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598部分

明贼-第598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可安心。”

李元庆点了点头,又道:“妙才兄,还有一件事情,便是这几日,我准备对后金腹地用兵。若是妙才兄有意,我想邀请妙才兄同行。”

“呃?”

饶是杨妙才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却是万万没有想到,李元庆竟然会对他提出这种邀请?

这……

但杨妙才是何人?片刻间,他已经明白了李元庆的用意。

这是李元庆要对新皇表忠心啊。

但李元庆居然要拉上自己,这摆明着是要送给自己一份大功绩啊。

事已至此,天下人,谁又会不知道,他李元庆和他长生营儿郎们的勇武?

“李帅,这,这真是……”

杨妙才一时有些激动的不知道该如何说了,忙恭敬跪在李元庆面前,“李帅的恩义,妙才,妙才永生不忘。”

文臣给武将下跪,这在国朝的历史中,几乎是不可想象之事。

但此时,杨妙才却丝毫不以为意,因为,李元庆,那根本就不是正常的武将啊……

李元庆并未着急将杨妙才扶起来,而是郑重道:“感谢妙才兄对元庆的信赖。不过,此事,与之前不同,元庆此次并非是大军深入,而是,不到千人的兵力,长途奔袭。妙才兄若想去,元庆自然会竭力成全。但若妙才兄不想去,元庆也不会强求,会尽快为妙才兄安排返回京师的快船。”

“呃?”

杨妙才没想到李元庆竟然能把话对他说的这么直白,片刻,他这才回过神来,却是更为感动,忙道:“李帅,您,您的意思,此次,您是要孤军深入,对后金示威?”

李元庆不由笑着点了点头,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不少,“正是。”

“这……”

杨妙才一时不由有些慌乱,显然,就算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却还是没有想到,李元庆竟然会如此大胆,这真是……

李元庆也不着急,平静道:“妙才兄可仔细思虑,明日晚间,再答复元庆不迟。”

但杨妙才却失笑着摇了摇头,“李帅看的起妙才,妙才又怎能让李帅失望?李帅是闻名天下的战将,能跟在李帅身边,亲自体验战场,是妙才的福分啊!”

听杨妙才将此事答应下来,李元庆登时也是大喜,忙快步将杨妙才扶起来,“妙才兄的胆识,便是元庆也望尘莫及啊。”

杨妙才笑着摇了摇头,“妙才的胆识,可皆是李帅给妙才的底气啊。”

为天子服殡,显然不好饮酒。

不过,两人已经达成了一致,接下来的气氛却轻松了不少,以茶代酒,反而让脑子更为清醒。

两人又一直聊了快两个时辰,都已经过了子时,李元庆这才返回军校内休息。

看着李元庆高大的身影一直消失在军校深处的尽头,杨妙才忍不住深深叹息一声。

事已至此,他又怎的还不明白李元庆的用意?

