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之乱臣贼子 >

第347部分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347部分

小说: 隋末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做的如此顺利。”裴世炬也低声说道。

实际上,众人都明白,造成今日这一切的,不能怪别人,而是怪李信。若不是李信想要控制高昌,杀了麴博雅,推李承谦上位,宇文世家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李信这些年关注中原,忽视了高昌,才会让宇文世家慢慢的掌控高昌。

现在的高昌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若是真的逼急了,对方很干脆的投靠突厥人,利用突厥人来对付李信。眼下虽然突厥人和李信关系不错,但是谁知道,这些突厥人会不会联合宇文世家来对付李信呢!

“可恶。”李信冷哼了一声,狠狠的坐了下来,这个时候,他才冷静了下来,愤怒是解决不了事情的,李信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说道:“诸位都是才俊之士,我关中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天下,诸位都是治国能手,眼下这种事情该怎么办?嘿嘿,若不是本王要登基了,恐怕高昌国的情况还不知道吧!等到高昌王到了本王面前的时候,本王才知道高昌国发生的变化吧!”

“丞相,属下以为未来一到两年内,我关中和李赵不会有大的战争存在,大家都会修养生息,高昌国小,完全可以用小部兵力剿灭高昌就是了。”凌敬大声说道。

“凌大人,若是如此,肯定会逼的高昌投靠突厥人,突厥人兵临高昌,高昌就会沦陷。”萧瑀嘴角露出一丝不屑来,这个凌敬到底只是一个寒门子弟,虽然有些智慧,但到底是年轻人,在治国方面还是差了许多reads;。

“高昌国眼下的情况就是如此,他们自以为仗着背后有突厥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若是长久下去,他们必定会更进一步,长此以往,我们将会失去更多。”凌敬大声说道。

“你们呢?你们怎么看?”李信听了之后环顾左右说道。

“眼下,朝中局势还是以稳定为主,对于高昌,丞相还是不要妄动无名的好,只要解决了,李赵和突厥人,一个小小的高昌,如何能抵挡丞相天威。”萧瑀还是劝说道。

“那又怎么样?现在若是不动手,等到以后那就更加难办了,现在的高昌,虽然宇文氏掌握朝政,但是到底是依附中原的,他们的根基不稳,这个时候动手,正好可以解决这些事情。也不会让突厥人有反应的机会。”凌敬毫不畏惧萧瑀的权势,大声反驳道。

“裴老大人,你说呢?”李信望着裴世炬说道。

“丞相能一击必中吗?”裴世炬望着李信低声说道。

李信闻言先是一愣,然后就不说话了,说道:“宇文蓉已经离开武威了,不久之后就会到长安,你们说说,宇文蓉还应该留在长安吗?”

众人听了面色一动,知道李信说的并不是宇文蓉,而是李承谦,李承谦和其他的王子有些不同,其他的王子虽然身份各异,但是到底是在李信身边长大的,而李承谦却是在高昌国,弄不好还受了宇文世家的影响,留在长安就意味着有可能成为太子,众人就要思量一番了。

“既然丞相已经决定了高昌之事,那宇文王妃就不应该回到高昌了。”杜如晦抢先出言说道:“毕竟,高昌若是一个万一,恐怕会伤害宇文王妃。”

“丞相当初命令诸王子一起读书,承谦王子也不例外,当应该受到皇家教学。”裴世炬也出言说道,韦园成也点了点头,若是以前,这几个家伙还真的害怕李承谦的出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个有野心的外戚,李信岂会允许有血缘关系的李承谦继承帝位?可以说,李承谦已经失去这样的资格了。

“天子的情况怎么样了?”李信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忍不住询问道。

“这个?”众人脸上露出一丝异样来,就是裴世炬也是苦笑道:“丞相,天子已经有法号了,叫做悟空,说是已经领悟佛门要旨,一朝顿悟,遁入空门,所以叫做悟空。”

“悟空?”李信面色古怪,没想到相貌俊秀儒雅的义宁天子居然起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是有如此的喜剧性,当下笑道:“这个法号真的是他取的吗?”

