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961部分

明贼-第961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事情一直是李元庆通过三号仓库直接掌控,政事署方面,只有商老六和马管家知晓,有李元庆在这,渠敏秋自是不用再走商老六和马管家一线,打发完了齐名伟,她直接来到了李元庆的内书房。

内书房内,李元庆倒是颇有心情,正在练着大字。

看到渠敏秋过来,李元庆一笑:“敏秋,今晚战果如何?”

渠敏秋一时有些无言,娇嗔着白了李元庆一眼,忙将齐名伟认罪的事情,对李元庆详细叙述一遍。

“元庆,这齐名伟果然是个老狐狸。他这般……五万斤铁料数目也不算大,而且不是好料,倒是真有些棘手啊。”

李元庆笑了笑,却是一气呵成,在宣纸上龙飞凤舞的写下了‘宁静致远’四个大字,“呵呵。怎么,着急了?”

“………”

渠敏秋不由又是无言,简直恨铁不成钢道:“元庆,齐名伟今日这般主动,咱们就要陷入被动了啊。你~~,你怎的还能不着急?这可是咱们的基业啊。”

李元庆哈哈大笑,放下手中大笔,笑着将渠敏秋揽入怀中,用力在她的俏脸上亲了一口,“敏秋,咱们老祖宗一直讲究的一句话,叫做无欲则刚!有些时候,被动一点,也不是坏事儿嘛。”

看着李元庆淡定自若的笑意,渠敏秋甚至已经忘记了李元庆正在她纤腰后肆虐的大手,喃喃道:“元庆,你是说……”

李元庆笑了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总是要给人一个改正的机会嘛。断了线的风筝,又能飞多远?和谐第一嘛。”

渠敏秋片刻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深意,不由娇羞的在李元庆的手臂上掐了一把,“本来,人家还为你担心这么久,却不料,你连我也算计到其中了。”

李元庆哈哈大笑,却是一把将渠敏秋横腰抱起来,“敏秋,那我现在便给你赔不是。”

…………

风筝在天空中出现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

天空中气流交错复杂,总是会遇到各种突然情况,但~~~,最关键的是,必须要保证这根风筝线,始终被控制在手里。

否则,那就是镜花水月、得不偿失了。

而此时,齐家的绝大多数家产、九成以上的商业重心,都在长生岛,再加之李元庆的变相‘监视居住’,哪怕齐名伟化成一只小鸟呢,又怎能飞出李元庆的手掌心?

只不过,另两家豪商,可就没有齐名伟的决断了。

李元庆留给了他们两天时间,他们都未曾主动上门交代,李元庆自然也不会对他们客气。

首恶直接斩首,男丁中岛为奴,三十年不得翻身,女丁充为官妓,发往长生营各个海外据点。

但这些事情,非常隐秘,除了当事人本身,几乎没有人察觉,仿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

而九月二十八,李元庆在黄国山的三千主力精锐护卫下,顺利抵达南信口码头,岛上开启了盛大的狂欢仪式。

而就在李元庆这边刚刚回到官厅,还没来得及喝口热茶之时,杨磊急急传过来消息,王承恩已经赶到了码头。

李元庆只得放弃了舒服休息几天的心思,换乘马车,来到码头迎接王承恩一行。

齐名伟的马车此时还停在码头边,并未离开还在欢庆的人群,没想到,他发呆的这功夫,王承恩竟然到了。

时至此时,饶是以齐名伟的老谋深算,却是也不得不对李元庆五体投地。

以李元庆的心计手段,天下间,谁人还可以与他匹敌?

齐夭夭此时岁还年幼,但这件事情,却是绝不能再拖了啊……

宽大的马车里,李元庆亲手给王承恩倒了一杯热腾腾的马奶酒,“王公,这东西入口虽是稍显骚腥,但却越品越有味道,王公可愿尝一下?”

王承恩也没想到,他刚到长生岛,却正碰到李元庆返回,心情也是大好,哈哈大笑道:“元庆,杂家这把老骨头,可是试不了太多新鲜玩意喽。不过,元庆你的推荐,杂家又怎能不试一下?”

王承恩笑着品了一口马奶酒,回味片刻,又思虑片刻,笑道:“元庆,别说,这韵味,果然非同凡响那。也无怪乎,这些北虏、东奴,如此好战善战了。”

李元庆笑道:“王公,只恨元庆此役未能完全舒展开手脚,让狗鞑子主力逃走了。哎……”

王承恩哈哈大笑:“元庆,你能拿下海州,并守住海州,已经是我大明这数十年来的第一功!此事,皇上看在眼里,朝廷也看在眼里,天下百姓也看在眼里!你也不要过分妄自菲薄,这种事情,尽力便足够了。”

李元庆笑着点了点头,“有王公给元庆支撑,元庆心里就有底了。”

