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37部分

明贼-第37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今天去江边采的。江边还有很多蘑菇,可惜,我分不清哪些没有毒。如果我要能分清就好了,咱们可以让人多采些蘑菇、野菜,就可以少吃点粮食,爷您也不用这么累了。”

看着彩子的俏脸,李元庆忽然有些恍惚,想不到,自己堂堂一个大男人,居然要女人来替自己操心这些事。

“彩子,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大明有句老话,车到山前必有路。爷这里有办法解决的。对了,你吃过了么?”

彩子摇了摇头,却忙又点了点头,小声道:“爷,我吃过了。”

李元庆一把把她揽在怀里,狠狠在她的"qiao tun"上拍了一巴掌,“爷怎么说的。永远不准骗我,知道么?爷还没有到让你给我省粮食的时候。顺子,过来。”

正在门口值夜的顺子忙进来,“大人,什么吩咐。”

“让火兵炒几个好菜,快点送过来。”

“是。”自从被李元庆收拾了一次,再面对彩子,顺子明显正常了许多,慌忙去办事。

彩子忙道:“爷,您,您不用这样的。我,我只要吃很少一点,很少一点就够了。”

李元庆用力在彩子的俏脸上亲了一下,“爷我说过,我会好好对你。不用担心,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爷……”彩子的俏脸上两行清泪悄悄划过……

…………

又是十几天过去,已经到了九月初,李元庆部已经接近了海边。

商老六这边还没有消息回来,而北线方面,陈忠、张攀、王辅、尤景和等数部人马,已经都集结到了北线、长奠堡区域,与后金三千骑兵的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李元庆所在的位置,早已经离开了义州地界,离龙川,也是越来越远,这里已经是朝~鲜的铁山区域。

或许是正忙于北线战事,亦或许是对李元庆很放心,这些时日,毛文龙并没有再派信使来问询李元庆部的情况,但李元庆却是准备如实向毛文龙汇报自己本部的行程。

理由李元庆早就想好了。

一是朝~鲜人态度很是恶劣,为了维护北线战事的全局,李元庆决定暂时先不与这些朝~鲜人正面冲突。

再者,马上就要进入秋季,海边的鱼群,正是肥美之时,李元庆手下有王海这种渔民,准备下海捕鱼,争取反哺毛文龙本部。

第三,也是最关键、但却又最隐晦的一点。李元庆对毛文龙叙述,铁山区域、鸭绿江畔,水路便捷,来往只需一日,李元庆决定在附近水域,做点事情,反哺毛文龙本部。

至于到底做什么事情,李元庆并没有直说,要看情况而言。或是海盗,或是朝~鲜豪绅,还是什么其他人,只能看机遇了。

信件很快派信使送出,李元庆相信,以毛文龙的心胸,这点自主权,他还是能给得了自己的。

不过,不论是抢~劫海盗、还是朝~鲜士绅,这都无法从根子上解决毛文龙麾下各部粮饷不足的问题。

未来的东江部会越来越大,人口也会越来越多,但失去了陆地主动权的支撑,即便后来有朝廷的支持,各项资源,也会越来越少。

这种状态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廷来拨付,朝廷来养这些人。

但可惜的是,未来不久,等广宁军关灭,朝廷九成以上的军饷,都要优先供给辽西的关宁军,毛文龙的东江部这边,恐怕连半成都捞不到。

但未来辽西堡垒如云,防守严密,后金也不会去磕这些硬骨头,而是会将更多的精力,对付毛文龙这边。

如此一来,毛文龙用朝廷半成都不到的粮饷,去对抗后金军的主力,除了用人命去填,还能有什么办法?

可即便知晓这一切,在此时这种状态,李元庆也是无能为力。

他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得先让本部吃饱饭。

后世,有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做‘因地制宜’。

各个地方,各个城市,具体到各个乡村,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收入。

此时,李元庆所在的这地方,受制于时代的限制,土地并不肥沃,人口并不密集,即便现在去耕种,也已经错过了时节。

而且,受制于后金强大的骑兵威慑力,百姓们、哪怕是士兵们,也很难静下心来好好种田。也许,你春天是种了好田,但到秋收的时候,后金铁骑来了,他们替你收庄稼……

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下海捕鱼了,可鱼类资源,早晚有用尽的时候,更何况,人们也不能天天都吃鱼啊。

但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却也会打开一扇窗。

铁山区域,正处在鸭绿江口,水路纵横,海路更是四通八达,可以作为渤海湾和东北地区最好的中转站。

把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出去,把东北的山参、鹿茸、皮草运出去,把日本的武器、铠甲、白银运回来,甚至,把这些东西运到南洋,再从印度运回来粮食。

印度恒河流域,土地肥沃,而且由于地域的关系,他们受到小冰河的影响并不大,大明这边连年饥荒,他们那边,却是连年丰收,粮食根本不值钱。

而且,这个时代,欧洲殖民者还没有在南洋和印度形成统治力,大明在海外贸易方面,大有可为。

可惜,这些东西,李元庆现在只能是想想。

因为他现在连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落脚地都没有,头顶上又有毛文龙这种枭雄上司,又怎能舒展开手脚?

