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813部分

明贼-第813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确是有不少人为毛文龙鸣冤,但至少有九成以上,目的显然不是那么单纯。

李元庆深以为意的点了点头,“此事,妙才兄可放心。元庆必当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看李元庆的眼神极为真诚,杨妙才心中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也是李元庆与其他豪杰,最大的一点不同。

李元庆能听进别人说话,并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因此,这种话,杨妙才才敢对李元庆说出来。

片刻,杨妙才又道:“大帅,至于毛帅的遗孀张氏之事,若,若咱们上面的推断正确,恐怕,八~九不离十啊。沈氏就算再得毛帅宠爱,但毛帅毕竟没有休妻,张氏又一直抚养毛帅爱子,于情于理,都很难挑出她的毛病。若皇上……皇上真的将沈氏招到宫中,用言语来哄骗,先避过了这一时,这事情,可就有些难办了啊。”

李元庆重重点了点头,“妙才兄,此事,也是我极为担忧的一点。沈氏毕竟是女流之辈,哪怕皇上不去哄骗她,而是直接将其强制软禁,这对咱们而言,便是一个大~麻烦了。关键这种事情,咱们还很难具体去操作。”

杨妙才点了点头道:“大帅,这事情,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天子即便可以控制沈氏,但~~,嘴却是长在人身上。若事情真的到了无法收拾,那咱们也只能是鱼死网破了。不过~,此时,事情还没有坏到这一步。皇上也不可能拿这么重要的事情来玩火。但咱们总归是要先做好最坏的打算。”

“妙才兄所言不错。”

李元庆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道:“未雨绸缪。有备才可无患。此事多想一步,总归不是坏事。”

杨妙才这时却稍稍放松了一些,笑道:“大帅,此时此事的关节,还是在皇上本人身上。大帅必须要好好利用好王公公这张牌。”

…………

杨妙才与李元庆聊了一个半时辰,这才离去。

李元庆自也不会去雾雨阁休息,而是直接在这大酒楼的隔壁客栈,包了几个小院儿。

等李元庆在杨磊和两名亲兵的护卫下,回到客栈的小院儿,陈闯和久保恭子已经在这边等候多时了。

简单寒暄几句,三人来到了屋内。

陈闯忙将今夜城中最新的事态,仔细对李元庆汇报了一遍。

久保恭子也将她掌握的动态,详细对李元庆汇报了一遍。

久保恭子此时虽依然隶属三号仓库,但这边的工作,主要以盯人为主,又以此时京中各派的党魁、骨干为主。

她这边的情报虽没有陈闯这边整体,但其中的信息量却是相当高。

李元庆听完两人的汇报,缓缓点了点头,“小闯,恭子,这些年,你们两个辛苦了。”

陈闯和久保恭子赶忙恭敬跪地,“为大帅效力,是卑职的福气。”

李元庆一笑:“此时事情虽是危机,但也没有想的那么艰难。你们不必太过紧张,杯弓蛇影。小闯,这几天,你仔细盯好了王公公这边。嗯。主要看他有什么需求。”

“是。”陈闯忙恭敬称是。

李元庆一笑,看向久保恭子:“恭子,你先退下。爷等下再找你。”

“是。”久保恭子忙恭敬小心的退出门外。

李元庆笑着看向陈闯,丢给他一颗雪茄,自己也磕出一颗,陈闯忙取出火折子,小心忙李元庆点燃,又点燃自己的。

两人吞云吐雾片刻,李元庆笑道:“小闯,说说你的想法。”

陈闯深深吸了一口雪茄,恭敬道:“大帅,皇上此时虽未明确表态,但其已经露出了这个风向。卑职这几天一直在想,他究竟想做些什么?难道,他真的想跟群臣死磕?大帅,此时形势虽对咱们利好,群臣都对袁蛮子不满,给皇上施加压力,但卑职却感觉,这个大风向,似乎,似乎有哪里不对劲。”

李元庆笑着点了点头,“小闯,你能看到这一点,很不错。记得爷之前一直跟你强调的一句话么?物极必反!当所有人都利好的时候,这事情,可能就没有想象的利好了。我之前也与杨妙才谈过,他现在对此事,也持看衰的态度。”

陈闯一愣,片刻却也反应过来,忙道:“大帅,您是说……”

李元庆重重点了点头,脸色也寒下来,“小闯,这件事情,不管是好是坏,咱们首先便需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京中各方面的人力,可还充裕?”

陈闯忙恭敬道:“大帅,只要不是在宫中生变,至多半个时辰,卑职可筹调两千精锐。哪怕是在宫中生变,卑职也有把握,在一个时辰内,在宫内打开一道缺口。”

李元庆点了点头,片刻,却笑着踢了陈闯一脚:“不错。小闯,这些年,苦了你啊。等这边的事情过去,你回长生岛,好好休整几月,多陪陪老婆孩子。”

陈闯嘿嘿笑着点头,“多谢大帅,卑职也盼着这一天。”

陈闯不多时便离去,片刻,久保恭子小心出现在李元庆的面前,“主人。”

她的身体虽有些拘谨,但晶亮的大眼睛里却充满了期待。

李元庆一笑,亲昵的揉了揉久保恭子的长发,“一郎现在怎么样了?”

