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77部分

明贼-第77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李元庆鼓励的目光,段喜亮道:“大人,我听闻老人讲,在唐朝的时候,唐军有一种武器,叫做陌刀。战时,士兵皆身披重甲,只露出两只眼睛。以血肉之躯,硬罡敌方骑兵,而丝毫不落下风。我军若是建成这样一只军队,必能横扫后金。”

李元庆不由苦笑。

陌刀当然牛逼,甚至可以说是冷兵器之王。但自宋开始,这种杀器,早已经失传了。

而且陌刀极长,非身强体壮者不能操控。

有历史专家曾经做过考证,在唐朝,华夏儿郎的平均身高,在一米八左右,到了宋,就成了一米七,而经过了蒙元的压迫,到了明代,男人的平均身高,只在一米六左右。

虽然不是没有李元庆这种异类,但人数实在是太少,即便现在有大批陌刀,李元庆若想组建这样一只重甲兵,也是太过困难。

“陌刀自然不错。只是,以我们现在的实力,难啊。”李元庆缓缓叹息一声。

不说以上这些困难,即便现在到了明末,冶炼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想要打制成批量的陌刀,恐怕,朝廷都不一定能负担起这种财政压力,更不要提李元庆这立足还未稳的小军阀了。

段喜亮嘿嘿一笑,他当然知道,现在成立重甲兵不现实,不过,身为军人,尤其是冲锋陷阵在第一线的军人,自然想将最好的装备,装配到自己麾下部队,他也是想给李元庆提个醒。

调整了片刻,段喜亮道:“大人,没有陌刀,那最好的兵器,就是长枪了。我大明,在戚帅时,也是用长枪来装配部队。不过,他们的长枪,远非我们现在儿郎们所用的长枪,皆是以精铁打造,可重达几十斤,非身强体健者不能操控。这种长枪阵,一旦冲起来,骑兵也很难阻挡,几乎可以削铁如泥。我的大伯,当年便在戚帅麾下效力,我小时候,曾经见过他的长枪,可是现在,早已经丢掉了。”

说着,段喜亮叹息不已。

众人都没想到,段喜亮居然是将门后裔,不由都有些刮目相看,怪不得这厮在战场上这般武勇,原来是有传承的。

李元庆也不知道段喜亮还有这种家事,眼睛不由微微眯起来。

后世,李元庆对戚继光也很佩服,不过,都是一些皮毛,只知道他打败倭寇,有几本兵书流传下来,但此时,身在距离戚继光不过几十年的时代里,李元庆却是切身的感受到了他的实力,说他是跨时代的‘军神,也毫不为过。

他不仅对各类军阵,有极强的研究,对兵器,对火器,甚至对士兵生活的各种细节,都有极深的研究。

在浑河之战时的浙兵,虽也算强大,但毕竟失去了主心骨,各项军械装备,也大不如前,倘若是戚继光鼎盛时期的浙兵,那~~,浑河岸边的战事,可真就不好说了,即便反攻下沈阳城,活捉老奴,都不是不可能。

可惜,历史永远没有如果。

“这个想法不错,以长枪装备部队。你们有什么看法?”李元庆又扫视向其他军官。

官沧海沉积良久道:“大人,我也赞同长枪装配部队。短刀虽然锋利,但局限性太大,可在长枪兵的身上,再每人装配一把短刀,做为近身肉搏之用。”

段喜亮不由连连点头,“沧海大哥所言极是。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大人,只要装备齐全,儿郎们用心操练,我相信,再对战鞑子,咱们绝不会是这种结果。”

看着这一个个激动不已的军官们,李元庆不由苦笑,这些兔崽子,动动嘴皮子是容易,但若按他们说的,将士兵们装备齐全,那该要多少银子?

李元庆此时虽然有点家当,但麾下还有这么多人需要养活,自然不能把全部财力,全投入到军备中。

“此战,尔等回去可再仔细思量,取长补短,明日,咱们再进行议事。我希望,你们不只是能说出想法,还要有落实的办法。”

…………

散了会,李元庆一身疲惫。

若有足够的时间,供李元庆来操练,那李元庆又何必如此费心费神?

关键是现在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控在老奴手里,依照这般态势,李元庆又怎能这般从容?

