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609部分

明贼-第609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让世界都认识华夏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手中的刀枪,高大的战马,像是城堡一般的巨舰!

而此时,因为青台峪堡的小变故,让这次本来有些沉闷的突袭计划,瞬时就变的生动起来。

十点钟左右,队伍已经走出了差不多十里来地,队伍的末梢,也已经完全进入了森林里。

陈忠快步来到了李元庆身边,“元庆,要不要回头派人去把这堡子给烧了。不烧了,我心里总是不踏实呢。”

离开时,李元庆并没有按照‘惯例’,来个‘杀鸡取卵’,一把火一了百了,而是把青台峪堡保留下来。

李元庆一笑:“怎么了,大哥?你担心他们会以这青台峪堡为支点追击咱们?”

陈忠一愣,片刻也有些反应过来,忙道;“元庆,你是说,咱们要引蛇出洞?”

李元庆一笑:“大哥,也可以说有这个方面的原因吧。说实话,我就怕鞑子不追咱们呢。他们要来才最好。”

陈忠已经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心情骤然明朗了不少,笑道:“元庆,我现在倒不担心这边。主要是咱们若是每打下一个堡子,都想现在这般,咱们怕是很难打到老寨去啊。”

“呵呵。大哥。想完成大目标,那就得先设定一个小目标。咱们先把咱们能把握好的攥结实了,吃到肚子里,再去思虑其他不迟。”

哥俩一边聊着,一边并肩往前。

森林里的路,某种程度上,比旷野里要好走不少。

主要是旷野里因为雨势,脚下很泥泞,但森林里落叶层很厚,加之明军来时已经从这边走过一趟,都已经很适应这种节奏。

此时,队伍虽显得有些臃肿,但行进的速度却不慢。

四条腿的牲畜,着实是比两条腿的人,更耐劳、更轻便不少。

不多时,一行人又走出三四里地,时间已经到了子时,雨势似乎有加大的迹象。

前方哨探也传回来消息,前方林子外有一处平缓的山坡,背靠一条小溪,很适合扎营。

李元庆和陈忠交流几句,当即下令,队伍迅速赶往前方扎营。

与来时不同。

有了这些汉人奴隶的加入,明军儿郎们的劳动量,一下子减小了不少。尤其是这些汉军旗的奴隶,或多或少,都有从军的经验,充当辅兵,完全没有问题。

从李元庆扎营的命令下达开始,这边的儿郎们便已经开始带着几十个汉人奴隶去林子里捡干柴。

等到营地立起来,篝火已经烧起来。

杨妙才这时也安顿好了他心爱的女人,快步来到了李元庆面前,“李帅,小弟有一个担心。”

“呵呵。”

李元庆坐在帐下的一处篝火旁,笑道:“妙才兄有何担心,尽可对元庆明言。”

杨妙才忙小心道:“李帅,咱们若是这般分散,会不会,会不会有鞑子逃跑?若是他们泄露了咱们的位置,咱们可就被动了啊。”

李元庆点了点头,饶有兴趣的看了杨妙才一眼,“妙才兄能为我军考虑了,实在是幸事啊。”

杨妙才的脸上登时有些泛红,尴尬的不知道该怎么接口。

李元庆却笑着用力拍了拍杨妙才的肩膀,“妙才兄,男儿大丈夫,些许小事儿,何须难为情?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你吃到了肉,才会觉得肉好吃。想要一直吃肉,那~~,咱们就不能失败。”

说着,李元庆又解释道:“此事,妙才兄尽可不必担心。我长生营的儿郎们,包括陈忠部,以及其他两部的将官们,在看押俘虏方面,都已经很有经验。不会出问题的。”

杨妙才极为感激的看了李元庆一眼,却又忙补充道:“李帅,其实,控制这些俘虏们,咱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只让他们吃四五分饱便可。”

李元庆不由哈哈大笑:“妙才兄不愧是才子。很好,此事,元庆便依照你的提议。”

…………

看着杨妙才有些兴奋的离去,李元庆不由笑着眯起了眼睛。

想不到,之前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在此时,还不如一个汉人奴隶女人好使……

也正应了那句老话,‘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虽然杨妙才还很稚嫩,不过,总算是开了个好头啊。

正如当年那位斯拉夫裔、执掌华夏国足的主教练的那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

杨妙才开始开窍了,李元庆这边,做很多事情,那便简单了不少,甚至,简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啊……

…………

一晃,五天时间已经过去。

李元庆和明军奇袭小分队的主力,一直在青台峪堡附近的山谷里,隐藏了五天,可惜,让人失望的是,后金军虽有不少哨探密布,但其援军,却始终没有到来。

杨妙才这边都已经写好了文采斐然的奏报、就差填上数字了,可这边,鱼儿却迟迟不咬钩了……

大帐里,陈忠有些百无聊赖的躺在兽皮毯子上,极为不爽道:“元庆,鞑子比咱们想象的还要谨慎啊。恐怕,这些狗杂碎,都只顾着他们屁股下那一亩三分地呢。要来管这个闲事儿,怕得有大主子点头才行。”