只可惜,他杨妙才却……

不过,片刻,杨妙才却是摇头失笑。

有了此次长生岛之行,他杨妙才身上的长生营痕迹,怕是永远也别想轻易抹去了啊。

**********************************************************

第849章 惊喜

感谢冷静的疯狂、书友25213125、zj40602166兄弟的月票。

小船多谢。身体正处于极度痛苦中……

~~~~~~

李元庆回到宿舍,陈忠这厮还没睡,正拿着一本《纪效新书》看的入神。

看到李元庆回来,陈忠忙将手中书本放下,笑道:“元庆,今晚战果如何?”

李元庆一笑,拿起一旁的雪茄盒,丢给陈忠一颗雪茄,自己也点燃一颗,笑道:“大哥,还算可以吧。不过,明日,咱们得再加一把火。”

陈忠一愣,片刻,这才回过神来,用力吸了一口雪茄道:“元庆,你,你是说,让杨妙才那个书呆子,也参与明日咱们的军议?这……这也太看得起那个书呆子了吧?”

国朝以文御武,已经数百年。

换句话说,在军议之事上,武官们向来只有参与权,根本就没有决策权,甚至,连话语权也只是寥寥,基本就是干活的苦力。

不过,在长生岛,在辽南,也包括东江,却是完全另一种模样。

辽南和辽东虽是有太监监军,但却没有文臣监军。

尤其是辽南的军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李元庆和陈忠的‘一言堂’。

陈忠着实是没有想到,李元庆居然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让杨妙才这种文臣参与进来,这不是要坏了规矩么……

“呵呵。”

李元庆一笑,他当然明白陈忠的意思,“大哥,这倒不是坏规矩。而是…………,为了让别人挑不出咱们的毛病而已。”

陈忠深深吸了一口雪茄,眼睛不由微微眯起来。

他已经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

以往,两部虽是无往而不利,战功赫赫,但只有太监监军,没有文臣监军,某种程度上,这往上的战报,就显得没有那么的精彩。

反之,辽西那边,就算是战报垃圾的不能看,却是‘纹龙绘凤’,大气磅礴,在文采上,或者是文学性上,要远远高过辽南和辽东的战报。

若此行能带上杨妙才,依照杨妙才的才气和文笔,由他来写战报,的确是能添彩不少。

但陈忠还是有些不放心,“元庆,让杨妙才跟着倒无所谓,不过,军议之事,让他参与,是不是,是不是有些太潦草了……“

李元庆一笑,“大哥,此事你尽可放心,在辽南这片水里,还没有人能在咱们眼皮子底下翻起风浪来。这杨妙才是懂事之人,他知道该怎么做。”

听李元庆这么说,陈忠这才放下了心,嘿嘿笑道:“元庆,我现在都有些等不急了,不知道明天,这帮小兔崽子,能给咱们带来什么惊喜?”

李元庆一笑,“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大哥,咱们拭目以待便是。”

陈忠很快便沉沉睡过去,身边响起了极有规律的鼾声。

李元庆却迟迟不能入眠,这倒不是陈忠的呼噜声影响,而是对未来格局的展望。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长生岛和辽南没有文人的制约,的确是节省了李元庆不少力气,让李元庆的思量和筹谋,能尽快长生岛和辽南实施,并逐步完善起了骨架。

但到了此时这个程度,在各项事务都趋向于稳定的程度下,文人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

尤其是繁琐的政务和各方面的教化工作,李元庆是迫切需要不少助手啊。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方面,伴随着新皇的登基,在京师和朝堂方面,李元庆也是迫切需要可以撑得起架子的帮手……

而此时的杨妙才,便是李元庆的一块‘试金石’。

只是,关键要看,杨妙才这厮,究竟能不能把握住了……

…………

次日中午,军议正式在军校的简易大教室内进行。

杨妙才也没有想到,李元庆居然会邀请他,参与到这么重要的军务中来,这已经完全涉及到长生岛和辽南的核心机密了啊。

不过,事已至此,他杨妙才又怎的能拒绝?又怎的敢拒绝?

虽有些不情愿,但杨妙才还是准时来到了军校内的简易会场。

此时,环境虽是简易,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但~,儿郎们的精神面貌,旺盛的斗志,却是让杨妙才有些叹为观止。

饶是杨妙才没有战争经验,却毕竟是熟读史书,便是他也能够看出来,此时的儿郎们,究竟充满了多少能量啊。

也无怪乎李元庆能有今日的规模了啊。若是论用兵、带兵,天下间,怕真的是无人可以和他比肩啊。

会议由陈忠主持。

此时的儿郎们,根本就不用再鼓舞军心。

经过了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便开始按照顺序,以把总为单位,由各把总代表开始发言。

旁边有数个文职镇抚记录,李元庆和陈忠、杨妙才三人,则是坐在讲台这边,仔细聆听。

经过了在军校内三个多月的学习,这些将官们的整体文化素养,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说起话来,也比以前条理了不少。

即便还是有很多军事方面的术语,儿郎们都是用方言,但杨妙才还是听懂了不少,完全不会被拉下。

此时,轮到了第三把总的张磊发言。

这厮先是恭敬对讲台上的李元庆三人一礼,又笑着对前方的儿郎们一拱手,这才开始大声叙述起了他们第三千总队的战略。

“将军,陈帅,杨大人,诸位同僚,我们三把总的战略意图是,部队乘船队出发,以三岔河口为据点,沿着河道沿线,进入后金腹地。若到时形势允许,那咱们便直杀入后金军腹地。若是形势不允许,那咱们便向西转入蒙古境内。此时蒙古牛羊正肥、战马正值养膘……”

听着张磊的叙述,李元庆和陈忠相识一眼。

陈忠不由嘿嘿直笑:“元庆,这帮小子们,可是抢了老子我的活儿啊。”

李元庆也是一笑:“大哥,这帮小子,明显比咱们考虑的还要周全啊。”

陈忠笑着点了点头,“张磊他们这个想法,我看靠谱。”

李元庆一笑,“大哥,后面可是还有六个把总呢。”

“嘿嘿。”陈忠一笑,“那就听完才说。”

辽南的地理位置摆在这里,想要进入后金腹地,不外乎就是东线、中线、西线这三条线路。

不过,虽就是这三条线路,这些将官们,却愣是给‘玩出花’来。

尤其是陈长友他们的第七把总,因为他们中有不少原东江部、张攀和陈~良策麾下的弟兄。

他们提出了一个设想,‘佯攻辽中平原,实际目标,却是老寨一线。’

老寨这几年,没少遭到毛文龙部的骚扰,但却迟迟没有打下来过。

他们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主要是明军推进的进程太慢了,很容易就让后金军识破了明军的战略意图,而后,从容布置应对。

等明军攻到老寨一线时,后金军已经防御周全,自然是不好拿下。

但此时,军校方面皆是一人三马,在机动性上,便占据了相当大的主动权,再加之长生营的火力,突袭老寨,机会很大。

听到他们这个思虑,李元庆和陈忠都有些愣住了。

他们两人,还真没朝着老寨方向考虑过。

毕竟,老寨地处山中,让人下意识的就以为,老寨易守难攻。

但此时,有过数次在老寨外围作战军官的经验,也让李元庆和陈忠更加明了了、老寨周围的地势环境。

突袭老寨,甚至是拿下老寨,真的并非是不可为啊。

杨妙才更是目瞪口呆。

他已经想到了,李元庆和陈忠既然敢突袭,而且还是要去跟后金军示威,其计划必定会很疯狂。

可杨妙才简直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辽南军官们的计划,竟然,竟然会这么疯狂,拿下老寨……这……

如果换成是别人,居然说出这样的话,那杨妙才一定会认为,他们必定是得了失心疯。

但眼前,却是大名鼎鼎、从来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李元庆啊……

杨妙才的心中,一时简直凌乱了。

‘李元庆不会,不会真的采纳这个意见,而且要把它变成现实吧……’

李元庆此时,心中也一时有些纷杂。

虽然他早就对具体出兵计划,有了大体的轮廓,但具体实施的路线和细节上,却并不完善。

他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好好整理一下思绪。

好在此时已经到了饭点,李元庆当即令儿郎们先去食堂吃饭,休息一个时辰。

又令人去炒几个小菜,他跟陈忠、杨妙才三人,就在教室这边对付了,一起整理思绪。

将官们很快离去,原本拥挤的空间,瞬间宽敞了不少。

陈忠脸色也是很凝重,他到这时,也终于明白了那句老话,‘一人计短、众人计长’的含义。

忍不住笑着对李元庆道:“元庆,今天这个会,开的可是真的值啊。这帮小兔崽子,可是让我好一阵惊喜啊。”

李元庆也笑着点了点头,“大哥,这不正是咱们的初衷么?”

说着,李元庆又笑着看向了杨妙才,“妙才兄以为如何?”

这种时候,杨妙才怎敢轻易表态?忙笑道:“李帅,陈帅,说实话,小弟,小弟现在也凌乱了。”

三人相视一眼,不由都是大笑。

不过,计划虽然众多,但李元庆心里却非常有数,‘计划不如变化’。

再天才的计划,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去实施。

就像当年总统府的机要办公室。

在我军攻克南京时,曾有国军大员苦笑着对我军首长表示,“在这个办公室里制定的作战计划,几乎每一个,都是天才般的方案。但实施,却尽是败笔。”

**************************************************************

第850章 兵发东线!