练兵,是刻不容缓,但却必须等到广宁战事结束、全军搬去长生岛之后,眼下,即便是付出再大的代价,李元庆也必须要对广宁战事做出一些改变。

外面,的雪花已经飘个不停,虽然已经进了2月里,但这天气,并未有太多回暖的迹象。

近海深处的冰层虽然开始融化,但海边依然是一片僵硬。

李元庆眺望着被白雪覆盖的海面、天地,心中不由一阵神伤,也不知现在广宁那边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可惜,他现在只有不到700名战兵了,想要扑入战局,只能是‘飞蛾扑火’。

不过,辽地靠海的地方太多了,李元庆相信,只要能耐住性子,机会一定会再出现。

所以,李元庆并不急于返回广鹿岛,将雅尔海向朝廷报功,而是决定继续向辽西海域徘徊,寻找机会。

简单休整一夜,次日,船队继续向西而行,准备去东海堡一带,打听消息。

现在,李元庆部的粮草还很充足,驿站一战,又损失了一些人手,粮草便更为充足。

李元庆也直接给火兵下令,不论士兵还是水手,餐餐要管饱。

这种时候,也不能再顾及银子了。

一天之后,船队已经来到了辽西腹地,远远可以看到西边的陆地。

官沧海这时找到李元庆,低声汇报道:“大人,咱们这些战死儿郎们的尸体,恐怕,恐怕不能再放到船上了。”

李元庆不由眉头一皱,“走,去看看。”

两人乘小船来到后面存放尸体的大船,十几个士兵,正在此看守,看到李元庆和官沧海过来,他们赶忙行礼,看向李元庆的眼神,满是恭敬和感激。

官沧海叹息一声道:“大人,天气虽然很冷,但船舱里太闷热了,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两天,这些儿郎们的尸体,就要开始腐烂了,到时,这艘船恐怕也……”

官沧海虽然没有说完,但李元庆却明白了他的意思。

在船上,如果失去了生命力,自然逃不过大自然的法则,尤其是船舱这种地方。

但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麾下的儿郎们腐烂,这却也是李元庆绝不能承受之痛。

“沧海,你有什么办法?”李元庆还不想放弃最后一丝希望,想把他麾下的好汉子们,带回长生岛安葬。

官沧海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大人,虽然下雪,但咱们没有冰块,即便有冰块,恐怕也……尤其是这种时候,一旦有了疫情,那可就不好办了。”

李元庆长叹一声,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若实在没有选择,那就把儿郎们的尸体烧了吧。但我一定要把他们的骨灰,带回长生岛安葬。”

官沧海赶忙单膝跪地,重重对李元庆磕了个头,“大人仁义。沧海代儿郎们谢过大人恩德。”

身边士兵们已经有人流下泪来,纷纷跪倒一地,“大人仁义,卑职等愿誓死为大人效死。”

李元庆点了点头,“事不宜迟。沧海,你现在就安排人,去海岸边收拾柴火吧。”

官沧海点点头,急急离去。

…………

夜晚,海岸边,熊熊的火光直冲云霄。

一旁,近千名汉子跪在地上,静静的看着这一幕,很多人,都忍不住流下泪来。

昨日还并肩作战、无比熟悉的战友们,今天却……

不过,大人已经给了他们的足够的荣耀和赏赐,这些战死的士兵们,不仅可以回到大人治下的长生岛安葬,而且,他们将每人获得十两白银的安家费,他们的妻小,也将由大人来养活。

“大海哥,你去吧。我一定会跟随大人,杀光所有鞑子。”眼见熟悉的身影渐渐被大火覆盖,一个身材壮实的汉子,拼命磕头,额头上都磕出血来。

“亮子,安心上路吧。哥哥一定会跟随大人,杀光所有鞑子。”

“……”

李元庆的眼睛也已经被眼泪模糊,心中默念,“儿郎们,安息吧。你们今天的付出,早晚都会有回报。我大汉民族,绝不会就此继续沉沦。”