而且,这个时代大明的航海技术已经失去了成祖时、郑和下西洋的荣光,即便是李元庆有银子来操作这些事情,却也不能保证,这生意线能否真正运转起来。

站在海边的礁石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李元庆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

正如后世杭州马哥所言,‘梦想这东西,总是要有的,万一,哪一天他就实现了呢?’

回归现实,李元庆头脑愈发冷静。

现在这般,也只有等待商老六的消息,如果再过半个月,商老六还没有消息,那李元庆也没有办法了,只能拿朝~鲜人开刀了。他和他的弟兄们,首先是要吃饱饭,要活下去。

即便到时真的苍天不容,无法收场,李元庆也只能背叛大明,背叛毛文龙了。

毕竟,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死了,那不过就是一碰黄土,还谈什么理想呢?

但不到最后一步,李元庆绝不会选择这近乎是绝路的路。

而洞悉历史,李元庆也明了,只要坚持过这段最难的日子,毛文龙的‘蒲公英政策’正式开花,以李元庆此时的地位和资历,绝少不了巨大的红利。

面包总是会有的。

时间一天天流逝,到了九月中,李元庆的粮草,已经不够支持十天了,但商老六这边,还是没有传来消息。

士兵们已经越来越有模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虽然还是缺衣少甲,但他们已经有了军人模样,只需战争来成长。

北线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在九月中,毛文龙率部在宽甸地区设伏,袭击了后金的先锋,斩首六七百级,大获全胜,后金骑兵损失过半,只得逃回了辽西腹地。

就在李元庆快要陷入绝望,已经秘密筹划对铁山城动手的时候,商老六这边,终于传回了消息。

这时,距离他离开,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元庆,此次出行,总算幸不辱命。你看,这是我这些天收集的地图。”

商老六说着,把一件羊皮铺展在李元庆面前,“我知道你肯定等不及了,匆匆赶回来,如果再有些时间,应该还可以更完善。”

李元庆知道,商老六绝不会背叛自己,这也是他最大的依仗,此时,虽然心里已经极度焦急,但还是耐着性子听商老六解释。

“元庆,其实一开始,我们都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想要去找海盗。可这边海域很是贫瘠,商船不多,哪里有肥厚的海盗?我这次一直到了釜山,也没有探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如果真要找海盗,恐怕只能去倭国,或者是南洋。好在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件事情。元庆,你看这里。”