李元庆也没有想到,这些鞑子居然会这么淡定。

不过,陈忠说的不错,后金占据这边才几年,但只看这巴达鲁,便能知道这些人、究竟过下了多少家业了。

即便他们还没有开始腐化,恐怕,这也已经为之不远了啊。

深悉历史,洞悉事物的规律。

李元庆非常明白,一个新兴集团的兴起,直到腐化堕落,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其中的既得利益阶层失去了进取心。

后金此时在这片区域,虽然已经露出了这个苗头,但毕竟此时是皇太极掌舵,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后金军不来,只能说明,明军的消失,对他们的诱惑力,还不够。甚至让他们害怕了。

想着,李元庆一笑:“大哥,既然鞑子不肯来,那~~,咱们抛出点肉去,勾引他们过来。”

***************************************************************

第865章 祸水东引……

求订阅支持。小船多谢。

~~~~~~

与李元庆和陈忠的判断几乎毫无二致。

此时,青台峪堡周边这些屯堡、据点里的鞑子,的确是有些被怕吓破了胆子。

主要是李元庆和明军儿郎们克城的手段,实在是太过凌厉了。

几乎在一夜之间,青台峪堡便变成了一片空城。

周围这些屯堡、据点里的鞑子勋贵、头人,虽然早就发现了青台峪堡的异变,但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头绪。

加之~,皇太极登基之后,后金的权力格局,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动。

在之前,青台峪堡周边区域,是属于岳托的镶红旗、莽古尔泰的镶蓝旗、以及阿敏的正蓝旗三部的纠结地带。

本身,这边的权利构架,就有些复杂凌乱。

尤其是天启五年开始,毛文龙持续加大了对相邻的宽甸山区的攻伐力度,这边便成为了前沿支撑。

有一段时间,大概在天启四年末到六年初这段时间,整个宽甸一线的后金军指挥权,都在阿敏手中。

某种程度上而言,阿敏其实已经做的不错了。

两三年的时间,镶蓝旗部主力与毛文龙纠结缠斗数次,胜多败少,让毛文龙着实是吃了不少苦头。

但令阿敏、以及一众后金权贵无言的是,后金军这边越打越疲惫,耗财耗力不说,几乎就没有什么收获。

反倒是毛文龙的东江这边,简直是越打越精神……

本来,就算是东江主力与后金军列阵,也几乎就不成溜,简直不成模样,但短短几年时间,他们不但敢于同后金军正面列阵交战了,甚至,在很多时候,还不落下风。

这让一众后金权贵们怎的能接受?

在皇太极登基、稳住阵脚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拿毛文龙来祭旗。

可惜,阿敏在铁山扑了个空,只得转道入朝~鲜,但谁又曾想到,李元庆居然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朝~鲜,让整个后金军的攻势功亏一篑不说,差点连镶蓝旗的底子都要交代在朝~鲜……

而自朝~鲜之役失利、宁锦之役却得手之后,皇太极也长了记性。

他开始全面收缩整个后金与大明纠葛的防线,不敢再轻易招惹大明,尤其是李元庆。转而开始稳固内部,发展内政,研制火器新兵。

而在青台峪堡以及宽甸一线,这一策略表现的更为明显。

后金军放弃了不少防御差、位置也不是太紧要的屯堡,转而专心经营位置关键、防御体系完善的这些个关键屯堡。

他给这些屯堡、据点的勋贵、头人的命令便是,稳固发展为主,收集情报为辅,尽力避免与明军的冲突。

尤其在政治手腕上,皇太极更是极为高明。

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调动之后,阿敏镶蓝旗的残留,几乎全都落入了他的手中。

包括镶红旗、正蓝旗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也已经被皇太极稳稳的捏在了手里。

此时,通远堡的主人、也是李元庆的一个老熟人、雅尔海,便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雅尔海原本是正蓝旗大佬莽古尔泰的左膀右臂,可以算是莽古尔泰的谋士,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纠结,主要还是面对李元庆一再失利,两人产生了一些裂痕。

雅尔海虽算是正蓝旗的勋贵,但又怎的肯能是莽古尔泰这种大佬级人物、老奴嫡亲血脉的对手?

在天启四年的时候,他便被莽古尔泰发配到了宽甸这边的新安堡,丧失在了在旗内的话语权。

但这些年宽甸虽连绵征战,却尽是以镶蓝旗为主导,雅尔海力没有少出,肉却没吃到几口,反倒是惹上了一身腥臊。