“是玄奘大师给他起的。”杜如晦赶紧解释道:“韦妃娘娘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差点将玄奘大师打入了天牢,若是韦大人前往劝说,恐怕玄奘大师这个时候已经在天牢之中了。”

韦园成在一边嘴角抽动了一番,玄奘大师在朝野内外都是很有名望的一个大德高僧,若是真被韦芙儿打入天牢,不仅仅会让人非议朝廷,就是韦氏也逃脱不了别人的指责。

“玄奘和尚真是有点意思,等进京之后,本王要见见,快一年都没有见到这个大和尚,没想到一进京,就给本王带来这么一个大麻烦。”李信摇摇头说道。

“丞相,天子出家已经成了定局,只是此事朝廷当如何处置,还请丞相示下。”裴世炬脸色有些不好看的说道。毕竟义宁天子这个时候出家,对李信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争'

“天下要下雨,娘要嫁人,此事还是随他去吧!”李信最后深深的叹息道:“日后,本王在南阳公主或者月容公主所生子嗣中选一人,继承杨家血脉,这样也不辜负当年武皇帝对本王的厚恩。”

“丞相圣明。”众人纷纷出言说道,至于心中所想,却是没有人知道的。

“钦天监,择吉期,礼部行仪式,本王要登基称帝了。”李信环顾左右说道:“众卿也另有赏赐,不日将会下达到众卿府邸,也算是这些年来对本王的支持。”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裴世炬等人纷纷拜倒在地,山呼万岁,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众人在这个时代中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就看众人的本事如何了,众人起来之后,相互望了一眼,最起码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武德殿、兵部,这些日子也要准备一下,三军征战在外,犒赏之事不容懈怠,我关中能有今日,是诸位的功劳,但是也是那些将士们的功劳。”李信环顾左右说道:“战死将士要入忠烈祠,尸骨要送回家乡,抚恤方面不能少了一个铜钱,朝廷该赡养的要赡养,这件事情,锦衣卫给本王盯紧了,不能出一点问题,谁要是在这上面做手脚,本王灭他三族。”

“是。”纪纲大声说道。

众人听的李信杀气腾腾,脸色顿时绷的很近,在李信一朝,很少有灭人三族的,但是这一次,李信毫不犹豫的叫嚣着要灭人三族,足见李信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回京吧!”李信身上的煞气一手,摆了摆手说道。

“丞相回京。”外面的亲兵大声怒吼,瞬间有仪仗军队拔寨而起,护卫着李信回长安。而其他武德殿、武英殿各部官员却是迅速的忙碌起来,大战之后,也是有许多事情要做的。当然李信在长安城还是很舒服的,手下的能人实在是太多了。随口一个指令就可以了,各项工作也是有条不紊的开展,自己却是躲在后宅之中,或是练武,或是教诸王子。或是做一些没羞没躁的事情,甚至没事的时候,还会去萧后和沈如燕那里去偷腥,日子还是过的相当的快活。

与李信的待遇相反的是,此刻在太原城中的李世民却是面色阴沉,从河东之战归来的李世民,听到刘文静造反的事情之后,很快就抛弃了军队,自己率领玄甲铁骑飞奔至太原。紧赶慢赶,还是没有救回刘文静。

“太子。敢问刘文静身犯何罪,为何被杀菜市口,而且是一家三十余口,都被斩杀的干干净净,他可是太原起兵的功臣啊!当初我离京的时候,曾与父皇有约,等归来之日,再审理刘文静一案。为何现在要将刘文静斩首?”李世民刚刚回到太原,连府邸都没有回去,就冲到东宫。寻找李建成。

“秦王,这是皇上和太子做出的决定,怎么?你是在质疑皇上的决定吗?”王珪冷哼哼的说道。

“哼!本王只是想知道刘文静究竟身犯何罪?这也有问题吗?”李世民冷冷哼的扫了众人一眼,太原王家、博陵崔、清河崔甚至还有渤海高家。若是加上闻喜裴家,这天下的世家大多数都已经成为太子的人了,李世民心中一阵愤怒,自己在外面浴血厮杀,也不见有人来投靠自己,帮助自己。这些世家大族却都纷纷前来帮助李建成,他李建成何德何能,能有这么多人来拥护他。

“哎,二弟,我也不想杀他,但是他谋反之罪确实,已经被查清楚了,是他的小妾举发的,甚至他的下人都说刘文静狂悖,有谋反的迹象,父皇才不得已将其斩杀。”李建成实际上心中也是有些后悔,毕竟刘文静是功臣,就这样杀了确实可惜。但是看着李世民如此质问自己的模样,心中还很是恼怒的。这个李世民根本就没有将他这个太子放在眼中。

“嘿嘿,一个小妾,一个下人,指责刘文静谋反,他就谋反,刘文静手中无一兵一卒,如何能谋反?太子殿下不觉得此事有些荒唐吗?”李世民哈哈大笑道。

“所以他狂悖。”王珪平静的说道:“不管是怎么样,就算他言语上有谋反的迹象,那就是该杀。秦王殿下,刘文静谋反已经成定局,这个时候讨论此事恐怕有些过了。”

“刘文静不能这样白死了,他是我大赵的功臣。”李世民恶狠狠的扫了众人一眼,从众人身上,他知道了刘文静是怎么死的,他是被冤死的,而且被冤死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李建成看到了刘文静对自己的帮助,所以才会用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将自己的一条臂膀给斩了。