久保恭子俏脸上登时升起了一团诱人的红晕,低声欣喜道:“主人,一郎现在已经升职为鸟取城的武士,不出意外,到明年下半年,他便可以武士的身份,重回萨摩了。”

李元庆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一郎没有让我失望。不过,他性子太弱,你不要贸然发力。须得让他多多磨砺几年。没有经过风雨的小鹰,是不会飞到真正的高空的。”

但说着,李元庆的大手却已经肆无忌惮的在久保恭子丰满的胸口前肆虐起来。

久保恭子又羞又喜,如同小猫般跪倒在李元庆身前,让李元庆能更舒服的与她近距离接触,低声道:“主人,奴婢一定会好好督促一郎的。”

…………

夜色已经深了,寒风呼啸着拍打着窗檐,发出啪啪的响声。

身边,疲惫的久保恭子已经像是小猫儿一般,靠在李元庆的怀里,甜甜睡了过去。

她的身材本就娇小,一米五还不到,此时,在李元庆这个角度看过去,就像一个精致的瓷娃娃。

不过,此时虽身心都已经很疲累,但李元庆却并没有多少睡意。

只有在这般寂寥空旷的深夜里,他的脑海才会更加清明。

此时,形势虽有些紧绷,不容乐观,但却并非无法收拾,所有一切的关键点,都在崇祯皇帝的身上。

崇祯皇帝虽对他李元庆忌惮很深,总是想给李元庆添点堵,但李元庆却也是深深了解崇祯皇帝。

他就像是个任性的小孩子,颇为意外的得到了这皇位,总是着急着想去证明什么,改变什么。却是不知,欲速则不达,他越是心急火燎,毛毛躁躁,非但不会让事情有太多改观,反而会进步加剧形势的恶化。