~~~~~~

当年国军的构成,怕是比此时明末的格局还要纷杂许多。

套用一句套话来形容,‘这是特定情形下的特定产物’。

但此时,辽南方面,尤其是军校方面,显然没有这么多纷杂。

李元庆跟陈忠简单交流几句,很快便敲定了主体的作战方案,那便是陈长友他们、第七把总提出的东线方案。

与其他方案相比,这个方案的最大好处,便是其实用性。

毕竟,此次出征,不是去打硬仗,要去跟后金军主力死磕,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去示威,去炫耀武力,去让后金感受到明军强盛的武力。

如此,李元庆首当其冲要考虑的,便是要如何避免伤亡。

与西线、中线的方案相比,东线因为常年鏖战,有许多张攀、陈~良策两部的士兵、将官,对老寨一线的地势地形,已经是非常熟悉。

再者,与辽中平原腹地相比,东线的老寨一线,实际上属于还没有完全开化的蛮荒之地。

当年,这片区域在大明的统治下时还好些。这十几年来,随着其落入了后金之手,尤其是后金主力攻克了沈阳、辽阳丰腴的辽中腹地之后,东线方面,便慢慢的落到了下乘。

尤其是这几年,毛文龙老是盯着老寨不放,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来上一遭,这也使得后金军方面相当疲惫,不是好地,很难进行耕种。

因为若耕种,肯定不能是真奴主子去耕种,只能是靠汉军旗的奴才,但毛文龙一旦打过来,少不了又有些吃里扒外的汉军旗士兵要倒戈,一来二回,简直是得不偿失。

这就使得东线区域变的很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却又可惜。

说白了,柿子~,还是要挑软的来捏。

若李元庆去辽中平原,就算能有收获,却很难破城,甚至几乎就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