两人相视一眼,不由都是哈哈大笑。

回到府中,李元庆置办了盛大的酒宴,欢迎王承恩莅临长生岛,同时,也是庆祝海州大捷的主宴,长生营各部主将,齐聚一堂。

王承恩的兴致也非常高,喝了不少的酒。

一顿午宴,一直持续了申时,这才算结束。

不过,王承恩却并没有着急去休息,而是与李元庆品茶继续聊。

到了此时,李元庆已经非常了解王承恩的性子。

这老太监,大智慧或许没有,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颇为兢兢业业。

历史上,他的确没有能力阻止倾颓的大势,但他却是唯一陪在崇祯皇帝身边,并跟崇祯皇帝一起,在万岁山那颗歪脖子树上吊之人。

华夏历史,五千年长河,古老的传承中,人们第一敬的,并非是英雄,而是忠义。

孩子要对父母孝顺,臣子要对君王孝顺,百姓要对父母官孝顺,这也是整个骨架的基石。

李元庆与崇祯皇帝之间,的确有不少瑕疵,但他与王承恩之间,交情还算是很不错的。

在很大程度上,李元庆对王承恩很佩服,也很尊敬,而且绝非是表面和利用。

两人喝了几口茶,又吃了些解酒的蔬果,王承恩的脸色已经好了不少,笑道:“元庆,关于你此次海州之役的封赏,朝廷里现在吵的很热闹啊。你可有什么想法?”

李元庆正在往王承恩的杯中续着茶,闻言不由微微一怔,片刻,忙笑道:“王公,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元庆相信朝廷,更相信皇上。但还是要靠王公多多提携啊。”

王承恩哈哈大笑,李元庆这态度让他很满意。

如果李元庆表现的太过清高,反而会让王承恩提高警觉,哪怕两人的关系紧密,他却也绝不会容忍李元庆这种位置,觊觎大明的江山。

“元庆,杂家也明了,这些年,是朝廷亏欠你啊。依照你的功绩,莫说是伯爵了,便是封王公,也已经到线。皇上在杂家来时,也好生嘱托杂家,务必要处理好这方面的事情。不过,元庆,这件事情,杂家还是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王承恩说着,笑眯眯看向李元庆的眼睛。

他的眼神中虽是看似柔和不惊,但李元庆却是明显注意到了他其中的一丝谨慎的小心。

这是丢给他李元庆一张空白支票,让他自己来填数字啊。

……………

第1365章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

“嘿嘿。王公,元庆自是盼的皇上给元庆越大的官越好了。可以让元庆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福及子孙。只是,王公……”

李元庆故作犹豫了一下,看向王承恩。

“呵呵。元庆,你我之间,无需顾虑许多,直接对咱家明言便是了。若是你我之间还需藏着掖着,岂不是生分许多?”

王承恩刚才心中是非常紧张的。

他虽然知道,李元庆绝不是不知轻重、会狮子大开口的人,但权力这东西,简直就是魔鬼,他王承恩这一辈子,已经见识了不知凡几这样的事情。

但李元庆此时一顿,似是有难言之隐,却让王承恩一下子舒缓了不少。‘李元庆此时依然保持着克制的冷静。’

“王公,元庆想,想跟王公求个请儿。”

李元庆故作紧张兮兮的看向王承恩。

王承恩一看李元庆这模样,心中不由更有底气,哈哈大笑道:“元庆,你可不是要难为杂家吧?”

李元庆嘿嘿一笑:“王公,这事儿,元庆可真是要难为您。元庆想,倘若~,他日元庆灭了鞑子,王公能在皇上面前,为元庆美言,让元庆也能混个国公当当。”

“哈哈哈……”

王承恩不由哈哈大笑:“元庆,倘若有一日,你能灭了鞑子,杂家现在就把话放在这里,必将拼尽全力,达成你所愿!”

…………

李元庆离去,王承恩嘴角边的笑意却登时消散无踪。

他看向窗外已经枯黄的树叶,长长叹息一声。

今日,李元庆虽是用了个‘巧儿’,将这事情化解过去,但王承恩却明显感觉的到,李元庆对此事充满着小心。

或者说,对天子充满着小心那。

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是好事情,李元庆对天子有敬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但李元庆和天子之间,却毕竟不是常人那……

历史上,为什么有这么多武将提兵造反小皇帝,却鲜有人提兵造反老皇帝?

多年相处,大家都有交情,各自都熟悉彼此的脾气。

说白了,一帮老弟兄,什么事情,不能坐下来谈,非要动刀动枪?

但小皇帝一上台,觉得自己意气风发,天下尽在掌控……可世间事,又哪有这般容易?