商老六说着,手指用力指向了地图上的一个地方。

*****************************************************************

第52章盐场登陆

~~~~~~~

商老六手指的地方,是距离铁山并不远的一处小海湾,当然,这个时代由于条件所限,地图肯定没有后世那么清晰直观。

但顺着商老六的手指,李元庆已经隐隐明白了他的意思,“商大哥,你是说,……………………盐场?”

商老六不由哈哈大笑,“元庆,你果然聪慧过人。没错。就是盐场。这个世道,还有什么,是比私盐更赚钱的?我已经探听详细,这个盐场,是朝~鲜一位李姓豪族的私业,据说,这人好像还是王族。虽不是这边最大的盐场,却是生意最好的盐场。”

李元庆点点头。

盐业之所以暴利,无非就是垄断而已。否则,大海这么大,里面又得有多少盐?更何况是朝~鲜这种三面临海的国家。

“元庆,每个月底,是平壤来人算账的日子。他们盐场一个月的收入,都要在此时被收走。我已经探听详细,这个盐场,有工人六七百人,守卫却不足五十。只要咱们谋划得当,必可万无一失……”

按照商老六的意思,他是希望能坚持到月底,再对这盐场动手,这样能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可惜,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李元庆部的粮草,只能坚持不足10天了。

虽然王海这边已经开始捕鱼,但这种大规模作业,王海还不太适应,队伍各项装备也不足,如果要见到大规模的收益,至少还要等上十几天,让士兵们熟悉这个工作流程。

这一来,已经容不得李元庆再墨迹了。

“商大哥,时不我待,咱们不能再等了啊。”

李元庆长长叹息一声,眼神猛然锐利起来,“你派人将顺子、王海、官沧海和许黑子招来我帐里议事……”

…………

入夜,一队由七艘小船组成的小船队,悄悄驶离了岸边,朝着东面的海域驶过去。

领航的船头上,李元庆负手而立,静静的注视着不远处连绵的海岸线。

已经走出了几十里,可惜,李元庆竟然没有在这片海岸线上看到过哪怕一个小村子。

虽然有这个时代的因素,人们对海洋还没有太多认识,但这么多优良的小海湾,却根本没有人利用,就这样被闲置在这里……

李元庆长长叹了一口气,朝~鲜还是贫~瘠啊。不论是人口还是土地。尤其是西部。

如果全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些朝~鲜人身上……

深夜时分,船队面前出现了一个大岛,官沧海低声对李元庆解释道:“大人,这岛叫皮岛,老百姓也叫东江岛,没有多少人家,以朝~鲜人为主。”

李元庆此次出来,只带了商老六、顺子、官沧海和许黑子,还有王海麾下的总旗官段喜亮,以及这四队抽调的300多名士兵。

其余的把总级军官,都是些老实人,暂时守成可以,开拓他们却很难胜任。

这也是李元庆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手底下没有可用之人。只能是先维持住,通过时间一步一步来检验,选择更优秀、对自己更忠心的军官,卡住这些关键位置。

现在这个程度,练兵已经只能是暂时维持了,李元庆走时,也给这些军官们下了命令,让他们带人去附近山林打猎,自给自足,反哺中军。

此时,听到官沧海说这里是皮岛,李元庆一下子回过神来,“沧海,这岛上地势怎么样?”

皮岛,这可是未来东江集团的核心中枢啊。对这个岛,李元庆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或者说期待。

官沧海低声解释道:“大人,这岛不算小。岛上两边有山脉,中间还算平坦,有些耕地,淡水资源也很足。倒是个好地方。”

李元庆点了点头,皮岛应该不错,否则,毛文龙也不会选择这里。可惜,后世时,由于很多原因,就算想去参观,也没有机会。

官沧海似乎明白李元庆的意思,低声道:“大人,如果回来有时间,咱们可以去岛上看看。”

李元庆一笑,却摇了摇头,“算了吧。咱们还是先做正事儿。”

这是毛文龙的地方,李元庆不想觊觎,也算是对毛文龙的尊重。

官沧海点点头,他虽然不知道李元庆此次带他出来,究竟是什么任务,但李元庆能将他带在身边,也让他感觉到,大人对他很照顾,很信任。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李元庆神思一会儿,忽然道:“沧海,你对这片海域熟悉么?”

官沧海来到李元庆军中已经快两月了,被提拔为把总,也有一个多月了,这还是李元庆第一次问他这个问题,不由一愣。

李元庆笑道:“沧海兄弟,我没有打探你过去的意思。只是,我想了解这片海域。”

官沧海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这些时日的相处,他已经了解,自家大人,胸怀远非常人可比。

“大人,怎么说呢。还算可以吧。不过,我是早年在这片海域混过,后来一直在南边,现在,大体我应该能说清楚,如果是具体,我现在也说不好。”

李元庆点点头,“夜深了,你去休息吧。养足精神。”

官沧海一愣,没有再追问,“是,大人。卑职告退。”

商老六这时走过来,低声对李元庆道:“元庆,此人可用。”

李元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微微点了点头……

拂晓时分,天刚蒙蒙亮,船队来到了一处还算宽阔的小海湾,海湾中部,被一处凸出的半岛型陆地一分两半,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附近陆地上都是坑坑洼洼,到处是煮盐、晒盐的痕迹。

在周围几个制高点上,还设有望塔,不过,非常简易,观察性勉强,防御性几乎是零。

商老六低声对李元庆道:“元庆,就是这里。我来探查过这里的地形。他们的建筑物在中部,四周设有围墙,只有北面一个门。”

李元庆点点头,“召集军官们议事。”

片刻,顺子、官沧海、许黑子,还有王海手下的总旗官段喜亮,都来到了李元庆身边。

李元庆脸色有些阴郁,“这些时日,我军粮草已经不足,想必尔等都有耳闻。你们都是我李元庆的手足弟兄,所以,关键时刻,我还是要仰仗你们。”

在场众人谁也不是傻子,商老六和顺子是李元庆的铁杆,官沧海和许黑子也是被李元庆提拔与草莽,都算是李元庆的嫡系。

段喜亮虽只是总旗官,但他即像是李元庆的学生,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