李世民感觉自己的心中在发冷,李建成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已经忘记了一个太子应该做的事情,将军国大事都放在意气之争上,没有广阔的胸怀,如何去治理天下,如何能面对李信的进攻,李世民点了点头,他转身就走,离开了东宫,在这里他感觉到大赵内部正在不断的衰弱,他有种危机感,好像是看到了不久的将来,李信领军杀来的迹象。

“世民生气了。”望着李世民离去的背影,李建成有些叹息道:“若不是他咄咄逼人,孤真的不希望能走到这一步。”

“殿下,太子乃是国之储君,日后的天子,理应由嫡长子来继承,秦王虽然有才,但是毕竟不是嫡长子,就不应该有不该有的想法。”王珪劝说道。他们都是世家子弟,千年传承的宗法制就是如此,谁触动了这些,谁就会冒犯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在他们看来,礼制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李建成本身也是很出色的,处理朝中政事,手段也极为老道,极为成熟,是一个难得的帝王人选。既然如此,这些人又何必要选具有冒险精神的李世民呢?

李世民面色阴沉的进了秦王府,房玄龄、魏征和独孤怀恩早就等候在秦王府内,一见李世民的脸色就知道事情不大对,兄弟两人或许已经吵了一架。

三人脸色各异,却是静静的坐在那里,那李世民深深的吸了口气,说道:“太子殿下还真是着急了,这么早就想着铲除我的羽翼,一上来就找了刘文静下手,却不想想刘文静是何许人物,那是开国的功臣,杀了刘文静,让朝中的大臣如何去想,让这样的太子来掌管天下,能不能使得国泰民安,能不能抵挡如狼似虎的李信大军?”李世民心中失落不假,但是更多的是失望。

“这说明太子殿下是害怕了,害怕秦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他的地位了。”独孤怀恩阴森森的说道:“秦王在军中的势力越大,太子殿下就越是忌惮,但是殿下,军中的权力绝对是不能放弃的,这才是您的立身之本。”

“看来迁都已经成了定局,皇上那里不知道,可是太子那里绝对是同意迁都了,否则的话,太子殿下也不会急急忙忙的要杀刘文静,这是要铲除秦王在朝中的声音。”房玄龄摸着胡须说道:“只要秦王在朝中没有人讲话,太子就不会担心殿下的势力会掌控朝政。”

“他们虽然同意迁都,但是绝对不会让秦王出现在朝堂之上,我若是太子,就迁都河北,然后让秦王坐镇太原,这样一来,秦王不但在朝中没有任何的势力,而且还要抵挡突厥人和李信大军的入侵,还要清除秦王在河北的优势。”魏征平静的说道。

“那该如何是好?”李世民面色一变,他望着魏征说道。他只所以支持李渊迁都,不就是想让他们进入河北或者是幽州,那个地方是自己打下来的,官员也多是自己的亲信,若是李渊真的将自己调离河北,放在太原,做一个太原留守,那可就苦逼了,不但要防备突厥人越过雁门关,还要抵挡李信的进攻,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机会夺取天下。

“那就让另外一个人出手,眼下太子殿下的目光都落在殿下身上,那就想办法,让太子殿下的目光从殿下身上转移,落到另外一个人身上。”魏征双眼一亮,说道:“齐王,如何?”

“齐王的实力稍微弱了点。”李世民想了想,摇摇头说道。

“那就助他上位,让他尽得河北兵马,齐王此人好大喜功,生性贪婪残暴,若是让他得势,必定会与太子争夺权力,此人在河北无恶不作,必定为太子带来麻烦,而秦王在太原一带,可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李信此人也会将目光放在河北,等到他在河北争夺天下的时候,秦王可以趁机夺取雀鼠谷,然后,南下进攻长安,行围魏救赵之策,或许能成功。”魏征出言说道。

“实际上,太子殿下首选的必定是太原,次之就是山东,让殿下先夺取山东,然后再调殿下来太原。”房玄龄也说道。

“让本王选,那本王就选太原。”李世民面色阴沉的说道。(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三十八章 李渊的算盘'

“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看父皇怎么想了?”李世民这个时候对李渊心中有些不满,有些失望,他认为自己的父王就应该主持公道。

房玄龄和魏征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有独孤怀恩心中一阵不屑,别人不知道李渊心中所想,但是独孤怀恩却是知道了,坐在皇宫中的老东西,现在已经害怕了,不仅仅是害怕李建成,也在害怕李世民,他害怕李世民功高震主,他害怕李建成独掌大权,所以就在两个儿子之间进行平衡,就算是在迁都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想着让两个儿子分开,这样就能起到更好的制衡了。

果然,李世民这边刚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