*************************************************************

第108章大队人马

新年快乐。

~~~~~~~

次日清晨,船队抵达了东海堡。

只是,此时的东海堡,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到处是大火燃烧留下的痕迹,原本熟悉的渔村,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李元庆赶忙派人下船查看,很快,杨小船带回来消息,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生灵。

李元庆不由长长吐出了一口气,此时,只是二月十三日,后金的兵锋竟然已经到了这里?那广宁城……

官沧海低声道:“大人,广宁城那边,或许未必就是这般情况。广宁城毕竟城高墙厚,又有雄兵镇守,也许,还能再坚持些时日。”

李元庆点了点头。

官沧海说的倒也有道理,但有孙得功这吃里爬外的狗贼在,形势真的说不好啊。

“沧海,我们要再往北一点,必须得到更准确的消息。”

官沧海点了点头,“大人,这里已经是后金的控制地,我们必须要加倍小心了。”

李元庆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用力点了点头。

…………

傍晚,船队抵达了辽西腹地,经过了当时毛文龙在此练兵的那个山谷,可惜,周围的村庄、渔村尽遭屠戮,根本没有活口,李元庆的哨探和海盗们,也没有打听到太多消息。

吃过晚饭,李元庆召集麾下军官们开了个短会,杨小船和黄国山作为预备军官,也参与到其中。

经过了这接连几战的损耗,李元庆更切实的意识到了军官的重要性,在这种用人之际,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是李元庆身先士卒带头,从实战中,考察提拔有能力、或者有可塑性的新人。

此次会议的议题很简单。

现在,李元庆本部这边,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辽西战事的最新、最正确进度,从而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决断。

而这方法也很简单,寻找距离海面最近的官道,就像上次袭击驿站一样,争取可在某个优势地点设伏,抓住几个后金方面的舌头。

议题很快便通过,各部寻找官道的哨探,也想渔网一般,迅速撒了出去。

本来,对于这边的地势,李元庆也算熟悉,知道最近的一条官道,就在海岸两三里之内,不过,那是通向海边的官道,并不是主官道,这种撒网的事情,自然还是要稳重一点,用实际数据来分析。

几个时辰过去,还不到子时,各方面的哨探都赶回来。

他们确定了两条官道,都是南北纵向,辽西通往辽西走廊的辅道。

李元庆当机立断,队伍分成两组,100人为一组,第一组,由李元庆亲自带队,前往靠近海边的这一条官道设伏,第二组,由官沧海带队,带领段喜亮、王海,携带各本部精锐,去稍远一些的官道设伏。

以两日时间为准,两日后,不管有没有收获,都需要尽快返回船队。

很快,在数艘小船的运送下,两部200名士兵,涌向了陆地的黑暗里。

李元庆这边,带的是顺子、许黑子、黄国山和杨小船,都是些熟面孔。

李元庆将要设伏的官道,距离海边很近,就在海边三里之外,路很好走,用不了多长时间,李元庆便决定去当日毛文龙练兵的山谷看看。

一行人很快朝着山谷方向前行,可惜,到了地方,李元庆有些失望,大自然的痕迹,已经将其中很多东西覆盖,山谷里除了皑皑白雪,便在没有熟悉的景象了。

短暂停留,一行人绕过山谷,来到了预定的官道。

说是官道,但其实这只是广宁城方向、通向右屯方向的辅道,就是官道两边的村子、镇子,通向右屯方向的路,不是主官道。

就像是后世的省道、县道,也能通行,但不是高速路。

李元庆考察了一番地势,便决定在山谷背后的官道设伏。

有了上次偷袭驿站的经历,李元庆怎敢再马虎大意半分?

山谷背后这边,正好是道路的一处缓坡,两边都是丘陵般的小山,植被很茂密,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也十分便与撤退。

万一碰上了鞑子的大队,李元庆这边,也可以迅速退入到森林里,从山谷里面,逃向海边。

这时,天还没有亮,李元庆当即指挥士兵们开始干活。

许黑子是这方面的专家,由他来制定设伏的方案。

许黑子考察了一番,仔细对李元庆解释道:“大人,这里地势很好,但今天的时间太短了,若咱们对官道动太大手脚,时间上来不及。我们可以在官道两边,先设立一些藏身点,若是大股鞑子,咱们便放过去,若是小股,咱们可以用绊马索。”

李元庆点点头,“此事可以。咱们有的是时间,不着急。”

很快,方案便被推行下去。

士兵们在官道两侧的森林边缘,挖了几道壕沟,堆起了几道土墙,上面再覆上树枝树叶,加之四周都有厚厚的雪层,从官道上看,根本不会察觉到两边的异常,而士兵们,则可以躲在壕沟里休息,也能保暖。

这种状态,当然不能生火,也不能烧热水,但此次李元庆早有准备,干粮都是干饼,就点咸菜就能吃,而有壕沟藏身,也可以规避大风,加之快要开春了,土层底下也有一些温度,比之前在驿站那次的大雪里,可是要舒服多了。

可惜的是,一个上午,没有一个人影从这边走过,士兵们都隐隐有些着急起来。

李元庆却很有耐心,如果广宁城还没被破,那后金军的主力,必定是在广宁城外围,即便广宁城已经被破,老奴的主力,也有很大可能,在广宁城区域,毕竟,他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巨大的城池。

这一来,在周边区域,便只可能是散兵游勇。这些人,一旦有了战果,必定会通知广宁方向,只要耐住性子,一定会有机会。

但下午也快要过去,官道上还是没有一个人影走过,仿似一片死地,顺子不由低声道:“哥~,会不会鞑子已经去打辽西了?这几天内,他们不会从这边走了?”

李元庆眉头微皱,想了一下,很快否定了顺子的判断。

老奴之所以下大力气,拿下广宁城,主要是广宁城的位置太过紧要。

此时,蒙古各部,并没有完全臣服后金,大部分部族,还是畏惧大明的天威,承认大明为正统,只有与后金最早接触、姻亲诸多的科尔沁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