早在天启年初,雅尔海便是甲喇章京,但此时,五六年过去了,他依然还是甲喇章京,这让自诩为‘小诸葛’的雅尔海怎的能接受?

好在,他的霉运现在已经结束了。

面对皇太极的橄榄枝,他几乎就没有犹豫,很快,便对皇太极投怀送抱。

不过,雅尔海也明白,在此时这般状态,可绝不是他可以解气般的跳出莽古尔泰怀抱的时候。

他必须还要忍耐。

而皇太极也的确高明,直接将他由新安堡调到了通远堡。

虽然这看似只是一个不起眼、甚至是很索然无味的调动,却是让雅尔海一下子解脱开来,并且看到了新的希望。

可惜,此时,雅尔海的心情却并不是太过美妙。

通远堡的官厅内,一个亲信奴才正恭敬的对雅尔海禀报着他刚刚从青台峪堡查探回来的消息。

“爷,奴才仔细去查看过了,青台峪堡的南门是被剧烈的爆炸炸碎裂,城墙都被炸塌了不少。明军应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突破了城门。而且,城内搏斗的痕迹不太明显,战斗发生的时间应该并不长。不过,在南门的外墙上,却是有不少的鸟铳痕迹。爷,虽然奴才没有见到明军,也没有找到他们的旗号,但,但这很可能是李元庆所为啊!”

雅尔海缓缓点了点头,“忽日勒,你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喳。”

忽日勒不敢打扰雅尔海的思虑,忙恭敬退出门外。

忽日勒刚走出门外几步,一旁的屏风后,一个略胖、脑门子刮得跟灯泡一般明亮、留着两撇细长山羊胡的男人,手中拿着一枚小折扇,像是只笨重的企鹅一般,快步走出来。

“爷,咱们之前的推断没有错,这必定是李元庆的手笔无疑啊!”

雅尔海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虑,半晌,他忙抬头看向这‘山羊胡企鹅’道:“刘先生,以您之见,这李元庆,为何,为何在这种时节,对咱们这没有太多油水的山区腹地发动攻势?而且,既然要攻,他又为何不堂堂正正的攻?反而是打一枪就跑了?”

山羊胡企鹅刘先生用力的捋着他嘴边的两把毛,摇头晃脑的踱着步,片刻,用力一晃手中小折扇道:“爷,老话说的好,世事无常即为妖。李元庆此人,实乃枭雄也。他这种人,绝不会无的放矢。如果真是他打下了青台峪堡,却又不露面,这是明摆着啊,想要引咱们上钩,想要围点打援啊。”

雅尔海眉头皱的更紧了,“刘先生,若是不去救,到时候,不论是大汗、还是莽古尔泰那边,他们都不好交代啊。尤其是……这李元庆,既然打下了青台峪堡,那他下一个目标,会不会就是咱们通远堡了?”

刘先生重重点了点头,“爷,很有这个可能啊。李元庆打下了青台峪堡,必定已经获得了咱们周边的信息。咱们通远堡今年收成不错,李元庆怕是很难会放过咱们啊。这件事,真的是有些不好办那。”

与寻常的真奴只知蛮干不同,雅尔海自幼对汉文化便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大明的诸多兵法著作,研究的很深。

早在几年前,他还在新安堡时,刘先生这个落魄的汉人秀才,便已经成为了他的幕僚。

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比皇太极还要先行一步,率先重用汉人。

这刘先生虽然有些贪财好色,小毛病不少,但此人精熟历史,很善谋略,这几年,着实是帮了雅尔海不少大忙。

因此,雅尔海对他极为信任,给他的好处也不少。

此时,这刘先生仅是小妾,就有十房。

投桃报李。

这刘先生对雅尔海也是相当忠心,早已经把他的祖宗十八代抛到了脑后,完全把自己当成是鞑子了。

此时,听完了刘先生的话,雅尔海面色登时更为凝峻,但他很快便看到,刘先生面色虽紧,却并不着急。

已经配合多年,雅尔海很快便明了,刘先生心中必定是已经有了定计,忙恭敬拱手道:“刘先生,此局何以教我?”

这刘先生卖弄了这么一大会儿,等的就是雅尔海这句话,忙拱手笑道:“爷,兵法有云,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咱们虽然已经非常了解李元庆,但此时,咱们却并不知道他的真身。李元庆在暗,咱们却在明,这就让咱们陷入了很大的被动。不过…………”

刘先生话锋忽然一转:“爷,暗有暗的坏处,明却也有明的好处。依学生思量,明廷新皇登基,李元庆此次进兵,八成,是要在明廷的新皇面前,讨个喜钱。这也就是说,他是要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而可能并非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啊……”

雅尔海已经有些明白了刘先生的意思,但却还是有些没有抓到线,忙恭敬道:“刘先生的意思是……”

刘先生淡然一笑:“爷。咱们通远堡,可远非是青台峪堡那种放逐之堡可比。巴达鲁那厮,真正战力,不过百来人。但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