对崇祯皇帝这种性子,若是与其正面硬刚,哪怕最后能取胜,却势必让双方都损耗不少元气,让此时本就病体沉重的大明,更为疲惫拖沓,难以迈出步伐,绝非是明智之举。

最好的方式,还是‘堵不如疏’,就像是‘哄孩子’,顺着他的脾气,将他往李元庆更为需要的角度,慢慢指引。

比如,朝廷内部的党争……

…………

第1156章 评书与初心

~~~~~~

一夜虽有些‘操劳’,颇为‘云山雾绕’,但次日清晨一大早,李元庆便起身来。

留在通州的主力队伍,将会在今早启程,赶往京师城外,但大队人马毕竟非精骑可比,就算加倍赶路,他们至少也要到后日中午,才能抵达广渠门外。

如此,正面应酬至少要等到后日,李元庆也抽得半日之闲,画好了妆容,在久保恭子这‘小书童’,以及杨磊和两名亲兵保镖的陪同下,来到前门大街这边逛逛。

想真正探听京师风向,把握民间疾苦,前门大街这边的茶楼茶馆,可是些好地方。

世人多畏威而不怀德。

到了李元庆今时今日的地位,以长生营庞大的实力,简直像是老树盘根一般的织网密布、盘根错节,李元庆早已经不必再向是当年那般‘愣头青’一般,非要嚣张的踩在别人头顶上,证明自己的武勇,证明自己的能力。

就像是《进化论》中的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二十岁时,李元庆泥腿子一个、光杆司令一条,只能是拼着性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往上爬,先以生存为最首要目标。

而此时,十年光阴,挥手而逝,李元庆虽不曾完全占据整个大势的主动权,但在军力方面,经济方面,包括根基的稳固性方面,李元庆早已经傲视天下,俯揽群雄。

只不过,为了避免直接伤害到这座庞大房子的‘龙骨’,让其直接轰然倒塌,李元庆必须要耐着性子,‘小火慢慢炖’,‘温水煮青蛙’。

五千年光阴流转,华夏民族,这个勤劳勇敢、又质朴坚毅、像是黄河般雄浑、像是长江般伟岸的伟大民族,受到的伤害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能不伤害这个民族的根骨,李元庆自是要小心控制。

只不过,李元庆也非常明了,很多事情,是很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就像是哄孩子。

就算你已经很努力,用尽了时间精力,希望这个‘孩子’能往好路上走,但这孩子却偏偏不听话,甚至让人讨厌得紧,非要往邪路上走,那又当如何呢……

大栅栏这边虽已经算是市井街区,但毕竟,这边主要是青楼、大酒楼更多些,相当高档些,虽有市井的韵味,但却并不够浓厚。

而一进了前门这边,登时又是一个新的天地了。

街面上人来人往,人流如织,杂耍的、唱戏的、跳大神的,各种小吃,各种小杂货,简直扑面而来,恍若让人一下子回到了后世那些热闹的步行街。

人多了,李元庆一行五人,登时也变得有些不起眼起来,很快便被淹没在人流里。

但李元庆却非常享受这种感觉,若不能真正融入百姓之中,又怎能真正体会民间疾苦?

李元庆饶有兴趣的在大街上逛了一个多时辰,吃了七八份小吃,这才让杨磊在旁边一个大茶楼订了一张好桌,饶有兴致的听起了充满着京腔的评书。

评书在此时,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也是消息流传的一个很重要通道。

毕竟,此时能识字之人,究竟还是少数。

他们要想听取历史知识、英雄故事、认识这个世界,评书就是一个最好的渠道,完全没有门槛。

只是,让李元庆有些无语的是……此时这评书先生,说的竟然是他当年在旅顺守卫战一役,直面老奴、火烧阿敏的情节。

“话说那二贝勒阿敏,眼见之前的攻势已经要推到城头上,却又被李帅跟弟兄们打回来。这位奸诈的鞑子贝勒一眼就看出来,旅顺城的明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明显就要撑不住了。阿敏又怎会浪费这等机会?当即便向老奴请战:汗阿玛且让儿臣去攻城,不消半个时辰,儿臣必定拿下旅顺城!”

“那老奴虽是蛮夷,却也是颇有见识之人,当下便道……”

这说书先生约莫四五十岁,虽然长的不甚英俊,但打扮的却非常干净利索,一口京片子,抑扬顿挫,非常了得。

几乎他每说三五句话,周围的围观群众便是一阵拍手叫好,节奏掌握的非常精妙。

只不过,李元庆刚开始听,还能听的下去,还不是太过夸张,但到了战争情节,这说书先生口中的李元庆,瞬时变成了‘托塔李天王’,简直可以撒豆成兵了……

虽是自己的光辉,但此时,在这么多人面前,听说书先生用这般夸张、简直贴近玄幻的方式来演绎,李元庆的老脸也忍不住有些泛红了,忙偷偷扫向四周。

却发现,所有人都听的聚精会神、简直是如痴如醉,已经完全陶醉在了这说书先生口中、当年旅顺发生的故事情节里了。

包括李元庆身边的久保恭子、杨磊、以及两个百战老兵,都是聚精会神、充满期待的看向他正口若悬河的说书先生,没有被他的夸张引起半点不是。

仿似~,事情就应该是这样,他李元庆当初就是这样打败狗鞑子的。

李元庆一时不由有些摇头失笑,想不到,自己的‘经济价值’竟然这么大,这可完全是明星待遇了……

片刻,李元庆摆手招过了正在一旁伺候的小二,低声笑道:“小二哥,你们这店里,除了这段子,还没有其他的段子?像是什么关云长、猛张飞之类的?”

说着,李元庆笑着塞到这小二哥手里一片碎银子。

这小二哥一掂量,怕不下二两有余,登时不由大喜,今日可是碰到真财主了啊。

忙低声笑道:“爷,您是外地刚来京师的吧?咱们这店面,可是京师百年的老字号了。自是什么段子都有的。不过,您要听这三国,怕得到一大早上过来了。现在,正值晌午头,正是人最多的好时节,自然是要说李帅杀鞑子的。说三国可就没人听了。”

“哦?”

李元庆不由一笑:“小二哥,为何大家伙儿都愿意听杀鞑子?而不愿意听三国呢?关云长、猛张飞,多威猛啊。”

这小二哥嘿嘿一笑,忙道:“爷,听您的口音,您是南方人吧?”

李元庆跟这小二哥说话时,为了避免暴露身份,用的并不是大明的官话,而是后世最常用的‘南方普通话’,这小二哥很快便分辨出来。

李元庆不由笑道:“小二哥好耳力啊。不错,某正是来自南方。”

小二哥这时笑着帮李元庆又添了些茶水,笑道:“爷,这就对了。您是南方人,不明白咱们北地的形势也正常。这天底下,还有比鞑子更坏的人吗?就在今年年初,他们竟然杀到了京师城下来。那是烧杀抢掠,简直无恶不作啊。爷,您进京时有没有看到,通州城现在还是废墟呢。更不要提,还有周围的这好几个县城,数不清的的村子、镇子呢。爷,没见过鞑子,咱们自是听说的。但年初大伙儿很多人都亲眼看到了鞑子的凶恶。您说,大家能不恨鞑子吗?”

李元庆不由缓缓点了点头,这时,说书先生正好说到高~潮,李元庆火烧阿敏精锐,周围看客听客纷纷拍手叫好。

“好!烧的好,烧的好啊!烧死这帮狗鞑子啊!”

“狗鞑子,看你们还嚣张啊!你们也有今天啊!哈哈哈哈……”

“杀鞑子!杀鞑子啊!”

“爹,我长大了,也要去跟李帅杀鞑子!”

“………”

李元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