的军制中,牛录章京这种级别,就已经配备了旗手,他们的旌旗根据所属八旗不同、实力强弱不同,稍稍有所区别,但规格上,却并没有太多区别,很容易便能一目了然。

李元庆数了一下,仅是入眼之处,就怕有不下25个牛录的大旗,其中,有3个正白旗,2个镶黄旗,还有2个镶蓝旗。

这就意味着,皇太极,老奴,阿敏都有部队到达了。

按照常理,镶红旗和正蓝旗吃了亏,最暴怒的应该是他们的主子岳托和莽古尔泰,但此时,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牛录,杂七杂八的,明显不正常。

李元庆最担心的就是,因为辽东毛文龙本部的退却,将那边的后金主力,吸引到了旅顺这边,那事情可就大条了啊。

张盘和陈忠谈了几句局势,见李元庆不说话,张盘忙道:“元庆,你脑子活,你怎么想的?”

李元庆摇了摇头,“暂时我也有些看不清。不过,此次后金军势大,咱们绝不可轻举妄动。张大哥,我观旅顺周边防御暂时没有什么大碍,今夜,就先让儿郎们好好休息吧。先养足了精神,到明日,咱们再看看,这些狗鞑子到底在耍什么花样。”

张盘和陈忠都是点头,此时这般状态,李元庆所言是最好的方式了。

三人下了城头,长生营这边也被安排好了驻地,就在北墙西边的一块民居空地,有几口深井,位置还算不错。

简单寒暄几句,李元庆调了2个把总的兵力,到城墙上参与巡夜、防守,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休息。

只可惜,心中杂念不少,李元庆翻来覆去,始终无法安然入睡。

来到帐外的井边,让守夜亲兵打了一桶深井凉水,用力洗了几把脸。冰冷的凉水触碰到皮肤,这才让李元庆的心神渐渐安定下来。

长长吐出一口气,李元庆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之所以这么紧张,或许,就是因为那个当初在沈阳城有过一面之缘的死胖子啊。

若只是莽古尔泰和岳托,就算他们势大,李元庆并不虚,但~~,镇江一役,这死胖子真的给李元庆留下了不少阴影,若不是李元庆当时当机立断,果断溜号,恐怕……

在莫名的烦躁中昏昏睡去,刚要睡熟,却有亲兵禀报,“报将军……………,北城方向,鞑子有异动。”

李元庆不敢怠慢,赶忙披甲,来到了城头。

张盘和陈忠已经过来了,看得出,两人昨夜也没有睡好,包括很多士兵,都有黑眼圈。

过万的鞑子,有形无形的,给人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见到李元庆过来,张盘忙指着前方道:“元庆,你看,从早上开始,这几部鞑子便开始调动,看样子,他们似乎不着急攻城啊。”

李元庆朝着张盘的手指方向看过去,在前方不远,镶红旗大概三四个牛录,正在挖沟堆墙,似乎并没有进攻的意思,而是在修建防御攻势。

而另一侧,正蓝旗的两队披甲鞑子,正在不断变换调整队形,看样子是要攻城,可他们并没有什么攻城器械。

陈忠道:“这些狗鞑子搞什么鬼?要打不打的。”

李元庆眯起眼睛,扫视向远方。

昨天晚上,摄于能见度,看的并不清晰,此时白天,艳阳高照,由北向南看,正好避开了刺眼的阳光,可以看的很远。

凝视了良久,李元庆缓缓吐出了一口长气。

后金军的旗帜似乎比昨夜多了一些,看这模样,似乎还有更多的后续兵力,在朝着这边赶过来。

这他娘的。

李元庆最可怕的预料,很可能已经成了真。

旅顺现在很可能已经被摆上了台面,自己这三部,恐怕已经成为了后金贵族们的大菜啊。

李元庆来到垛口前,小心朝下查探。

脚下护城河的水位很深,或许有海水掺杂,颜色呈深蓝偏黑,至少应该在3、5米深。

只不过,河面并不宽阔,仅仅10米出头。

旅顺抵海而建,但这个时代,因为条件和人文观念所限,华夏民族的城池,很少直接建在海边,旅顺是个小堡城改建,由于位置的关系,突破了一些这种观念,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暴露在陆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