尤其是,此时李元庆已经拿下了海州,这‘辽南伯’的封号,天子还要犹犹豫豫,这么不妥帖……

但他王承恩毕竟是天子的奴婢,这事情,只能由他拉下他这张老脸了。

…………

李元庆回到他的内书房,心情却是异常平静。

王承恩是好人那,可惜……

不过,李元庆也很明了,有海州的功绩摆在这里,崇祯皇帝怕也是想‘抢救’一下他和李元庆之间的关系的。

人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

这事情,看似是个大馅饼儿,实则,也是一块千斤巨石啊。

李元庆此时虽将王承恩糊弄过去,但恐怕也只能维持这一时而已。

因为他李元庆已经不是功高盖主了,而是功高盖主太多了啊……

慢斯条理的点燃了一颗雪茄,李元庆深深的品了烟草最深处的底蕴,‘还是要尽快灭掉后金军主力,将事情的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啊!’

…………

王承恩在长生岛一共呆了四天,不仅每日与李元庆喝茶饮酒,也在李元庆的陪同下,视察了几部军营和长生岛的风光景色。

直到十月初三,王承恩这才乘船返航。

而这几日,王承恩也在明里暗里,表明了他对李元庆的支持,他会尽力为李元庆争取下‘辽南伯’的勋爵,让李元庆在对阵后金军的战事中,拥有更稳固的主动权。

王承恩离去,李元庆也将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军务之中。

此时,有了海州作为支撑,辽南的军事防线,完全可以压到海州一线,而不必再像是之前一般,只能聚点而守,谨小慎微,无法大规模开拓辽南腹地。

但话又说回来,不能彻底灭掉后金军主力这种机动性十足的骑兵精锐,哪怕李元庆开拓了辽南腹地,牵引入大量的人口,但没有长城这种雄伟的奇迹,在与后金军的对阵中,还是处于被动一方。

毕竟,他李元庆也不是神仙,以一己之力,很难面面俱到。

正如那句老话:“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想要彻底将辽南化为极有,最关键的,还是彻底将后金消灭。

此时,长生营已经拥有了战兵近五万人,加上辅兵、水手、预备青壮,人数已经妥妥的过十万。

关键是长生岛、金州、复州一线,整体人口已经突破百万。

哪怕李元庆不带着陈忠,完全以一己之力,与后金军硬罡,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

再加之陈忠这边也能调集五万余人,再加上辅兵,虎个二十万大军,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再加之张攀、陈~良策,以及东江,虎个十五万战兵,并没有太多难度,按照传统,虎称五十万大军,完全没有太大问题。

甚至,满桂、刘兴祚、候世禄这边,都可以争取一下。

但仔细思量,李元庆还是放弃了刘兴祚和候世禄。

候世禄父子,问题倒是不大,但他们路途太过遥远了,从延绥到辽地,足有小三千里地,这一路人吃马嚼,哪怕李元庆给予候世禄支撑,没有地方官府的支持,他们爷俩也很难成型。

而以刘兴祚的小胆子,还是让他留在永平享享清福便得了。

倒是关宁这边,吴三桂父子、左辅、朱梅,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关宁铁骑并非没有战力,只不过其中重重原因纠结叠加,能战时,他们也不会出力气而已。

若要说起养贼自重,天下间,谁人又能比关宁更为顺溜?

不过,没有大都督的名义,即便关宁有人想追随他李元庆参战,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李元庆真正可以动用的兵力,还是陈忠、张攀、陈~良策、东江,再加之满桂本部精锐。

哪怕满桂只能出三千人,十五万三千精锐战兵,已经足以威震天下、横扫天下了!

李元庆要的,就是满桂部精骑,有战斗经验,哪怕不将满桂当做箭头冲锋呢,用来追杀,也是极好。

正所谓此消彼长。

皇太极此时正在舔舐伤口,图谋恢复,他李元庆这边虽也需要时间来图谋休养,但李元庆毕竟还有着大明的大名义。

就像是后世的借壳上市公司。

此时这个机会,虽不是最好,却已经是趋向于成熟的机会!

李元庆足足花费了十几天时间,分析利弊,联络周边,写了一份完整而又紧密的规划,放在他的案头上。

这时,时间也来到了十月中,陈忠、张攀、陈~良策,包括东江的陈继盛、徐敷奏诸将,皆来到了长生岛,与李元庆汇总,商讨下一步的军事计划。

晚上,一顿昏天黑地的酒宴之后,李元庆和陈忠,来到了李元庆的外书房。

李元庆笑着将他的这份筹谋,交到了陈忠手里。

陈忠本来还有三分酒意,但很快,酒意却已经蒸发无踪,眼睛如同老虎一般鼓胀起来,声音都有些颤抖道:“元庆,你,你想好了么?真的要在此时动手?”

李元庆一笑:“大哥。时候不等人那。咱们此时疲惫,但后金方面必定更疲惫!此时这个机会虽不是最好,但咱们能把握的力量,已经是不少!”

陈忠又怎能不明白李元庆的意思?不由哈哈大笑:“元庆,说的好!说的好啊!这一天,我老陈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